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最難進的十所大學校盤點

大學校?大學?天差地別

每年春天,法國高中畢業(ye) 生的命運都被一道無形的分水嶺分割——是走進公立大學的大門,還是衝(chong) 進精英教育的聖殿:Grandes Écoles(大學校)。

而對前者來說,是選擇一所教學自由、寬進嚴(yan) 出、生活平淡的普通大學生活; 對後者來說,則意味著:

兩(liang) 年“魔鬼預科班”煉獄 + 麵試刷人 + 國家統考 + 附加筆試 + 多輪選拔 + 非常微妙的“出身審查”。

一句話總結:不是每一個(ge) 努力的法國孩子,都能走進一所大學校。

那我們(men) 就來看一看,法國本地學生最“卷瘋”的十所學校——他們(men) 的夢校,隻屬於(yu) 真正意義(yi) 的“天龍人”。

最難考的十所大學校(估算錄取率)

排名 學校 錄取率(估算) 所屬領域
1 École Polytechnique 4% 工程
2 ENS Ulm (巴黎高師) 5% 基礎科學與文科
3 HEC Paris 6% 商科
4 ESSEC 7% 商科
5 CentraleSupélec 8% 工程
6 Mines Paris - PSL 8% 工程
7 Ponts ParisTech 9% 工程
8 Sciences Po Paris 10% 人文社科
9 Télécom Paris 11% 工程
10 ENSAE Paris 12% 工程/數據

注:上述錄取率基於(yu) 媒體(ti) 公開數據、學校官網曆年錄取人數、Prépa學生報考數量綜合估算,具參考意義(yi) ,非官方統計口徑。

這些法國學生,是怎麽(me) “卷”進來的?

法國學生要進上麵這些學校,通常要經曆這樣的流程:

高考後,考進名為(wei) “Classe Préparatoire”的預科班(Prépa),每天刷十幾個(ge) 小時題,周末還要模擬考試,接受“排名淘汰製”壓力:考不過就要被勸退、調班,甚至換校,參加全國性選拔考試(Concours),一些學校還要再加麵試,甚至“論文+口頭表達”模式,學校還會(hui) “根據背景微調”你的位置(比如你讀的是哪所Prépa、家庭情況等)。這樣的日子,整整兩(liang) 年,然後再考進大學校。

Prépa學生的日常生活被總結為(wei) 一個(ge) 詞:coup de barre(精疲力竭)。

"Le seul objectif du lever au coucher, c’est de ne pas se faire virer."“每天從(cong) 睜眼到睡覺,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要被刷』。”

引自《Le Monde》(2022)對Henri IV預科班的學生采訪

法國學生的“卷”:不是金字塔,是漏鬥

這時候,經常追我們(men) 公眾(zhong) 號的“凱小旋”會(hui) 說了,“法國高等教育不是免費又平等麽(me) ”。是的,這句話沒錯。

  • 小學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公立免費;
  • 進公立大學沒有選拔性考試,基本上就近入學;
  • 公立大學基本零學費,每年注冊費不過幾百歐;
  • 還給學生發房補、交通補助。

BUT!大學校製度從(cong) 某種程度上——把“資源精英化”提前到高等教育階段的最頂端。

正如Centrale Paris前校長Laurent Champaney所言:

"Les grandes écoles sont l’épine dorsale de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大學校是法國社會(hui) 的脊梁。”

但也有批評聲音。教育社會(hui) 學家Pierre Merle認為(wei) :

"Les grandes écoles sont le dernier bastion de la reproduction des élites."

“大學校是精英再生產(chan) 的最後堡壘。”

比如:

  • 巴黎一個中產家庭,孩子目標是HEC,從初中起就去私立預備班;
  • 高中選名牌高中 + 私人補課;
  • Prépa階段在巴黎五區租小公寓,為了離老師近些;
  • 每年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可高達2萬歐。

一場“雞娃戰爭(zheng) ”,打得和中國一點也不差。

👉 關(guan) 於(yu) 法國“雞娃賬單”的細節,我們(men) 將在本周五的文章詳細展開,感興(xing) 趣的點讚。

反差來了:國際生渠道

然而——如果你不是法國學生,而是來自中國、印度、摩洛哥、越南……你可以通過一條 完全不同的路徑 進入這些大學校:

📄 申請材料製:隻需提供成績單、語言證明、簡曆、動機信等;

📞 麵試方式:可能是 Zoom 麵談,或錄製視頻回答問題;

🪪 無需參加法國全國統考,也不強製經曆 Prépa;

🎯 錄取評估更看重整體(ti) 背景、語言能力與(yu) 專(zhuan) 業(ye) 潛力。不一定強製如Gmat這樣的學術考試成績;

💼 某些項目甚至可以轉專(zhuan) 業(ye) 申請;

錄取率普遍高於(yu) 法國本土申請者,特別是碩士階段。

但“凱小旋”別急著高興(xing) 。真正學習(xi) 考核可不會(hui) “放水”了。像教育學者Jean-Pierre Demailly所說:

"Entrer, ce n’est que le début. Sortir, c’est la vraie bataille."“入學隻是開始,真正的戰鬥是順利畢業(ye) 。”

這些學校依然保留了“精英教育”的高強度課程安排、嚴(yan) 格的出勤與(yu) 實習(xi) 要求。對不少國際生來說:入學隻是“新戰役”的開始。

最後一問:難考的學校,就一定適合你嗎?

上麵這些“最難進大學校”不是排行榜的終點,而是一個(ge) 切麵:它告訴我們(men) ,法國社會(hui) 的階層分化、教育投入與(yu) 精英篩選體(ti) 係,是如何共同作用的。

但也請記住:

學校排第幾,不如它是不是你的第一誌願。

一所大學是否適合你,不隻看排名,更看你自己要去哪裏、你是誰、你想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

這,就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申請者、留學生最終要麵對的命題。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在篩選碩士offer的時候究竟該從哪些維度來考量?

下一篇

2025Fall錄取數據&申請策略 中國學生必看!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