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在全球範圍內(nei) 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可以說是“最出圈”的國際學科競賽之一了。iGEM的含金量有多高?常見問題有哪些?
iGEM競賽介紹
iGEM即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它創始於(yu) 2003年,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的國際性學術競賽。參賽者來自全球各地,比賽內(nei) 容涉及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工程、藝術設計等多學科。比賽要求參賽隊伍自主選題,以合成生物學為(wei) 核心,融合科學、技術、商業(ye) 、工程、設計等各個(ge) 方麵。
iGEM在全球範圍內(nei) 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iGEM的賽況以及研究成果,每年都會(hui) 有專(zhuan) 題報道刊登在《Science》、《Nature》等這樣的頂級學術雜誌上,像BBC這樣的傳(chuan) 統媒體(ti) 也會(hui) 關(guan) 注比賽並且進行跟蹤報道。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在遺傳(chuan) 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的概念提出並實踐十多年的大背景下,在DNA測序、DNA合成、計算機建模以及相關(guan) 定量分析技術進一步成熟的基礎上,於(yu) 21世紀初期興(xing) 起的一門交叉學科。
學者從(cong) 來自生物、化學、工程、計算機等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從(cong) 各自的角度切入生物技術領域,比如有:加州理工Michael Elowitz等的“生物振蕩網絡”,波士頓大學James Collins團隊的“大腸杆菌撥動開關(guan)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2004年的iGEM聯合參賽項目“生物顯示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ayD. Keasling團隊的“酵母產(chan) 青蒿素項目”等。
“合成生物學”設計那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係統以及重新設計天然生物係統的學科;它強調對生物係統有意圖的工程設計。不同於(yu) 以前“發現式科學研究”的範式,它主張從(cong) “分析”轉向“綜合”,從(cong) “發現”轉向“應用”
競賽含金量
01、頂級學術雜誌關(guan) 注,含金量超高
iGEM競賽屬於(yu) 學術類競賽,其研究成績每年會(hui) 被刊登在《Science》、《Natur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這樣的頂級學術雜誌上,像BBC這樣的傳(chuan) 統媒體(ti) 也會(hui) 關(guan) 注比賽並且進行跟蹤報道。
除此之外,iGEM競賽評委均是來自自MIT、Duke、JHU等頂尖名校。
02、助力名校申請
iGEM競賽含金量比較高,參賽並獲獎的學生,大多被頂尖名校錄取,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
03、培養(yang) 興(xing) 趣,探索職業(ye) 選擇方向
iGEM競賽屬於(yu) 生物類競賽,但涉及生命科學、商科、經濟學、傳(chuan) 媒、計算機、藝術設計等方麵的內(nei) 容,對於(yu) 同學們(men) 來講,無疑是一個(ge) 探索自身興(xing) 趣愛好的好機會(hui) 。同學們(men) 經過競賽中的一係列數據搭建、數據分析等環節,除了培養(yang) 自身能力之外,還能為(wei) 後續職業(ye) 提供更多的靈感。
關(guan) 於(yu) iGEM競賽的問題
1、參加iGEM競賽有什麽(me) 收獲?
係統性的科研訓練,賽事轉化範圍廣;深入培養(yang) 隊伍默契,加強社交體(ti) 驗;多方麵培養(yang) 學生創造能力;提升未來領導力,助力名校申請。
2、和其他競賽對比,iGEM競賽有什麽(me) 特色?
iGEM是高中生能夠觸及的全球最高水平的學術競賽。它不是習(xi) 題競賽,而是真正有價(jia) 值的科研項目競賽。完成iGEM比賽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是對學生個(ge) 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考驗。
3、不讀生物學專(zhuan) 業(ye) ,有必要參賽嗎?
參加iGEM比賽意義(yi) 有很多,如領略頂尖的國際學術交流、組建團隊、了解生命科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完成有意義(yi) 的社會(hui) 實踐等等。完成 iGEM競賽 ,往往需要各種學科背景出色的隊員,列入數學建模、網⻚開發等,因此即便以後不就讀生物專(zhuan) 業(ye) ,也是對人生是全新的體(ti) 驗和幫助。
4、iGEM是如何比賽的呢?
iGEM比賽要求參賽者組成目標一致的團隊(推薦25個(ge) 人左右)。在大約6個(ge) 月的比賽周期內(nei) ,利用課餘(yu) 時間進行專(zhuan) 業(ye) 文獻的閱讀、實驗技能的學習(xi) 以及實驗室研究的完成。這是一個(ge) 涵蓋了項目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和全球決(jue) 賽答辯的完整科研過程。最終,各團隊將在10月底至11初進行全球決(jue) 賽答辯,展示他們(men) 的研究成果和團隊實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