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SAT紙考的考生看到這一消息,一定都會(hui) 鬆了一口氣,因為(wei) 曆史題材文章向來是SAT閱讀備考的重要障礙,也是製約高分的主要瓶頸。 今天的這篇文章會(hui) 分為(wei) 三部分深入解讀這項重大變化:什麽(me) 是曆史文章?為(wei) 什麽(me) 不再考察?對於(yu) 備考有何影響?
01什麽(me) 是曆史文章
我們(men) 先來回顧一下現有SAT紙考的形式:閱讀部分5篇文章,第一篇永遠是小說,然後會(hui) 有一篇社會(hui) 科學、兩(liang) 篇自然科學,以及一篇曆史。 其中社會(hui) 科學以及曆史有些相像,但差別在於(yu) 前者出自經濟學、社會(hui) 學、政治學、心理學等學科,常常涉及某種實驗,而後者按照官方定義(yi) 僅(jin) 僅(jin) 涉及兩(liang) 類內(nei) 容——“建國文獻”和“全球對話”。
簡單來說,“建國文獻”就是美國建國初期那會(hui) 的各類探討,話題範圍多種多樣,包括憲法的更迭、中央與(yu) 地方關(guan) 係等等;“全球對話”則是將地域範圍擴展到了全球,比如南非的種族隔離、英屬印度的獨立等等。 為(wei) 什麽(me) 曆史文章令考生聞風喪(sang) 膽?因為(wei) 語言難度以及背景知識。
具體(ti) 而言,曆史文章涉及的詞匯量以及句式難度不亞(ya) 於(yu)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此外,為(wei) 了更加輕鬆讀懂文章,確實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識性曆史知識(比如民權運動)與(yu) 政治知識(比如三權分立)。
一篇典型的曆史文章段落,其中藍色標注了GRE級別難詞、黃色為(wei) 熟詞僻義(yi) 、綠色為(wei) 習(xi) 語及詞組
正是由於(yu) 上述因素,曆史文章嚴(yan) 重製約了SAT考生的出分:相當比例的考生幹脆直接放棄曆史文章,最後卡在300分;部分考生有幸讀完了曆史文章,連蒙帶猜也許能拿到330分;隻有真正讀懂相當比例文章的少數考生才能突破360分。
02為(wei) 什麽(me) 不再考查
在設計考試方麵,CB是個(ge) 知錯就改的機構。 CB在SAT機考籌備階段主持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閱讀語法兩(liang) 個(ge) 科目的有效性測試,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確實有些知識點的考察方式出了問題,比如曆史文章。
一部分原因是曆史文章不符合SAT機考的文章長度限製:SAT紙考都是一大篇長文對應大概10道題,但機考是一道題對應一小篇短文,而曆史題材文章常常需要長篇大論才能講清楚論點,因此長度不合適。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研究證據表明學生是否能讀懂曆史文章“並非大學學術適應力的必要前提”。
我個(ge) 人感受也是如此:作為(wei) SAT閱讀老師,帶著學生讀懂超高難度的文本能夠帶來不小的教學成就感,但這些內(nei) 容確實遠遠超出大學教材涉及的語言難度,實用性堪憂。
順便一提:語法科目有兩(liang) 類考點也由於(yu) 相似原因而被廢止:“常混淆詞匯”(比如affect和effect)和“慣用表達”(比如stand in和stand for)——前者確實與(yu) 語法關(guan) 係不大,畢竟多查詞典就能解決(jue) ,而後者尤其讓語法老師無可奈何,因為(wei) 固定搭配的背後更是沒什麽(me) 道理可言。
官方文件當中明確表示不再考查曆史文章
03對於(yu) 備考有何影響?
取消曆史文章帶來的影響我認為(wei) 有兩(liang) 方麵。 一是高難度詞匯的背誦壓力略有降低,但並未完全消失。 這是因為(wei) 語言難度極高的題材並非隻有曆史文章,小說也會(hui) 取材於(yu) 19世紀左右的書(shu) 籍,隻不過近兩(liang) 年比例有顯著下滑。
但是,從(cong) 目前公布的機考習(xi) 題來看,小說以及詩歌短文的語言難度仍然不低;此外,難詞也遍布於(yu) 各類題材文章的題幹及選項。 因此,為(wei) 了快速讀懂,還是需要盡可能提升語言實力——換言之,如果想拿高分,GRE難度的單詞還是要背。
SAT機考習(xi) 題當中的一篇小說短文及其題目,高難度詞匯仍然存在
二是背景知識的掌握壓力顯著降低。
對於(yu) 明確表示不考察學科知識的SAT考試來說,背景知識掌握到常識級別就基本足夠,而其中帶來較大壓力的主要是曆史文章,畢竟中國考生普遍對於(yu) 美國曆史與(yu) 政治不夠熟悉。
曆史文章徹底消失之後,背景知識問題基本局限於(yu) 科學題材,這下問題就好辦了:社會(hui) 科學基本不需要什麽(me) 背景知識,而中國考生對於(yu) 實驗組與(yu) 對照組、自然選擇與(yu) 進化論這類自然科學基礎概念掌握得普遍比較好,隻有個(ge) 別領域(比如天文學、地質學等)的知識需要補充。
SAT機考不再考查曆史文章,確實會(hui) 讓備考壓力有所降低,繼而縮短備考周期,整體(ti) 而言是相當利好的變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