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me) 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讀博?
在思考這個(ge) 問題時,我建議大家問自己幾個(ge) 問題。
·第一個(ge) 問題,是否有一個(ge) 能說服自己的原因去讀博。這個(ge) 願意不能是自己隻是喜歡博士的頭銜,希望別人稱呼自己為(wei) 博士某某某,覺得這很酷。也不能是家裏對自己非常期待,非常重視學曆,想要出一個(ge) 博士。這些都不能稱為(wei) 令自己滿意的原因,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第一個(ge) 問題。
·第二個(ge) 問題,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ge) 非常熱愛學習(xi) ,擅長解決(jue) 問題的人,是否會(hui) 非常癡迷和投入學習(xi) 。有些同學可能相比學習(xi) 更喜歡工作,和人打交道,這沒有對錯,隻是每個(ge) 人的特點不同。讀博,需要你是非常愛學習(xi) ,喜歡鑽研,解決(jue) 問題的同學。
·第三個(ge) 問題,思考自己是否足夠聰明。因為(wei) 讀博是非常需要IQ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讀下來的。
·第四個(ge) 問題,需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會(hui) 長時間非常努力的工作,因為(wei) 博士的時間很長,四年到八年九年都有,你需要一直努力工作,讀文獻,需要保持長時間的努力工作的狀態。
·第五個(ge) 問題,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耐得住寂寞。我們(men) 拓達曾經邀請過一位博士為(wei) 我們(men) 做分享。有人問他讀博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麽(me) ?他的回答是耐得住寂寞。這個(ge) 回答很有道理,因為(wei) 你需要思考自己能否忍受長時間的付出卻沒有回報這件事。現在許多的年輕人都存在耐心不足的問題。比如很多孩子喜歡打遊戲,是因為(wei) 遊戲能夠給他們(men) 立即的回複,但有很多事,並不會(hui) 如此。曾經有這樣一個(ge) 實驗判斷小孩是不是有耐心。把一個(ge) 孩子放在一個(ge) 屋子中,給他麵前擺一個(ge) 他愛吃的棉花糖,並且告訴他,你可以現在吃或者等15分鍾再吃。如果15分鍾後再吃,可以再得到一個(ge) 棉花糖。通過這樣的實驗可以判斷孩子是否有延遲的滿足感。比如我家大兒(er) 子可能會(hui) 選擇立刻吃,而我家小兒(er) 子可能會(hui) 等一等。總之,我們(men) 可以看看自己會(hui) 怎麽(me) 選擇,如果能夠耐得住寂寞,接受延遲滿足感,那就是適合讀博的。
·第六個(ge) 問題,需要思考自己未來是否想從(cong) 事研究工作。讀博的職業(ye) 路徑基本是比較固定的,就是在大學教書(shu)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在大學教書(shu) 都需要博士學位。也有少部分會(hui) 去到研究所或者企業(ye) 。就在企業(ye) ,也基本是做科研工作。所以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讀博之後,未來的主要工作模式就是做科研。因為(wei) 我的父母都是做研究工作的,所以我知道做研究工作其實需要常年的努力。但是如果你喜歡做科研,你也一定會(hui) 樂(le) 在其中。
·第七個(ge) 問題,需要思考你的資曆是否能夠申請到博士項目。博士項目的申請競爭(zheng) 非常激烈,博士的名額一般也較少。特別是頂尖院校的博士,申請難度非常大,你需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曆,有沒有足夠的科研能力,能不能拿到非常好的推薦信等,這些都是申請博士非常看重的要素。
總之,大家可以結合這七個(ge) 問題和自身情況做判斷。還可以和在讀的博士以及老師交流談論,這樣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