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我是來自四川成都的塗怡,13年上坡,剛從(cong) Raffles Junior College畢業(ye) ,目前在牛津WadhamCollege數學係,在Alevel中拿到了8A。
初院兩(liang) 年的選課為(wei) H2 數學、物理、化學和經濟;H3數學;H1General Paper。CCA是與(yu) 申請英美大學數學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活動和競賽,獲得新加坡數學競賽Senior和Open金牌,其他大大小小的數學競賽獎,參加了Pioneer Academics的理論數學(Knot Theory相關(guan) )和一個(ge) 與(yu) 統計學相關(guan) 的科研活。在Ri的數學/物理競賽班(Raffles Academy),是學校數學社團執委,為(wei) 低收入家庭的小學生做了兩(liang) 年義(yi) 務數學家教。
其他的活動包括組織實習(xi) 等職業(ye) 規劃活動,參加Youth For Causes的公益活動,參加China Thinks Big做的社科方麵的研究和活動,在新加坡做了兩(liang) 個(ge) 長期的義(yi) 工,新加坡青年物理學家邀請賽(SYPT)金牌,新加坡物理競賽獲獎,女權和性少數維權的組織,畫水彩畫看藝術展覽和音樂(le) 劇,關(guan) 於(yu) 時尚和香水的鑒賞。
申英和申美的權衡
1、關(guan) 於(yu) 畢業(ye) 後留下的問題:個(ge) 人認為(wei) 這不應該是主要的考慮。現在英國政策在放鬆,美國的政策說不清楚,幾年以後也不太好預知,並且我堅信,不論政策如何改變,自身足夠優(you) 秀才是最重要的,即便隻有很少的人可以留下,也可以努力的做其中一個(ge) 就好。所以這對我而言不是一個(ge) 影響的因素。
2、 課業(ye) 製度:這是我選擇主要申美的重要因素。英國大學隻能入讀申請的專(zhuan) 業(ye) 並且很難轉專(zhuan) 業(ye) ,但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去探索各種學科,然後再深入的學習(xi) 自己喜歡的專(zhuan) 業(ye) 。我個(ge) 人想要學習(xi) 數學和人類學或經濟學的雙專(zhuan) 業(ye) 再加上computer science的輔修,並且我也十分希望自己可以在藝術、人文等領域多做嚐試,成為(wei) 一個(ge) 擁有人文關(guan) 懷的數學家。現在的計劃中未來有可能會(hui) 讀數學的PhD,雖然英國的本科教育可能在知識方麵更加solid,但是美國更利於(yu) 我的全麵發展,以及給自己未來更多不一樣的可能性。並且美國許多大學本科生也可以學習(xi) 研究生的課程,因而知識方麵也可以自己努力去學的很好。
除此以外,美國的課外活動也更加豐(feng) 富,有很多 去其他國家學習(xi) 交流的機會(hui) (包括去牛劍),也有很多和公益活動相關(guan) 的workshop,組織和學校提供的資金等,這一點上我比較喜歡,因為(wei) 可以自己發起一些項目。
3、國家文化:個(ge) 人更喜歡美國開放多元化的文化,感覺英國則更為(wei) 嚴(yan) 謹。
4、申請難度和不同的側(ce) 重點:美國的申請難度上是遠遠高於(yu) 英國的。美國申請需要SAT SAT2等標化考試,學校的成績單,課外活動,獎項,三封推薦信,還有五花八門的文書(shu) ,並且最後不確定性很大,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對於(yu) 學業(ye) 本身不是特別輕鬆的學生而言,可能需要考慮如果找到學習(xi) 和活動的平衡;與(yu) 此同時,也要調整好心態,做好和各路大神競爭(zheng) 的準備,結果並不一定是努力就有回報的。最後,早申的提交日期是11.1,其實會(hui) 和Alevel撞上,這也是一些同學需要考慮的。這方麵的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現在的情況來分析(比如,現在做了哪些課外活動,標化考試成績如何,是否有好的獎項,之後參加活動或比賽的機會(hui) 多不多,自己能否保證學業(ye) 的情況下有足夠的精力等等),再決(jue) 定是否要申美。
我認識不少同學在J2下半年放棄美國申請,之前的心血就浪費了。因此我覺得還是要提前開始規劃。
從(cong) 申請的角度而言,英國的申請和我們(men) 的學業(ye) 更為(wei) 契合,對於(yu) 比較愛學習(xi) 或者內(nei) 向不喜歡參與(yu) 各種活動的同學可能更容易把握好,而花更多的心思在學習(xi) 的話,拿到好的Alevel成績也能幫助我們(men) 之後申請新加坡的大學。
同時申英申美的平衡
每個(ge) 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不同的學習(xi) 方式,因此這個(ge) 問題上我隻能談談個(ge) 人的做法。
首先,在學業(ye) 方麵,我是一個(ge) 學習(xi) 效率很高的人,我的學習(xi) 方式不是那種每天踏踏實實努力學的類型,平時花到學習(xi) 的時間很少,學校的作業(ye) 我會(hui) 選擇性的做,學校的大課我也經常翹課去圖書(shu) 館自己學習(xi) ,這樣做主要是為(wei) 了騰出時間給學科競賽和申美的標化考試做準備,並且也有時間在課外做一些義(yi) 工活動。在準備競賽和申美考試方麵,我也更習(xi) 慣於(yu) 在某一段時間內(nei) 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任務,而不是說所有任務一起每天各做一點(比如J1的10月後我基本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做物理競賽的準備,而J2的五月六月則準備美國曆史和英文文學的SAT2考試)。周末的時間我一般會(hui) 花一整天在圖書(shu) 館學習(xi) ,另一天則和同學朋友一起出去玩,保證一定程度的勞逸結合。
而在考試方麵,我會(hui) 選擇性的放棄一些考試,不做特別認真的準備,這樣做是因為(wei) :1.從(cong) 申請角度來說,重要的考試 隻有promos和prelims兩(liang) 場,其他考試成績並不影響申請;2.考試多位於(yu) 假期前後,假期的長時間空閑更合適用來衝(chong) 擊競賽或者參與(yu) 科研和其他活動,並且也適合自己補補覺放鬆放鬆身心;3.基於(yu) 對個(ge) 人學術水平的認知,我的數學物理和經濟都很穩定,考前一天開始複習(xi) 基本能保證A,而弱勢的化學也隻是需要更多時間熟背就可以在重要的考試中取的好成績,因而在小考中稍微放棄化學而拿B對我影響也不大(不會(hui) 影響自信心)。所以這方麵我個(ge) 人的選擇就是每次集中精力高質量完成一件事,放棄其他小事。
而GP我從(cong) 一開始就選擇了放棄這個(ge) 科目,因為(wei) 對於(yu) 美國和英國的申請影響都不大,而我也確定自己不會(hui) 留坡;同時我覺得GP很多時候就是關(guan) 於(yu) 英文水平和閱讀理解,而我對於(yu) 語言的把握很不錯,所以就沒有怎麽(me) 花心思準備(所以平時考試基本都是B)。我感覺關(guan) 於(yu) 成績重要的就是要計劃好如何選擇,自己知道自己在幹什麽(me) ,確定一切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在發展,不會(hui) 影響自信心,並且選擇了放棄某次考試或者某個(ge) 科目就不要再花時間糾結其結果。
除此以外,活動方麵我覺得可以盡量找到申美和申英都可以用到的活動來參加,比如最常見的學科競賽和科研活動,不僅(jin) 可以鞏固知識,對兩(liang) 邊的申請都有幫助作用。關(guan) 於(yu) 其他為(wei) 了申美的活動,就可以早點規劃好,選擇一到兩(liang) 個(ge) 長期的活動來進行,再參加一些短期的比賽,不要不斷地換新的活動來做,就可能會(hui) 浪費一些時間。
關(guan) 於(yu) 對於(yu) 申美標化的準備和平時學業(ye) 的衝(chong) 突,我覺得首先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考試(SAT還是ACT?SAT2要考哪些科目?)通過合理的選擇可以減少自己需要花費的精力。如果是更想要申英,SAT2可以選擇簡單的數理化,基本不需要準備就可以考好;而如果更注重申美,可能就可以考慮考一些美國曆史,世界曆史,英文文學等較難的科目。然後是時間的選擇,盡量避開年底校內(nei) 重要考試的時間和一些重要的比賽的時間,可以選擇六月假期或12月假期,就會(hui) 在考前有一周左右的全身心投入的準備時間。
在時間線上,英國申請十月提交,11月筆試,12月麵試;美國早申11月提交,12月麵試,常規申請1月提交,1到2月麵試,因而其實衝(chong) 突不大。對於(yu) 更看重申英的同學,可以放棄美國的早申請,把精力集中在英國的筆試麵試和Alevel的考試上,在A考結束後再開始寫(xie) 美國常規申請的文書(shu) 。個(ge) 人而言,我是選擇了花更多時間寫(xie) 美國的文書(shu) 而沒有很認真的準備Alevel。(事實證明,Alevel的題目比學校考試簡單了很多,拿A的難度也小一些)。這方麵的權衡就要自己考慮清楚了。(美國的早申如果申請Early Decision會(hui) 提高錄取率)
一些其他的問題
1、關(guan) 於(yu) 學費和獎學金:英國大學每年40w,讀三年,並且牛津劍橋都有一些獎學金可以申請,但是難度較高。美國大學每年55w左右,讀四年,但可以在申請時申請助學金(一些學校助學金會(hui) 影響錄取,一些學校不會(hui) ,具體(ti) 可以google或百度)。不論是去英國還是美國,都可以申請一些新加坡政府的獎學金,但是需要畢業(ye) 後回坡工作。
2、關(guan) 於(yu) 中介:個(ge) 人認為(wei) 主申英的話中介作用不大,可以通過學長學姐的方式獲得足夠的幫助,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學術過關(guan) 。
3、關(guan) 於(yu) 申請學院時選擇Open:Open就是說會(hui) 把你放到申請人較少的學院,但是我不建議這麽(me) 做,因為(wei) 可能會(hui) 分配到位置偏僻或者學術不好的學院,並且並不會(hui) 大大增加錄取率。建議就報自己喜歡的學院,如果你表現夠好,就算這個(ge) 學院不要你,也會(hui) 給你pool然後別的學院可以錄取你。
4、關(guan) 於(yu) 拿到offer之後:如果Alevel成績不夠condition的話,可以嚐試提供別的成績(比如各種獎項,AP SAT2之類的)也有可能學院還是會(hui) 錄取你。
5、一些別的可能性:因為(wei) 英國大學本科是三年,其實如果第一年被拒絕的話,可以先去別的大學讀書(shu) ,第二年再重新申請,也不算浪費時間,我就認識不少人準備明年再次申請。
6、心態問題:坡黨(dang) 牛津劍橋的錄取確實不少,但是每年也有感覺很不錯的同學被拒,所以調整好心態也很重要。牛劍的結果基本會(hui) 在一月上旬出,就不要因為(wei) 結果影響過年呀。可以考慮和好朋友在出結果的日子一起出去玩減少自己的緊張(如果緊張的話)。我出結果的時候就是拉著男朋友陪我去Duke的麵試的路上,還是鬆了一口氣的,有書(shu) 讀了。(建議申美的同學還是要在美帝申一些保底啊我就是因為(wei) 美國申請太激進所以對牛津的結果特別緊張)
7、 在學院選擇方麵,也建議大家和身邊申請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同學有所溝通,避免好幾個(ge) 人申同一個(ge) 學院的情況,一般一個(ge) 學院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在新加坡也隻錄1-2個(ge) 人,所以大家協調好相互都有好處(就算不是一個(ge) JC的也可以多交流)
8、有一些格外難的專(zhuan) 業(ye) (尤其是文科也比較玄學)大家就不要輕視,或者說拿來當申美的保底了,比如牛津的PPE啊之類的(總體(ti) 而言,理科和工程相對於(yu) 文科更容易有把握)
9、關(guan) 於(yu) 五所學校是否要申請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不一定是要完全一樣,但是最好是聯係緊密的關(guan) 聯性大的專(zhuan) 業(ye) 。比如我的文書(shu) 可以寫(xie) 數學方麵的東(dong) 西,然後有一段寫(xie) 我把數學運用到經濟裏之類的,就可以申請牛津的數學+倫(lun) 敦政經的數學和經濟。總體(ti) 而言原則就是不要申請風馬牛不相及的專(zhuan) 業(ye) ,盡量stay focused。
10. 獲獎經曆和H3都不是申請必須要的環節,他們(men) 的作用都是體(ti) 現你對一個(ge) 科目的興(xing) 趣和能力,所以有的話當然很好,沒有的話也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來彌補,比如寫(xie) 一些你參加的相關(guan) 活動啊,你對這個(ge) 科目的獨到見解啊,讀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等等。總而言之,沒有什麽(me) 是申請中必須要有的,重要的是你有足夠的素材展現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熱情。
11. 關(guan) 於(yu) IB的要求,據我所知,大部分要求是38分以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