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這篇文章裏,我將繼續為(wei) 大家解析超高頻考點:效用(Utility)。
之前我們(men) 一直站在企業(ye) 的角度來觀察市場,但生活中的更多情況下,我們(men) 其實都是消費者。
韭菜們(men) 團結起來,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消費者和生產(chan) 者分別代表的是供需圖中的需求和供給兩(liang) 股力量,也是消費市場中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角色。
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為(wei) 了全民大型「剁手計劃」,同學們(men) 肯定提早攢了點資金。但我們(men) 手頭的錢一共就這些,不可能啥都買(mai) 。
這時候我們(men) 就要考慮,什麽(me) 樣的消費組合能讓我們(men) 最大限度得到滿足 (Utility Maximization) ?
舉(ju) 個(ge) ?,有個(ge) 同學名叫小九,我們(men) 假設,小九是個(ge) 理性的人。也就是說,小九的消費行為(wei) 是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今天我們(men) 的任務,就是幫小九看看她要怎樣實現利益最大化。
什麽(me) 是效用 Utility
對於(yu) 小九這個(ge) 消費者而言,她的利益最大化也就等同於(yu) 效用最大化。我們(men) 首先要了解效用(utility)這個(ge) 概念。
小九是個(ge) 購物達人,她的一大樂(le) 趣就是買(mai) 買(mai) 買(mai) ,因為(wei) 購物會(hui) 讓她產(chan) 生一種滿足感,在經濟學中,這種滿足感有一個(ge) 官方的名字:效用。
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簡單來說,邊際 (Margin) 指的就是增加的最後一個(ge) 單位。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就是最後消費的那個(ge) 產(chan) 品所增加的效用。
小九在過去的一年中反複購買(mai) 同樣的一種室內(nei) 香薰。然而她發現,每次下單獲得的滿足感都在依次下降,從(cong) 一開始的超級滿意,逐漸到最後聞到味道就膩了,不願再複購:
其他條件不變,邊際效用會(hui) 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邊際效用遞減到一定的極限,就會(hui) 由正轉負。當某個(ge) 消費品不再帶來任何滿足感,甚至帶來一種不滿,它的效用就是負的。雖然邊際效用在遞減,但隻要它還是正的,那麽(me) 消費者總效用還是隨著消費量增加的,隻不過增加的幅度在逐漸減少。當邊際效用轉為(wei) 負值,總效用才會(hui) 開始減少,那麽(me) 總效用線就會(hui) 變轉方向向下。當邊際效用為(wei) 0時,總效用達到最大值。如下圖所示:
單位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per unit
我們(men) 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是不變的。由於(yu) 邊際效用在遞減,用邊際效用除以單價(jia) ,得出來的所花的每一塊錢所獲得的效用就稱為(wei) :單位邊際效用 = MU/P 。
要注意的是,單位邊際效用也是隨消費量遞減的。
效用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資源的稀缺性問題存在於(yu) 每個(ge) 領域,在消費者領域裏,資源稀缺的主要體(ti) 現方式就是:沒錢。
如果小九有一個(ge) 億(yi) ,她可能就不需要我們(men) 來分析她該怎麽(me) 花錢了。也就是說,她不會(hui) 為(wei) “有限預算和既定價(jia) 格下,錢該怎麽(me) 分配才能最大程度滿足”而煩惱了。
但是,小九的錢是有限的。生活所迫,她必須精打細算,仔細分配自己的每一分錢到底要花在什麽(me) 商品上。如果消費一樣商品能換來更高的效用,就選擇消費那一種商品。
於(yu) 是小九不停的比較商品們(men) 的單位邊際效用(MU/P),並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消費組合,一直到兩(liang) 個(ge) 單位邊際效用相等,錢也用完了。
這時,小九停止消費,她的總效用(Total Utility)達到最高。
現在,我們(men) 來總結一下。
在預算允許的條件下,效用最大化的消費條件是:MU1/P1=MU2/P2。
預算條件:P1*Q1+P2*Q2 = Budget(預算限製)
為(wei) 了公式簡單,這裏我們(men) 假設小九隻消費兩(liang) 樣商品,如果她買(mai) n樣商品,效用最大化的條件就是 MU1/P1=MU2/P2=...=MUn/Pn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