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力的推薦信在錄取決(jue) 定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是申請材料中唯一能夠讓大學招生官通過第三方的客觀評價(jia) 來了解學生的途徑。並且學生在申請材料中提及的很多重要信息,也需要通過推薦信得以印證。
推薦信原則上都是不能經過學生的,一般都是係統裏發送邀請,推薦人收到郵件後直接上傳(chuan) 。美本大學申請通常需要至少兩(liang) 封推薦信,一封來自升學指導或者班主任,一封來自學科老師。
推薦信的注意事項
我們(men) 遞交的申請材料中,成績單是板上釘釘的,學校背景信息更是無法改變的,隻有推薦信我們(men) 是有努力的角度的。以下事項我們(men) 需要注意的:
01、推薦人的選擇
一些學生和家長誤以為(wei) 推薦人隻要頭銜夠大就有說服力,其實不然。我們(men) 所選的推薦人一定是要真正了解學生的人,才能寫(xie) 得真摯,並且能提供具體(ti) 事例作為(wei) 支撐。推薦人可以是老師,實習(xi) 單位的上級,課外活動的導師等等...能夠寫(xie) 出學生具體(ti) 而真實的內(nei) 容,遠比一個(ge) 不熟悉的權威推薦人更有說服力。
02、提早做準備
建議學生一旦考慮好推薦人,就盡早去跟推薦人溝通,千萬(wan) 不要臨(lin) 時抱佛腳。雖然寫(xie) 推薦信是大部分國際學校的老師在申請季前習(xi) 以為(wei) 常的事情,但畢竟是會(hui) 額外增加老師的工作量,老師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為(wei) 學生寫(xie) 推薦信。
在平時也要注意和老師的溝通交流,如果之前和老師不怎麽(me) 熟悉,突然要求老師寫(xie) 推薦信,老師很可能都想不起來這個(ge) 學生是誰,更別說推薦了。所以同學們(men) 從(cong) 現在開始要有這個(ge) 意識,積極經營自己跟老師、同學、以及各個(ge) 社交麵的關(guan) 係。
03、為(wei) 推薦人積累並提供素材
不論是誰寫(xie) 推薦信,都是需要構思的,尤其對於(yu) 學校老師來說,每一個(ge) 申請季要為(wei) 很多學生寫(xie) 推薦信,TA不一定會(hui) 清楚記得每個(ge) 學生的事情。所以國際學校一般都會(hui) 在11年級下半學期發一張推薦信信息收集表(Bragsheet)給學生,讓學生提供推薦信素材。
這張表格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wei) 你提供了什麽(me) 素材,最後推薦信上就很可能出現什麽(me) 內(nei) 容。你若是提供不出足夠的信息,那就算老師有意幫你也沒有素材可以發揮,難免會(hui) 流於(yu) 泛泛之談。
建議最好能和專(zhuan) 業(ye) 的升學顧問討論推薦信信息收集表,因為(wei) 推薦內(nei) 容也需要跟你的申請形象盡可能達成一致,你的獎項和活動也最好能在推薦信中被提及。
常見問題
1、推薦信內(nei) 容需要注意什麽(me) ?
首先,推薦信盡量有展現學生具體(ti) 事例的部分,這樣可以讓招生官對你的認知更清晰。還有一點要注意,推薦信的內(nei) 容可以與(yu) 活動列表、文書(shu) 內(nei) 容相聯係,老師對你的評價(jia) 也需要與(yu) 你其他申請材料中展現出的人設和特質相呼應。
2、老師推薦信是否需要一文一理?
確實有一些大學明確規定了需要一文一理。例如,MIT和Caltech都明確規定推薦老師其中一位必須是數學或科學領域的老師,另一位則應該是人文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老師。
但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並不作強求,即使有些明確規定推薦人身份的學校也沒有要求必須一文一理。比如,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要求申請工程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提交數學或科學領域老師的推薦信;布朗大學要求申請STEM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或PLME項目的學生提交數學或科學領域老師的推薦信;萊斯大學要求至少有一位老師的學科領域與(yu) 申請方向一致。
3、推薦人是否必須是11年級的老師?
在申請過程中,12年級老師往往還不夠了解學生,因此11年級老師一般是最佳選擇。同時,多數大學也表示,最好提交11年級或12年級老師的推薦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