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2022年3月份開始,SAT終於(yu) 要迎來第一場機考。我和研發團隊的戰友們(men) ,從(cong) 年初知道SAT機考改革的消息開始,就翹首以盼官方釋放的物料多一點,再多一點,讓我們(men) 的新物料貼合真題近一點,更近一點。 我們(men) 的想法很多,學生能有題可練、有詞可背,有分可依,就好。
我們(men) 做的也很多,機考係統、講義(yi) 、練習(xi) 冊(ce) 、詞表,一個(ge) 都不能少。我們(men) 的很多物料,大家都會(hui) 在寒假班用到,今天先講一講物料設計的理念,讓大家用著更放心。
有題可練
01 自適應考試
新機考將閱讀和語法合並成一個(ge) 科目(以下簡稱“英文”),保留數學科目。在每一個(ge) 科目中,又包含兩(liang) 個(ge) 部分。每個(ge) 科目在第一個(ge) 部分的考題一樣,稱為(wei) routing module,第二個(ge) 部分的考題,就要根據考生在第一個(ge) 模塊的表現確定了。考試的流程也就是這個(ge) 樣子:
簡而言之,考生在第一部分routing module的錯題太多(太多的標準會(hui) 在後麵進行說明),第二個(ge) 部分就會(hui) 自動匹配一套easy(簡單)的題目,最後的分數不會(hui) 太高。如果錯題個(ge) 數在一定的標準之內(nei) ,第二個(ge) 部分就會(hui) 自動匹配一套hard(難度大)的題目,就有獲得高分的可能。
所以在考場上,題目越難,考生應該越開心。在此要補充一點,這次機考改革,除了純粹的機考是adaptive(自適應),還有一種紙考版是nonadaptive(非自適應),是給特殊考生準備的,考點和題目設計完全一樣,但仍然是紙考,題量稍有區別,而且每個(ge) 科目兩(liang) 個(ge) 部分的題是固定的。
02 研發的數據
目前官方公布的物料隻有8套樣題,其中包括4套自適應機考題、4套非自適應題。我們(men) 的考生雖然不會(hui) 參加非自適應的考試,但是因為(wei) 這8套題從(cong) 考點、題目設計、難度等等各個(ge) 維度都是一樣的,所以它們(men) 都是我們(men) 研究的對象。
從(cong) 內(nei) 容角度看,這次改革,有幾個(ge) 明顯的變化:
1)文本長度變短
我們(men) 看到機考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文本變短了,從(cong) 原來的一篇長文章搭配十幾道題,變為(wei) 多個(ge) 段落,每個(ge) 段落僅(jin) 搭配一道題。貌似降低了閱讀量,實則需要考生不斷的在各種文本、話題、題材中切換。文本長度變化,讀者可以參考下表:
雖然文本總長度縮短,但文本還是要保證複雜度和信息的豐(feng) 富度。為(wei) 此,我們(men) 又做了另一個(ge) 測算。這一次,我們(men) 將2016年前的舊SAT、現行SAT、機考SAT的文章都拿來,做一個(ge) 橫向對比,看一下他們(men) 在Lexile(藍思指數)、平均句子長度、平均詞頻等方麵的差別。藍思指數的數值越高,文本難度越高,數值越低,文本難度越低。下圖給大家淺嚐一下:
跳過冗餘(yu) 的測算過程,直接說結論: 從(cong) 文本的難度上看,現行SAT文本最低藍思指數為(wei) 1200L,對應美國9年級學生的水平,最高的難度沒有明確的封頂。而機考SAT,最低藍思指數為(wei) 1030L,對應美國6年級學生的水平。
而且,機考SAT在文本難度上做出了更明確的限定,文本難度對應的年級包括6-8年級、9-10年級、12-14年級共3個(ge) 階段。考生如果第二個(ge) 部分進入到簡單題模式,大概率會(hui) 遇到6-8年級難度的文本,如果進入到困難模式,大概率會(hui) 遇到12-14年級難度的文本,所以,考生在考場上會(hui) 很直觀的判斷出自己是否進入了難題模式。
機考SAT句子的平均長度變短,單詞難度降低,主要是因為(wei) easy部分的文本拉低了數據,hard部分的文本和現行SAT基本持平。單從(cong) 數據上看,考生閱讀文本應該會(hui) 感覺輕鬆了不少。
2)不考察曆史文獻
考生終於(yu) 要和最頭疼的曆史文獻說再見了,CB經過7年,終於(yu) 也想明白了,考生在曆史文獻上的表現,不能說明他們(men) 是否為(wei) 大學學習(xi) 做好了準備。曆史文獻題目的缺失,也是機考SAT單詞難度降低的一部分原因。
3)增加詩歌內(nei) 容
目前,官方公布的詩歌素材不多,而且在11月19日的小範圍測試中,考生反饋沒有考到詩歌的題目。簡單說,詩歌的賞析主要有兩(liang) 種題型,一種題目,原文是詩歌,題目考察詩歌中部分語句的功能、作者的意圖、作者的主要思想。
另一種題目,原文是作者的主要思想,選項是詩歌,考生需要判斷,哪個(ge) 選項能體(ti) 現作者的主要思想。詩歌賞析的難度主要體(ti) 現在用詞、修辭,會(hui) 成為(wei) 考生備考的一個(ge) 重點,也是我們(men) 研發的重點。
03 研發的成果
我們(men) 研發的初衷是,盡量貼近官方考試難度的同時,適當拔高。首先,根據我們(men) 研發團隊的直觀感受,機考SAT要求考生能夠根據段落的邏輯關(guan) 係,找到證據和結論的對應,所以我們(men) 在研發新題的過程中,對於(yu) 段落的把控,除了字數要求,還要保持文本前後邏輯的自洽。
我們(men) 研發團隊的外教,熟諳托福、SAT、ACT、GRE等各類標化考試的套路,我們(men) 研發團隊的老師,是曆經SAT兩(liang) 次改革的元老,我們(men) 研發團隊的數據,來自於(yu) 測算了上千次托福、ACT模考數據的分析員。對於(yu) 有參考價(jia) 值的題目,我們(men) 在原題基礎上,再次改編,從(cong) 長度、難度、做題思路上,盡可能貼合真題。
比如,機考SAT的填空題、文學賞析的內(nei) 容,在現行SAT裏沒有考察,所以我們(men) 參考了一部分舊SAT的題目。同時,考慮到要做出簡單題和難題的區分,要給學生適當拔高,我們(men) 也參考了一部分GRE填空的題目。而那些沒有考過的題型,完全靠我們(men) 原創。
比如詩歌,我們(men) 選取了美國、英國部分重點詩人的名作,進行題目的編寫(xie) 。再比如語法部分的觀點表達類題目,我們(men) 也參考了外刊文獻、《Very Short Introductions》係列的文件,完全原創。經過對easy和hard兩(liang) 部分題目的對比,我們(men) 發現,在文本長度上,難題比簡單題多出約20個(ge) 單詞,行文邏輯上更不宜判斷。
所以,編寫(xie) 過程中,我們(men) 自動給每一道題目貼上難度標簽,劃分出易、中、難三類題目。我們(men) 新題的開發,在編寫(xie) 之後,要經曆一輪又一輪的校對、試做、再校對。截止到目前,我們(men) 經過校對、確定可以使用的題目,已經達到2000+。練習(xi) 題的範圍包括詩歌專(zhuan) 項練習(xi) 、閱讀短篇練習(xi) 、語法知識點專(zhuan) 項練習(xi) 、數學知識點專(zhuan) 項練習(xi) 等等,覆蓋了考生備考的各個(ge) 方麵。
有詞可背
01 機考詞匯難點
在上文提到,機考的單詞難度降低,但這個(ge) 降低僅(jin) 限於(yu) 文本中。也就是說,考生看到文章的時候,第一感覺文章不難讀懂。
那麽(me) 機考SAT的單詞難在哪呢?難在選項裏,更準確的說,是hard難題的選項裏。下圖是個(ge) 直觀的比較:
簡單題部分詞匯題展示&難題部分詞匯題展示
考生會(hui) 有比較直觀的感受,如果詞匯題的選項都認識,基本上是進入簡單題模式了,如果詞匯題的選項,不認識的居多,那大概率是難題模式了。
02 詞匯書(shu) 設計原理
對於(yu) 單詞書(shu) 的設計,我們(men) 更加謹慎,單詞的選擇並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找到相對貼近的詞庫。CB官方對於(yu) 單詞的說明也給我們(men) 提供了一部分提示。單詞難度可以分為(wei) 3個(ge) 層級:tier one, tier two, tier three. Tier one的單詞是學生在孩童時代,通過日常交流就掌握的簡單詞,比如fun, table等,所以這類單詞,不是SAT考察的內(nei) 容。而Tier three的單詞是學術類詞匯,隻會(hui) 在特定學科中用到,比如manifest destiny,membrane,這類詞匯也不是重點。
最後,Tier two的詞匯,就是CB的重點詞匯了,比如influence,exclusive。這些詞匯經常出現在學生日常的學習(xi) 中,比學科詞匯使用範圍更廣,但美國學校老師通常容易忽略這類詞匯,認為(wei) 學生應該已經掌握了。結合前麵提到的,機考SAT文本的難度覆蓋了6-12年級文本的難度,所以這部分文本對應的詞匯,就是我們(men) 詞表的大範圍了。
有分可依
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長,在做完題目以後,更關(guan) 注的是,能有一個(ge) 相對有效的評分標準,判斷學生目前的水平。這也是我們(men) 從(cong) 年初就啟動的一項工作。 自適應的係統,因為(wei) 具備自動學習(xi) 和自動調整的功能,所以比固定的題目更靈活,更能拉開差距。而且也因為(wei) 每個(ge) 學生做到的題目不太一樣,可以更好的預防作弊。但這也給我們(men) 的研發帶了了更大的挑戰。
截至目前,我們(men) 已經有一套媲美官方軟件的模考係統。但,官方機考的算分規則是不可能透露的,我們(men) 甚至不知道在每一個(ge) 部分的考生中,易、中、難三類題目的配比,所以,我們(men) 隻能用現有4套機考題一遍遍的進行測算。
目前,我們(men) 已經形成了一個(ge) 初步的算分模式。直接說幾個(ge) 結論:
1.英文部分,Routing模式最少要做對14道題(錯13道題),才能進入hard模式,穩妥起見,最好做對17道題(錯10道題);
2.如果第二個(ge) 部分進入到easy模式,分數的上限就基本確定了,考生很難超過600分,具體(ti) 這個(ge) 上限是多少,我們(men) 模考係統見吧;
3.簡單題會(hui) 更“值錢“,錯簡單題扣掉的分數會(hui) 更多,而不是單純的按題型、錯題個(ge) 數去扣分。所以對於(yu) 基礎不紮實的考生來說,這不是個(ge) 好消息;
4.第一個(ge) 模塊做的好,第二個(ge) 模塊進入困難模式,題型更多的是難題,也就是區分度大的題,比如閱讀的修辭目的類題目,語法的觀點總結等等。高手PK的重點會(hui) 發生變化;
5.扣分更加嚴(yan) 格,最直觀的原因就是,題量減少了,分配到每道題上,承載的分數就高了。
這一點,我們(men) 通過官方非自適應的題目的算分表,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
非自適應的題目,有兩(liang) 個(ge) 難度,lower是簡單題,upper是難題,我們(men) 假設考生數學滿分800。如果想上1500分,lower的題目,英文部分隻能錯5個(ge) ,upper的題目,英文部分隻能錯7個(ge) 。現行的SAT,英文部分如果達到700分,我們(men) 假設閱讀340分,可以錯7~9道題,語法360分,可以錯3、4道題,那麽(me) 英文部分加起來,可以錯10~13道題。
但是,我們(men) 在測算過程中也發現,官方的機考係統也是存在bug的,比如第一個(ge) 部分對了17道題,進入了難題,但對了18道題,反而進入了簡單題,這裏,我們(men) 排除了題目難度的因素外,仍然是這樣。所以官方的係統、題目,在實考中仍然是會(hui) 變化的。我們(men) 也會(hui) 緊隨其後不斷完善。
我們(men) 的研發團隊,曆經各標化考試的多次改革,托福、GMAT、SAT、ACT,研發的物料、出版的書(shu) 籍不計其數。每一次標化考試的改革,都是我們(men) 對以往教學物料大換血的機會(hui) 。
我們(men) 知道官方想考什麽(me) ,明白家長擔憂什麽(me) ,了解考生需要什麽(me) 。應對改革,我們(men) 研發一直都在。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