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心理中的ERQ該怎麽寫?

剛開始學心理學,不知道評分標準?馬上要考試了,卻還不明白怎麽(me) 寫(xie) ?不要慌!今天就由7分老師來手把手帶大家分析如何寫(xie) 好IB心理的ERQ~

本文會(hui) 為(wei) 大家詳細介紹ERQ的評分標準以及Command terms 最後還會(hui) 附上來自7分小tips希望大家都可以拿7777分~

目  錄

ERQ Rubric

A. Focus on the Question

B.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C. Use of Research to Support Answer

D. Critical Thinking

E. Clarity and Organization

Command terms

A. Discuss

B. Evaluate

C. To what extend

D. Contrast

1、ERQ Rubric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寫(xie) 出一篇好的論文,一直都是心理學學生要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但是當我們(men) 了解了評分標準之後,你可能會(hui) 發現“好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me) 難?!”

想知道具體(ti) 的內(nei) 容就接著往下看吧!

A:Focus on the Question (2)

Mark Level Descriptor
0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ors below
1 Identifies the problem/issue raised in the question.
2 Explains the problem/issue raised in the question.

IB所提出的每一個(ge) 問題的背後都藏著對心理學的探究。為(wei) 了能夠讓IB認為(wei) 你真正理解了這個(ge) 問題(並拿下這兩(liang) 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辨認出問題中所隱藏的問題

換言之,就是要去分解題目(break down the question)。 但是僅(jin) 僅(jin) 隻是分解題目的話隻能拿到1分,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解釋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問題很重要

IdentifiesExplains的主要區別就在於(yu) 前者想讓你從(cong) 各種可能性中提供一個(ge) 答案,而後者想讓你在這基礎上說明理由或/和原因

舉(ju) 例:Discuss one evolutionary explanation for one example of human behaviour.

能夠獲得一分的回答是:

Evolution can explain the mating behaviour in humans.

能夠獲得二分的回答是:

To ensure their children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and becoming successful, humans’ mating choices evolved to find stronger survival traits more attractive.

看看,隻要多加一句話就能讓IB送你兩(liang) 分! 所以一定要記得在introduction就把你對於(yu) 這個(ge) 問題的理解寫(xie) 出來,不然這兩(liang) 分就跟你say bye-bye了。

B: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6)

Mark Level Descriptor
0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ors below.
1-2 The response demonstrates limited releva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Psychological terminology is used but with errors that hamper understanding.
3-4 The response demonstrates releva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but lacks detail.Psychological terminology is used but with errors that do not hamper understanding.
5-6 The response demonstrates relevant, detaile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Psychological terminology is used appropriately.

如果說Criteria A是introduction的話,那Criteria B就相當於(yu) 回答這個(ge) 問題所需要的背景知識。

對於(yu) 需要大量腦容量來儲(chu) 存心理學知識的學生們(men) 來說,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會(hui) 100%記住所有的知識細節。

如果考試的時候腦袋卡殼了,突然寫(xie) 錯了作者的名字或者某個(ge) agonist/antagonist的名字和功效,那麽(me) 恭(hen)(bu)(xing),你的Criteria B會(hui) 被扣分!

想要在這個(ge) criteria拿高分的重中之重就是你要把跟題目相關(guan) 的知識準確細節地寫(xie) 出來(隻能踏踏實實地背書(shu) 了orz)

正如Criteria分為(wei)  “Knowledge”和 “understanding”一樣,在寫(xie) 的時候要以knowledge + 這個(ge) knowledge對於(yu) 題目的understanding的邏輯寫(xie) 出來。一般長度在1~2個(ge) paragraph。

舉(ju) 例:To what extent could one neurotransmitter affect behaviour?

答案則需要包含:

1.Neurotransmitter的定義(yi) 及如何運作 → 某neurotransmitter的作用

2.什麽(me) 樣的behaviour → 某neurotransmitter是如何影響這個(ge) behaviour的

寫(xie) 的時候盡量空出檢查時間以避免犯寫(xie) 錯詞或寫(xie) 錯解釋等失誤

C: Use of Research to Support Answer (6)

Mark Level Descriptor
0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ors below.
1-2 Limited releva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used in the response.Research selected serves to repeat points already made.
3-4 Releva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used in support of the response and is partly explained.Research selected partially develops the argument.
5-6 Releva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used in support of the response and is thoroughly explained.Research selected is effectively used to develop the argument.

學心理學的時候,我們(men) 是通過一個(ge) 個(ge) 案例(research/study)為(wei) 基礎進行學習(xi) 的。那寫(xie) 論文的時候當然要用我們(men) 所學過的案例來支撐我們(men) 的論點啦!

在Criteria C中引用一個(ge) 案例的時候要介紹3點:

- Aim (目的) → 研究員想要通過實驗來了解什麽(me) ?- Procedure (實驗步驟)→  ta們(men) 是怎麽(me) 做到的?- Result (實驗結果)  →  結果是什麽(me) 樣的?

這個(ge) criteria對於(yu) 案例的要求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合適的案例來進行分析,並用於(yu) 支持你的論點。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完全可以用5個(ge) 案例,但是要確保你的選擇不是在重複相同的觀點。

為(wei) 了省時省事,你甚至可以隻用案例的結論來支持你已經討論過的論點或者反駁,並銜接到下一論點(但這個(ge) 方法因老師而異,有的老師喜歡學生這樣寫(xie) ,反之亦然。所以最好提前問清楚)

D: Critical Thinking (6)

Mark Level Descriptor
0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ors below.
1-2 There is limited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response is mainly descriptive.Evaluation or discussion, if present, is superficial.
3-4 The response contains critical thinking, but lacks development.Evaluation or discussion of most relevant areas is attempted but is not developed.
5-6 The respons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swell-developed critical thinking.Evaluation or discussion of relevant areas is consistently well developed.

IB總是喜歡在各種科目中強調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心理學也不列外。就像買(mai) 菜的時候要挑菜一樣,寫(xie) 完案例後就需要進行evaluate了。

在寫(xie) 的時候要先問問自己:“這個(ge) 案例好不好?有沒有什麽(me) 問題?” 一般情況下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以下幾方麵入手:

1.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ies(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否合理?對結論會(hui) 不會(hui) 產(chan) 生局限性?

- e.g. 參加者(Participants)人數/年齡範圍/地區 對結論有沒有影響?

2. Triangulation(三角交叉法)- 在IB中,triangulation指在一項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數據(survey, interview, case study, experiments),以達到提高結論可信度的目的。

- e.g. 如果一項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到的數據相同,則結論是非常可信的。

3. Assumptions and biases(假設和偏見)- 研究人員是否以某假設為(wei) 前提作出的實驗?

- e.g. 很多動物實驗的假設為(wei) :因為(wei) 動物的大腦和神經係統與(yu) 人類相似,所以動物實驗可以為(wei) 我們(men) 了解人類行為(wei) 提供有效信息。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4. Contradictory evidence or alternative theories or explanations(矛盾的證據或其他理論和解釋)

- e.g. 你選了一個(ge) 來自cognitive approach(認知分析)的問題,但是你卻發現了可以用biological approach (生物分析)中的案例作為(wei) alternative theories來解釋/反駁你之前的論點(巧用biological approach 中HM的case study就可以用來證明cognitive approach 中Multi-Store model 的缺陷哦)

- 又或者說你發現了兩(liang) 個(ge) 不同時代的研究人員使用了相同的實驗設計卻產(chan) 生了不同結論。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每個(ge) 用到的案例都需要被evaluate才可以算是consistent(5-6分)哦。

如果不想要自己的evaluation被認定為(wei) superficial(1-2分)的話,則不止需要把evaluation陳述出來,更要延伸到“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evaluation會(hui) 對我的論點產(chan) 生影響?是在反駁還是支持我的論點?”。

Criteria D是老師認為(wei) 寫(xie) ERQ中最難的一塊了。因為(wei) 沒有標準型答案,所以隻要你寫(xie) 的有道理,就能拿到分數

但正是因為(wei) 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才需要讓我們(men) 絞盡腦汁地去“挑刺”(但又正是這樣才能體(ti) 現出你有批判性思維!)

E: Clarity and Organization (2)

Mark Level Descriptor
0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ors below
1 The answer demonstrates some organization and clarity, but this is not sustained throughout the response.
2 The answer demonstrates organization and clarity throughout the response.

Criteria E就是所謂的結構分啦。想要拿到這兩(liang) 分其實很容易,隻需要注意邏輯連接句。稍加注意一下的話2分就到手啦!

結構一般是這樣的: Introduction (Criteria A)Background information (Criteria B)+Study 1(Criteria C)Evaluation 1(Criteria D)+連接句Study2(Criteria C)Evaluation 2(Criteria D)+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再加一組Study +Evaluation+Conclusion

注意:當時間不夠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把evaluation寫(xie) 好(6分!!)而不是跳過去直接寫(xie) conclusion。

2、Command terms

不知道大家在看剛才舉(ju) 例中的問題時有沒有注意到:每個(ge) 問題開頭的詞都不一樣。 沒錯!那些不一樣的詞就是所謂的command terms。

Command terms對一個(ge) 問題的回答方向起到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和寫(xie) 作的整體(ti) 結構也有很大的關(guan) 係。如果Criteria E想要拿滿分的話就一定要分清楚它們(men) 之間的區別。

以下是IB心理學中針對ERQ會(hui) 出現的command terms:

A. DiscussDiscuss是四個(ge) 裏麵最簡單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了!這個(ge) term最注重的是我們(men) 要對問題有一個(ge) balanced review,所以寫(xie) 的時候支持和反對觀點的數量一定要相等

e.g.  “Discuss schema theory.”

IB幹貨|IB心理中的ERQ該怎麽(me) 寫(xie) ?

注意,在寫(xie) 這種問題的時候不一定非要使用有直接支持或者反對這個(ge) 理論的案例。反對觀點的證據通常出現在evaluation中(比如通過這個(ge) 案例發現原論的缺陷等),目的是降低這個(ge) 理論的真實或完整程度

B. Evaluate

Evaluate,通俗來講就是要求我們(men) 去判斷一個(ge) 事物的好壞(是好的部分更多一點還是壞的部分更多一點?)。Evaluate和Discuss的最大區別就在於(yu) evaluate的review不一定是balanced的

e.g. “ Evaluate schema theory.”

如果你認為(wei) :“Schema theory 很有道理,很棒!我大力支持!”那你可以用兩(liang) 個(ge) 案例來支持這個(ge) 理論,再用一個(ge) 案例反駁,反之亦然。

IB幹貨|IB心理中的ERQ該怎麽(me) 寫(xie) ?

注意,IB要求evaluate的回答中至少有一個(ge) positive argument和一個(ge) negative argument。

C. To What Extent (簡稱TWE)

TWE和evaluate很像,都是要求要有兩(liang) 麵的觀點和其證據(案例)。但與(yu) evaluate不同的是,TWE不是要去判斷事物的好壞,而是要去決(jue) 定某事物的真實程度(問題中使用Evaluate的更多的是理論相關(guan) ,而TWE則是行為(wei) 相關(guan) 。)

e.g. “To what extent could genetics effect behaviour?”

IB幹貨|IB心理中的ERQ該怎麽(me) 寫(xie) ?

D. Contrast

對於(yu) SL來說,以上三個(ge) command terms經常在paper1&2中出現,但contrast一般不會(hui) 在paper1中出現。

Contrast相比其他三個(ge) 要稍微難一點,因為(wei) 會(hui) 要求我們(men) 對比兩(liang) 個(ge) 或以上的theory/situations並解釋他們(men) 的不同之處(也就代表我們(men) 要對兩(liang) 個(ge) theory/situation都非常熟悉orz)

寫(xie) 的時候最好使用平行結構來解釋,而不是將每個(ge) theory/situation的不同之處分段解釋。

IB對於(yu) contrast的解釋是: “Give an accou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or more) items or situations, referring to both (all) of them throughout.” 也就是要求我們(men) 在寫(xie) 的時候每段都要有對比

最後的小總結&小建議

這篇文章給不太確定怎麽(me) 寫(xie) ERQ的同學們(men) 介紹了ERQ的5個(ge) 評分標準和4個(ge) 會(hui) 出現的command terms。希望同學們(men) 看完之後對於(yu) 如何寫(xie) ERQ有了更多的了解!

雖然心理學要背的東(dong) 西真的很多,但寫(xie) 筆記或者為(wei) 考試做準備的時候,不要想偷懶就試圖把同一個(ge) study塞到好幾個(ge) 不同topics裏,並認為(wei) 這個(ge) study是萬(wan) 能的。 會(hui) 翻車的!!!不要抱有僥(jiao) 幸心理,一定要多準備幾個(ge) 備用的!

除此之外,每個(ge) 老師的授課方法和喜歡的ERQ結構也不太一樣。老師當時遇到了兩(liang) 個(ge) 老師,一個(ge) 喜歡讓我們(men) 用特別多的案例但不要求我們(men) 詳寫(xie) 實驗過程,而另外一個(ge) 隻讓我們(men) 用兩(liang) 個(ge) 案例但要把所有內(nei) 容寫(xie) 的非常詳細。

所以一定要問清楚,然後在那個(ge) 基礎上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寫(xie) 法才是最好的(當然別忘了要符合IB的評分標準!)

如果在學習(xi) 和寫(xie) 作中有哪裏不懂的一定要去找老師問清楚哦。ERQ作為(wei) 在paper1和paper2中分別占據22分的大論文自然是很有難度的。

但是隻要理解評分標準並多多練習(xi) ,就一定可以獲得你想要的成績! 千言萬(wan) 語匯作一句話:來,試試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2023年度美國“大聯盟”(Math League)思維探索活動開始報名

下一篇

AP美國曆史與AP世界曆史哪門考試更容易?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