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men) 來說一下,IB 體(ti) 係的「預估分」(Predicted Grades)是什麽(me) ?
預估分是校內(nei) 老師給每一個(ge) 學生打出的綜合評定的分數,針對每一個(ge) 科目,你的任課老師都會(hui) 給你一個(ge) 預估分。這個(ge) 分數大概會(hui) 是在每一年的 9-12 月給出,你可以把它理解為(wei) 在校平均成績,它是申請季裏,你給所申請大學的一個(ge) 最重要的參考標準。我們(men) 申請學校的時候,其實是拿著預估分去申請的。
所以,如果你讀的是 IB 一貫製的學校,到了 DP 階段,你可能會(hui) 發現一個(ge) 很“恐怖”的現象,就是 DP 階段經常在考試。你要學 6 門課,可能每半個(ge) 月就有某一個(ge) 學科正在考試。
為(wei) 什麽(me) 要一直考試?因為(wei) 老師們(men) 需要根據你的考試成績,去判斷你這個(ge) 學科的掌握程度,通過這個(ge) 判斷去給你一個(ge) 預估分。
當然,學校和學校之間是有差異的。比如平和、世外、WLSA 這幾個(ge) 學校基本上每個(ge) 月都在考試,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但是如果像國外的學校,或者新加坡、香港的很多學校,一個(ge) 學期都不一定有一次考試。
對於(yu) 考試比較少的學校,平時的 presentation、上課的出勤率、課堂參與(yu) 度、老師在課後布置的一些任務會(hui) 占預估分比較大的比重。
總的來說,預估分是學校老師給你的評定,是你用來申請大學的分數,但是最終你還是要提交你的 IB 大考成績。這就會(hui) 涉及到 conditional offer 和 certain offer 的區別。
如果你申請的是美國本科,一般你拿到的就是一個(ge) certain offer,隻要你的大考成績和預估分相差不要太大,那你基本上就可以去交學費、順利入學了。但是假設你的預估分是 40 分,但你大考成績隻有 30 分,那學校可能就會(hui) 撤回你的 offer。
如果你申請的是英國的大學,或者加拿大,你很可能拿到的是 conditional offer。最終你能不能進入這個(ge) 學校,就取決(jue) 於(yu) 你的大考成績和預估分會(hui) 不會(hui) 有很大的區別。甚至如果你的大考成績更好,你可能能進入更好的學校。
我有非常多的學生是來自 IB 體(ti) 係的學校,像北京鼎石、ISB 這一些學校,他們(men) 都會(hui) 經曆一個(ge) 過渡階段,從(cong) MYP 到 DP,非常不適應。在 MYP 階段是沒有那麽(me) 多的考試的,也沒有人反複跟你強調大學申請,沒有人給你壓力,所以很多同學剛進到 DP 的時候,一開始還延續著 MYP 那種比較鬆散的學習(xi) 方式,上課不愛記筆記,課後花比較少的時間複習(xi) ,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麽(me) 作業(ye) 要交、什麽(me) 時候要考試,結果到了 DP 第一個(ge) 學期,考試隻考了 2 分或 3 分,才幡然醒悟:“再這樣下去我估計要重讀了,我沒有大學上了。”然後下定決(jue) 心重新開始好好學習(xi) ,最後還是能拿到 7 分的預估分。
大家會(hui) 感受到 IB 是一個(ge) 需要慢慢去積累,不斷去鞏固和進步的課程體(ti) 係,隻要我們(men) 展現給老師我們(men) 一直在進步,從(cong) 一開始的成績不理想到最後拿到 7 分的一麵,那我們(men) 最後的結果就很大可能會(hui) 是好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