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IB課程TOK新題目寫作思路分析

TOK被譽為(wei) IB的皇冠?課程(crown course),創始人希望可以通過這門課程讓學習(xi) 者打通各個(ge) 知識邊界,培養(yang) 跨學科思維。今年,在Chatgpt橫空出世的背景下,命題設計者讓我們(men) 考慮像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作為(wei) “知識保管人”(custodians of knowledge)所具有的職責。

在9月1日晚公布的2024新題目,總體(ti) 上鼓勵考生更深刻的反思知識的本質特征,比如藝術的主觀性、知識的遷移性以及最新證據的有效性,展現了思想深度的命題,不僅(jin) 啟發考生對知識本質的深入思考,更切中了當下關(guan) 心熱議的議題。

2024TOK新題:緊跟時事,玄學升級!千字破題解讀來襲

TOK一直以來都是IB人心中的“魔鬼”課程,它從(cong) 一個(ge) 抽象的命題出發,要求考生結合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厘清概念,搭建論證,尋找論據,解釋理由,從(cong) 多角度、跨領域、多學科地去分析一個(ge) 題目,完成不多於(yu) 1600字英文(或2000字中文)的學術論文,具有非常高的難度。

從(cong) 評分標準來看,不僅(jin) 要求考生有效聯係知識領域,而且還要求從(cong) 多角度進行深度闡釋和評價(jia) 。

2024TOK新題:緊跟時事,玄學升級!千字破題解讀來襲

▲根據IB披露的最新數據,去年同期提交TOK論文的9萬(wan) 多名考生中,隻有不到七千人獲得A,比例隻有7.5%,大概1/3的考生獲得了B,C等級居多。直接反映出了TOK論文寫(xie) 作難度之大。

因此,對論文題目進行有效的拆解並且得到有效專(zhuan) 業(ye) 的指導至關(guan) 重要。那麽(me) 麵對今年升級的玄學題目,如何解題、挖掘出新的視角?讓我們(men) 來仔細分析一下。

在藝術中主觀性是否被過度地讚揚而在曆史中卻被不公平地譴責?請參考藝術和曆史展開你的應答。

Is subjectivity overly celebrated in the arts but unfairly condemned in history?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arts and history.

這個(ge) 題目以“主觀性”的角度切入,讓我們(men) 直接對比在藝術和曆史中,“主觀性”的呈現方式以及所處的地位。

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帶入了自己的個(ge) 人視角和情感體(ti) 驗,才會(hui) 創作出一幅幅展現高超藝術技巧和審美的名作。可是,在藝術中是否有一些東(dong) 西並不屬於(yu) 主觀的?那這些東(dong) 西可能是什麽(me) ?

在知識的產(chan) 生過程中,我們(men) 可以如何兼顧對特化的需求和對泛化的需求這兩(liang) 種對立的需求? 請參考數學和另外一個(ge) 知識領域展開你的應答。

How can we reconcile the opposing demands for speci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mathematic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正如題目所言,我們(men) 所生產(chan) 的知識存在著兩(liang) 種相互對立的需求

一方麵,我們(men) 期待產(chan) 生的知識是普遍有效的,也就是對“泛化”(generalization)的需求。但是,作為(wei) 認知者,需求五花八門,一些通用的東(dong) 西可能並不適合個(ge) 體(ti) 的需求。這種“定製式”的、“個(ge) 性化”的知識需求也不在少數。但這兩(liang) 者是內(nei) 在矛盾的。是否有一些途徑和手段,可以在這兩(liang) 者之間取得一個(ge) 平衡?

沒有什麽(me) 比新穎的想法更讓人興(xing) 奮的了,但為(wei) 什麽(me) 知識領域采納它們(men) 的速度卻通常如此之慢? 請參考人文科學和另外一個(ge) 知識領域展開你的應答。   Nothing is more exciting than fresh ideas, so why are areas of knowledge often so slow to adopt them?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human science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題目,接受速度之慢的理由可以從(cong) 倫(lun) 理、證據,可靠性等眾(zhong) 多的角度進行思考。

當我們(men) 突然冒出了一個(ge) 創造性的想法,會(hui) 感覺到一劑多巴胺的釋放。但這種新穎想法的興(xing) 奮感無法成為(wei) 人們(men) 接受這些結論的理由。是什麽(me) 原因導致了人們(men) 接受進度如此緩慢?是出於(yu) 謹慎還是故意壓製?

我們(men) 是否低估了將知識從(cong) 其原始情境中提取出來並將其轉移到一個(ge) 不同情境中去的挑戰? 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展開你的應答。

Do we underestimate the challenges of taking knowledge out of its original context and transferring it to a different context?

這道題給了考生機會(hui) 反思知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hui) ,知識是人們(men) 解決(jue) 問題的重要工具。這需要知識具有可遷移性。也就是說我從(cong) A場景下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到B場景。這當然是非常理想的狀態。然而,對知識可遷移性的強調,讓我們(men) 忽略背後一個(ge) 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有些知識在“轉移”(transferring)的過程中,可能會(hui) 遇到非常多的挑戰和困難。

我們(men) 需要知識保管人嗎?請參考兩(liang) 個(ge) 知識領域展開你的應答。

Do we need custodians of knowledge?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這道題可以從(cong) 曆史領域來著手。

知識的保管人被定義(yi) 為(wei) 那些具有一定的資源和途徑,保管一些知識的專(zhuan) 業(ye) 人士。比如考官學家,檔案管理員,(文獻)數據庫的維護者。他們(men) 承擔了高貴的職責——保管人類的知識,延續人類文明的火種。但是我們(men) 真的需要他們(men) 嗎?他們(men) 會(hui) 利用自己的權力壟斷知識嗎?

我們(men) 是否過快地認為(wei) 最新的證據必然就是最有力的?請參考自然科學和另外一個(ge) 知識領域展開你的應答。

Are we too quick to assume that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is inevitably the strongest? Discuss with reference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one other area of knowledge.

這道題要考生能夠結合從(cong) 所選知識領域的本質出發,反思證據存在的條件,再進行論證。

在大力推進科研創新的今天,科學界幾乎每天都在產(chan) 生大量的新證據。但並不是所有的證據都被科學共同體(ti) 所接受。我們(men) 有應該如何看待?

隨著Chat 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興(xing) 起,不少同學會(hui) 傾(qing) 向於(yu) 借助這些語言模型進行思考和寫(xie) 作,這並非可取之道。

一方麵,IB已經組織相關(guan) 課題研究人員抓緊研究應對之策,盲目搬用生成的內(nei) 容會(hui) 麵臨(lin) 極大可能抄襲的風險,甚至被取消成績資格;另一方麵,語言模型所給出的論點和論據都比較貧乏和單一。深入的思考知識領域的本質特征,進行深入的思考,才是TOK論文寫(xie) 作的正途。

TOK 論文要求考生能夠穿透知識的表象,直抵本質特征,運用TOK提供的知識框架等工具進行深度的思考。因此,高效的指導、嚴(yan) 謹的結構、豐(feng) 富翔實的論據才是TOK論文的根本解決(jue) 之道。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LSE申請人數Top10專業盤點

下一篇

英美雙申能共用PS文書嗎?兩國文書區別你一定要知道!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