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邀請到美高過來人Jenny來為(wei) 大家分享美高的學習(xi) 與(yu) 生活,美高帶給她的變化、身邊同齡人是什麽(me) 樣的、剛到美高有哪些難以適應的地方以及寄宿&住家的不同體(ti) 驗……一幅活靈活現的美高生活畫卷正在展開,我們(men) 一起來打開吧!
美高生活帶給我的變化有哪些?
首先,美高讓我變得更獨立,因為(wei) 不管是住在住家還是住在宿舍,對獨立生活能力的要求都更高。例如要學會(hui) 自己用洗衣機洗衣服、自己疊衣服,要學會(hui) 用完碗筷之後自己去洗碗。與(yu) 此同時,由於(yu) 沒有家長在旁邊看著,所以要學會(hui) 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業(ye) 。怎樣和老師或者寄宿家庭家長溝通、什麽(me) 時間寫(xie) 作業(ye) ,以及管理自己對學業(ye) 要求的高度等等。
其次,美高讓我學會(hui) 了獨處。在美國這邊大部分地方都比較“村”,不像在國內(nei) 坐十分鍾地鐵就可以去吃一頓火鍋。由於(yu) 比較偏,所以一個(ge) 人的時間就會(hui) 比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像我就會(hui) 去參加救助流浪狗、流浪貓的誌願者活動,我同學會(hui) 學習(xi) 健身或者學習(xi) 做飯等等。在美國如果可以一直堅持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並且在興(xing) 趣愛好上做出一些成就的話,對於(yu) 大學的申請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次,我覺得美高讓我的性格變得更加主動。首先表現在學習(xi) 能力上。在美國大部分的私立學校,平均每個(ge) 班隻有11個(ge) 人左右,因此老師會(hui) 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上課積極提問。例如我在英語課上,我們(men) 每讀完一本書(shu) 的一個(ge) 章節就會(hui) 有課堂討論,老師也會(hui) 提問,同學需要舉(ju) 手回答問題去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個(ge) 人覺得這是一個(ge) 非常可以鍛煉閱讀和思考能力的機會(hui) ,甚至我在後麵準備SAT閱讀的時候,正是由於(yu) 平常讀過很多原版書(shu) ,並且有相應地思考,所以我感覺更得心應手。至於(yu) 其他科目,像是數學、化學,因為(wei) 課堂人數非常少,所以課上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就可以隨時舉(ju) 手問老師問題。
除了課上的互動,課後和老師接觸的機會(hui) 也非常多,我個(ge) 人就常常在空課的時候去找我的數學老師問問題。在美高這種良好的學習(xi) 氛圍中,以及和老師的互動環境下,我變得更加主動學習(xi) ,更學會(hui) 了自己思考問題,也更樂(le) 於(yu) 去了解我不知道的事情。
在興(xing) 趣愛好方麵,學校會(hui) 提供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例如機器人俱樂(le) 部、飛行俱樂(le) 部等等,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發現自己喜歡的東(dong) 西,也會(hui) 更積極地去嚐試一些新的東(dong) 西。如果學校沒有自己感興(xing) 趣的俱樂(le) 部,成立一個(ge) 自己的俱樂(le) 部也非常地容易。
我高中期間就和我的朋友成立了一個(ge) 科學俱樂(le) 部,在我們(men) 學校隻需要和學生會(hui) 的老師申請並填寫(xie) 一個(ge) 表格,再找十五個(ge) 左右有相同興(xing) 趣愛好的學生,社團就可以成立。在組建社團的過程中,我變得更主動地和別人溝通,也會(hui) 為(wei) 了自己的興(xing) 趣或者事業(ye) 更努力。
在體(ti) 育方麵,學校給了我們(men) 很多的選擇,例如我們(men) 學校有足球、遊泳、壘球、曲棍球等,即使完全對一項運動不了解也可以先參加一兩(liang) 次訓練感受一下,然後再決(jue) 定要不要繼續下去。我就是兩(liang) 年前參加了學校遊泳隊之後學會(hui) 了遊泳。在美高,學校會(hui) 鼓勵學生去參與(yu) 體(ti) 育運動。通過這種鼓勵,我也明白了所有事情隻有現場嚐試之後才能知道喜不喜歡,我也不會(hui) 再輕易地否定自己。
除了性格上變得更加主動之外,我在思想上也變得更成熟了。美國非常強調多樣性,包括不同性取向、不同人種之間的平等,在這些方麵我個(ge) 人有了更多地包容性,也更了解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所以我覺得我變得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同時我也提高了對於(yu) 社會(hui) 問題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在英語課上我寫(xie) 過一篇關(guan) 於(yu) 流浪人口的研究論文,通過這個(ge) 論文,我知道了流浪人口的辛苦以及他們(men) 所受到的歧視,這也讓我有了更多的社會(hui) 責任心。
通過美高四年的學習(xi) ,我也更加了解了自己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我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包括我的長處和短處,我也更清楚了我想要成為(wei)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會(hui) 考慮得更全麵,例如在我麵對大學選擇時我自己能夠清楚地了解我在什麽(me) 樣的環境下更容易成功。
甚至包括我家裏的經濟狀況、當地的環境天氣等因素,我更清楚地知道了什麽(me) 因素會(hui) 容易影響我,我也會(hui) 在考慮了所有條件因素後做出一個(ge) 最好的選擇。
最後,我覺得在美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hui) 了做自己。就像前麵提到過的,美國是一個(ge) 非常多元化和充滿了包容性的國家,因此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每個(ge) 人都是不同的,每個(ge) 人也都能發現自己的小圈子、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
所以我可以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去迎合別人、去迎合所謂的主流群體(ti) ,也不會(hui) 隨便被別人評價(jia) 。在這個(ge) 成長過程中,我變得更加有獨立思考能力,也更加學會(hui) 找到自己真正的興(xing) 趣從(cong) 而為(wei) 之努力。
身邊的同齡人是什麽(me) 樣的?
首先我的美國同學,在學習(xi) 方麵都非常努力,知識麵也非常廣,經常會(hui) 自己閱讀新聞或者課外關(guan) 於(yu) 某一個(ge) 問題、想法的文章,也會(hui) 對很多事情包括政治、文化方麵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興(xing) 趣愛好方麵,他們(men) 也會(hui) 參加很多體(ti) 育活動或者俱樂(le) 部。校外生活方麵,他們(men) 和我們(men) 印象裏的高中生差不多,經常出去看看電影,或者晚上在家裏看看視頻網站。
他們(men) 也非常喜歡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是美國人普遍都很喜歡的一項運動。他們(men) 會(hui) 喜歡去爬山或者去海邊曬太陽。在課外成就方麵,很多同學暑假會(hui) 去參加科學實習(xi) ,也會(hui) 參加國際Science Fair ,也就是一個(ge) 類似於(yu) 科學成果展覽會(hui) ,也有在國際Science Fair 上拿到名次的。然後也會(hui) 有很多同學參加機器人俱樂(le) 部或者是模擬聯合國俱樂(le) 部這類比賽。
對於(yu) 國際生來說,在學習(xi) 方麵肯定會(hui) 花更多的時間。一方麵是語言上的困難,另一方麵是進入更好大學的壓力。如果在美高想要挑戰自己,選擇的課程也會(hui) 更難。大家可能普遍認為(wei) 美國學習(xi) 很簡單。其實在美高,如果學很多AP課的話,學習(xi) 壓力會(hui) 非常大。例如我平時每周都會(hui) 有小作文測驗,每兩(liang) 個(ge) 月會(hui) 有大論文或者有項目要做。尤其是在我11年級和12年級上半年的時候,需要準備SAT、需要準備文書(shu) ,每天基本上是淩晨2點睡,早上6、7點起來。
至於(yu) 課外活動方麵,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hui) ,美國人可以嚐試的事情,我們(men) 也都可以嚐試。在我們(men) 學校,下一屆當選的學生會(hui) 會(hui) 長和副會(hui) 長都是中國人。所以隻要自己的能力足夠,不管在哪裏都可以發光在哪裏都可以成功。
剛到美高有哪些難以適應的地方?
首先第一點一定是食物,大部分學校提供的都是非常美式化的食物,薯條、意大利麵、漢堡等等。就算住在寄宿家庭,我天天吃的也基本上是一些美式雞塊、墨西哥菜、意大利麵等。雖然說一開始吃可能會(hui) 比較新鮮,但是真的吃了一個(ge) 月之後就會(hui) 吃膩。所以建議中國學生最好能夠在來美國之前學做一兩(liang) 道簡單的菜。
我在這裏分享一個(ge) 美國購物網站叫做亞(ya) 米網,上麵有許多中國的零食,包括樂(le) 事薯片、速食米飯、泡麵或者自熱小火鍋等,非常能夠緩解在外麵的思鄉(xiang) 之情,也可以解饞。
其次第二點,我個(ge) 人當時比較難以適應的地方是文化衝(chong) 擊。在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和美國同學之間的相處並沒有那麽(me) 融洽,跟美國人之間其實有非常大的文化隔閡。例如他們(men) 說的電視劇、電影,他們(men) 小時候的動畫片我都沒有看過,因此我也不太了解他們(men) 在說什麽(me) 。這個(ge) 在剛到美國的時候是一個(ge) 非常大的挑戰,但是待久了之後就會(hui) 發現,普通美國人的生活跟我們(men) 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所以,我們(men) 可以多跟他們(men) 相處一下,單獨一個(ge) 人的時候去網上搜索一下他們(men) 說的東(dong) 西到底是什麽(me) ,有可能你就會(hui) 發現他們(men) 說的東(dong) 西你越來越懂,也就更容易參與(yu) 到他們(men) 之間的溝通交流中。
同時在課上也會(hui) 有和別的同學一起做項目的機會(hui) ,有時候課後也會(hui) 一起吐槽吐槽老師的作業(ye) 。因為(wei) 大家其實都是學生,都會(hui) 覺得有學習(xi) 壓力。所以在我看來,不要有太大的敬畏心,把同學當成普通人去相處就可以。更加重要的就是要相信,每個(ge) 人都是會(hui) 有自己的小圈子的,不管怎樣你都會(hui) 遇到一個(ge) 跟你誌同道合的人。
在這個(ge) 問題上,很多剛來美國的同學會(hui) 想著隻跟美國人交朋友,拒絕與(yu) 中國人交流。其實我個(ge) 人感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隻要在和別人溝通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都是一個(ge) 可以從(cong) 別人身上學習(xi) 到優(you) 點的機會(hui) 。所以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否定自己的身份也不要覺得和中國人玩就是不好的事情。
寄宿和住家不同的體(ti) 驗
首先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在住家這方麵的經曆。我在我現在的住家裏麵已經住了三年。好處是我對於(yu) 美國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例如他們(men) 的家庭生活方式、生活習(xi) 慣,以及逢年過節他們(men) 會(hui) 做一些非常傳(chuan) 統的美國家庭菜式。
在我住家生活的三年裏,我能夠給出最好的一個(ge) 建議就是要懂禮貌,要學會(hui) 多說謝謝,要尊重他們(men) 的生活方式,不能像在自己家裏麵當一個(ge) 小公主或者小王子一樣。而且大部分的住家還會(hui) 布置日常家務活去做。
比如說我的住家會(hui) 經常要求我把洗碗機裏麵幹淨的碗拿出來,也會(hui) 要求我在做完菜之後把用過的碗清理一下,然後我也要學會(hui) 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廁所等等。總體(ti) 來說,三年時間真的會(hui) 讓我有一種家的感覺,會(hui) 讓我覺得在學校外麵也會(hui) 有一些人來支持我。這對於(yu) 一個(ge) 人的發展,尤其是在14歲到18歲這個(ge) 階段來說是個(ge) 非常好的支持,也是一個(ge) 非常好的情感來源和情感寄托。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住家都像我和我的住家這麽(me) 合拍。我同學的住家就有提出過一些不好的要求,例如不讓他在家裏做飯、廁所壞掉了也沒有及時修理。這個(ge) 時候要學會(hui) 站出來,跟老師或者家長說自己受到了不太公平的待遇,從(cong) 而保障自己的權利。這也是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會(hui) 保護自己。
聊完住家,我們(men) 來聊一下寄宿學校生活。寄宿學校會(hui) 有宿管來對學生進行管理。在我之前的學校,每周日到周四晚上的八點到十點是晚自習(xi) 時間,每天晚上十一點左右都要關(guan) 燈查房。
而且學生基本上住得都是雙人間,我當時的室友就是一個(ge) 韓國人,我同學的室友有中國人也有美國人。所以寄宿生活是一個(ge) 非常好的可以鍛煉集體(ti) 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其他國家文化的機會(hui) 。但是因為(wei) 兩(liang) 個(ge) 人住,難免會(hui) 有點摩擦,這個(ge) 時候就要學會(hui) 如何去跟別人溝通,解決(jue) 這些問題。
這裏有一個(ge) 大家常常擔心的問題,宿舍隻有國際生住宿的話,就有可能形成我們(men) 口中所說的“圈子”,中國人隻和中國人玩、韓國人隻和韓國人玩。但是如果說本地生住宿比例比較高,那麽(me)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去跟美國當地人溝通和互動的機會(hui) ,也可以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習(xi) 他們(men) 的文化,了解他們(men) 的家庭傳(chuan) 統,鍛煉自己的口語。
當然也不是說寄宿就是一帆風順的。例如萬(wan) 一遇到了一個(ge) 非常不好的室友,可能溝通之後也沒有什麽(me) 改善,那麽(me) 寄宿生活的一年可能會(hui) 變得非常困難,可能也會(hui) 對以後大學的寄宿生活留下一點陰影。
Q&A
Q1 國外高中和國內(nei) 高中課程難易程度有什麽(me) 區別?
國外高中課程難易程度取決(jue) 於(yu) 選課是怎樣的。我在9年級、10年級的時候,課程都是非常簡單的,大概每天晚上回去寫(xie) 一兩(liang) 個(ge) 小時作業(ye) 就結束了,課外有很多自己的時間。但是等我年級變高的時候,課程就變得更難了,我11年級選了三門AP課,一門榮譽課,12年級選了三門AP課。所以,當時我的學習(xi) 壓力非常大,晚上也會(hui) 學習(xi) 到很晚。
我曾經跟我的國內(nei) 高中同學討論過,就升學壓力來說,在中國會(hui) 更大一點;就課程難度來說,美國這邊會(hui) 更大,像數學我們(men) 會(hui) 提前接觸到微積分,英語是全英文的一個(ge) 教學環境,所以也會(hui) 增加課程的難度。
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區別在於(yu) 國內(nei) 的升學壓力是完全侵占個(ge) 人生活的,但是在國外我們(men) 更多會(hui) 有課外活動上的壓力,需要做出一些比較好的活動,從(cong) 而去申請更好的大學。
包括在生活上可能會(hui) 跟住家或者跟同學之間產(chan) 生矛盾,體(ti) 育方麵每天都需要花大概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時間去訓練。所以我覺得國內(nei) 國外高中兩(liang) 者都有難度,但是在美國可能總體(ti) 來說會(hui) 對個(ge) 人的身心發展好一點,包括在身體(ti) 健康、心理成熟度等。
Q2 在美國讀書(shu) 你覺得最有壓力的事情是什麽(me) ?
總體(ti) 來說還是學習(xi) 壓力最大。我11年級的時候有三門AP課一門榮譽課,還有一門西班牙語課。而且11年級的時候還有SAT、托福要考。雖然在這邊待久了,托福拿高分比較容易,但是因為(wei) 選的課比較難,加上語言上的障礙,所以總體(ti) 來說每天晚上寫(xie) 作業(ye) 的時間也需要四到五個(ge) 小時。
除此之外,我當時每天需要進行兩(liang) 個(ge) 小時的遊泳訓練,趕上寫(xie) 論文的時候,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寫(xie) 論文的時候,需要去看很多課外資料,需要你用非常可信的資料去支持你的觀點、證明你的觀點。因此,這是我非常有壓力的地方,代表著你首先要看很多很多的材料,其次要把自己的想法用第二外語去表述出來,並且還要表達得比較準確,語法上、結構上老師都會(hui) 看。
上麵提到的都是學習(xi) 方麵,其實除了學習(xi) 方麵,生活方麵也會(hui) 有壓力。可能會(hui) 跟住家或者跟同學之間鬧矛盾,在讀書(shu) 讀得非常累的時候想出去放鬆一下但是沒有地方可以休息,沒有地方可以去排解這種壓抑的感覺。
Q3 你一年會(hui) 回國幾次?
我寒假大概有兩(liang) 到三星期的時間,暑假有大概兩(liang) 個(ge) 半月的放假時間,所以我會(hui) 寒假回去一次、暑假回去一次。其實我們(men) 學校也有春假和秋假,大概一次是十天,我也有同學是每次春假和秋假回家。
Q4 你在國內(nei) 讀的初中是國際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在準備申請美高時做了哪些準備?
我當時是在上海的一所走讀私立初中讀書(shu) ,初二的下半年才開始決(jue) 定想要出國讀書(shu) ,所以我當時是每天三點多放學,然後坐地鐵去補習(xi) 機構補習(xi) 托福、SAT。當時托福對我來說是一個(ge) 比較大的障礙。我當時的分數沒有那麽(me) 理想,所以可能對我的申請也有點影響。總體(ti) 來說當時申請可能沒有現在難度這麽(me) 大。總之,托福是出國的第一大關(guan) 。
我當時在九年級轉到十年級的時候,需要寫(xie) 一些文書(shu) ,做一個(ge) 麵試。在麵試的過程中,他們(men) 會(hui) 問我一些問題,也會(hui) 根據我所回答的問題來具體(ti) 來問我一些想法。記得當時在麵試的過程中,麵試官有要求我在skype上麵打一段文字,可能這是在考察你的寫(xie) 作能力。
Q5讀完美高你覺得與(yu) 身邊同齡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麽(me) ?或者說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麽(me) ?
首先我覺得與(yu) 國內(nei) 同學比的話,我在想法上麵可能會(hui) 更加成熟。像我之前提到的,思考問題更全麵,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會(hui) 有一個(ge) 更清楚的認識,也會(hui) 知道我真的是要去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像在國內(nei) 隨便分配一個(ge) 專(zhuan) 業(ye) 。
而且我覺得在美高非常好的一點就是會(hui) 告訴你,所有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可能在國內(nei) 你沒有考上一所985或211人生就會(hui) 不太順利,但是在美國,因為(wei) 學校很多,大學期間也可以轉學,所以不會(hui) 因為(wei) 沒有申請到一所好大學就完全否定了之前的所有努力。包括在申請大學的時候,看的不全是成績,對一些在其他方麵有長處的同學會(hui) 是一個(ge) 非常好的機會(hui) 。
還有一點就是,由於(yu) 在外麵時間比較久,所以對於(yu) 親(qin) 情會(hui) 有更多的依戀。像我是十二歲之後就不跟父母常住在一起了,所以就覺得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非常少,因此我可能回國的時候就會(hui) 更加地想要去跟他們(men) 親(qin) 近,會(hui) 想要去多陪陪他們(men) 。
Q6你在剛去美國的時候怎麽(me) 克服語言上的問題?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首先第一年英語是ESL,就是一種專(zhuan) 門給國際生準備的英語課,等我升入現在的高中後,由於(yu) 我現在的學校中國人比較少,所以就比較強迫自己去跟美國人一起玩,這個(ge) 過程中,也更加鍛煉了我的聽力、口語。
總體(ti) 來說,隻要你到了這個(ge) 環境,就會(hui) 非常自然地發現,都能聽懂都能說出來。如果真的非常擔心語言問題的話,可以在出國之前好好準備一下托福,雖然說分數不能決(jue) 定一切,但是畢竟也是一個(ge) 指標來評估自己的個(ge) 人能力。托福在八十分左右至少是能夠保證你跟別人順暢交流,出國前也可以提前在家裏學一兩(liang) 門網課熟悉一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