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翻譯:叢(cong) 雨
封麵圖:三角座的發射星雲(yun) Garren Nebula NGC604,圖片來源:NASA

譯者編譯說明:
整場考試持續3.5小時,總分200分,題目具體(ti) 分值使用了[]標注。
英文試題可在網站https://astronomy.sg獲取,暫未找到常數表和答案解析。
題目翻譯由個(ge) 人完成,期間借助了穀歌翻譯以及天文學名詞數據庫網站https://astrodict.china-vo.org,個(ge) 人英文水平有限,部分題目的翻譯質量欠佳。
數據分析題參考文獻:
[1].Light curve data is derived from Tümer (1984) and downloaded from CALEB.
[2].Danjon A. Recherches de Photométrie Astronomique. Annales de l’Observatoire de Stras bourg. 1928;2: 1–185
[3].Evren S, Ertan AY, Tunca Z, Ibanoglu C, Kurutac M, Tümer O. Photoelectric photometry of Z Herculis.
[4].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1982 Oct;87(1-2): 51–9. Popper DM. Orbits of close binaries with CA II H and K in emission. I - Z Herculis and RS Canum Venaticorum. Astronomical Journal. 1988 Apr;95: 1242–50.
[5].Popper DM. Rediscussion of Eclipsing Binaries. I. Z Hercul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56 Jul;124: 196–207.
[6].Tümer O, Ibanoglu C, Tunca Z, Evren S. Light-curve analysis of Z Herculis.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1984 Sep;104(2): 225–44.

1.短問題 [12]
1.1 參宿七
1.2 伽利略衛星
1.3 消色差透鏡
1.4 天鷹
1.5 毅力號
1.6 宇宙標度因子

2.中問題 [54]
2.1 太空填充
2.2 勒阿弗爾的日出
2.3 太空城
2.4 雙子座流星群
2.5 引力測繪
2.6 星際質子
2.7 宇宙年齡

3.長問題 [34]
3.1 Part 1:恒星誕生
3.2 Part 2:恒星中年
3.3 Part 3:恒星死亡

4.數據分析:Seeing Double [40]

5. P(A) [10]
5.1 MCQ
5.2 MCQ
5.3 MCQ
5.4 MCQ
5.5 MCQ

6.P(B) [28]
6.1 辨別星座
6.2 冬季星空
6.3 夏季星空

7.P(C) [22]
7.1 Part 1
7.2 Part 2
7.3 Part 3
長問題部分[34]

在對恒星HD 85512的係外行星演化進行研究時,天文學家Tommy也許與(yu) 其中一顆行星HD 85512b上的智慧生命取得了聯係。這顆行星的質量大致為(wei) 3.6 MÅ,軌道半長軸0.26AU,周期58.43d。為(wei) 了進一步了解這個(ge) 係外行星係統,Tommy收集了母星HD 85512的數據並和太陽對比: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想要探究HD 85512的行星演化史,我們(men) 首先要對恒星的演化過程有一個(ge) 較好的了解。在此問題中,我們(men) 要研究恒星的誕生、死亡以及平衡狀態的熱傳(chuan) 遞。

3.1 Part 1:恒星誕生(Star Birth)[9]
一般來講,恒星形成於(yu) 彌漫的分子雲(yun) 中。我們(men) 首先來探究分子雲(yun) 能夠收縮並形成恒星的條件。
對於(yu) 一個(ge) 引力束縛係統,位力定理如下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其中K和U分別是係統的動能和勢能。
a).考慮密度均勻的球形分子雲(yun) 的情形,它的半徑是R、質量是M。證明當其半徑增加一厚度為(wei) Δr的球殼時,引力勢能的變化量ΔU為(wei)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對上式積分可得到球形天體(ti) 的引力勢能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b).假設分子雲(yun) 是溫度為(wei) T的理想氣體(ti) ,那麽(me) 它的動能是(根據平均分子量為(wei) μ的分子隨機熱運動得出)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其中N是粒子數,kB是玻爾茲(zi) 曼常數。給出球形分子雲(yun) 坍縮的最小半徑和質量,將結果記作金斯長度RJ和金斯質量MJ。
這裏隻推斷出了有關(guan) 恒星HD 85512形成的少量信息,但我們(men) 還是對其有了一個(ge) 粗略的了解。微小的擾動會(hui) 觸發分子雲(yun) 的引力坍縮,促進了恒星的形成。

3.2 Part 2:恒星中年(Star Mid-Life)[15]
分子雲(yun) 坍縮之後、主序星形成之前的階段較為(wei) 複雜,我們(men) 不做討論。此部分題目的目標是研究恒星在流體(ti) 靜力學平衡狀態下的熱傳(chuan) 遞過程,特別是主序星。太陽和HD 85512都正處於(yu) 主序階段。
a).引力和壓力梯度驅動著恒星的演化。將恒星視為(wei) 對稱的球體(ti) ,且隻考慮沿半徑方向的作用力。對於(yu) 密度為(wei) ρ(r)、橫截麵積為(wei) ΔA、厚度為(wei) Δr的微小質量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證明它的運動方程為(wei)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其中ar是徑向的質量產(chan) 生的加速度(向外為(wei) 正方向)。並由此給出靜力學平衡條件。
b).我們(men) 首先討論對流的熱傳(chuan) 遞。重力對其有重要的驅動作用,概述如下:
恒星內(nei) 部的一團氣體(ti) 在上升時,會(hui) 處於(yu) 與(yu) 它自身相比溫度較低、密度較大的環境中,此時它會(hui) 在浮力的作用下繼續上升。氣團下降時此理論同樣適用。熱量通過粒子的集體(ti) 運動有效地傳(chuan) 遞。
在對流過程中,氣體(ti) 團的膨脹和收縮幾乎是絕熱的,因為(wei) 氣體(ti) 團與(yu) 周圍環境之間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熱傳(chuan) 導。對絕熱過程的描述如下:
當係統和外界沒有熱量交換時,發生的是絕熱過程。此過程中理想氣體(ti) 的壓力和密度ργ成正比,其中γ是絕熱指數。
假設恒星由理想氣體(ti) 組成,證明對流的臨(lin) 界溫度梯度為(wei)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為(wei) 了滿足流體(ti) 靜力學平衡,壓力梯度由下式給出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據此寫(xie) 出恒星達到流體(ti) 靜力學平衡時,對流的臨(lin) 界溫度梯度的表達式。
c).接下來我們(men) 研究輻射的能量傳(chuan) 輸。我們(men) 要為(wei) 輻射的溫度梯度找到一個(ge) 近似的表達式。
用L(r)表示恒星內(nei) 部半徑為(wei) r處的球表麵的光度,即單位時間向外通過這一球麵的能量。恒星中心的熱核反應釋放的能量導致L(r)隨r增加,直到沒有能量產(chan) 生的區域為(wei) 止。用ε(r)表示半徑r處單位體(ti) 積的產(chan) 能率,那麽(me) 顯然有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在中心核反應區之外,L(r)成為(wei) 一個(ge) 常數,接近恒星的表麵光度。這一向外輻射的總功率L(r)與(yu) 流量密度J(r)有關(guan)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而熱輻射的流量密度J(r)等於(yu)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請由此給出輻射與(yu) 對流的臨(lin) 界溫度梯度相等時的條件。
d).恒星HD 85512核心處的數據大致是P= 1.7×1016Pa,T=13.7×106K,κ=0.138m2kg–1。計算對流占主導作用時單位質量的最小產(chan) 能率。已知實際產(chan) 能率是1.35×10–3W kg–1,評估你的計算結果。
e).不使用斯特藩–玻爾茲(zi) 曼定律,估算HD 85512每秒輻射的單色光子數。
f).如果使用斯特藩–玻爾茲(zi) 曼定律計算HD 85512的光度,那麽(me) 每秒輻射的單色光子數會(hui) 是多少?

3.3 Part 3:恒星死亡(Star Death)[10]
HD 85512在主序階段之後,會(hui) 像太陽一樣演化成白矮星。
a).經典力學下白矮星電子的總能量如下給出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其中K = 1.23×10–68 kg3 m4 s–2,R是白矮星半徑,Ne是電子總數,me是電子質量。
給出HD 85512到達白矮星階段後的平衡半徑的數值估計。
提示a):你也許會(hui) 用到如下微分式: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其中n是實數,x是變量。
b).假設電子的分布是均勻的,估算電子的速度,以光速c作單位。
提示b):電子之間的距離很近,我們(men) 可以采用德布羅意假說,即電子間距是德布羅意波長的兩(liang) 倍,德布羅意波長公式如下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式中λdB是德布羅意波長,h是普朗克常數,p是粒子的動量。
c).考慮相對論效應的修正,電子能量如下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采用與(yu) 之前類似的分析方式,估算HD 85512的臨(lin) 界質量Mc,以M⊙為(wei) 單位。
需注意,如果白矮星的質量大於(yu) Mc,它將將發生坍縮。檢查Mc是否依賴於(yu) 恒星HD 85512自身的各項參數。此外,由於(yu) 此問題使用了許多近似的計算,因此你的答案可能與(yu) 著名的錢德拉塞卡極限有所不同。正確嚴(yan) 格的推導超出了奧賽的大綱範圍。
綜上所述,此問題到此結束。看來Tommy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理解HD 85512的係外行星係統。

數據分析部分[40]

4 數據分析:Seeing Double [40]
武仙座Z是一顆7等的食雙星。你設置了光電探測器來檢測它在B波段和V波段的視亮度變化,期間你記錄了一係列較深的主極小和較淺的次級小數據。下表列出了V波段極小值的時間和星等: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a).上麵的表格並不完整,P代表了從(cong) D = 44066.4870天的第一次主極小開始經過的周期數。為(wei) 每組數據填上合適的數值來補全這一列。
b).使用表中的數據繪製一幅合適的圖像,以確定武仙座Z的星等變化周期T。保留3位有效數字。
通過估測周期,我們(men) 可以重製武仙座Z的光變曲線,如以下兩(liang) 圖,展示了主極小和次極小附近的數據,繪製了V波段的相對強度和相位(與(yu) 軌道周期的比值)的關(guan) 係。
c).根據光變曲線大致寫(xie) 出以下數值:
•τ1,主極小的持續時間,以相位表示
•τ2,次極小的持續時間,以相位表示
•I1,主極小的光強度
•I2,次極小的光強度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d).考慮食雙星係統有一小一大兩(liang) 顆恒星,它們(men) 的半徑比值k≤1,較小的恒星被較大的恒星遮掩而不可見的麵積比例α0≤1。當大恒星掩小恒星、或小恒星淩大恒星時,亮度降低的比例分別為(wei) ∆ioc和∆itr。假設恒星的亮度沿盤麵均勻分布,證明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e).我們(men) 還根據觀測數據繪製了武仙座Z的B波段和V波段的相對強度之差與(yu) 相位的關(guan) 係圖。分析此圖回答有關(guan) 主極小的以下問題:
•這是一次掩星還是淩星?
•被食恒星的溫度更高還是更低?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二)
f).假如雙星的軌道是圓形且軌道平麵側(ce) 對地球(傾(qing) 角等於(yu) 0°),會(hui) 發生α0=1的全食,且恒星的亮度仍沿盤麵均勻分布。由此出發,在武仙座Z的主極小事件中被食的恒星記為(wei) A,使用目前已獲取的信息算出下列數值:
•ρA,恒星A的半徑與(yu) 兩(liang) 星距離之比
•ρB,恒星B的半徑與(yu) 兩(liang) 星距離之比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19年第7屆新加坡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三)

下一篇

2017年英國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上)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