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報考常春藤名校

為(wei) 什麽(me) 要報考常春藤名校  

在我們(men) 以往近二十年的工作中,經常與(yu) 華裔家長們(men) 談論一個(ge) 相當普遍和有趣的話題,就是我們(men) 已經移民來到了新國度,相當多被加拿大自由鬆散教育環境寵壞的孩子們(men) ,都有個(ge) 疑惑:加拿大中小學比中國要輕鬆的多,而且加拿大有這麽(me) 多的好大學,為(wei) 什麽(me) 要費力去美國讀常春藤名校?甚至不少華裔家長們(men) 也有類似的問題。由此引出的第二個(ge) 問題是:報考常春藤這類名校難度太大,如果辛苦半天,最終沒被錄取,豈不是“勞民傷(shang) 財”?

對於(yu) 加拿大有全A成績的中學生,特別是華裔學生來說,選擇上本國大學,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正是因為(wei) 如此,許多孩子在與(yu) 自己原居住地中國國內(nei) 的同齡人相比較後,都慶幸自己在加拿大運氣好,無需費太大努力,就可以上大學。

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果真是如此“自由和高效”嗎?我們(men) 這裏到底有什麽(me) 得天獨厚的條件, 可以保證我們(men) 的下一代不必非常刻苦就可以與(yu) 世界其他地方的同齡人競爭(zheng) ?過去的十多年裏,在CBC 廣播上午時段較嚴(yan) 肅的節目中常常討論這個(ge) 問題。

回顧一下,加拿大的先驅們(men)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過無數人的流血犧牲,奠定了其國家地位;通過幾代人的奮發努力,使加拿大躋身於(yu) 發達國家之列;世界上現代科學的許多基礎學科,如地質學、森林學及海洋學等,都誕生和壯大於(yu) 加拿大;通過這些事實可以確信,加拿大的中小學基礎教育一定為(wei) 此做出過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可以肯定,那時的中小學教育體(ti) 製一定和目前的狀況大不相同。  

這裏不打算探究加拿大目前的中小學基礎教育水準這一頗具爭(zheng) 議性的話題,我們(men) 要討論的是,為(wei) 什麽(me) 要努力報考常春藤盟校和美國其他名校,理由如下:

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趨發展,帶來的是政治、文化、教育的全球化。

當前所有發達國家都在接受移民,而正朝發達國家方向努力的大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等國家,也早已打開大門,加入到當前這個(ge) 前所未有的人類多方向遷徙的浪潮中來。加拿大下一代麵臨(lin) 的是來自於(yu) 全球的競爭(zheng) ,而中小學教育若一味地宣揚輕鬆放任,如何能擔當起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鼓勵孩子報考常春藤名校,就是讓他們(men) 從(cong) 小樹立競爭(zheng) 的意識。

二,且看目前加拿大的經濟狀況。

由於(yu) 美國經濟的悲觀前景和全球經濟的放緩,加拿大許多行業(ye) 都麵臨(lin) 極大的困難,尤其是製造業(ye) 、林木業(ye) 等,大批企業(ye) 裁減員工;加拿大製造業(ye) 的高成本使本國的許多出口產(chan) 品失去優(you) 勢,這又會(hui) 給占加拿大經濟主體(ti) 的許多中小企業(ye) 造成困境。

每一位加拿大國民都體(ti) 驗著來自全球競爭(zheng) 的壓力,而唯獨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卻決(jue) 然反對在基礎教育中引入競爭(zheng) ,這豈不是咄咄怪事!眼下我們(men) 華裔尚無力用足夠的選票來有效表達心聲,但鼓勵孩子報考常春藤名校,則可以陪著他們(men) 一起,樹立高目標,從(cong) 小品嚐競爭(zheng) 的味道。

三,再來看加拿大大學教育的現狀。

如果下一代無需像其他國家的同齡人一樣那麽(me) 刻苦,就可以輕鬆接受大學教育,而同時相當比例的大學畢業(ye) 生又找不到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那麽(me) 加拿大未來的天,靠誰去撐著?尤其是值得我們(men) 自豪的加拿大排名最高的兩(liang) 所大學,多倫(lun) 多大學和UBC,它們(men) 的本科生七年畢業(ye) 率(即獲得本科學士學位比例),分別隻有79.4%和76.4%;在加拿大大學的研究生院裏,越來越多的碩士、博士生來自於(yu) 其他國家。

如果我們(men) 本國的孩子不從(cong) 小具備競爭(zheng) 的意識和能力,將來怎能承擔重任?所以鼓勵孩子報考常春藤名校,就是預備下一代與(yu) 來自全球的競爭(zheng) 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wei) 加拿大的未來承擔責任。

四,未來加拿大要在全球競爭(zheng) 中保持優(you) 勢,下一代必定要在充滿著全球競爭(zheng) 者的大熔爐中錘煉成剛,而這個(ge) 大熔爐就是常春藤盟校這一類世界級的名校。

請看加拿大中央銀行曆年的看家人構成:上屆央行總裁 Mark J.Carney,出生在加拿大,在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獲得3個(ge) 學位;高級副總裁Paul Jenkins,同樣出生在加拿大,但是從(cong) 英國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學位;餘(yu) 下4位副總裁,其中3位分別在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學位。

過去十年裏,央行任命的特別顧問一共12人,全是加拿大金融領域頂尖人才,其中9人分別畢業(ye) 於(yu) 哈佛大學、英國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牛津大學、杜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而央行自20世紀30年代成立以來,總共有過8位總裁,其中6位分別畢業(ye) 於(yu) 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倫(lun) 敦政經學院和牛津大學。所以加拿大的下一代應該,也必須有膽量有能力挑戰常春藤名校。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具備競爭意識與美國基礎教育新舉措

下一篇

2022-23MORRIS J.和BETTY  KAPLUN征文比賽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