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申請文書如何破題?留學申請文書如何構思?

好的文書(shu) 如何破題,構思?

首先,第一句,請不要拖延,更不要拿完美主義(yi) 去要求自己的第一稿,完美主義(yi) 很多時候隻是拖延的借口。“哎呀老師,我真的想一稿成。”還是省省吧,隻有少數幾個(ge) 天賦異稟的同學具備這樣的能力,請不要普信地認為(wei) 自己就是少數幾個(ge) 之一。多寫(xie) ,多試,多犯錯,才是寫(xie) 作之道,不光是申請文書(shu) ,任何形式的寫(xie) 作都是如此,笨方法有時往往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些同學可能會(hui) 先選題目再寫(xie) 文書(shu) ,其實我不建議這樣做,我認為(wei) 這樣做會(hui) 被題目限製思維。CA文書(shu) 永遠都是有一個(ge) 兜底的自選選項的,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把美本申請的PS當作不命題作文去寫(xie) ,寫(xie) 完之後再看哪個(ge) 題目更適合自己的文章主題。但正是因為(wei) 這樣,有的同學就感到更難了。

所以筆者想在這裏討論一些常見的切入角度去幫助大家開拓思維,開始動筆寫(xie) 作。同樣的,這些思路也一定並不全麵,好的文書(shu) 往往是沒有固定模式可循的,因此這些切入點僅(jin) 供參考,這些切入點既可以應用在主文書(shu) 裏,也可以運用在小文書(shu) 裏,同一篇文書(shu) 也可以靈活運用多個(ge) 切入點。同學們(men) 大可以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被這些參考性的角度所局限。

1、自己的家庭故事,家族史

如果同學們(men) 一下子不知道該寫(xie) 什麽(me) ,覺得對自己不夠了解的話,我一般推薦同學們(men) 跟家裏的家長,長輩多聊聊天,因為(wei) 家庭環境,背景,在同學們(men) 進入學校以前就很大程度上地塑造了你自己。很多時候,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是毫無知覺的,同學們(men) 目前的興(xing) 趣,所關(guan) 注的社會(hui) 問題,覺得有激情的學科方向,往往都和同學們(men) 的家庭背景有關(guan) 。從(cong) 這個(ge) 切入點出發去發掘一些故事往往可以找到一些令人驚喜的答案。

對於(yu) 自己家族的研究有時甚至可以上升到家族史,社會(hui) 史,民族史,國家史的角度。同學們(men) 可以通過以小見大,從(cong) 自己的個(ge) 體(ti) ,家庭去觀察到整個(ge) 社會(hui) 的發展。或許不經意間,同學們(men) 會(hui) 發現原來自己在做的事和自己過去在家庭裏的一些所見所聞息息相關(guan) 。

2、自己做過的最核心的1-2個(ge) 活動

關(guan) 於(yu) 主文書(shu) 是否應該大篇幅寫(xie) 1-2個(ge) 活動一直是文書(shu) 寫(xie) 作的爭(zheng) 議焦點。這之中涉及到一些戰略性選擇。一般情況下,活動,獎項,科研,社會(hui) 調研項目素材很多的同學有這樣去處理主文書(shu) 的先決(jue) 條件。因為(wei) 素材繁多,所以創造出了條件讓主文書(shu) 可以去寫(xie) 一兩(liang) 個(ge) 核心活動。

一些同學的活動在填充小文書(shu) 和副文書(shu) (APS)都有些吃力的情況下,在主文書(shu) 內(nei) 再寫(xie) 1-2和核心活動顯然是不現實的。當然有一種例外情況就是盡管素材有限,但這一兩(liang) 個(ge) 核心活動有必要放在主文書(shu) 內(nei) 強調的,筆者一樣還是會(hui) 鼓勵同學們(men) 在主文書(shu) 裏寫(xie) 。所以得出結論就是通常情況下,素材多的可以寫(xie) 活動主文書(shu) ,但作為(wei) 例外情況,素材量的考慮應該讓位於(yu) 核心程度的考慮。

但是,同學們(men) 在寫(xie) 核心活動的時候千萬(wan) 要避開前文提到的一些雷區,不要把美本申請的PS當作英國申請的PS來寫(xie) 。回到那句話,核心思路還是講一兩(liang) 個(ge) 故事,而不是純粹的列舉(ju) 活動起因,經過,結果。個(ge) 人情感體(ti) 會(hui) ,思考等等都很重要,這些前文雷區部分已經提到,就不再贅述。

最後一點建議,還是不建議同學們(men) 純粹為(wei) 了寫(xie) 活動文書(shu) 而寫(xie) 活動文書(shu) ,活動類文書(shu) 建議結合其他切入點一起形成文書(shu) 的主體(ti) 結構。例如今年我們(men) 帶的錄取哈佛大學的學生,文書(shu) 主體(ti) 本質是活動類文書(shu) ,但是同時也結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和以此激發的對物理天文的興(xing) 趣,再話鋒一轉去聊自己做過的活動,參與(yu) 過的競賽。而且活動本身過程在主文書(shu) 中其實並不重要,關(guan) 鍵是自己的心路曆程,個(ge) 人成長,和一些對於(yu) 世界理解的變化和轉折。

3、改變/衝(chong) 擊自己三觀的一些事,一些人,一些思考

這一點對同學們(men) 的要求其實很高。因為(wei) 這其實就是“受教育”的過程。真正的受教育都是feel disturbed的moments。可以這麽(me) 說,如果同學們(men) 從(cong) 來沒有感受到被挑戰,被衝(chong) 擊,可以說同學們(men) 就從(cong) 來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正是因為(wei) 自己的三觀受到了衝(chong) 擊,我們(men) 對於(yu) 這個(ge) 世界的理解才會(hui) 更加豐(feng) 富,更加complex,更加富有對於(yu) nuances的觀察。

這些衝(chong) 擊是怎麽(me) 來的呢。

第一是閱讀,我一直想向同學們(men) 強調閱讀在早申請規劃中的重要性,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既要雜,又要有理論深度,同時還要新老結合以掌握目前歐美主流學術界的思想動態。和人類偉(wei) 大的頭腦溝通往往會(hui) 帶來disturbances,必將對我們(men) 年輕稚嫩的三觀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衝(chong) 擊。閱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東(dong) 西,既可以幫助同學們(men) 提升標化,還可以提供科研科創社會(hui) 調研靈感,還能在文書(shu) 寫(xie) 作階段給予同學們(men) 靈感的源泉。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

第二是實踐,即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階段,同學們(men) 很有可能再次遭遇到三觀受到衝(chong) 擊的時刻。因為(wei) 如果同學們(men) 愛讀戲劇,愛看電影,會(hui) 發現戲劇源於(yu) 生活。生活遠比戲劇要複雜,有趣,同時可能又悲劇得多。同學們(men) 在書(shu) 本上獲得的靈感同樣如此。知識是現實的升華,而現實又是知識的折射點,會(hui) 放出如三棱鏡一般奇妙絢麗(li) 的光芒。讀完農(nong) 村發展城市化理論,去看看真實的農(nong) 村。讀完馬克思主義(yi) 勞動理論,去看看真實的大廠,工廠。相信同學們(men) 在此類社會(hui) 調研中一定能夠汲取一定文書(shu) 寫(xie) 作的靈感。

4、自己對於(yu) 某一學科的獨特思考

並不是所有同學都擅長於(yu) 實踐,有些同學就是更擅長“關(guan) 起門來研究”的理論性工作。康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樣能寫(xie) 出哲學著作,一些同學也是如此。因此,一些主文書(shu) 就展現出了一類同學愛讀書(shu) ,愛思考,愛結合跨學科思維思考的特質。我們(men) 為(wei) 了學習(xi) 研究的便利,往往愛將人類複雜的知識體(ti) 係切割為(wei) 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小塊進行學科學習(xi) 。我們(men) 喜歡說理工科,人文社科,藝術類,計算機等等等等分裂開來的terms。但是大家要注意人類的認知體(ti) 係事實上並不能夠這樣簡單分離開來。

例如,一些同學可以把古典音樂(le) 中的特征運用機器學習(xi) 的方式表現出來,流行音樂(le) 同理,從(cong) 而運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xi) 去輔助自己思考音樂(le) 創作的本質和人類認知,靈感方麵的源泉。還有同學會(hui) 去思考數學符號與(yu) 哲學邏輯的聯係。另有同學會(hui) 想人類與(yu) 動物,環境的內(nei) 在交流溝通對於(yu) 自己獨特的合作主義(yi) 而不是個(ge) 人主義(yi) 世界觀形成的影響(這結合了哲學,環境科學,社會(hui) 學,人類學領域所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這一些獨特思考都可以作為(wei) 個(ge) 人主文書(shu) 的一些切入點。

5、自己/他人曾受過的不公平對待

另一類近些年來非常主流的主文書(shu) 寫(xie) 作主題/思路就是自己/他人受到過的一些不公正對待,並結合這個(ge) 去討論自己個(ge) 人的成長,以及自己做過的各種科研,活動來設計對這些不公正對待的一些解決(jue) 方案。

這樣的寫(xie) 作形式在七八年前可以說是一個(ge) 亮點,但在現在越來越多同學掌握這樣的寫(xie) 作思路的同時就要警惕陳詞濫調了,尤其要注意在故事中體(ti) 現出更多的個(ge) 人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隻聊女權,平權,反校園暴力等等概念。同時同學們(men) 可以結合其他切入點一起來讓自己的文書(shu) 內(nei) 容,情感,思考變得更深刻,更多彩。

6、一次有挫敗感的經曆,以及從(cong) 中領悟到的東(dong) 西

挫敗感,和衝(chong) 擊自己三觀一樣,令人感到不適,也真是因為(wei) 這種不適,去督促我們(men) 思考,反思自己過去的信念,行為(wei) ,待人處世的態度和其他非常personal的過去。因此,失敗或者說挫敗感作為(wei) 一個(ge) 文書(shu) 主題在CA文書(shu) 題中幾乎每年都會(hui) 出現,這樣的問題有時也會(hui) 在學校的小文書(shu) ,一些高質量夏令營的文書(shu) 題中出現。

但筆者個(ge) 人認為(wei) ,和不公正對待類題材一樣,如果隻是純粹講一個(ge) 從(cong) 失敗中成長,獲得自我提升的故事會(hui) 有些常規,因此這裏給出的建議是一樣的,希望同學們(men) 可以結合其他切入點一起去聊這個(ge) 有挫敗感的經曆。這樣挫敗感的經曆和家庭有關(guan) 嗎?和社會(hui) 有關(guan) 嗎?是不是因為(wei) 自己對於(yu) 一些事物的理解有偏差?是不是因為(wei) 自己過於(yu) 重理論而輕實際,重書(shu) 本而輕人心?還是有的時候過於(yu) 強調自我?這樣強調自我的意識有什麽(me) 更大的社會(hui) 成因呢?

7、一兩(liang) 個(ge) 自己經曆過的感人小故事,以及從(cong) 中引出的思考

每個(ge) 人的生活中都會(hui) 有一些平凡的感動,深入思考這些讓同學們(men) 動容的時刻。但這些動容的時刻必須personal,細節,不宏大(踩雷警告),具備真情實感,有邏輯可循,並且有一定的思考深度。今年有一位錄取NYU的同學的主文書(shu) 寫(xie) 了對於(yu) 自己過世的奶奶的思念,並且結合了自己對於(yu) 曆史,考古的熱愛。其中寫(xie) 了自己對於(yu) 良渚文化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良渚公主墓葬中的一些陪葬品,以及這些陪葬品對這位同學產(chan) 生的影響和情感共鳴。無論對於(yu) 曆史的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來說,情感,親(qin) 人,生活,朋友都是我們(men) 生活中最最真實,貼切,不可或缺的部分

和這位同學一樣,良渚公主也有自己的奶奶,愛她的親(qin) 人。作為(wei) 曆史文物,這些良渚公主的曆史記憶被保留了下來,但是我們(men) 普通人的呢?我們(men) 普通人的故事一樣珍貴,奶奶的遺物對於(yu) 這位同學來說就是具備至高無上價(jia) 值的曆史文物。

這樣的一個(ge) 曆史,考古,和個(ge) 人情感的有機結合,投射出這名同學對於(yu) 小人物曆史的思考,曆史文物價(jia) 值意義(yi) 本身的一些個(ge) 人情感判斷,可以說是情感類寫(xie) 作的一個(ge) 範例了。這樣一個(ge) 故事感人且不失深度,嚴(yan) 肅有思考但讀起來也很有人情味。

另一些時候,同學們(men) 可能會(hui) 遇到一些自己覺得感恩/感動的人,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朋友,同學,親(qin) 人。有同學就寫(xie) 到了自己曾經對於(yu) 父母的誤解(以為(wei) 父母不支持自己學哲學的理想),但後來反應過來父母其實已經在他們(men) 受過教育背景下的最好,從(cong) 而和父母達成和解,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和世界達成了一個(ge) 和解。

這樣的故事在主文書(shu) 裏也是可行的。招生官希望看到一個(ge) 情感細膩,有思想深度(反思自己的特權,有時候也可以以小家映射大的社會(hui) ),同時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8、讀過的書(shu) 和看過的電影裏覺得有共鳴的點

如果同學們(men) 看著大文書(shu) 小文書(shu) 題實在沒有什麽(me) 想法,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還是適當看看書(shu) ,看看小說,看看電影,電視劇,去中間尋找自己又共鳴的點。找到共鳴的點之後不斷詢問自己,自己為(wei) 什麽(me) 會(hui) 感受到共鳴?基於(yu) 這一點發散性思考自己做過的活動,科研,社會(hui) 調研。有一些電影中的情節說不定會(hui) 給你帶來驚喜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芬蘭義務教育之前的學前教育怎麽樣?

下一篇

15個小時能掌握C++編程語言嗎?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