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後期,為(wei) 了促進女性享有與(yu) 男性同等受教育的權利,美國成立七所女子高等學院,致力於(yu) 女性的教育和培養(yang) 。
出場就自帶女權屬性的七所學院,百年來憑借卓越的女性精英教育,成為(wei) 全美鼎鼎大名的"七姐妹"女校。時至今日,其中大部分院校仍在美國文理學院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七姐妹”女校:巴納德學院、布林茅爾學院、韋爾斯利學院、曼荷蓮學院、史密斯學院、瓦薩學院、拉德克利夫學院)
隨著20世紀末拉德克利夫學院並入哈佛大學、瓦薩學院開始男女合校,“七姐妹”看似名存實亡,但女校所倡導的獨立自主、堅忍不拔、打破性別天花板的理念卻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筆者就以低調的布林茅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簡寫(xie) BMC)為(wei) 例,從(cong) 學校的學術、師資、校園文化、社區傳(chuan) 統等方麵,帶領大家一起揭開女校神秘又充滿魅力的麵紗!
布林茅爾學院
2022U.S.News文理學院排名:30
在校學生:1325
學費:56,320美元
師生比:1:8
熱門學科:數學、心理學、生物、英語文學等
地理位置:賓夕法尼亞(ya) 州
走進學校,映入眼簾的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大學校園,由著名的景觀設計師Calvert Vaux和Frederick Law Olmsted設計。用學校自己的話說,校園就像一座小巧玲瓏的法式花園。走進布林莫爾學院,你會(hui) 以為(wei) 自己走入了一幅懷斯的田園風光彩畫中。
非嚴(yan) 格意義(yi) 的“女校”
在學校裏,學生們(men) 無時無刻不在討論Bryn Mawr作為(wei) 女校的利與(yu) 弊,然而鮮為(wei) 人知的是,BMC並非嚴(yan) 格意義(yi) 的女校——這裏接觸男生的機會(hui) 其實也很多。
首先便是距離Bryn Mawr十分鍾車程的Haverford College,兩(liang) 個(ge) 學校共用選課係統,是名副其實的“兄妹學校”,因此在女校中常常看到Haverford男生的身影。
更別說,你還可以跳上免費的公共汽車,去稍遠一點的Swarthmore或賓大選課,共享費城幾大名校間的學術資源。
更加吸引人的是,BMC已經陸續和賓大、哥大和加州理工等建立3+2或4+1的合作項目。
- 3+2是指在BMC讀完三年,繼續去其他大U(Caltech等)讀兩年,可以拿到兩個學校的本科學位。
- 4+1則是在BMC讀完本科可直升賓大或哥大的研究生項目,對於想要繼續深造的同學們來說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機會。
不止是女校,也是文理學院
圖片來自Niche
不了解女校的人可能會(hui) 猜想,em女校肯定文科見長嘍?沒想到的是,在BMC最受歡迎的專(zhuan) 業(ye) 高居榜首的居然是數學!
不止數學,生物、計算機等都是BMC的熱門專(zhuan) 業(ye) ,其中“七姐妹”之一Smith college還開設了女校中的工程專(zhuan) 業(ye) ,這在整個(ge) 文理學院中都非常少見。
所以女校不僅(jin) 是女校,同時也是文理學院。在課程設置和學術資源的配置上,女校和其他任何文理學院並沒有由性別帶來的不同。
反而因單一性別的環境,女孩們(men) 更被鼓勵要自由地探索所有感興(xing) 趣的方向,不論文理。
學校引以為(wei) 傲的honor code
布林莫爾學院的學生特別以學校的“榮譽規章”引以為(wei) 傲,那是學生們(men) 自願自覺維護的校內(nei) 學術和社交製度。根據榮譽規章,學生必須誠實地完成學業(ye) ,學生在校內(nei) 不能討論在校成績。
學校花了很大功夫營造這種學術氛圍,強調zero peer pressure,注重學生的正直和自覺。這樣的環境也滋養(yang) 了一些具有BMC特色的學術傳(chuan) 統,比如大家都會(hui) :
- 以"不功利地追求純粹的知識"為榮,以在乎GPA為恥;
- 以迎難而上挑戰hard-grader的課程為榮,以特意避開hard-grader為恥。
在貫徹學校的“榮譽規章”方麵,BMC實施No-Credit製度,也就是允許學生選擇一門課,這門課程的成績可以不計入GPA,以此來減輕了學生的學術壓力。同時借這門課的機會(hui) ,很多同學會(hui) 去挑戰一門難度係數較高的課,從(cong) 而加強自己的能力。
不把女權掛在嘴邊的女權主義(yi) 者
圖片來自Niche
女校的學生可能是大家刻板印象中最熱衷於(yu) 談論女權的群體(ti) ,然而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在女校裏學生反而更熱衷談論政治,大多數學生都是左傾(qing) 的自由派,有很高的社會(hui) 責任心,環境、種族和人權方麵的問題都是校園討論的熱點。
而一旦發生任何涉及女權的社會(hui) 事件,BMC的同學又是最早一批在各種自媒體(ti) 平台奔走呼喊的人。其實她們(men) 已經是女權主義(yi) 者本人了,不需要再自我標榜,已經把女性應享有與(yu) 男性一樣的權利視為(wei) 本能。
那些神秘的“霍格沃茨”教授
圖片來自Niche
作為(wei) 標準意義(yi) 上的文理學院,BMC同樣享有極高的師生比(1:8)帶來的本科教育福利。教授的重點工作是放在教學上,甚至係主任都要教一些初級課程,所以學校的教學水平非常高。同時小班課比例很高,上課的人少,逃課或不完成作業(ye) 的情況就很難發生。
除了認真上課,教授時不時給你的小關(guan) 懷也很讓人感動,比如如果錯過新課Drop的時間,隻需稍微軟磨硬泡,教授也會(hui) 考慮放你一馬。當然,這一招也不要常用。
(Drop course是指在學期剛開始的一兩(liang) 周內(nei) ,如果學生上了一兩(liang) 節課程後,對課程不感興(xing) 趣,或者感到課程難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還可能出於(yu) 別的考慮,可選擇在學校規定的日期內(nei) 取消課程。)
不止為(wei) 了戀愛的交友
考慮來女校的同學對於(yu) 大學期間異性社交的問題,或多或少存在一種擔憂。而已經去了女校的同學,對這個(ge) 問題回答要麽(me) 是“這個(ge) 事情,可以通過刷軟件解決(jue) ”,要麽(me) 是“去男性多的地方,也並不意味著增加找到男朋友的概率”...
也就是說她們(men) 普遍並不是那麽(me) care大學裏有沒有男性這件事,甚至把女校當作一種更深刻的探索自我性別認知的方式。
而且在女校,學院會(hui) 組織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來加強整個(ge) 社區的聯係和歸屬感。比如布林茅爾傳(chuan) 統的Lantern Night(燈籠之夜),在秋季新學期入學時,大二學生會(hui) 向大一新生贈送自己班級顏色的燈籠,背後的含義(yi) 是將知識之光從(cong) 一個(ge) 班級傳(chuan) 到另一個(ge) 班級。
也有不少女校的同學,在女校認識了很多一生當中的好朋友。所以在女校更廣泛意義(yi) 的交友,已經脫離了戀愛關(guan) 係的本身,成為(wei) 一起探索人生重要旅程的夥(huo) 伴。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