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學申請中,與(yu) 其他競爭(zheng) 者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申請文書(shu) ,也就是“個(ge) 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如果分析近年來申請季的結果,我們(men) 不難發現,GPA 4.0+、標化近乎滿分的申請者屢見不鮮,卻也不是人人都能拿下名校錄取,分析問題原因可能是多樣的,但或多或少可能歸結為(wei) 大學申請文書(shu) 這樣的“軟文”,沒有體(ti) 現出足夠的個(ge) 人特質。寫(xie) 好大學申請文書(shu) ,在一年比一年更卷的申請季中,就顯得更為(wei) 重要。
那麽(me) 大學申請文書(shu) ——“個(ge) 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到底要求申請者寫(xie) 什麽(me) ?盡管每個(ge) 院校對於(yu) PS的要求表達各異,但無外乎就是讓申請者從(cong) 自己的個(ge) 人背景出發,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一段經曆,進而聯係自己的個(ge) 人特質、興(xing) 趣經曆,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為(wei) 什麽(me) 對這個(ge) 大學和專(zhuan) 業(ye) 領域感興(xing) 趣,繼而博得招生官的青睞。
從(cong) 更為(wei) 學術的角度分析,PS的寫(xie) 作文體(ti) 其實是篇散文,是“敘事文”和“議論文”的結合,需要“講故事”結合論證申請者對大學和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的執著。換句話說,要寫(xie) 好一篇PS,議論、敘事兩(liang) 種文體(ti) 都需要鍛煉。
然而,進入高中學習(xi) 後,練習(xi) “敘事文”的機會(hui) 並不多。校內(nei) 大量的寫(xie) 作要求轉向學術議論文寫(xie) 作,而標化TOEFL、SAT的寫(xie) 作部分同樣是議論文體(ti) 裁。
所以說,參加“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競賽”(The New York Times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可以提升申請者“敘事文”和“議論文”的寫(xie) 作能力,模擬大學申請文書(shu) 寫(xie) 作、使自己的PS脫胎換骨,充實自己大學申請課外活動經曆,更有機會(hui) 在競賽中拔得頭籌,實屬一舉(ju) 多得。
競賽簡介
“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競賽”(The New York Times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的主題簡單明了,要求參賽者“講述自己生活中一段有意義(yi) 的經曆”(write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your own about a meaningful life experience)。這個(ge) 故事必須是短小精悍、極具感染力而真實的。
競賽時間
2022年競賽時間暫未公布
(2021年競賽時間參考:
10月13日-11月17日,即在此期間內(nei) 可以提交作文,提交截止時間為(wei) 美國東(dong) 部時間11月17日晚11:59)。
參賽資格
➡ 全球初高中生都有參賽資格(11-19歲),相當於(yu) 美高6-12年級學生。
➡ 若美國和英國地區參賽學生年齡介於(yu) 11-12歲之間,世界其他地區參賽學生年齡介於(yu) 11-15歲之間,仍可參賽,但需由父母、老師或監護人代為(wei) 提交作文。
適合學生
有誌於(yu) :
➡ 提升“敘事文”和“議論文”的寫(xie) 作能力
➡ 模擬大學申請文書(shu) 寫(xie) 作
➡ 充實自己大學申請課外活動背景
➡ 力爭(zheng) 在寫(xie) 作競賽中拔得頭籌
參賽要求
➡ 作文字數限製為(wei) 600字(不包括標題)。
➡ 作文要求原創、原創、原創!也就是說,參賽者提交的寫(xie) 作未曾公開發表過,即使是校報也不例外。
➡ 大賽隻允許每位參賽者提交一篇參賽作文。
➡ 參賽者需要以個(ge) 人身份完成寫(xie) 作,不能進行團隊小組合作。當然,參賽者可以尋求指導建議,但作品仍需遵循原創、獨立完成的原則。
獎項設置
大賽結束後4-6周公布成績。《紐約時報》將通過郵件形式通知冠、亞(ya) 、季軍(jun) 以及總決(jue) 賽資格者,經冠軍(jun) 獲得者同意後將獲勝作品全文發布在《紐約時報》上。《紐約時報》仍會(hui) 公開宣布亞(ya) 軍(jun) 、季軍(jun) 及總決(jue) 賽資格者的姓名及作文標題。
在2021年第三屆競賽中,60名評委在超過11,000份上交作品中,選出了超過200名獲勝者,包括8名優(you) 勝者(冠軍(jun) )、16名亞(ya) 軍(jun) 、24名季軍(jun) 和154名總決(jue) 賽資格者。優(you) 勝者(冠軍(jun) )的作文刊登在了《紐約時報》網站上。
2021年冠軍(jun) 作文參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essay-contest-for-students.html
2020年冠軍(jun) 作文參考:
www.nytimes.com/2021/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personal-narrative-contest.html
機構建議:寫(xie) 好“敘事文”有竅門
《紐約時報》鼓勵學生講述人生中某個(ge) 獨特的時刻,而不是總結人生經曆、或是對某個(ge) 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段經曆不需要驚天動地。大賽更加注重參賽者如何說自己的故事。“為(wei) 什麽(me) 我想要講這個(ge) 故事?”“從(cong) 這個(ge) 故事中,讀者是否能讀出更為(wei) 深刻的涵義(yi) ?”這些都是極好的思考角度。學生可以參照“敘事文”的寫(xie) 作方法,即包括開頭(beginning)、中間(middle)、結尾(end),當然也包括衝(chong) 突(conflict)和解決(jue) (resolution)。
大賽對於(yu) 寫(xie) 出一篇優(you) 秀的“敘事文”,提供了四點小貼士:
- 能將讀者快速身臨其境、帶入到故事中。
- 從自己的角度、發表自己的聲音。
- "Show, not tell",描述畫麵、而不是單純的文字堆砌,可以考慮“意象”(imagery)、“暗喻”(metaphor)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 結尾處避免妄下定論、假大空的升華。最好的作文往往都會讓讀者有自我解讀的空間,悟出無限種可能。
在這裏舉(ju) 兩(liang) 個(ge) 例子。
首先我們(men) 來看看2021年冠軍(jun) 獲得者之一Lilian Sun同學的獲獎文章。
Lilian同學來自於(yu) 機構所在大華府地區的老牌公校TJ,“學霸”屬性的她並沒有選取任何驚天動地的個(ge) 人經曆,而是以"Purple Corn"為(wei) 題,將黑糯玉米作為(wei) 串聯全文的引子,回憶了自己幼時在故鄉(xiang) 杭州與(yu) 祖父祖母度過的難忘時光。
如今身在美國的她,即使好不容易嚐到中超中的冷凍黑糯玉米,卻再也唱不出家鄉(xiang) 的味道。作文中無不體(ti) 現出對自己文化背景的獨特見解,頗有一份“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而你,是否也曾有這樣一段展開無限情懷思索的往日故事呢?
再以2020年冠軍(jun) 獲得者之一Charis June Lee的作文"Perfectly Pan-Fried Tofu"為(wei) 例。
Charis身為(wei) 亞(ya) 裔,因為(wei) 怕同學嘲笑,平時學校帶午餐從(cong) 不願意帶“味大”的韓式料理。這樣的開頭你是否似曾相識、甚至有類似的經曆?然而,後文的發展卻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一次機緣巧合下,硬著頭皮帶上“韓式煎豆腐”的Charis,卻意外收獲了來自同學們(men) 與(yu) “腦補畫麵”截然不同的反應。同學們(men) 有的對“煎豆腐”味道讚不絕口,有的羨慕Charis媽媽會(hui) 做飯給孩子帶午餐,Charis心中自然充滿著感激和自豪。
到這裏,你是否感慨當今社會(hui) 對文化差異更為(wei) 包容,對於(yu) 自身民族文化背景應該更為(wei) 自豪呢?而你,是否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解讀呢?或許這些解讀也可以融入進自己的寫(xie) 作中呢!當然,文化背景並不是獲勝的必備元素,隻要是自己的獨特經曆,都可以寫(xie) 一寫(xie) 參與(yu) 到寫(xie) 作競賽中來。
機構2022年度"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競賽"培訓班報名正式開啟
機構在這裏給各位躍躍欲試的參賽者一些小提醒:一篇優(you) 秀的參賽作文需要考慮的方麵非常多元,寫(xie) 作過程中,需涉及的經曆、打造故事結構、初步書(shu) 寫(xie) 草稿、優(you) 化敘事手法、提升辭藻句式等等都需要一改再改。參賽者一定要留足時間,才有可能輸出一篇佳作。大家可以從(cong) 拜讀往期獲勝作文開始,汲取一些靈感,早日動筆準備。
當然,對想要進一步係統進行備賽、整體(ti) 提高寫(xie) 作水平的同學們(men) ,機構貼心奉上獨家精心打造的培訓課程,助力準備參賽的寶寶們(men) 。我們(men) 期待助力你寫(xie) 出自己的聲音,在大學申請道路上愈戰愈勇。
課程報名請掃碼或添加老師微信!
注:本文對於(yu) 大賽的介紹,基於(yu) 2021年的信息,目前2022年信息暫未更新,若有更新,將後續報導。
參考文章
1. Our 3r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Writing Contest: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learning/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writing-contest.html
2. Learning Network Contest Rules: https://nytimes-learningnetwork.secure-platform.com/a/page/generalcontestrulesandguidelines
3. Personal Narrative Writing Contest int.nyt.com/data/documenttools/learning-network-personal-narrative-contest-pdf/19ccdb8c98920568/full.pdf
4. The Winners of Our 3r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essay-contest-for-students.html#link-17b0042c
5. The Winners of Our 2n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The Winners of Our 2n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