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申請過程中真的有必要進行訪校或是招生訪談嗎?當然!
隻有與(yu) 學校進行更多有效的交流,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校園氛圍、招生政策、氣候條件、設施配備等多方麵的情況。
雖然受到疫情等各種因素的限製,美高訪校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當前還是有不少學生家庭紛紛前往美國探訪學校,留在國內(nei) 的家庭也都通過線上招生會(hui) 等機會(hui) 和招生官們(men) 實現了對話交流。
然而我們(men) 也發現,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於(yu) 訪校、招生訪談其實並沒有把握到真正的重點,大家似乎更在意的是如何給招生官們(men) 留下好的印象,爭(zheng) 取更多展優(you) 現勢的機會(hui) ,卻忘了在過程中通過溝通了解學校與(yu) 學生之間各角度的匹配,也有的則是因為(wei) 緊張、激動而把早早準備好的疑問全都拋諸於(yu) 腦後了。
主動出擊才能握住更多機會(hui) ,掌握更多信息才能適時調整申請準備,使得麵試、文書(shu) 開展更加順暢。
那麽(me) ,訪校及招生會(hui) 上,學生及家長除了需要呈現出良好的麵貌、絕對的尊敬、恰當的禮儀(yi) 、特別的優(you) 勢外,還有哪些是著重需要看、問、想的冷門角度呢?
學生要看匹配度
首先,學生在訪校的過程中,對於(yu) 學校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大方向的概念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美國東(dong) 部的學校和美國西部的學校整體(ti) 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例如:美國的波士頓一年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過冬,而像魅力加州則一年四季如同春天一般,氣候舒適溫和。
並且,除了氣候條件外,受東(dong) 西部地理位置的差別影響,各地的人文環境、生活環境、政府政策、城市節奏等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學生也要從(cong) 大環境上考慮自己與(yu) 當地學校的匹配度。這點往往是很多學生在訪校時容易忽視或不太重視的地方。
畢竟是未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這部分還是需要認真衡量的。
第二,申請中我們(men) 常常所說的所謂的“契合”,其實並不一味指的是學校的排名,學生在訪校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與(yu) 招生官的交流明確學校整體(ti) 的風格,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能夠給予的支持,觀察這些重要的指標是否符合預想的期待。
學生本身是一個(ge) 簡單的個(ge) 體(ti) ,具有自己的性格、優(you) 勢、短板,但當融入學校後,他們(men) 就相當於(yu) 是處在了一個(ge) 小的“社會(hui) 群體(ti) ”之中,而學校和老師就像是引路人一般,如何幫助學生在未來四年揚長避短,成為(wei) 一個(ge) 更完善、更自信的能夠在群體(ti) 中積極承擔起責任的青年,才是學生需要更多關(guan) 注的“契合點”。
美高並不隻是學生與(yu) 大學之間的一個(ge) 簡單的轉折點,對於(yu) 國際學生來說,美高更是一個(ge) 造夢的搖籃。學校的選擇直接決(jue) 定了未來四年的發展,孩子將會(hui) 和什麽(me) 人成為(wei) 朋友,在什麽(me) 地方讀書(shu) ,以什麽(me) 方式度過美高生活,都源於(yu) 這個(ge) 選擇。
第三,學生還需要關(guan) 注學校的一些硬件方麵的設施,包括課外活動開展時候所需要的場地、教練團隊等,還有學校學術的優(you) 勢項目也需要關(guan) 注,比如:學校假設在理工科方向具備比較強的實力,能夠提供給學生提升的機會(hui) 也比較多,但學生可能本身更偏向於(yu) 文科,則這樣的選擇其實也需要認真考慮。
以上這些都可以在訪校的過程中或是招生會(hui) 的交流中與(yu) 招生官進行深入的探討,當然學生在提問之前也要做好一定的準備,提前“自習(xi) ”相關(guan) 的內(nei) 容,以免後續跟不上對話的節奏,大部分信息學校官網都會(hui) 有所展示哦。
家長要看長遠性
家長在訪校時則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幫助選擇出最適合孩子未來全麵發展的學校。
有的家長在訪校期間可能會(hui) 因為(wei) 要保持足夠的尊敬或禮貌而不主動與(yu) 學校的工作人員溝通,有疑問也更多依靠自己來鑽研,回去後才懊惱沒有多問幾句,但其實訪校的機會(hui) 就是提供給家長們(men) 打開疑問的,有任何不理解或是不明確的地方,完全可以聽聽招生官或是校內(nei) 工作人員的專(zhuan) 業(ye) 建議以及想法,以此找到最正確的答案。
對於(yu) 美高孩子的家長們(men) 來說,孩子未來四年的學業(ye) 上家長都很可能不在身邊隨時陪伴,難以親(qin) 自給予第一時間的照顧和觀察,因此長遠的發展是最重要的考慮。
包括教學質量、教學設施、生活設施、運動設施,校園氛圍,安全管理、校園支持等,隻有親(qin) 身體(ti) 驗校園氛圍,親(qin) 自與(yu) 學校老師交流,親(qin) 自觀察在校學生狀態,才能做出一個(ge) 更成熟穩妥的決(jue) 定。
我們(men) 建議,有機會(hui) 訪校的家庭可以在校內(nei) 同中國孩子們(men) 多多溝通,從(cong) 他們(men) 的口中了解孩子們(men) 眼中的校園生活,當下的青年人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思考,從(cong) 他們(men) 的身上我們(men) 或許能夠得到更多不一樣的聲音。
時間充足的話,也可以在校內(nei) 享用一頓午餐,因為(wei) 食堂可以說是孩子們(men) 最容易放鬆的地方了,家長可以在食堂跟更多的中國學生交流,問問他們(men) 當初是在什麽(me) 樣的條件下申請美高的,選擇這所學校的理由什麽(me) ,在這個(ge) 過程中有沒有什麽(me) 需要格外注意的,未來發展方麵的局限可能在哪裏......這些在平時的觀察中一般是很難得到的。
當然,如果在國內(nei) 沒有辦法親(qin) 自去到美國的家庭,也可以通過線上的交流等方式與(yu) 校友家庭了解溝通,也可以和申請機構多加探討。
很多時候,學校網站上的信息並不能展現足夠細節的部分,隻有多尋找機會(hui) ,才能判斷出學校在學術上的投入度與(yu) 重視度,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教學質量。
這裏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在訪校或是招生會(hui) 上容易把關(guan) 注的重心都放在如何順利申請,未來學業(ye) 怎樣提高的角度,而孩子在美國的節假安排及生活日常卻總是容易被忽略忘記,從(cong) 長遠來看,這些也是不容忽視的。
學校對於(yu) 國際學生的支持是怎麽(me) 樣的,短假期和不能回國的長假期又是如何安排的,突發情況下國際學生怎樣安頓,家長和學校如何做好異地的密切交流......這些建議家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也能直接提問。
以上是訪校和招生會(hui) 學生家長們(men) 可以多加關(guan) 注的一些較為(wei) 冷門的角度,希望大家都能在申請之路上少走彎路,多些順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