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題:
1.Microbial anhydrobiosesis
2.The Limits and Frontiers of Desiccation-Tolerant Life
3.Introduction to Bacterial Anhydrobiosesis: A General Perspective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siccation-Associated Damage
4.Can microbial cells develop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in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網址:
1.https://doi.org/10.1111/1462-2920.15699
2.https://doi.org/10.1093/icb/45.5.685
3.https://doi.org/10.3390/microorganisms10020432
4.https://doi.org/10.1016/j.drup.2017.07.003
關(guan) 鍵詞:
1.microorganisms; cellular water; anhydrobiosesis; desiccation; rehydration process
2.desiccation; tolerence; drought; the limit of tolerence; gene
3.anhydrobiosesis; desiccation; membrane lipids; nucleic acids; proteins; cellular water
4.Bacillus cereus group; Halophytes; Salt stress;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 Comparative genomics; Secondary metabolites
主要內(nei) 容:
1、幹旱與(yu) 滲透壓[1]
文獻中描述,幹旱與(yu) 滲透壓為(wei) 不一樣的概念。人們(men) (包括我們(men) )容易混淆幹燥、(部分)脫水和滲透壓的定義(yi) 。而且,幹旱與(yu) 滲透壓對細胞的影響,以及壓力機製是完全不同的。
事實上,“完全幹燥”被定量定義(yi) 為(wei) :含水量小於(yu) 0.1 g H2O泥土幹質量的條件。[2]這大致相當於(yu) 在50 % 相對濕度和 20 °C 的空氣中幹燥;對應於(yu) 0.50 的水分活度和 −100 MPa 的水勢。而許多實驗性“幹燥”研究都是通過添加高濃度鹽或溶質溶液作為(wei) 降低水分活度的手段來進行的。這些代表性的例子,其實物理上存在水,隻是其中大部分水是無法被生物所利用的。雖然高濃度的溶質使水的活度降低,但實際上體(ti) 係中仍含有水分。隻要有水分的存在,就能允許微生物運動,並促進營養(yang) 物質的擴散。相比之下,幹燥細胞中不存在大量水,細菌運動受到高度限製,這種情況和高濃度溶質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由於(yu) 我們(men) 主要鎖定解決(jue) 幹旱的目標在長江流域一帶,因此應當考慮該區域土壤的性質,並針對其性狀下手,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減少灌溉後的水分流失。據之前查找的資料,以江西為(wei) 例,江西省紅壤麵積占土地總麵積的70%以上,鄱陽湖區土壤多為(wei) 砂土和紅壤。雖然紅壤的總持水量大,但有效水含量低,且發現紅壤及砂土調控水分的能力也較弱。這就是導致江西幹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土壤性狀不佳,灌溉後水分流失過快,無法為(wei) 農(nong) 作物提供足夠的水分。
*備注:這或許令人感到混亂(luan) ,不過文獻中有記錄,細菌對滲透壓的反應可能與(yu) 緩慢幹燥過程的第一階段同義(yi) 。另外,真實的環境條件與(yu) 實驗室的環境條件也有很大不同——在自然環境中,各種應激因素相互重疊,往往難以區分開來。因此,滲透壓和幹燥應力重疊也是十分常見的。[1]
2、微生物對幹旱(幹燥)的響應機製[3]
在幹燥條件下,細胞(細菌)脫水有兩(liang) 個(ge) 過程。部分脫水或者緩慢脫水時,細胞(細菌)外水分被去除。這導致外部環境中物質濃度的增加並導致滲透壓增高。當發生極度脫水的時候,細胞(細菌)中大分子水化膜也會(hui) 有所的損失。
文獻中敘述了各種幹燥對微生物的損傷(shang) ,而事實上,失水一旦開始,各種損傷(shang) 、以及細菌對其的應激措施都會(hui) 啟動。損傷(shang) 可以體(ti) 現在各種方麵,例如,水分缺失導致細菌體(ti) 內(nei) 的充盈減少,細胞收縮,最終細胞本身變得更加“擁擠”。另外,各類離子和代謝物濃度的增加也會(hui) 影響生化反應的循環。進一步,縮小的空間限製了分子的流動性,這又影響了代謝過程。其他損傷(shang) 還有蛋白質變性、核酸損傷(shang) 、膜脂結構被破壞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ge) “氧化應激反應”。文獻中表示,幹燥導致好氧細菌中產(chan) 生異常大量的活性氧(ROS),例如過氧化氫H2O2,超氧陰離子O2-· , 或羥基自由基·OH,這將會(hui) 促使細菌產(chan) 生“氧化應激反應” 。順帶一提,ROS含量飆增情況可能是兩(liang) 種原因造成的。
ROS過量產(chan) 生的第一個(ge) 原因可能是:在幹燥過程中,由於(yu) 細菌逐漸失水,單個(ge) 酶蛋白以及整個(ge) 電子傳(chuan) 輸鏈都會(hui) 受損,這導致細胞中和ROS的活動被抑製。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結果表明呼吸率降低與(yu) 脫水存活率之間呈正相關(guan) 。同時也在酵母中測量到由於(yu) 脫水導致的氧化過程增加了 10 倍。這說明,幹燥的物理後果,如細胞皺縮、細胞內(nei) 濃度增加、細胞質流動性降低,會(hui) 促進 ROS 的積累。
ROS 過量產(chan) 生的第二個(ge) 原因可能是在細胞外水分耗盡期間和之後直接暴露於(yu) 空氣中。這可以解釋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外源性 ROS 的出現,而且暴露在太陽輻射下也會(hui) 影響 ROS 的產(chan) 生。
由於(yu) 已經知曉芽孢杆菌基因BH32中含有這一類氧化應激反應的片段,為(wei) 了證實“利用細菌幹燥失水導致的氧化應激反應,依靠檢測細菌體(ti) 內(nei) ROS的含量,來啟動工程菌釋放保水劑”這個(ge) 想法的可行性,下麵進一步查找細菌氧化應激反應的資料。著重點在於(yu) :對於(yu) 幹旱導致氧化應激的準確數據,細菌氧化應激反應的響應鏈,以及芽孢杆菌中BH32上的片段是否可行。
3、細菌的氧化應激反應[4]
由於(yu) 細胞中的O2無法在代謝過程中正常地被還原形成H2O,過多的電子加到O2上,會(hui) 產(chan) 生一係列活性氧(ROS),例如超氧化物 (O2-· )、過氧化氫 (H2O2 )、羥基自由基(·OH) 等。一般情況下,細菌(尤其是好氧菌)正常的代謝過程中也會(hui) 產(chan) 生一些ROS,隻是細菌體(ti) 內(nei) 清除ROS的係統可以調控自身體(ti) 內(nei) ROS的濃度,使其不會(hui) 危害自身。但是,當 ROS 與(yu) 其清除係統之間的平衡受到幹擾時,ROS 會(hui) 在細胞內(nei) 快速積聚,導致一種稱為(wei) 氧化應激的情況。文獻中也敘述了氧化應激反應對細菌造成的損傷(shang) ,引起氧化應激反應的其他因素等,這裏主要著重於(yu) 閱讀細菌的氧化應激機製。
3.1 細菌的氧化應激傳(chuan) 感和反應
前人研究較多的轉錄調節因子有:過氧化物響應調節因子 OxyR、PerR 和 OhrR。OxyR 和 PerR 主要是 H2O2傳(chuan) 感器,而 OhrR 感測的是有機過氧化物 (ROOH) 和次氯酸鈉(NaOCl)。OxyR 和 OhrR通過其結構中特定半胱氨酸殘基的可逆氧化來感知氧化劑。相反,PerR則是通過組氨酸殘基的鐵催化氧化來感應H2O2的濃度變化。
3.1.1 大腸杆菌中的氧化應激機製
被氧化的OxyR蛋白在大腸杆菌中與(yu) RNA聚合酶共同結合,正向調節一組過氧化應激防禦基因,如ahpCF、dps和katG(它們(men) 三個(ge) 的表達也是被H2O2誘導的)。機製如下圖所示,
3.1.2 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氧化應激機製
PerR 是一種鐵攝取阻遏物 (Fur) 同源物,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充當誘導型過氧化物應激反應的中央調節劑。PerR 先前已被證明可以調節mrgA、katA、ahpCF、hemAXCDBL和zosA基因。
在Zn2+(結構成分)存在的情況下,枯草杆菌的PerR能夠感知細胞內(nei) 的鐵(Fe2+)/ 錳(Mn2+)的比例。雖然Fe2+介導PerR對過氧化物防禦基因的調控,如katA、ahpCF和mrgA(dps的同源物),但在枯草杆菌中PerR的負向自動調控涉及Mn2+。盡管枯草杆菌PerR調節過氧化物防禦基因,但PerR的轉錄不受H2O2的影響。相反,由H2O2壓力引起的PerR蛋白的構象變化有助於(yu) PerR的調節功能。枯草杆菌PerR中兩(liang) 個(ge) 組氨酸殘基(即H37和H91)中的一個(ge) 被H2O2氧化,導致Fe2+與(yu) PerR解離,去金屬化的PerR不能再與(yu) DNA結合,所以PerR的這些構象變化誘導了基因表達。
3.2 引發細菌氧化應激機製的其他因素
順帶一提,引起氧化應激反應的其他因素有環境因素,如電離輻射、紫外線輻射,高溫(導致高氧化應激)、低溫,使用抗生素等(有抗生素的情況下,氧化應激反應是一種防禦機製)。
參考文獻
[1]J. Bosch et al., Microbial anhydrobiosesi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3, 6377-6390 (2021).
[2]P. Alpert, The Limits and Frontiers of Desiccation-Tolerant Life1.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45, 685-695 (2005).
[3]T. Grzyb, A. Skłodowska, Introduction to Bacterial Anhydrobiosesis: A General Perspective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siccation-Associated Damage. Microorganisms 10, 432 (2022).
[4]N. Kashef, M. R. Hamblin, Can microbial cells develop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in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Drug Resistance Updates 31, 31-42 (2017).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