New York Times Summer Reading Contest
紐約時報夏季讀寫(xie) 比賽
該競賽旨在為(wei) 全球11-19歲的中學生提供一個(ge) 平台發表他們(men) 的“聲音和選擇”。
文理科生“爬藤”的賽事——
必須選擇NYT的五大理由
1.《紐約時報》官方主辦
紐約時報作為(wei) 美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新聞報刊平台,多年來一直堅持舉(ju) 辦包括社論、個(ge) 人敘事、讀寫(xie) 、攝影等一係列全球性英文寫(xie) 作競賽。其舉(ju) 辦的比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如果同學們(men) 能在比賽中獲得認可,不僅(jin) 能證明自己的英文寫(xie) 作能力,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學術、創意寫(xie) 作背景。
2.含金量高
參與(yu) NYT不僅(jin) 可以積累競賽經驗,一旦你的作品脫穎而出,就能在《紐約時報》網站刊登,獲得具有含金量的升學籌碼,向大學展示人文背景和例證寫(xie) 作能力。
3.不限製專(zhuan) 業(ye)
NYT並沒有專(zhuan) 業(ye) 限製,未來想申請文科/理科都能參加!以文科見長的同學,能靠它體(ti) 現自己的理工科思維和科學素養(yang) ;擅長理工科的同學,能靠它打出“差異化”,擺脫刻板印象,讓招生官眼前一亮!
4.更多的獲獎機會(hui)
NYT在投稿方麵為(wei) 參賽者拿獎提供了一定試錯機會(hui) !即參賽期間任意一周均可投稿,但每人每周隻能提交1篇作品。這意味著,如果你第一周沒有獲獎,可以在第二周繼續提交新的作品,競賽結束前可以持續衝(chong) 擊獎項!對於(yu) 參賽者而言,這個(ge) 比賽機製無疑能帶來更多的獲獎機會(hui) !
5.積累文書(shu) 素材,鍛煉寫(xie) 作能力
美國大學的申請文書(shu) 都需要跟個(ge) 人經曆和思想作聯係,是最令人頭痛的!參加這項比賽,是大學和夏校申請文書(shu) 寫(xie) 作很好的熱身,不僅(jin) 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讀寫(xie) 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美國主流報刊的觀點、內(nei) 容和寫(xie) 作方式。是一次難得的積累文書(shu) 素材的絕佳機會(hui) !
NYT競賽是什麽(me)
1、New York Times Summer Reading Contest 紐約時報夏季讀寫(xie) 比賽是《紐約時報》從(cong) 2010年起每年夏天都會(hui) 舉(ju) 辦的競賽。
2、該競賽邀請世界各地的中學生一起閱讀《紐約時報》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僅(jin) 培養(yang) 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學生讀書(shu) 看報的樂(le) 趣,激勵他們(men) 多留意身邊的世界,感受與(yu) 思考人與(yu) 生活等關(guan) 係。
3、截止至今,全球已有超過8萬(wan) 名的中學生參與(yu) 到該競賽中。每一年,優(you) 秀學生作品也都會(hui) 發表在紐約時報官方網站上。
參賽須知
競賽時間
- 2022 年 6 月 14 日-8 月 23 日
適合學生
- 在美國、加拿大或者英國參賽的學生年齡須在 13-19 周歲;
- 其餘全球參賽地區學生年齡須在 16-19 周歲;
- 美國、英國地區11~12歲以及其他地區11~15歲的學生,須由家長幫助提交。
注意事項
- 紐約時報的工作人員直係親屬禁止參加此競賽;
- 每個學生每周僅限在線上,提交一份答案。
競賽規則
自競賽開始(2019年6月14日)每周五,官方都將在網址置頂的位置詢問同樣的兩(liang) 個(ge) 問題:
- “What interested you most in The Times this week?”譯:“ 這周在紐約時報上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麽?”
- “Why?”譯:“為什麽?”
重點
在競賽結束前(2019年8月23日周五)參賽者可以選擇2019年紐約時報上發布的任意一個(ge) 主題下的任意文章、論文、視頻、互動、播客或照片來發表自己的回答。
競賽開始後的每周二(2019年7月2日起)都將公布上一周的獲勝者情況以及他們(men) 的寫(xie) 作。
作品要求
- 發布的答案不能超過 1500 characters,即 250-300 個字
- 一定要提供自己選擇的紐約時報上內容的完整鏈接或完整標題。
- 參賽內容提交後,可以選擇生成你答案提交後的鏈接,以便參賽者證明自己參賽
- 競賽開始後的 7 月份每周二(2022 年 7 月 2 日起)都將公布上一周的獲勝者情況 以及他們的寫作。
獎項設置
比賽總共10周,每周都有得獎機會(hui)
- Winner(每周1位)
- Runner-up 和 Honorable mentions(每周若幹位)
- 每周贏得競賽的學生作品和姓名將被發表在紐約時報官網上
獲獎文章賞析
2021年獲獎文章
“Why do American grocery stores still have an ethnic aisle?”
It was just another stuffy and sluggish California afternoon when I accompanied my mother — who was pregnant with my little sister at the time — to the grocery store.
“Can you find the Lao Gan Ma?” my mother asked in our native tongue. I studied the aisle directory, but I couldn’t piece together the letters to form words, and therefore it was of no help. After a short while, we agreed to consult a store worker.And that was when we first discovered the Ethnic Aisle.
Priya Krishna writes that Cuong Pham, the owner of a food company, “said the aisle seems to exist more for those looking to find ingredients new to them than for the communities whose cuisines are represented there.” But for people with limited English vocabulary like us, having ethnic foods arranged in one area makes our shopping trips much easier. Without any guidance, people with little exposure to English will find themselves lost as they try to find a sauce or premade appetizer for their meal.
On that sultry summer afternoon, the ethic aisle provided my mother and me with the flavors of our homeland: savory bean paste and sticky rice — identical to before. It became our favorite area in the store. Even now, my family still makes frequent visits to the “ethic aisle” of many grocery stores. As my mom browsed for her favorite oyster sauce, I would drag my little sister with me and point to familiar labels saying excitedly, “I had that when I was little!” and smile at the memory of those Californian supermarkets.
譯文
那隻是加利福尼亞(ya) 州又一個(ge) 悶熱而懶散的下午,我陪我的母親(qin) 去雜貨店。當時母親(qin) 懷著我的小妹妹。
“你能找到老幹媽嗎?”我母親(qin) 用我們(men) 的母語問道。我研究了貨架目錄,但我不能把字母拚湊成單詞,因此沒有幫助。過了一會(hui) 兒(er) ,我們(men) 谘詢了一位店員。那是我們(men) 第一次發現有種族貨架。
Priya Krishna寫(xie) 道,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Cuong Pham說,“對於(yu) 那些尋找新食材的人來說,這條通道似乎更適合他們(men) ,而不是那些有美食標誌的區域。”但對於(yu) 像我們(men) 這樣英語詞匯有限的人來說,在一個(ge) 區域安排民族食物,使我們(men) 的購物更容易。如果沒有任何指導,很少接觸英語的人會(hui) 發現自己迷失了方向,因為(wei) 他們(men) 試圖為(wei) 他們(men) 的膳食找到一種醬汁或預先製作的開胃菜。
在那個(ge) 悶熱的夏日午後,走廊為(wei) 我和母親(qin) 提供了我們(men) 家鄉(xiang) 的風味:美味的豆沙和糯米——和以前一樣。它成了我們(men) 店裏最喜歡的地方。即使是現在,我的家人仍然經常光顧許多雜貨店的“種族貨架”。當我媽媽瀏覽她最喜歡的蠔油時,我會(hui) 把我的小妹妹拖到身邊,指著熟悉的標簽興(xing) 奮地說:“我小時候就吃過了!”並對那些加州超市的記憶微笑。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