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校時節
VERITAS 訪校是美本黨(dang) 的必修課。春假又是訪校的高峰期。所以今年的春假,老師安排了一周的訪校,聽了七場Admission Information Session (Adm-In-Se 或Adminse),在八位可愛校導們(men) 的帶領下遊覽了美本八大處。
細心的同學會(hui) 問了,七場Adminse怎麽(me) 是八大處呢?因為(wei) 其中一家的錄取是文理有別的,所以他家的Engineering School特別設置了一個(ge) Engineering Tour。如果你判斷不出這是哪一家的話,那就等後麵揭曉吧。
做美本訪校,到此一遊須留名,而且要趁早注冊(ce) 。老師注冊(ce) 以上七場Adminse和八大處導遊的時間是2月8日。到了2月下旬再去看注冊(ce) 的時候,發現可選時段就不多了。那時,你再想在一周內(nei) 安排下多數校園遊就不大可能了。老師也是不得不放棄Brown,主要是注冊(ce) 時間湊不齊了。
MIT
老師是3月7日晚上飛到波士頓的,住在Cambridge,離MIT隻有一步之遙。3月8日早上9:30參加Adminse。
E 38-100
第二天早上不好意思的是,老油條老師還是搞錯了地點,讓Uber開到了招生辦八年前的地址10-100的入口,即77 Mass Ave。2020年新的E38建成後,MIT招生辦就搬到292 Main Street的地址裏了。
從(cong) 地圖上看,Mass Ave從(cong) 東(dong) 南往西北,先後穿過MIT和哈佛校園中心,像是要一箭雙雕。事實上,你確實是可以哈麻雙讀的。
Adminse
進入Adminse教室時,我已經晚了十五分鍾,不過有位MIT小哥正拿著ipads在等晚客。他伴我完成check in之後,領我進了階梯教室。
前台正有Leah,Associate Admission Director,已在MIT招辦工作七年了。我進來時,Leah正講到好聽之處,The Admission Process。這裏衡量申請的五個(ge) 方麵是:1)Essay、活動、獎項;2)兩(liang) 篇學術教師推薦信;3)高中成績單;4)SAT或ACT分數;5)校友麵試。
聽完招生官的講述,老師在需要特別提醒三點。第一點,早申和常規對於(yu) 申請者來說,選擇哪一個(ge) 階段其實無甚區別,主要的差別在於(yu) 申請材料的質量。第二點,不要長篇而是5-6 個(ge) 100-250字的短篇文書(shu) ,MIT隻想簡明地看到申請者怎樣表述自我、怎樣對待困難、如何社區貢獻等等。第三點,招生辦會(hui) 盡量給每個(ge) 申請人安排一次校友麵試機會(hui) ,但當時間和地點不允許時,也常會(hui) 免除麵試要求的。
選校需知
除了招生程序,老師在Adminse上聽到並記錄下來的重點還有三條。
第一點關(guan) 於(yu) 校園生活的。MIT的need-based full financial aid,包括國際生和美國生,學校都會(hui) 將家庭負擔能力和入學成本之差全額彌補。學生住宿比例是70%宿舍、20%兄弟會(hui) 、10%校外自住。
第二點是關(guan) 於(yu) 學業(ye) 的。本科生第一年的成績是pass or no record,這就方便了你去廣泛的選課試錯。學院還配一個(ge) sophomore學術指導給你,從(cong) 而選擇一個(ge) 最適合自我的專(zhuan) 業(ye) 。這設計,八年前就是這樣子了。
第三點是MIT Difference。頂級牛校也講究差異化啊。本科生社群是MIT最不同於(yu) 其他學校的特色。問任何人why here,得到的答案可能都是the people。但這個(ge) 意義(yi) 可能人與(yu) 人不同。
【編注】對於(yu) 每個(ge) 人來說,the people在這裏的意義(yi) 可能不同,你來過也會(hui) 有不同的理解。多數人覺得這裏的人是Genius and geek,也有的人覺得這裏的人很自我。真實的情況是,每個(ge) MIT人都有這自己獨特的興(xing) 趣領域,並且都比較專(zhuan) 注,所以關(guan) 注他人就不大是他們(men) 的行為(wei) 習(xi) 慣,除非你跟他們(men) 有著相同的興(xing) 趣點。比如,你懂如何挑選材料來搭建模仿動物關(guan) 節的裝置的話,我今天的校導肯定能跟你聊一上午。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說,找到你在MIT的fit-in,可能很不容易。對於(yu) The People的理解,我建議大家翻翻這一頁的admission blog。
在其他學校的訪校中,老師也聽到不少人談起the people。其實把這一點放進文書(shu) 裏寫(xie) 的情況更常見。如果你忽然想把這一點放進MIT的申請文書(shu) 裏,那可惜了,你沒有地方可以放。還沒有入學後的親(qin) 身經曆的你,怎麽(me) 會(hui) 有更真實更準確的the people故事?所以,MIT並不給你機會(hui) 去fake something out。
Adminse結束,老師也湊上去跟招生官打個(ge) 招呼、問個(ge) 問題吧。我不問今年錄取率(下周就會(hui) 公布),也不問預計明年申請數量(肯定會(hui) 比今年低),或者Double Major Econ-CS(人人都已經這麽(me) 幹了),這些大家都問得太多了。我問的是,下麵tour上應該多注意那些會(hui) 對選校更有用。答案可想而知,各處設施和承載項目能給你更直觀的感受,以及校導的個(ge) 人經驗也是很有用的參考。談到這裏,除了感謝,老師還用了一句“but no asking for his SAT score”把天兒(er) 聊嗨,緣在招生官在宣講時也說過,“your tour guide’s SAT scor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r admission to MIT”。
【編注】訪校不是聽聽、看看、拍拍,台麵上講得出的信息,在網上都搜得出來。訪校,主要是要建立personal connection,這時候,需要你有上前溝通的興(xing) 趣和improvise的談話能力。如果沒有這個(ge) 能力,那就需要提前練一練,準備好。老師帶人訪校,常常會(hui) 提前培訓一下的學生,準備好問題和聊天的原料,也要對學校文化有warm up。有時候,還會(hui) 自己隨時根據現場信息產(chan) 生talking point。
出行注意
接下來的一小時,老師就跟著校導Brandon小哥一起遊校園了。Brandon來自新澤西州,是MIT’23,專(zhuan) 業(ye) 是material engineering。好啊,聊天的機會(hui) 來了,因為(wei) 老師當年也是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不過不用先著急搶上去說話,先跟團走,讓別人把廢話都說完了。我再去聊。
整個(ge) 校園分成中、東(dong) 、西、北、東(dong) 北、西北等六個(ge) 區,每個(ge) building都有編號,比如E38就是東(dong) 區38號樓,這裏有MIT的招生辦和創新中心,student innovation和alumni innovation都在這個(ge) 樓裏。
要羨慕一下MIT的研究生們(men) 了。招生辦樓上頂著的兩(liang) 個(ge) 方盒子,一左一右,一個(ge) 是創新中心,一個(ge) 是研究生宿舍。東(dong) 南兩(liang) 方向的窗外都是查爾斯河景。
E15-32-E1
校導Brandon是材料科學的大四生,來自新澤西。接下來的導遊路線是這樣的:E38(招生辦、創新中心)-E37(研宿)-E28(博物館、書(shu) 店)-E25(Health Medical)-E15(藝、媒中心)-Hockfield Court-E32(CS)-66(化學係)-E54(地科)-E78(化學係)-E14(Hayden圖書(shu) 館)-E6(材料、光譜)-E2(數學係)-Killian Court-E1(市政環境)-W15(教堂)-W16(劇院)。
CS-AI Lab所在的32號樓,處於(yu) 中區的東(dong) 北角,全世界都認識的那隻黃狗就是從(cong) 這裏起源的。而好玩的Media Lab則在東(dong) 區的E14和15裏,這裏的UROP(本科生助研計劃),帶薪(每學期150人)和義(yi) 工機會(hui) 都有,而且常有Wellesley College的同學也在這裏工作哦。
今天因為(wei) 風大,大家跟著走過Killian Court的時候肯定都凍著了。等走到材料係的時候,就沒有人再問問題了。老師問Is this material engineering?我七年前來過這裏,還記得這裏的布局還相似。
從(cong) 30年前無人知曉的材料科學,聊到現在的生物材料,這個(ge) 被稱作大坑的專(zhuan) 業(ye) ,有很多外人都可以聊懂了。Brandon就是專(zhuan) 搞3D打印生物材料的。我記得他在路過E25 的時候提到自己夏天手腕骨折的經曆,誇了學院的醫療服務周到方便。於(yu) 是插了一句“You didn’t 3D print your own wrist?” Brandon一邊連聲說“no,no”,一邊哈哈笑。人多就不問敏感問題了,要個(ge) 聯係的email,以後有問題就可以單線聯係了。
E2-CHORD
穿過數學係的E2樓道的梯井時,看到一個(ge) 奇形怪狀的雕塑。嚴(yan) 格地說,這是一個(ge) 不用雕的鋼型。Brandon介紹,它由33個(ge) 多麵體(ti) 構成的螺旋型雕塑,叫CHORD,是2015年由英國人Antony Gormley設計的獲獎作品。我順手拍了個(ge) 幾秒鍾的小視頻。
【編注】由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設計的作品名為(wei) “CHORD”,是由33個(ge) 不規則的多麵體(ti) 組成的大型螺旋形態,安裝在MIT數學樓的12×12英尺的樓梯井中。這座雕塑高56英尺,重1800磅,由541個(ge) 不鏽鋼球連接而成,連接它們(men) 的是905根特製的不鏽鋼雙杆,分為(wei) 六個(ge) 部分,由新罕布什爾州塞勒姆的Summit Metal Fabricators製造,然後運輸到MIT安裝。
W1-Maseeh
站在W15-16的廣場上,Amherst街南麵是MIT的本科生宿舍樓。Brandon就住在這裏的W1。對了W1是有名字的,叫Maseeh Hall。這是2010年是校友Fariborz Maseeh捐款$25M後命名的。2008年後,為(wei) 了擴大本科生規模。院方發起了目標募資5億(yi) 美元的Campaign For Students。
Maseeh給這個(ge) 募捐倡議提供了最重要的一筆。院方用了一年時間把W1重整後新增250人容量,在2011年投入使用。2010-2011和2011-2012這兩(liang) 個(ge) 申請季,MIT的錄取數明顯增減了100-150人,達到1700份左右。當年的入學數立即填滿4500人的滿額。
為(wei) 了應對疫後Gap Year返校Hike,2021年又新增W46-New Vassar,容量450人,所以2021年開始入學量提高到了4600+。這,對我們(men) 今後錄取有什麽(me) 影響? 剛剛的Adminse提到,有70%的MIT學生選擇住宿舍,一年級新生必須住在宿舍。高年級學生放棄4-year gurantee而選擇在校外自租。在2023年秋季,MIT將有多於(yu) 往年的3年級新生搬出宿舍去自租。這應該促使院方多發幾份錄取。
但是疫情後的變化,還有另一個(ge) 新的跡象。MIT的RD Matriculation rate從(cong) 疫情的55%提高的去年的70%。盡管,今年遇到了申請減量,MIT還是要從(cong) 70%的MR出發,減少了今年RD階段的錄取量。其實,今年的Matriculation肯定會(hui) 比去年低,因為(wei) reinstate SAT之後申請MIT的學生的平均質量提高了。而申請者的質量,和他們(men) 手中的錄取數量也是成正比。所以,今年MIT的WL會(hui) 有更大的可能被轉正。
W15-16-20
這條線是MIT的標準線,據說是2019年專(zhuan) 門設計的。從(cong) 招生辦開始,自東(dong) 向西,穿過主校區到西區開端的學生中心前的Oval廣場結束。站在W16和W15之間的時候,左邊的1/8球麵(劇場)和右邊的圓柱(教堂),已經不足以引起大家的談興(xing) 了。走累了、聊渴了,就可以進W20的 Stratton 學生中心吃喝體(ti) 驗了。
在別人都累了的時候,就是老師跟校導Brandon開聊的最佳時機。別擔心,校導這時候就等著有人能問幾個(ge) 好問題呢。 去Stratton點一杯咖啡暖胃之前,老師在看看這個(ge) 沿著Charles河西岸一線鋪開的校園。Attractions 星星點點地平鋪開來,沿著一條regression line緊貼著Charles河北岸。這個(ge) 形狀像什麽(me) ?想想中國曆史。
Techies(麻理工的學子)也真是奇了,在這塊用東(dong) 和西就足以定位的狹區,他們(men) 居然也能湊齊幾乎一整幅的麻將牌。東(dong) 西北中等六個(ge) 方位,足以替不過江東(dong) 的楚霸王指出一套絕地求生的戰略:把我擠到河邊也別想贏,撤楚河漢界,換上一盤麻將,重新開局,我讓你見識一下什麽(me) 叫缺南風的十三不靠!這玩笑是冷了點,可放在駭客本駭這裏就不冷了。你記得10號穹頂上的消防車嗎?車門上”MEMINIMUS”是什麽(me) 意思?
MIT印象
最後,說說老師對MIT的印象。這個(ge) 印象,也許對你的申請和選擇有幫助。
在MIT校園裏看到的建築,特別是最近30-40年的新建築,大多是用各種規則形狀的非常規組合方式設計的。比如研宿E37,CS的32號樓和劇場W16號樓。有人覺得這不過是一種後現代建築的特點罷了。
但我看這更像是思維上線絡分明Techie世界觀的體(ti) 現:世界是紛繁複雜的,當把它分解到最小元素時,就顯得規則和簡單了。把世界分解了看規律,再組裝起來又創造出更新的世界,這不就是Techies每天都在做的事嗎?建築容納人性。
Techies對人的思維,也反映了這個(ge) 模式。招生官就是把你拆開來看,所以他們(men) 不要你去寫(xie) 長篇大論。你來自什麽(me) 環境,你想在MIT學什麽(me) ,你平時喜歡什麽(me) ,你能給周圍人貢獻什麽(me) ,你個(ge) 人能經受什麽(me) 挑戰。
這五個(ge) 拆開的細節,每個(ge) 一兩(liang) 百字,這就是MIT最關(guan) 注你的地方。等你說完,他們(men) 會(hui) 把你再組裝起來,又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形象?你最好不要用一些裝飾了的細節來表現自己,而是要讓它們(men) 的組裝方式更新鮮、更鮮活。
還有呢?那就是你要在來這裏之前,給自己一個(ge) 很好的準備,不要被錄取的喜悅衝(chong) 昏了頭。最重要的不是急著給自己選好專(zhuan) 業(ye) ,補好課。
那個(ge) 你會(hui) 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試錯。最重要的是,你既要帶著真實的自己來,又要準備好接受別人給你帶來的他們(men) 的自我。和一群純粹高智商的人相處,一個(ge) 倔強和要強的你可能受傷(shang) 並且跌倒,而一個(ge) 開放的你會(hui) 更自如並且快速地成長。別擔心,無論你學什麽(me) ,你畢業(ye) 的時候都會(hui) 有個(ge) 工作offer等著你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