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本的家長和同學都知道,學術(academic performance)和活動/個(ge) 人特質(activities/personality)是美本申請的兩(liang) 大核心因素。
可不少同學家長可能都有一個(ge) 疑問,不同學校的學分係統不同、規模不同,而個(ge) 體(ti) 學生的標化考試類型不同(SAT或者ACT)甚至沒有參加標化成績,那麽(me) 招生官要如何橫向對比不同的申請人呢?
其實,你的申請檔案交到招生官手上前,已經通過了其他統計技術人員的手,利用具體(ti) 的公式和學校自己設定的電腦程序對你的學術表現進行了評級,得出一個(ge) 參考評分——academic index (AI),才會(hui) 交到招生官手裏。這個(ge) AI理論上是可以綜合評估你的標化、學校排名、GPA等各項核心學術數據的。
招生官在拿到你的檔案之後,並不會(hui) 單純根據這個(ge) 公式計算出來的參考評分做決(jue) 定。他們(men) 在看到參考評分之後,更重要的一步是通過申請材料來評估相對於(yu) 一個(ge) 個(ge) 體(ti) 學生的具體(ti) 背景,這個(ge) 數字到底代表了多高/多低的學術能力。
打個(ge) 比方,通過公式計算,A同學獲得了211分,而B同學獲得了205分。 招生官通過閱讀檔案材料發現,A同學的申請材料顯示,TA來自於(yu) 一個(ge) 富有的家庭,中學就讀於(yu) 美國New England地區最優(you) 越的私立學校,考取了八門AP,其中五門5分,三門4分,獲得了1500的SAT,連續兩(liang) 個(ge) 暑假參加了常青藤舉(ju) 辦的暑期學校,教師推薦信表示孩子非常有競爭(zheng) 意識,考試作業(ye) 分數總是非常高。
而B同學是來自密歇根州Flint的一個(ge) 工人家庭的孩子,就讀市區公立學校,學校一共隻提供2門AP課程,TA兩(liang) 門課都在11年級的時候選了,並且最終AP考試獲得了一門5分以及一門4分,在每晚都要打零工幫補家用的情況下,這位同學學校名列前茅,考到了1480的SAT,TA對社會(hui) 公平非常熱愛,雖然無法支付昂貴的暑期學校,但是靠打零工攢下的錢報名了社區大學的社會(hui) 學周末課程,並且通過免費的網課資源自學了biomedical engineering入門理論,老師在推薦信中熱情形容這位同學積極發言、小組作業(ye) 中展現出善於(yu) 合作、幫助有需要的同學,雖然沒有資源去購買(mai) 書(shu) 籍或者參加培訓,但是經常借閱學校圖書(shu) 館的書(shu) 籍並且和老師課外探討年級水平以上的學科內(nei) 容。
最終,招生官的學術表現評級裏,誰的分數會(hui) 比較高?
相信不少家長同學都猜到了——B同學的最終學術評級很可能會(hui) 高於(yu) A同學,哪怕A同學的可量化的的分數要高於(yu) B。
這個(ge) 評級是招生官通過仔細閱讀你的高中選課、成績單、教師推薦信、學校檔案、他們(men) 訪校的時候獲得的信息等等更詳盡、無法被電腦公式簡單計算出來的內(nei) 容,進行綜合評估。他們(men) 的任務是評估一個(ge) 學生在所處的環境(高中水平、家庭條件、生活的社區環境)中,你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你能夠獲得的資源,並且挑戰自己。
永遠別忘了,申請材料呈現的雖然是過往的成績,但招生官評估的是你未來的潛力。在物質條件、教育資源相當的情況下,B很大可能性是會(hui) 超越A同學的。這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B最終獲得的學術評級會(hui) 高於(yu) A。 本文采用的例子來自於(yu) 達特茅斯學院前招生官Michele Hernandez在經典著作A is for Admission中的揭秘。
不同學校的分級係統不一樣,但是分級的核心是一樣的,大家可以根據達特茅斯的這個(ge) 標準對比一下自己的學術狀態,便可以大致得出自己處在藤校級別的美國學校學術評級標準的上、中、抑或下梯隊。達特茅斯的招生官會(hui) 把學生分成1-9分一共九個(ge) 等級,1分最低,9分最高。
9分
這個(ge) 級別的學生核心特質是對知識本身的高度熱愛。他們(men) 在校內(nei) 的學術表現優(you) 異,在校外同樣有深入的學術科研活動。這些學生會(hui) 自覺選修大學課程,通過科研、個(ge) 人項目等深入探索自己在每些學術課題的興(xing) 趣,有大量的閱讀和寫(xie) 作經驗。
這個(ge) 級別的孩子對不同的科目都有濃厚的興(xing) 趣,打個(ge) 比方,TA不但是天體(ti) 物理學的愛好者,同時對考古學或動物行為(wei) 學有超出同齡人的學術儲(chu) 備。當然,他們(men) 會(hui) 選修許多的榮譽課程以及亮眼的IB/AP成績。
7分
7分的學生學術實力和9分不相上下,標化考試、GPA、排名都非常接近,甚至一樣。但是,7分和9分相比,他們(men) 缺少了對知識和學習(xi) 的熱愛。這部分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眼裏是為(wei) 了競爭(zheng) 、好勝心等原因才去努力學習(xi) ,而非真正對一個(ge) 領域有熱愛。
但是,他們(men) 的競爭(zheng) 意識同樣會(hui) 引導他們(men) 去做大量的課外學術活動、個(ge) 人項目、科研項目等等。7分的學生可能會(hui) 存在偏科的現象。但總體(ti) 來說,7分的同學和9分一樣能夠成為(wei) 校園學術環境的重要成員。
5分
5分屬於(yu) 典型的“循規蹈矩”的優(you) 等生。校內(nei) 學習(xi) 成績很好,名列前茅,標化成績高,但是缺乏內(nei) 驅力和主動性,沒有充分體(ti) 現出他們(men) 在校外、老師不要求的情況下還能主動追求知識、深入探索的經曆。
他們(men) 屬於(yu) 缺乏好奇心和學術動力的人,雖然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在學術上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強項或者屬於(yu)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點”。他們(men) 在老師眼裏屬於(yu) “為(wei) 了考進好大學”而學習(xi) 的學生。
3分
排名前25%的學生的經典畫像就是3分的學生。他們(men) 選修了榮譽課程以及AP、IB等高級課程,但是這類學生完全沒有在任何一個(ge) 科目有非常亮眼的成績,我們(men) 很難看出來他的學術強項到底是什麽(me) ,又或者說,這個(ge) 類型的學生身上是看不出學術規劃的。這些學生在課堂外幾乎沒有深入的學術探索。
1分
1分的學生對常青藤級別的學校來說是不具備競爭(zheng) 力的。他們(men) 的高中選課比較“水”,排名在40%或者更後,無論是課堂參與(yu) 度還是成績都乏善可陳。這一類學生的強項可能根本不在學術上,但是仍然有可能在另外一些領域挖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寫(xie) 在最後
在下一篇文章裏,我們(men) 會(hui) 分析不同學術評級的學生要怎麽(me) 做才能提高自己進入藤校級別的美本名校的競爭(zheng) 力。不同梯隊的學生,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像老師一直強調,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解決(jue) 方案。當然,隻要規劃開始得早、執行完成度夠高,大部分同學都應該爭(zheng) 取讓自己的學術評級進入7-9分這個(ge) 梯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