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最初是由於(yu) 英國國王喬(qiao) 治二世的皇家憲章,於(yu) 1754年作為(wei) 國王學院成立。它是紐約州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也是美國第五古老的學府。
在國王學院成立之前就存在爭(zheng) 議,各團體(ti) 競相確定學院的位置和宗教歸屬。紐約市的擁護者在第一點上取得了成功,讓國王學院選址在了紐約。而英國聖公會(hui) 在後一點上占了上風,奠定了學院的宗教歸屬。不過,所有選區都同意在製定學院政策時遵守宗教自由原則。
(圖為(wei) 哥大最初的地址:Trinity Church schoolhouse)
1754年7月,Samuel Johnson 在位於(yu) 曼哈頓的下百老匯(lower Broadway),毗鄰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的新校舍舉(ju) 行了第一次上課。班上有八名學生。
在國王學院,殖民地社會(hui) 的未來領導人可以接受旨在“拓寬思想格局、提高理解力、磨練自我,並使他們(men) 在生活中成為(wei) 自己的明燈”的教育。該機構崇高目標的一個(ge) 早期體(ti) 現是1767年成立了第一所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美國醫學院。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使國王學院的發展陷入停滯,被迫停課八年。盡管如此,國王學院依舊對美國產(chan) 生重大影響。國王學院最早的學生和受托人包括美國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John Jay ;財政部第一部長 Alexander Hamilton ;美國憲法最終草案的作者 Gouverneur Morris ;以及起草獨立宣言的五人委員會(hui) 成員 Robert R. Livingston。
國王學院成為(wei) 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
國王學院於(yu) 1784年重新開放,同時改名為(wei) 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體(ti) 現了美國尋求獨立的愛國熱情。盡管這所振興(xing) 的學院還是被視為(wei) 其殖民地祖先的後代,但由於(yu) 城市人口的增長,還是與(yu) 以前存在著重要的差異: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在其新學生和新領導層的影響下,通過經濟、教派和地理多樣性方麵反映了他們(men) 的改革。同時也改變了原來“與(yu) 世隔絕”的校園生活,提供了走讀的選擇。
1857年,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從(cong) 市政廳附近的公園廣場遷至第四十九街和麥迪遜大道,並在那裏保留了四十年。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迅速成為(wei) 一所現代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法學院成立於(yu) 1858年;同時開辦了美國第一所礦業(ye) 學校,即今天的Fu基金會(hui) 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的前身,成立於(yu) 1864年,並於(yu) 1875年擁有第一個(ge) 哥倫(lun) 比亞(ya) 博士學位。
(圖為(wei) 哥大第三個(ge) 選址)
學院→大學
1890年 Seth Low 成為(wei)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校長時,他大力倡導學院的大學理想,將分散的自治和競爭(zheng) 學校聯合會(hui) 置於(yu) 強調合作和共享資源的中央管理之下。
巴納德女子學院於(yu) 1889年加入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1891年,該醫學院由該大學讚助,1893年由師範學院讚助。隨著政治學、哲學和純科學研究生院的發展,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成為(wei) 美國最早的研究生教育中心之一。1896年,受托人正式授權使用另一個(ge) 新名稱,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而現在就被用於(yu) 位於(yu) 紐約的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
(圖為(wei) 哥大第四選址)
然而,Seth Low最大的成就是將大學從(cong) 四十九街搬到了更寬敞的Morningside Heights校園,該校園由McKim、Mead和世紀之交著名建築公司 White 設計的一個(ge) 城市學術村。建築師 Charles Follen McKim 為(wei) 哥倫(lun) 比亞(ya) 提供了仿照意大利文藝複興(xing) 時期的宏偉(wei) 建築。校園的建築中心是 Seth Low 紀念圖書(shu) 館,它以羅馬古典風格建造,出現在紐約市曆史遺跡登記冊(ce) 上。該大學在1897年遷往住宅區後繼續繁榮。
(圖為(wei) Seth Low 紀念圖書(shu) 館)
在 Nicholas Murray Butler(1902-1945)擔任總統期間,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成為(wei) 了一個(ge) 卓越的國家教育創新和學術成就中心。1912年,Joseph Pulitzer 的遺贈成立了新聞學院。1919年,John Erskine 在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教授了第一次《偉(wei) 大的書(shu) 籍榮譽研討會(hui) 》,使對原著的研究成為(wei) 本科教育的基礎。同年,一門關(guan) 於(yu) 戰爭(zheng) 與(yu) 和平研究的課程開創了該學院頗具影響力的核心課程。
“雙重魔力”
用哥大校友 Herman Wouk 的話來說,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是一個(ge) “雙重魔法”的地方,“當時最好的東(dong) 西在哥倫(lun) 比亞(ya) 的長方形之外;所有人類曆史和思想中最好的東(dong) 西都在長方形之內(nei) 。”
科學研究與(yu) 文科也在哥大一同蓬勃發展。二十世紀初,弗朗茨·博阿斯在這裏創立了現代人類學,而 Thomas Hunt Morgan 則為(wei) 現代遺傳(chuan) 學開辟了道路。1928年,哥倫(lun) 比亞(ya) 長老會(hui) 醫學中心作為(wei) 醫學院和長老會(hui) 醫院的一個(ge) 聯合項目正式成立,這是第一個(ge) 將教學、研究和病人護理結合起來的學術中心。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一名哥倫(lun) 比亞(ya) 學生可以與(yu) Jacques Barzun 、Paul Lazarsfeld 、Mark Van Doren 、Lionel Trilling 和 I.I.Rabi 等傑出人才一起學習(xi) 。在這段時間裏,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畢業(ye) 生同樣成就斐然。例如,哥倫(lun) 比亞(ya) 法學院的兩(liang) 位校友Charles Evans Hughes 和 Harlan Fiske Stone(同時也是法學院院長)先後擔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I.I.Rabi、Enrico Fermi 和 Polykarp Kusch 的教員對原子的研究使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物理係在20世紀40年代在國際上嶄露頭角。1946年,國際事務學院(現為(wei) 國際和公共事務學院)成立,標誌著國際關(guan) 係作為(wei) 大學主要學術重點的密集發展開始。
(圖為(wei)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 Hall)
(later renamed Butler Library)
穩定擴張之後是動蕩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於(yu) 1954年在一個(ge) 穩步擴張的時期慶祝成立200周年。這一擴張使得學校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一項重大的校園建設計劃,到世紀末,新的校園裏麵已經包含了五個(ge) 學院。
也是在20世紀60年代,哥倫(lun) 比亞(ya) 經曆了其曆史上最嚴(yan) 重的危機。席卷全國的騷亂(luan) 浪潮,其中包括反對越南戰爭(zheng) 、日益激進的民權運動以及美國內(nei) 陸城市的持續衰落,在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尤為(wei) 突出,使晨曦城成為(wei) 全國關(guan) 注的焦點。
1968年4月的最後一周,1000多名抗議學生占領了五棟大樓,關(guan) 閉了這所大學,直到他們(men) 被紐約市警方強製帶走。這些事件直接導致 Morningside Park 的一個(ge) 擬議體(ti) 育館被取消,校園內(nei) 某些機密研究項目被停止,Grayson Kirk 校長退休,大學財務和士氣下滑。不過因此也促成了大學參議院的成立,在該參議院中,教師、學生和校友在大學事務中獲得了更大的發言權。
(圖為(wei) Morningside Campus的俯視圖)
近幾十年來,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校園見證了美國很多意義(yi) 重大的精神和活力的複興(xing) 。在 Michael Sovern 校長的領導下,20世紀80年代,新設施竣工。George Rupp1993年當選校長後更是加緊了改造的步伐,1994年開始了一項6.5億(yi) 美元的建設計劃推動了一係列項目,包括全麵翻修校園和貝克場的熔爐大廳和體(ti) 育設施,校園的互聯網和無線接入布線,藝術學院道奇廳的重建,法學院和商學院新設施的建設,Butler Library 的翻新,以及 Philip L. Milstein Family College Library 創建。
研究和教學機構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也是紐約精神病研究所的所在地,同時還在開發奧杜邦生物技術和研究園,其中包括 Mary Woodard Lasker 生物醫學研究大樓、Audubon 商業(ye) 技術中心、Russ Berrie 醫學科學館、Audubon 學醫學研究中心和Audubon 大學,Irving 綜合癌症中心以及其他尖端科學和醫學研究機構。作為(wei) 紐約市唯一一個(ge) 與(yu) 大學相關(guan) 的研究園區,它還通過創建私營部門的研究合作和創建新的生物醫學相關(guan) 業(ye) 務,為(wei) 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
除了紐約市校區外,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還有兩(liang) 個(ge) 校區。尼維斯實驗室成立於(yu) 1947年,是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高能實驗粒子和核物理研究的主要中心。尼維斯位於(yu) 紐約州歐文頓市,占地60英畝(mu) 。
Lamont-Doherty 地球觀測站成立於(yu) 1949年,位於(yu) 紐約帕利塞茲(zi) ,是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全球氣候變化、地震、火山、不可再生資源和環境危害的領先研究機構。它從(cong) 地核到大氣層,跨越每一個(ge) 大陸和每一個(ge) 海洋,對地球進行考察,並已成為(wei) 哥倫(lun) 比亞(ya) 氣候學院的骨幹,該學院於(yu) 2021開設了第一個(ge) 學生班。
學生活動中心 Alfred Lerner Hall 於(yu) 1999年開業(ye) ,設有Roone Arledge 禮堂和電影院。這些和其他對大學物理工廠的變化,讓我們(men) 看到了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研究和教學項目的持續增長和發展。從(cong) 著名的核心課程到目前在研究生院和專(zhuan) 業(ye) 學院開展的最先進的工作,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持續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為(wei) 知識的創造和傳(chuan) 播設定最高標準。
“典型的大城市大學”
2002年10月3日,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第十九任校長 Lee C. Bollinger 宣誓就職。在向聚集在 Low 圖書(shu) 館前的人群發表講話時,Bollinger 闡述了他對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願景。他將其譽為(wei) “典型的偉(wei) 大城市大學”,這是一所學術卓越的大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國家和世界的一部分。進入下一個(ge) 世紀,我們(men) 的任務將是加強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與(yu) 紐約市聯係在一起的紐帶,擴大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全球影響力和前景,並擴大它的多樣性。總結下來是一個(ge) 承諾,即在保留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獨特的學術特色的同時,深化該機構對社會(hui) 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的參與(yu) 。
在2009年5月簽署社區福利協議後的幾年裏, Manhattanville 的新校區已初具規模。2017年,該校在 Manhattanville 新校區開設了前兩(liang) 座建築,即 Jerome L. Greene 科學中心和 Lenfest 藝術中心。2018年,Forum 緊隨其後,2022年1月,哥倫(lun) 比亞(ya) 商學院的新設施 Henry R.Kravis Hall 和 David Geffen Hall 開業(ye) 。
新校區總體(ti) 規劃的核心是創造公共、開放、吸引當地居民並與(yu) 街景無縫融合的室內(nei) 外空間。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