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IN GERMANY
德國研究資助概況
本專(zhuan) 題會(hui) 陸續更新各學科領域在德國的資助概況,旨在為(wei) 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提供有針對性的介紹。
本期內(nei) 容是關(guan) 於(yu) 經濟和工商管理領域(上期)。
此篇來源為(wei) https://www.research-in-germany.org/en/our-service/publications.html ,經濟和工商管理(2020,海報)。基於(yu) 文章時效性,關(guan) 於(yu) 文中提到的研究狀態需請讀者自行確認。
資助地圖 ▼
在德國,經濟學和工商管理領域的研究在大學和非大學研究機構中開展。幾乎所有大學都設有該領域的相關(guan) 院係。在非大學研究機構中,萊布尼茨聯合會(hui) (Leibniz Association)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hui) (Max Planck Society)是主導經濟研究的主要力量。大學與(yu) 非大學研究機構均提供由政府資助的研究生培養(yang) 項目。
此外,德國研究基金會(hui) (DFG)通過資助研究培訓組、大型科研聯盟以及個(ge) 人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發展。本文將介紹一些獲得DFG資助的大學研究機構與(yu) 非大學研究機構的概況。
合作研究中心(CRC)
在單一所大學設立(標準合作研究中心),或由多個(ge) 實力相近的合作夥(huo) 伴共同設立(跨地區合作研究中心,最多 3 個(ge) 研究地點)。
- 呈現跨學科、跨院係的傑出研究計劃
- 研究計劃需符合並強化主辦大學的科研特色
- 可納入其他國內外學術或商業機構的研究項目
- DFG資助期限最長12年(3個四年期)
NEWS
以下合作研究中心獲得經濟科學領域的資助:
- “社會政策的全球動態”負責人:Herbert Obinger,不來梅
- “非線性動態過程的統計建模”負責人:Walter Krämer,多特蒙德
- “改革的政治經濟學”負責人:Thomas König,曼海姆
以下合作研究中心 / 跨地區合作研究中心(TRR)獲得經濟科學領域的資助:
- “理性與競爭:個人和企業的經濟績效”負責人:Klaus Schmidt,慕尼黑;柏林的合作大學 / 機構參與
- “社會挑戰的經濟學視角:機會平等、市場監管和金融穩定”負責人:Sven Rady,波恩;曼海姆的合作大學 / 機構參與
- “會計透明度研究”負責人:Caren Sureth-Sloane,帕德博恩;曼海姆和柏林的合作大學 / 機構參與
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級研究中心(FOR)
旨在特定地點合作深化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研究課題。
- 通常由 2-3 名核心研究人員主導,開展密集的獨立研究
- 包含針對國內外訪問學者的研究資助計劃
- 由DFG資助,最長8年
以下與(yu) 經濟科學密切相關(guan) 的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獲得資助:
- “法律與金融基礎”負責人:Tobias Tröger,法蘭克福
研究單元(FOR)
針對特定中期研究項目,其預期成果無法通過個(ge) 人資助計劃實現,需通過協同合作達成。
- 提案可隨時提交至 DFG,決策分兩步進行
- 由 DFG 資助,最長 6 年(2 個三年期)
以下與(yu) 經濟科學相關(guan) 的研究單元獲得資助:
- “組織化創造力 —— 不確定性的誘發與應對實踐”負責人:Jörg Sydow,柏林
- “數字社交媒體時代的享樂型媒體產品營銷”負責人:Henrik Sattler,漢堡
- “心理經濟學:互動決策過程及其對經濟績效的影響”負責人:Anja Achtziger,腓特烈港
優(you) 先計劃(SPP)
大型研究網絡,旨在聯合德國全國科研力量,聚焦新興(xing) 領域或預期近期突破的領域。
- 領域由 DFG 參議院每年從各學科科學家提案中選定
- 通過新方法和合作形式提升研究質量,強調跨學科合作與網絡構建
- 資助初期和三年後分別發布項目征集,鼓勵科學家參與。
- 通常由 DFG 資助 6 年(如 2 個三年期)
以下與(yu) 經濟科學相關(guan) 的優(you) 先計劃獲得資助:
- “經驗與預期:經濟行為的曆史基礎”協調人:Alexander Nützenadel,柏林
- “全球化世界中的德國勞動力市場:貿易、技術與人口結構的挑戰”協調人:Bernd Fitzenberger,柏林
- “金融市場缺陷與宏觀經濟績效”協調人:Tom Krebs,曼海姆
- “教育作為終身過程:分析國家教育麵板研究(NEPS)數據”協調人:Sabine Weinert,班貝格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