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AP心理學北美卷FRQ題目分析講解

各位AP小夥(huo) 伴們(men) 好呀~2022年5月3日進行的AP心理學考試已經結束,本場考試為(wei) 線下紙筆考試,CB官網已更新了2022AP心理學北美FRQ真題。

整體(ti) 考試難度

本次考試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Set,難度基本一致,甚至出現了相同的心理學概念。考試題型和過去幾年沒有大的變化,兩(liang) 個(ge) Set都是一道場景題,一道研究題,所有出現的概念難度適中,沒有出現讓人意外的題目。

考試題目變動

雖然絕大部分題目都在預料之中,但本次考試Set 2 FRQ 1 Part C出現了新的題目問法。通常情況下,場景題都是用一個(ge) 心理學概念解釋場景當中的現象,而這道題卻問主人公的說法為(wei) 什麽(me) 是錯的,考察大家對知識點靈活運用以及融會(hui) 貫通的能力。

具體(ti) 題目分析

Set 1 逐題講解

? FRQ 1

Rayce想要錄製視頻銷售他的定製滑板,他的朋友就幫他拍一些滑滑板的視頻。每次Rayce炫技,觀眾(zhong) 們(men) 就會(hui) 大聲喝彩鼓掌。

  • Part A

這一部分是問下麵的心理學概念跟Rayce滑滑板如何相關(guan) 。

1) Vestibular sense是前庭知覺,負責我們(men) 的平衡感,這是Unit 3感覺的知識點。Rayce在滑滑板的時候就要用到前庭知覺才能不摔倒。

2) 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一個(ge) 人在別人看著的時候表現得更好,來自Unit 9社會(hui) 心理學。當觀眾(zhong) 看Rayce滑滑板時,Rayce就會(hui) 相比他獨自一人滑滑板時滑得更好。

3) Incentive theory是Unit 7動機理論之一,指人做某件事是為(wei) 了某個(ge) 外部的目標。Rayce之所以滑滑板,是為(wei) 了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者獎勵。

  • Part B

接下來,Rayce把他的視頻上傳(chuan) 到了網上,他讓客戶免費使用他的滑板一小時,從(cong) 而獲得了大量的客戶。要求是解釋下麵的概念如何與(yu) 他的銷售效率相關(guan) 。

1) 這一問是divergent thinking發散性思維,來自Unit 5 思維方式,Rayce或許自由發揮想象,想出來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客戶。

2) 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指不通過核心信息,而是提供不直接相關(guan) 的信息,屬於(yu) Unit 9 Attitudechange。Rayce不斷地強調滑滑板有多麽(me) 酷來吸引客戶,而不說明滑板本身的信息。

3) Reciprocity norm互惠原則,是Unit 9的內(nei) 容,Rayce讓他的客戶免費試用滑板,客戶們(men) 就更願意買(mai) 他的滑板,有了互惠原則,就能提升銷售額。

4) Mere-exposure effect,同樣是Unit 9的知識點,當一個(ge) 人看一樣東(dong) 西或一個(ge) 人越久,就會(hui) 越喜歡,放在這個(ge) 場景裏,人們(men) 看了很多Rayce的視頻,越來越喜歡他,就會(hui) 更願意買(mai) 他的滑板。

? FRQ 2

Dr. Germanotta假設犯罪現場有越多的目擊證人,他們(men) 就越不願意上前幫助。她收集到了數據,並繪製在了散點圖上。散點圖顯示行人越多,上前幫助的人就越多,呈正相關(guan) 的關(guan) 係。

  • Part A

1) 題目問數據結果是否支持博士的假設,明顯不支持,散點圖顯示目擊者越多,上前幫忙的人就越多。

2) 博士使用什麽(me) 統計學測量兩(liang) 個(ge) 變量的相關(guan) 性?答案應該是相關(guan) 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來表示兩(liang) 個(ge) 變量的相關(guan) 性有多大

3) 問題是說有什麽(me) 第三個(ge) 變量會(hui) 影響結果,事實上就是在問混淆變量。因素有很多,比如說行人是否知道自己被觀察,受害者的性別、種族、年齡、社會(hui) 階層等都會(hui) 影響行人會(hui) 不會(hui) 上前幫忙等。

  • Part B

Dr. Germanotta要做一個(ge) 實驗測試在場的人數是否會(hui) 影響幫助的行為(wei) 。

1) 這道題問自變量是什麽(me) 。如果A導致了B,那麽(me) A就是自變量,B是因變量,在這個(ge) 實驗中,在場的人數導致了幫助的行為(wei) ,那麽(me) 自變量就說是在場的人數。

  • Part C

這部分問的是下麵的概念會(hui) 如何影響幫助的行為(wei)

1)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來自Unit 7 personality,指的是人們(men) 認為(wei) 事件的結果是自己行為(wei) 所引發的。某人上前幫忙的行為(wei) 是由自己行為(wei) 的結果,並不是環境因素所導致的。

2) Modeling,也叫做observational learning,出自Unit 4 Social learning theory,指人的行為(wei) 是觀察別人行為(wei) 所學習(xi) 來的。某個(ge) 人之所以上前幫忙,是因為(wei) 他以前看到別人樂(le) 於(yu) 助人,並得到了他人的誇讚,所以他就學會(hui) 了樂(le) 於(yu) 助人。

3)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說的是兩(liang) 種選擇都有利弊,是Unit 7 stress and coping的知識點。上前幫助可能會(hui) 耽誤自己時間,但是能多一件好事,不去幫助可以節省時間,但是又不道德,陷入兩(liang) 難的衝(chong) 突。

Set 2 逐題講解

? FRQ 1

Ruth在家裏無聊,所以她決(jue) 定看一個(ge) 恐怖片。到最緊張的時候,一個(ge) 怪獸(shou) 正在被暴民追趕,她的室友Lynn回來了把燈打開。Ruth被嚇壞了,把熱巧克力灑在了自己身上。

  • Part A

以下的概念跟上麵的場景有什麽(me) 聯係。

1) Unit 7 當中的Optimal arousal theory指出人在最佳興(xing) 奮狀態時,performance最高。Ruth很喜歡看恐怖片,所以看恐怖片時,才能達到心理的最佳狀態。

2) Motor neurons是在Unit 2神經係統學到的,它是大腦控製肌肉行動的神經細胞。Ruth拿起裝熱巧克力的杯子放到嘴邊就需要她的motor neurons。

3) Somatosensory cortex是Unit 2大腦裏的結構,是大腦皮質當中負責觸覺和痛覺的一部分。當她把熱巧克力灑到身上時,她感覺到很燙,就是因為(wei) somatosensory cortex的作用。

  • Part B

在電影情節中,怪獸(shou) 雖然長得很恐怖,但是它其實非常溫柔善良。村民們(men) 討論之後覺得怪獸(shou) 要傷(shang) 害他們(men) ,所以決(jue) 定把它趕出村子。怪獸(shou) 在逃跑的時候,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剛好撞倒了一個(ge) 村民。

以下的概念會(hui) 如何影響村民的怪獸(shou) 的想法。

1) Part B 的三個(ge) 概念全是Unit 9中的知識點。Out-group homogeneity bias指群體(ti) 內(nei) 的人覺得群體(ti) 外的人都一樣,村民形成了一個(ge) 群體(ti) ,所以他們(men) 覺得其他人都是壞人,於(yu) 是對怪獸(shou) 充滿敵意。

2)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一種歸因偏差,別人做得好是壞境因素,別人做得差就是個(ge) 體(ti) 因素。怪獸(shou) 撞到村民其實是被石頭絆倒了,但是村民會(hui) 覺得它是故意的。

3) Group polarization說的是人們(men) 在討論之後,想法會(hui) 變得更加極端。剛開始村民並沒有覺得怪獸(shou) 要傷(shang) 害他們(men) ,但在經過討論之後,他們(men) 一致認為(wei) 怪獸(shou) 一定會(hui) 傷(shang) 害他們(men) 。

  • Part C

第二天早上,Lynn告訴Ruth她看到Ruth晚上夢遊,一定是Ruth是因為(wei) 昨天看了怪獸(shou) 被人追才會(hui) 夢遊的。

1) 問題是解釋Lynn的想法為(wei) 什麽(me) 是不正確的。首先夢遊和做夢不是一回事,並且弗洛伊德的Wish fulfillment theory缺乏理論依據,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做夢跟現實生活有直接的聯係。

? FRQ 2

Dr. Knowles想要研究衣服價(jia) 格和人們(men) 對於(yu) 衣物質量評價(jia) 的關(guan) 係。她預測價(jia) 格越高,人們(men) 會(hui) 認為(wei) 衣服質量越好。她設計了一個(ge) 網頁,上麵有不同價(jia) 格的花式襯衫。

參與(yu) 者登上網頁,然後讓他們(men) 對每件襯衫的質量進行評價(jia) (從(cong) 1到10,分數越高質量越好)。數據被展示在散點圖中,橫軸是價(jia) 格,縱軸是質量評價(jia) ,散點分布是下降的趨勢

  • Part A

1) 這題問的是hypothesis。可以從(cong) 題目中直接找答案,價(jia) 格越高,人們(men) 對衣服質量的評價(jia) 就會(hui) 越高。

2) 這題考因變量的operational definition。人們(men) 對於(yu) 衣服質量的評價(jia) 是如何測量的?答案便是給衣服質量打分,1是最差,10是最好。

3) 在這個(ge) 研究當中兩(liang) 個(ge) 變量的關(guan) 係是怎樣的?散點圖的結果與(yu) hypothesis剛好相反,價(jia) 格越高,評價(jia) 越低,是負相關(guan) 。

4) 這道題問該研究的結果為(wei) 什麽(me) 不能應用在整個(ge) 群體(ti) 。樣本不能代表群體(ti) 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使用random selection,參與(yu) 者如果不是隨機選擇的,就有可能造成sampling bias。

  • Part B

下麵這些概念會(hui) 如何人們(men) 對花式襯衫的感受。

1) Mere-exposure effect曝光效應,出自Unit 9人際吸引力。這個(ge) 概念在Set 1中也出現過。假如人們(men) 看了很多花式襯衫,就會(hui) 越來越喜歡花式襯衫。

2) Cones of the retina是視網膜中的視錐細胞,負責顏色的識別,來自Unit 3眼睛的結構。如果要辨別襯衫上不同的顏色,就要用到視錐細胞。

3) Unit 5認知心理學裏的Prototype指的是人們(men) 對於(yu) 某一事物最基礎的認知。假如說對於(yu) 很多人來說,襯衫應該正式的,不是純色就是條紋,當看到花式襯衫時,就超出了他們(men) 的認知,覺得花式襯衫根本算不上襯衫,所以不喜歡花式襯衫。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AP環境科學北美卷FRQ題目分析講解

下一篇

23Fall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各專業錄取難度分析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