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兩(liang) 期的推文中,我們(men) 詳細地為(wei) 大家介紹了大眾(zhong) 對於(yu) 美高的一些常見“誤解”,例如:選校隻需要看排名、美高學生的學習(xi) 都很輕鬆、在美高參加的課外活動都是浮於(yu) 表麵的形式……通過深層次的解讀,洗刷了美高的不少“冤屈”,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美高的更多麵。
今天,我們(men) 就接著這個(ge) 話題,再來聊聊大家固定思維中還有的一些其他 “誤解”。
性格沉靜的學生在美高很不“吃香”?美高接納並鼓勵孩子勇敢做最真實的自己
談到美式教育,我們(men) 總會(hui) 覺得這個(ge) 色彩鮮明、強調自由、崇尚開放的教育大國對於(yu) 學生的選擇也是更偏向於(yu) 熱情、開放、性格外向的,而國內(nei) 的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們(men) ,總是被教育成“儒雅、乖乖女、文靜”的樣子,難道這些孩子在美高就不能生存融入了嗎?
“外向”和“內(nei) 向”都是一種性格標簽,它強調的是孩子們(men) 在某種特定環境和教育之下,逐漸形成的對於(yu) 現實事物的反映態度,因為(wei) 各方麵因素的影響,孩子們(men) 所養(yang) 成的習(xi) 慣各不相同,所體(ti) 現出來的人格特征也各有差別。但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塑的,且不會(hui) 影響人的行為(wei) 和思考。
外向的孩子或許比內(nei) 向的孩子擁有更多直率的勇氣,能夠更主動地陳述自己的觀點,但外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做到深刻思考,三思而後行。內(nei) 向的孩子或許在與(yu) 人溝通、配合的時候難以表現自如,但內(nei) 向的人總是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更善於(yu) 思考,更懂得厚積而薄發。
性格沒有對錯之分,美高對於(yu) 孩子們(men) 的性格沒有選擇偏差,優(you) 質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men) 做到揚長避短,可以幫助學生激發潛在的小宇宙,同時,在美高校園的各種碰撞下,每一個(ge) 鮮活的個(ge) 體(ti) 都可以在這個(ge) 尊重、平等、包容的舞台找到自己的價(jia) 值。
家長們(men) 要相信,美高的因材施教可以給予每一個(ge) 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美高8申9可以在同賽道加速超車?被迫前進的申請是背道而馳
從(cong) 國內(nei) 8年級申請就讀美高9年級的確要比9年級申請學生節省一年的時間,很多家長認為(wei) ,多省下來的這一年時間,就相當於(yu) 是在同一個(ge) 賽道提前加速轉彎,未來可以用這一年的時間提前做其他各種準備,輕鬆領跑同齡人。
但是大家要知道,8申9的申請難度和壓力都是比較大的,畢竟8申9要和9年級的學生進行競爭(zheng) ,如果是不夠成熟的學生,可能不太能夠很好地適應美高申請的節奏,被迫前進的申請不僅(jin) 會(hui) 影響最終的申請結果,也會(hui) 和初期的期待背道而馳。
尤其是在表達能力、抗壓能力、獨立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方麵,不夠成熟的孩子即使最後成功申請了,也很難應付美高帶來的種種隱性挑戰,在麵對實力差距時,他們(men) 也更容易崩盤放棄。
不過,8申9也不是完全不能考慮,因為(wei) 有些美高學校本身就是比較傾(qing) 向於(yu) 選擇8申9的,他們(men) 不太傾(qing) 向於(yu) “重讀”9年級的孩子。家庭最終在選擇時要結合專(zhuan) 業(ye) 建議、學校入學條件、學生自身情況等多方麵因素綜合考慮。
就讀宗教學校一定要跟從(cong) 信仰?美高宗教學校推崇信仰自由
宗教高中在美國高校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其中大部分都為(wei) 基督教和天主教學校,學校會(hui) 開設《聖經》和《神學》這兩(liang) 門課程,有的學校也會(hui) 定期組織一些與(yu) 宗教有關(guan) 的活動。
但這些學校並不會(hui) 要求或強迫每個(ge) 學生都要跟從(cong) 信仰,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帶有宗教背景的學校並不一定會(hui) 要求學生加入所屬宗教。
宗教於(yu) 美高而言是辦學和管理的一種支撐,學校會(hui) 將宗教的理念貫徹到孩子們(men) 的日常教學及人格培養(yang) 之中,引導孩子們(men) 成為(wei) 品行端正、思想健康、擁有正確價(jia) 值觀的青年。宗教曆史的解讀也能幫助孩子們(men) 更好地了解美國曆史及文學。
同時,很多學校都非常歡迎不同背景的孩子,並且十分尊重他們(men) 的思考和信仰。加入宗教美高對孩子的信仰及課程不會(hui) 產(chan) 生任何影響。
參加美高夏校一定是申請的捷徑?參加夏校是為(wei) 了豐(feng) 富學生的實踐經曆
參加美高夏校的確能對申請起到很大的幫助,能讓孩子們(men) “沉浸式”地感受真實的寄宿美高生活,提前預習(xi) 原汁原味的美高課程及授課模式,更可以與(yu) 來自全球的優(you) 秀青年溝通學術、思想,厲害的孩子甚至能在夏校活動中給學校老師們(men) 留學深刻的印象。
但夏校絕對不是美高申請的捷徑,體(ti) 驗的價(jia) 值要遠遠超出功利的目的。不是所有的美高都可以通過夏校提前讓孩子占坑兒(er) 的。評估夏校的含金量還要看學校、看項目、看成果。
在夏校方麵,家長們(men) 都要放平心態,要站在孩子對美國文化和學術以及寄宿生活體(ti) 驗的理解層麵來看待夏校的作用,難忘的體(ti) 驗一定可以讓申請加分,但絕對不是抄小道賽跑。
AP課程數量等於(yu) 美高學術實力?美高可以選修的AP數量是有限的
很多家庭在衡量學校學術實力的時候總會(hui) 特別關(guan) 注學校開設的AP課程的數量,認為(wei) AP課程越豐(feng) 富的學校就是越有教學實力。
其實,AP數量不等於(yu) 學術水平,學生在整個(ge) 高中階段能夠選修的AP數量本身就是有限的,AP課程更多是為(wei) 了抵扣大學的學分,同時在美本的申請材料中體(ti) 現學生的學術水平深度。
目前其實有很多美高學校已經取消了原本的AP課程,改為(wei) 自行開設獨立的榮譽課程,這類課程同樣也廣受美本院校的認可和青睞。美高肯特高中(Kent School)去年就取消了AP課程,改為(wei) 自行開設特色課程。
因此,學生與(yu) 課程間的適配度遠遠要比課程數量更為(wei) 重要,AP不足以代表學校的整體(ti) 學術實力。
於(yu) 很多家庭而言,美高是一個(ge) 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沒有親(qin) 身體(ti) 驗,從(cong) 各個(ge) 渠道了解到的小道消息總是帶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真實性參差不齊,但因國內(nei) 就讀美高的學生越來越多,似乎對美高也有不少了解。
“我要把孩子送去美國讀高中”,看似簡單的一個(ge) 決(jue) 定,卻牽扯著孩子未來四年的生活及往後的命運,當做出這個(ge) 決(jue) 定時,家長們(men) 就要花時間、花精力去感受、去洞察、去比較、去了解美高的真實麵貌。
隻要真正做足了功課,就會(hui) 看到美高和別人口中不一樣的那一麵,才能在選擇時避免更多盲區。
希望這一係列的話題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幫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