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齡留學趨勢的高漲,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去讀美高,希望孩子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更豐(feng) 富的資源,同時得到更多的機會(hui) 。
但是也不得不說到一些家長抱著對美國教育的極度信任,認為(wei) 孩子到了美國就一定可以在美國的教育體(ti) 製下成長為(wei) 一個(ge) 優(you) 秀的人,結果卻發現,有的孩子到了美國卻變成了霸淩他人、抽煙喝酒、逃課吸毒的“壞學生”,作為(wei) 家長當然痛心萬(wan) 分,心痛之餘(yu) 也會(hui) 不禁質疑自己的選擇,“難道我的孩子並不適合出國?”
對於(yu) 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出國這個(ge) 問題,與(yu) 其說它是在討論孩子的本質如何,不如說它是在討論家庭教育賦予孩子的個(ge) 人素養(yang) ,所以今天,老師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到底什麽(me) 樣的孩子比較適合出國呢?
1.自主性高的孩子
很多家長會(hui) 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做作業(ye) 時總是拖遝,還需要人盯著才能完成,那麽(me) 老師要告訴大家,這樣的孩子也許就不太適合出國。
在美國,如果學生沒有自主學習(xi) 的意識,在國外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因為(wei) 在美國的高中,放學時間比較早,最遲可能也就是四點左右就放學了,放學之後的時間安排都得靠學生自己。
有自主意識的學生會(hui) 把這段時間安排得非常科學,幾點到幾點是課外活動,幾點到幾點是做作業(ye) 的時間,甚至還有預習(xi) 複習(xi) 的時間,並且會(hui) 嚴(yan) 格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執行。而自主性差的孩子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很難安排好自己的學習(xi) 和生活,甚至會(hui) 出現墮落、自我放棄的狀態最終選擇轉學或者退學。
並且自主性在學習(xi) 上的作用更為(wei) 明顯,美國的教育模式和國內(nei) 不同,相比起國內(nei) “填鴨式”的教育,美國更主張讓學生發揮自我學習(xi) 的能力,比如提前預習(xi) ,提前了解老師要講的內(nei) 容大致是哪些,不然很有可能出現上課時,學生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老師所講的內(nei) 容的情況。
2.願意與(yu) 人溝通交流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認為(wei) ,孩子性格比較內(nei) 向可能不太適合出國,但事實是,與(yu) 人溝通交流是一種能力,跟性格沒有多大的關(guan) 係。並且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心態也有一定的關(guan) 係,許多小留學生和寄宿家庭產(chan) 生矛盾,或者和同學產(chan) 生摩擦,都不擅長去解決(jue) 問題,但是在留學過程中我們(men) 遇到很多問題都是由於(yu) 文化和認知上的不同,所以懂得如何去溝通在這個(ge) 時候顯得尤為(wei) 重要。
比如說很多學生在寄宿家庭矛盾關(guan) 係的處理上,都處於(yu) 比較被動的位置。在這個(ge) 問題上老師也一直在給大家強調,遇到問題主動去嚐試解決(jue) ,中國人的性格一直是比較“含蓄”的,覺得不好意思開口,但是我們(men) 小留學生們(men) 獨自在外,學習(xi) 生活一定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甚至包括完全不同的生活習(xi) 俗,而這些東(dong) 西我們(men) 不說別人肯定是不會(hui) 知道的,所以隻要是有禮貌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相信對方也是可以理解的,學會(hui) 溝通會(hui) 讓我們(men) 在國外的學習(xi) 和生活都輕鬆很多。
3.自理能力強的孩子
許多留學生在國內(nei) 的時候可能是父母把能做的都做了,反而到了國外,很容易就被生活日常難倒。比如怎麽(me) 去銀行存支票,不會(hui) 看病,不會(hui) 寄信,別小看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其實它能夠非常直觀地反映出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4.有合作精神的孩子
國內(nei) 的教育是注重對學生的個(ge) 人培養(yang) ,但美國的課堂以及課後活動都非常強調學生有與(yu) 他人合作的精神,通常課堂上都會(hui) 成立一些討論組,也會(hui) 安排幾個(ge) 學生一起做一個(ge) 課題,這就要求學生有配合他人的意識,不僅(jin) 僅(jin) 是在一個(ge) 團隊中隻表現自己,更重要的是學會(hui) 傾(qing) 聽他人的意見、配合他人發揮團隊的力量,看到別人的閃光點並從(cong) 中學到更多不一樣的東(dong) 西。懂得看到別人的長處,更懂得發揮自己的優(you) 勢就是合作精神的核心。
所以家長們(men) 與(yu) 其疑慮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出國,不如多捫心自問,是否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們(men) 有意識地去培養(yang) 孩子的這些素質,讓孩子到了國外能夠更為(wei) 獨立地麵對接下來的困難和挑戰。
留學從(cong) 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美高的學生,年級比較小,又處在青春敏感期,一個(ge) 人去到美國求學,這當中會(hui) 遇到多少艱難和挑戰可想而知。不僅(jin) 如此,麵對不同的教育文化和不同環境的誘惑,這個(ge) 時期的孩子往往會(hui) 因為(wei) 缺乏判斷力而誤入歧途。許多家長認為(wei) 隻要將孩子送去一個(ge) 擁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其實,父母給予孩子的教養(yang) 才是塑造孩子成人的關(guan) 鍵。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