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dong) 方發布的《2022中國留學白皮書(shu) 》顯示,超七成留學生的父母在中小學階段就萌生了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意向。
英國學校太多,無論是夢校還是保底,大家都會(hui) 多申請幾所。這種策略雖然保險,但是並不能保證孩子入讀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呀!
到底怎樣選擇學校?是出國留學的第一道門檻。有的人雖然入讀名校,但是越來越感覺跟學校不合拍。
也有的學生,入讀了一所不把成績放在第一位,而是強調關(guan) 愛的學校,結果每天都很開心,已經入讀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王牌專(zhuan) 業(ye) 。
散養(yang) 的佛係媽媽,女兒(er) 拿下英美6所一流大學offer,數學音樂(le) 全突出
所以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私校茫茫,如何快速篩選到適合自己的類型?機構有一肚子的話想說。這些年機構陪著許多家長和孩子度過了或糾結或順利的擇校曆程,最後都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把這幾年的經驗總結如下,希望我們(men) 的努力,讓你的未來更順利!
實話說,擇校這事兒(er) ,有些“坑”是需要父母幫孩子避開的。
坑一、“排行榜”成擇校首指標?
到Connexcel谘詢留學的父母不在少數,關(guan) 於(yu) 擇校這件事,很多父母的喜好出奇一致,我概括為(wei) “擇校三寶”——名校、高分、錄取率。
於(yu) 是乎,各種排行榜就應運而生。一些數據機構整理出“幾大公學”“百名強校”之類。在家長群裏被火熱追捧。
機構的Katie老師總是反複強調,擇校不能隻看排行榜,為(wei) 什麽(me) 呢?
首先,我們(men) 來看看排行榜的依據。
目前網上傳(chuan) 播的英國私立中學排行榜完全是根據Alevel成績來的,而成績在英國大學錄取中的地位和國內(nei) 高考絕不可同日而語。英國大學的錄取依據的是成績、能力和特長三個(ge) 方麵的綜合評估,過不了麵試關(guan) ,拿不到預錄通知書(shu) ,成績無用武之地。
其次,有兩(liang) 種情況家長選擇學校要注意。
第一種主打成績,高比例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這類學校深諳經營之道,迎合亞(ya) 裔父母的需求,通過大量刷題,課程教學來提高A-level成績。這類學校更像是高考衝(chong) 刺班,雖然很難得到當地人的認可,但“成功”吸引了不少刻苦努力的國際學生。A-level成績前十的學校中絕對不乏這樣的學校。
他們(men) 在宣傳(chuan) 招生時聚焦於(yu) A-level成績,入學標準更是隻認考試結果,對全人教育涵蓋的運動、品格、藝術、組織活動等方麵提之甚少,甚至硬件設施也相當有限。
這些套路,從(cong) 長遠來看,並不利於(yu) 學生的全麵發展,更不利於(yu) 孩子融入國外,培養(yang) 國際化思維。
另外一種是超級名校。
比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切斯特公學等等曆史悠久,師資力量極強,不乏精英、名流甚至皇室成員。這些學校裏對學生整體(ti) 素質要求很高,學業(ye) 、社會(hui) 活動、體(ti) 育競爭(zheng) 氣氛很濃烈。家庭背景顯赫的學生不在少數。
對於(yu) 這樣的學校,家長要客觀分析孩子的情況和家庭狀況,過猶不及。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機構建議
除了A-Level排名,別忘了問問學校的寄宿生和走讀生的比例、國際生的比例、往屆學生的大學去向、GCSE的成績,還有課程和活動的豐(feng) 富程度、管理製度、校長和教師的態度、理念,生源成分等等。
全麵的客觀地去衡量一個(ge) 學校,而不是一味追求排行榜。
坑二、“千校一麵”如霧裏看花
信息越來越多,我們(men) 更容易去了解海外教育資源。看似略知一二,其實還是一頭霧水。
名校隻有那麽(me) 幾所,除此之外,英美學校似乎十分相似,問題就出在千篇一律的介紹上,除了校名不同之外,一樣的風景優(you) 美、活動豐(feng) 富、老師親(qin) 切、學生活潑……
好像什麽(me) 都說了,又好像什麽(me) 都沒說。看完之後,這所學校到底怎麽(me) 樣?教育理念如何?適合我孩子嗎?還是一頭霧水。
機構建議
如果條件允許選擇3~5家理想的學校做參考,帶上孩子實地訪校。學校的“硬件”方麵或許可以從(cong) 網上查詢到,比如設施、人數、師資力量等。但是“軟件”方麵如氛圍、老師的風格、校長理念等,必須要走進它才能知道。
找一家對英國學校非常了解的機構,做全方位的谘詢和了解,這些機構的老師不僅(jin) 經常訪校所以對英國學校了如指掌,還能根據孩子的特點,做出最佳的匹配。 也可以安排家長跟學校招生官先聊聊,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坑三、忽視孩子的個(ge) 性化需求
機構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博碩父母緣何放棄名校之路》,文中的父母起初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入了名校,一年後卻麵臨(lin) 著轉學的問題,原來孩子不適合學業(ye) 的壓力,也不喜歡父母給選擇的課程。
最後在我們(men) 的建議下選擇了一所重視人文情懷及藝術課程的學校。轉學後,學生非常開心,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給自己定下了皇家藝術學院設計方向的目標。
很多情況下,我們(men) 家長在擇校時,看重學校的名氣、設備、老師、課程,卻最容易忽略的主體(ti) 是“上學的人”:
- 孩子自身有什麽樣的性格特點?是內向還是外向?
- 他擅長什麽課程?理科文科?
- 適合什麽樣的教育理念?寬鬆或嚴謹?
其實,以上這些才是家長應該重點關(guan) 注的。
機構建議
海外名校,都有自己的“靈魂”。風格、教育理念、學術之道、師生氛圍各不相同。隻有走近它,才知道哪種和自己最“合拍”。
英國學校通常都有“開放日”,這天家長可以到學校查看孩子正常的上課情況,老師如何教學。有什麽(me) 問題校長或負責人都會(hui) 和你溝通。可以借機好好了解老師的風格、校長的理念,學生們(men) 的氛圍和小夥(huo) 伴的性格特點。
如今更方便啦!學校的網站有"開放日”,校監甚至校長會(hui) 在線解答。
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與(yu) 學校校長和校監麵對麵聊,這樣更直接!
英國私立中小學好幾百所,不難找到和孩子“性格相融,脾氣相投”的學校。
坑四、“過度包裝”=被作弊?
機構曾經推送過這樣一篇文章《留學被退?學霸被退,為(wei) 什麽(me) ?》,文中提到“八成退學發生在名校”。還有很多留學生申請學校被拒的原因竟然是“不夠誠信”。
究其原因,原來是很多學生為(wei) 了申請好學校,由中介代寫(xie) 申請,在中介的幫助下“過度包裝”成成績優(you) 異,活動豐(feng) 富,全麵發展的好學生。
入學後,老師發現學生能力與(yu) 材料嚴(yan) 重不符。這樣的情況多了以後,讓英美學校比較“反感”,在他們(men) 看來,這等同於(yu) “作弊”。屬於(yu) “誠信問題”。所以,現在越多的學校在申請流程裏要求先麵試。
很多父母不知如何申請,或者為(wei) 了申請成功,就委托中介,對於(yu) 中介來說,“拿人錢財,與(yu) 人辦事”,當然想方設法提高“申請成功率”。按照學校的要求把學生“包裝”成他們(men) 喜愛的樣子。
但“過度包裝”不僅(jin) 帶來了誠信危機,另一方麵,靠“包裝”不能解決(jue) 進入名校後,學業(ye) 吃力、掛科、融入艱難的問題。
機構建議
要相信總有欣賞自己的學校,從(cong) 自己性格愛好出發,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
與(yu) 其迎合名校而曲解自己,不如花個(ge) 一兩(liang) 年,實實在在提升自己“軟實力”,比如增大英文閱讀量,提高英文寫(xie) 作,了解審辨式思維、創造性思維。爭(zheng) 取把最優(you) 秀的自己和真正的特長呈現給校方。
這樣一來,入學後方便老師根據英文水平、性格特點指導學業(ye) 。有利於(yu) 學生順利度過“適應期”。
擇校隻是留學生涯的第一步,不提高英文和實際學術能力,出國後步履維艱。
坑五、監護人形同虛設,寄宿家庭生活不便
近些年來,我們(men) 時不時地看到這樣的新聞,很多當事人家長總是自述後悔“送孩子出國留學”。雖然我對當事人觸犯法律深表遺憾和惋惜,但是並不能完全認同當事人父母的觀點。因為(wei) 他的反思中似乎有“罪不在我,環境使之然也”的意思。
出國留學事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理能力、自我約束和監管等一係列問題。而找一個(ge) 好的監護人和寄宿家庭何其難也!
沒有教育學和心理學背景的監護人和寄宿家庭能在生活上照顧好孩子就算不錯了,在真正指導孩子的身心成長這方麵,遠遠比不上寄宿製學校的老師更專(zhuan) 業(ye) 。
機構建議
如果小留學生的父母不能陪在身邊的話,寄宿製學校是一種比較安全可靠的選擇。寄宿學校24小時管理,老師對學生的關(guan) 懷足夠。會(hui) 幫助學生渡過適應期,鼓勵學生融入新生活。對學生的生病、晚歸、消沉等異常情況會(hui) 馬上注意到並想辦法解決(jue) 。
另外,因為(wei) 英國法律的規定,所以低齡孩子留學必須要有監護,而找一個(ge) 靠譜的監護人相當重要,一定要找有監護資質的監護機構或者監護人,不要把希望寄托給親(qin) 戚,朋友身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