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機構的采訪嘉賓分別參加了加利福尼亞(ya) 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下文簡稱UCLA)和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下文簡稱UvA)的夏校。世界地圖之上,一個(ge) 位於(yu) 美國西部的天使之城,一個(ge) 則在荷蘭(lan) 首都阿姆斯特丹。夢幻之城與(yu) 慵懶隨性的歐洲都市,究竟帶來了什麽(me) 樣不同的就讀體(ti) 驗?
四個(ge) 世紀以前,有兩(liang) 位當初已經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教授開啟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曆史。從(cong) Athenaeum Illustre 到更名為(wei) 阿姆斯特丹大學,這所歐洲名列前茅的頂尖大學,將成熟的教學體(ti) 係和鬆弛的氛圍也延續到了夏校之中。
每年6月開始,UvA開啟夏季項目,課程內(nei) 容包括藝術文化、傳(chuan) 媒、經濟、語言、可持續性等各種領域。本期嘉賓之一就是一位對可持續思維十分感興(xing) 趣的學生,在UvA兩(liang) 周的時間裏和教授一起探索了A Sustainable Thinking。
我們(men) 把目光移到世界的另一端。
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創立的兩(liang) 百多年後,美國的西海岸,加利福尼亞(ya) 州州長威廉·D·斯蒂芬斯在1919年簽署法案,成立了加利福尼亞(ya) 大學南部分校。幾年後,學校又更名為(wei) UCLA,直至今日,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UCLA夏校類型豐(feng) 富多樣,涵蓋多學科不同層級,總計超過1,000門課程,時間3周-12周不等。本篇推文的另一位采訪嘉賓則參加了ULCA Anderson的夏校。
J同學
#11年級
#好奇歐洲文化
#Sustainable Thinking
#UvA
C同學
#申請季
#喜歡排球
#Business of Entertainment, Media, &Sports Discovery Program
#UCLA
Chapter 1
關(guan) 於(yu) 學習(xi)
Q:當時為(wei) 什麽(me) 決(jue) 定去UvA/UCLA的夏校?
J同學:首先是自己對環境學和生物比較感興(xing) 趣,想更多了解環保、sustainability方麵的知識。同時,我對歐洲的大學也比較好奇,所以就去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夏校。
C同學:因為(wei) 我對sports和business都很感興(xing) 趣,所以選擇夏校的時候也考慮了這兩(liang) 方麵。當時除了UCLA的夏校,我其實還考慮了Wake Forest,但是它是先申請再選課程的,當時我想申請的course已經滿了,所以我就沒去了。
Q:學校的申請流程複雜嗎?有什麽(me) 你覺得比較有挑戰的環節嗎?
J同學:申請不複雜的。UvA要求我們(men) 寫(xie) 一篇文書(shu) ,回答幾個(ge) 基本問題就好了。我後來上課的時候還和教授聊天,問他為(wei) 什麽(me) 要寫(xie) 文書(shu) 。教授說主要原因是想了解學生會(hui) 不會(hui) 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合格。
比較有挑戰的是我覺得學校的係統不太穩定。我當時準點提交了申請材料後,遲遲沒有收到回複,後來追問的時候才發現學校根本沒有收到我的材料,我又重新補發了一次。
學校的管理可能也比較混亂(luan) haha,他可能會(hui) 把你的名字、學生號搞錯,或者像我一樣,收不到申請信息之類的,system有待加強。
C同學:UCLA的申請比較常規,隻要提交一些基礎材料就可以了。至於(yu) 我自己在整體(ti) 的申請當中,我會(hui) 有點不知道怎麽(me) 寫(xie) 文書(shu) 。或者說,即使知道要寫(xie) 什麽(me) ,也不知道要怎麽(me) 開始寫(xie) 。開始這個(ge) 動作很難。
Q:和教授的互動、聊天多嗎?
J同學:特別多,早上吃飯的時候教授都會(hui) 來和你閑聊。因為(wei) 中國人不怎麽(me) 去荷蘭(lan) 上夏校,所以他們(men) 其實也對我們(men) (中國人)挺好奇的。
C同學:蠻多的。我們(men) guest speaker 來都是 interview 的形式,老師會(hui) 請學生去幫忙interview,讓學生多多去提問。我覺得老師還挺幫助我們(men) ,尤其對國際生,他會(hui) 希望國際生多去參與(yu) 到討論裏。
Q:課程內(nei) 容和course介紹一致嗎?會(hui) 細致討論些什麽(me) 問題?
J同學:我們(men) 這門課的項目介紹說會(hui) 探討可持續的最佳實施策略、可持續到底意味著什麽(me) ,之類的,上完課後覺得我之前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觀。
我上夏校之前,覺得 the sustainability等於(yu) 環保、以為(wei) sustainability 全都是環保、recycle的內(nei) 容。上課的時候教授說, sustainability其實是 a bility to sustain you, to sustain environments , to sustain a society。
教授首先講了和經濟相關(guan) 的知識,也就是怎麽(me) sustain a business;後來還講了怎麽(me) 讓自己sustain,這關(guan) 係到如何避免精神內(nei) 耗。這其實是心理學的知識。不過我學到的一件事是,你需要先sustain自己,才能去維持更大層次的穩定和平衡。
這門課不僅(jin) 僅(jin) 是關(guan) 於(yu) 環境,同樣包括自我、經濟等等。
J的筆記節選
C同學:我們(men) 會(hui) 有break out,會(hui) 基於(yu) 小組去討論和sports相關(guan) 的business內(nei) 容。比如說你在一個(ge) 比賽現場,你要通過什麽(me) 樣的手段和公司合作,達到賣出更多票的目的。一些和市場策略相關(guan) 的內(nei) 容是我們(men) 常常會(hui) 討論的。
一開始,我對這門課的預期是會(hui) 有更多的lecture、專(zhuan) 業(ye) 的知識。所以最初我並不能理解和guest speaker互動的意義(yi) 在哪——他們(men) 的成功和我有什麽(me) 關(guan) 係呢?但是後來我發現 ,在他們(men) 分享自己如何從(cong) 一名高中生轉換到他們(men) 各自目前的career path、以及他們(men) 如何去運作工作時,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麽(me) ,不喜歡什麽(me) 。
Q:每天的時間都是怎麽(me) 安排的?是一種什麽(me) 樣的上課方式?
J同學:課是從(cong) 上午10點開始,基本上上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課,休息一個(ge) 半小時,再上兩(liang) 個(ge) 小時左右的課,下午4點就可以離開學校。
大部分的時間是教授在講課,中間會(hui) 有兩(liang) 天field trip,也會(hui) 有guest speaker授課。guest speaker一般是荷蘭(lan) 本地的企業(ye) 大佬,或者其他學校老師,講授更深層的sustainability和business相關(guan) 內(nei) 容。
field trip的時候,我們(men) 去了一個(ge) 島上,研究島的自我循環能力,回來之後圍繞島的信息做一個(ge) presentation。
Sustainable Thinking 課表節選
C同學:我每天9點半上課,下午2點半就放學了。UCLA夏校不算lecture的形式,比起硬性的知識,更多的是guest speaker來分享他們(men) 在行業(ye) 裏的經曆和經驗。在不同人的分享裏去教會(hui) 我們(men) 這一群高中生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擁有的機會(hui) 轉化為(wei) 之後的職業(ye) 方向。
我們(men) 也有field trip,比如說去Netflix、華納兄弟的studio tour之類的,了解台前幕後的一切。去Netflix 的時候,工作人員會(hui) 來跟我們(men) 講他們(men) 是怎麽(me) 去 produce a movie,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各個(ge) 部門的配合,電影的finance 團隊該如何 produce the budget、marketing team 一開始怎麽(me) 去為(wei) 一部電影提供選材?等等。總的來說,我們(men) 能跳脫出觀眾(zhong) 的視角,站在更專(zhuan) 業(ye) 的立場上去了解這個(ge) 行業(ye) 的運作。
Business of Entertainment, Media, &Sports
項目的教學大綱
Q:作業(ye) 多嗎?
J同學:作業(ye) 基本上就是看一些網站、視頻,唯一一個(ge) 寫(xie) 的作業(ye) 是計算自己每天的碳排放量。除了去夏校前布置的pre assignments,教授都沒檢查過作業(ye) 。
C同學:作業(ye) 不太有。我們(men) 的final project是選擇一部電影,做一個(ge) marketing strategy,內(nei) 容包括電影的宣傳(chuan) 賣點是什麽(me) ?周邊可以怎麽(me) 做?社交媒體(ti) 上該如何宣傳(chuan) ?怎麽(me) 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這類的東(dong) 西。
Chapter 2
夏校體(ti) 驗
Q:這次參加夏校有什麽(me) 和以往不一樣的體(ti) 驗嗎?
J同學:我覺得阿姆斯特丹的夏校體(ti) 驗是比較獨特的。我的同學們(men) 很多來自東(dong) 歐不同的國家,中國人也比較少,在這樣的氛圍裏,我可以更全麵地去了解世界的思維,而非局限在英、美、中三個(ge) 國家裏。
歐洲是一個(ge) 生活節奏緩慢、對sustainability研究較多的地區,我在這裏能聽到各種不同思維的碰撞。我們(men) 上課講的內(nei) 容也會(hui) 直接聯係歐洲的實際情況,(國家情況)和我們(men) 的不同,比較新奇。
包括學術方麵,像我剛剛說的,在這之前,我根本不會(hui) 把sustainability和自然、經濟、人類學都聯係起來。還是挺受益匪淺的。
C同學:我們(men) 老師會(hui) 一直強調,connection很重要,所以我一開始會(hui) 好奇該如何去維持connection/relationship,然後我得到的建議是厚臉皮去跟人家聊天hahahaha。
Q:你覺得這個(ge) 夏校適合什麽(me) 樣的學生參加?
J同學:我的夏校項目適合對經濟、環境學感興(xing) 趣的人參加。但如果說和UvA的氛圍,其實是比較鬆弛,不卷,也沒那麽(me) 看重成績的,我覺得這樣的人也會(hui) 適合阿姆。畢竟,我們(men) 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自己去探索歐洲的城市,可以和教授探討各種自己感興(xing) 趣的話題,我覺得這裏的老師比起授課,更喜歡聽學生說。
C同學:我覺得UCLA這個(ge) 夏校適合興(xing) 趣麵很廣的人,我們(men) 的program其實安排了很多活動,不僅(jin) 僅(jin) 有和課程相關(guan) 的,也有娛樂(le) 項目,能夠幫助我們(men) 社交,但可能有些學生並不喜歡。
Q:參加夏校後,你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麽(me) ?
J同學:體(ti) 驗了歐洲的文化、荷蘭(lan) 最好的大學、有機會(hui) 和很多歐洲國家的人進行交流,這是很獨特的。我也會(hui) 發現,因為(wei) 文化、信息等各種因素的差異,我們(men) 之間會(hui) 存在比較明顯的信息不對等,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彌補了我的知識盲區。
C同學:加深了我對美國business市場的了解。在國內(nei) 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比較關(guan) 注的比賽是NBA,但其實很多美國人也看NFL(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國家橄欖球聯合會(hui) National Football Conference與(yu) 美國橄欖球聯合會(hui) American Football Conference合並後的名稱)。了解這些在國內(nei) 我不那麽(me) 關(guan) 注的當地常識能更好幫助我明白,如果之後我學了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我將麵對什麽(me) 。
Q:在選擇夏校時,你覺得需要重視什麽(me) 因素?
J同學:我覺得有兩(liang) 方麵,一個(ge) 是個(ge) 人興(xing) 趣,一個(ge) 是探索城市的心態。不把自己限製在英國或者美國,去看看其他地方的大學,我覺得挺好玩的。在聊天的時候,荷蘭(lan) 的學生也會(hui) 說想要去體(ti) 驗非洲的夏校,在他們(men) 的思維裏,“體(ti) 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C同學:我覺得課程介紹是很重要的,看自己的興(xing) 趣點是否和它一致。總不能為(wei) 了上夏校而上夏校吧,那沒必要。當然,我還會(hui) 想評估一下我到底喜不喜歡這個(ge) 學校。事實證明我不喜歡UCLA,學校實在是太大了!!!
Q:參加夏校前有什麽(me) 期待或擔心嗎?
J同學:更多的是好奇吧。當然擔心也有,我會(hui) 擔心他們(men) 對中國人的態度,擔心教授的上課方式。不過這些純屬多慮。
C同學:我12年來都在一個(ge) 學校讀書(shu) ,根本不需要擔心適應新環境,所以去UCLA之前我會(hui) 有點擔心自己交不到朋友。不過多慮了。
Q:參加完夏校後,你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什麽(me) ?
J同學:我覺得主要是提升了我的國際思維、全球認知。其實我覺得夏校的本質是要懂得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去理解對方的思維、尊重對方的思維。一些比較有名的夏校,目前的種族其實是比較單一的,沒有歐洲這麽(me) 的分散。
C同學:上完夏校,又參加完文書(shu) 工作坊後,我現在文書(shu) 寫(xie) 得稍微順一點了,主文書(shu) 寫(xie) 完後發現還有好多人都還沒動筆呢哈哈哈。
Q:學校的住宿環境怎麽(me) 樣?
J同學:我們(men) 住的地方離學校有點距離,每天需要坐地鐵上學。
C同學:還不錯,該有的設施都有,宿舍一層樓大概有50個(ge) 人。UCLA的食堂,去之前聽說特別好吃,但是我覺得對我來說就還行。
Q:有什麽(me) 申請的tips可以供學弟學妹們(men) 參考嗎?
J同學:想去就去!
下期夏校分享,我們(men) 打算探訪BROWN和Smith學院的夏校體(ti) 驗。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