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招生到底是怎樣的?
今天我們(men) 回到原點,一起看看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想要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學生,以及作為(wei) 中國的學生應該怎麽(me) 從(cong) 成長的角度來看整個(ge) 留學準備的過程。
1、美國大學的招生邏輯
從(cong) 美國大學的招生來看,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的聲音,而這堆聲音很多都是中文世界的聲音,很多都是有利益方在裏麵誇大扭曲的一些信息,迎合大家的焦慮心態,內(nei) 卷心態的一些言論。所以這是我們(men) 留學過程當中大家都會(hui) 碰到的一個(ge) 困境。
我們(men) 想要做的就是正本清源,能夠給大家一個(ge) 最客觀的升學的原貌。那麽(me) 怎麽(me) 還原一個(ge) 最客觀的原貌?回到原點看看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想要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學生。然後再來說作為(wei) 中國的學生應該怎麽(me) 去準備。我們(men) 怎麽(me) 從(cong) 一個(ge) 更高的高度,怎麽(me) 從(cong) 成長的角度來看整個(ge) 留學準備的過程。
我們(men) 這一係列講座從(cong) 英文的學習(xi) 托福考試SAT ACT然後一直到美國大學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文化都帶大家簡單梳理了一遍。我相信給了大家一個(ge) 完全不同的視角,你們(men) 會(hui) 發現可以跳脫出既有的那些機構的思維,跳脫出既有的這種中國家長思維,真正的從(cong) 美國大學的邏輯去思考,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我們(men) 不正本清源的話,我們(men) 會(hui) 發現我們(men) 會(hui) 越來越迷失。
整個(ge) 的這一套講座講下來,大家會(hui) 發現如果你們(men) 有經濟實力給孩子選擇美本留學的話,其實是從(cong) 小就給孩子增添了很多機會(hui) ,也減少了很多痛苦,更重要的是他們(men) 的整個(ge) 教育會(hui) 跟不得不順著應試教育這條路走的同齡人相比,多了很多不一樣的東(dong) 西。而這些不一樣的東(dong) 西本來是申請美國大學的應有之義(yi) ,但是被大家問忘卻了,或者說被我們(men) 之前說的那種思維慣式扭曲了,導致發現你多花那麽(me) 多的精力,多花那麽(me) 多的金錢,多花那麽(me) 多的功夫最後走的一條路是跟高考沒有特別多區別的路。
我們(men) 先說一說美國大學的招生邏輯。首先我來說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men) 習(xi) 慣了高考思維,把所有的東(dong) 西都默認是有個(ge) 打分係統的。但是美國的本科招生沒有打分係統,並不是說你 SAT 加幾分,GPA加幾分,托福加幾分,然後這個(ge) 活動加幾分,最終直接從(cong) Excel 表格算總分,按總分排名。這不是這樣的一個(ge) 原理。所以當我們(men) 去想這個(ge) 事情的時候,我們(men) 就不能用這樣的一種打分表的思維去想這個(ge) 問題。
我們(men) 先說幾個(ge) 詞,稍微熟悉一點美國招生官的招生流程,你會(hui) 發現這三個(ge) 詞非常重要。第一個(ge) 詞是全麵的,第二個(ge) 詞是主觀的,第三個(ge) 詞是隨機的。美國招生官的招生的流程是一個(ge) 委員會(hui) 坐在一起,把學生每一個(ge) 東(dong) 西打在大屏幕上一個(ge) 個(ge) 看。那麽(me) 他們(men) 首先看的時候,他們(men) 會(hui) 去全麵的看這個(ge) 人。本質上來說他們(men) 憑對你的印象決(jue) 定要不要你,這過程極端的主觀。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很多人覺得美本申請是一個(ge) 盲盒,你不知道在這裏麵發生了什麽(me) ,你隻能看出後麵的結果。但是你用後麵的結果好像又很難反推前麵的這樣的一個(ge) 過程。所以我們(men) 要了解這個(ge) 盲盒究竟是怎麽(me) 回事。
招生官每天要麵對的是無數的考生,無數的來申請的學生,麵對著厚厚的堆積如雲(yun) 的材料,這樣的一個(ge) 過程是一個(ge) 非常繁重而艱苦的過程。那怎麽(me) 樣讓這個(ge) 過程中能夠被你的這份材料吸引,這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一個(ge) 點。有人做過一個(ge) 研究,比如說每年去進哈佛的人和每年被哈佛拒的人,把他們(men) 的這個(ge) 數據拎出來,會(hui) 發現這些人數據非常相似,他們(men) 的SAT成績,他們(men) 的 GPA ,他們(men) 的各種東(dong) 西會(hui) 非常相似。所以招生官麵前的大多數的學生,他們(men) 在硬件是很相似的,通過一點點的硬件條件從(cong) 中脫穎而出是不可能的。我們(men) 高考可能會(hui) 精確到 0.5 分,但是美本申請不是這個(ge) 樣子的,美本申請是什麽(me) 東(dong) 西呢?
美國大學希望你是一個(ge) 很酷的申請者。像我們(men) 中國人去刷各種硬性成績,拚命地去堆積,這在美國人看來是所有亞(ya) 裔的申請者的一種傾(qing) 向。而亞(ya) 裔申請者在同等條件下在申請過程中是最吃虧(kui) 的一個(ge) 群體(ti) 。當然我們(men) 也需要從(cong) 自身去反思是不是亞(ya) 裔學生,他們(men) 高度的一致,不擇手段的把每一個(ge) 東(dong) 西非常極端的去進行堆積。
我曾經前段時間看一個(ge) 博主的視頻,兩(liang) 個(ge) 博主都是亞(ya) 裔加州人。然後他們(men) 討論了他們(men) 當年都學過 AP 中文,然後討論 AP 中文拿了多少分,是不是拿了五分。那個(ge) 另外一個(ge) 人說你開玩笑,我不拿五分,我能回得了家嗎?一個(ge) 標準的亞(ya) 裔家庭,就是你要成績好,你的題拿不到滿分就別回家了,這是我們(men) 亞(ya) 洲人思維的一個(ge) 定勢。但這個(ge) 在美國教育者看來,這也是大家會(hui) 喜歡這個(ge) 取笑的一個(ge) 東(dong) 西。這個(ge) 跟美國大學招生的理念是非常相反的。
美國社會(hui) 還希望diversity,美國的大學希望讓不同的人能夠到這樣的一個(ge) 學術團體(ti) 裏麵,但不希望來的人都是SAT滿分 GPA 4.0,刷了十幾個(ge) AP每個(ge) 都是滿分的。如果每個(ge) 人都長成這個(ge) 樣子,這不是他們(men) 想要的一個(ge) 大學的群體(ti) ,一定要注意 diversity。
在雞娃這件事情上最厲害的都是亞(ya) 裔。所以當你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以這樣的一個(ge) 身份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招生官看到的是又一個(ge) 雞娃雞出來的孩子,在美國招生官看來,他隻會(hui) 用一個(ge) 詞形容 boring 無聊,因為(wei) 他看了太多的這樣子的人了,而且麵前這麽(me) 多類似的材料,你完全沒有辦法脫穎而出,這是我們(men) 不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情。犧牲了整個(ge) 的教育,犧牲了整個(ge) 的青春時光,最後隻成為(wei) 了一個(ge) 無聊的人。
當你把孩子送去申請美本,希望孩子能夠升上一個(ge) 美國的優(you) 秀大學的時候,你一定是有一個(ge) 前提的,就是相信這波人最懂教育,相信他們(men) 的教育是好的,相信他們(men) 是一波聰明人。但是我們(men) 會(hui) 發現國內(nei) 的炫技者同時又有一種僥(jiao) 幸心理,覺得可以糊弄過他們(men) ,覺得可以通過包裝、通過造假、通過各種粉飾騙過這些招生官。
當你去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看到哈佛的時候,看到校徽上的真理這個(ge) 詞的時候,看到這個(ge) 厚厚的積澱的時候,看到伯克利的圖書(shu) 館的座椅的時候,我們(men) 需要對這樣的教育有一種敬畏心。在這裏誕生了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誕生了當代科技經濟和社會(hui) 文明的大多數的成果。我們(men) 用一點小心機就能夠騙過他嗎?我們(men) 花一些錢,通過一些所謂的有經驗的操盤手,就能夠把他們(men) 這麽(me) 幾百年的積澱給打破嗎?所以一定要摒棄這樣的思維。
美國人特別強調你需要 unique ,你需要與(yu) 眾(zhong) 不同,你的申請材料,你的申請的麵貌一定是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美國每一個(ge) 大學都彼此不相同,而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申請者,也需要做到與(yu) 眾(zhong) 不同,你必須跟別人不一樣,在招生官眼中,你才是一個(ge) 能夠吸引他們(men) ,有不一樣的價(jia) 值的人。
美國大學招生的邏輯是什麽(me) 呢?它並不是要集齊各種高考狀元。他們(men) 希望因為(wei) 你的存在,讓他們(men) 這樣的一個(ge) 共同體(ti) 更加美好,更加豐(feng) 富,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意思。你必須是一個(ge) 有趣的人,才能是一個(ge) 能夠打動招生官的人。同時非常重要一點是什麽(me) 呢?一朝校友終身校友,他們(men) 招的不僅(jin) 是一個(ge) 學生,他們(men) 招的是一個(ge) 學校的終身的校友。
那麽(me) 當你走出學校的時候,你是否能夠成為(wei) 一個(ge) 成功者?你是否能夠成為(wei) 一個(ge) 給學校帶來更多回報的人?你是否能夠成為(wei) 一個(ge) 因你的存在讓這個(ge) 學校不同的人?從(cong) 這樣的一個(ge) 角度去篩選學生的時候,他們(men) 篩選的標準隻是 GPA 和 ACT 嗎?或者你包裝的有多好嗎?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ge) 問題。
我們(men) 作為(wei) 中國人,其實明明有在美國招生官麵前展現出自己多元化的非常多的機會(hui) 。但是你千萬(wan) 不要把自己硬生生又塞進亞(ya) 裔的刻板印象的那個(ge) 模式中。美本申請不是一個(ge) 打分的過程,它是一個(ge) 講故事的過程。
一個(ge) 好的美本申請就是一個(ge) 好的故事。申請文書(shu) 就是一個(ge) 你的故事,它是一個(ge) 故事的核心部分。那圍繞著申請文書(shu) ,你的所有的硬件軟件合在一起,展現在招生官麵前。他們(men) 要聽這個(ge) 故事是否有趣,是否吸引人,是否與(yu) 眾(zhong) 不同,他們(men) 不想聽一個(ge) 一模一樣的故事。
2、中國學生的申請準備
那麽(me) 首先從(cong) 我們(men) 的高中幾年的規劃,甚至可能從(cong) 中學、小學開始,你需要做的就是活出你的精彩的故事。如果你活不出一個(ge) 精彩的故事,你又怎麽(me) 能夠打動別人呢?永遠有人,他的故事比你更加精彩,那他怎麽(me) 就能做到更加精彩?首先他會(hui) 知道自己的故事是怎樣的。
古希臘德爾菲神廟有一句話,Know yourself 認識你自己。我們(men) 的東(dong) 亞(ya) 文化不鼓勵大家認識你自己,我們(men) 鼓勵所有人要克己,要去把屬於(yu) 自己的那部分盡量的給磨平,而去適應我們(men) 的長輩,我們(men) 的權威,我們(men) 的係統給我們(men) 的這樣子的一個(ge) 身份,這個(ge) 是跟美本申請完全背道而馳的一種東(dong) 西。所以如果我們(men) 無論是三年爬藤也好,七年爬藤也好,你首先做的事情是要認識你自己,而這個(ge) 過程隻有學生自己可以做到。
美本申請不是一件家長主導的事情,這是跟美國文化非常相違背的一件事情。在中國,如果一個(ge) 孩子申請到了很好的學校,哈佛或者北大,然後出會(hui) 跳出來哈佛媽媽,北大媽媽,這在美國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一個(ge) 孩子當他進入大學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一個(ge) 孩子了,他是一個(ge) 成年人了。
在美國大學裏麵,你不能把男生女生稱為(wei) boys or girls ,她們(men) 是 man and woman ,申請是他們(men) 自己的事情。父母出來號稱我是哈佛媽媽,號稱北大媽媽,這個(ge) 在美本申請的思維體(ti) 係裏麵是一件很丟(diu) 人的事情。但你去看中國家長談起孩子的時候都會(hui) 覺得自己跟孩子是一體(ti) 的,好像是自己上了哈佛,這跟整個(ge) 的英美文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在美國,如果一個(ge) 成年人還跟父母住在一起是一件很丟(diu) 人的事情。
在美國,如果一個(ge) 孩子上了哈佛,他的媽媽會(hui) 說 I am so proud him ,我為(wei) 他而感到驕傲。而在中國,如果一個(ge) 媽媽的孩子上了哈佛,她會(hui) 為(wei) 自己而感動,以哈佛媽媽的形式出現,感覺好像自己是那個(ge) 偉(wei) 大的人。
這些東(dong) 西我們(men) 不摒棄的話,我們(men) 完全都沒有明白美本申請的精髓。所以美本申請不是父母的事情。試圖通過各種包裝,各種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得美本競爭(zheng) 的成功是會(hui) 出問題的。
大家知道這幾年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爆出來了,爆出到什麽(me) 程度?抓了很多人,花錢賄賂運動的教練,花錢賄賂各種相關(guan) 的人,但不僅(jin) 是亞(ya) 裔,美國也有不少人做了這樣的事情,但是這一定會(hui) 有報應的。而且最近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試圖通過各種偽(wei) 造去做這樣的事情,風險非常大,而且這個(ge) 風險是把孩子整個(ge) 的成長風險壓上去。
美國的很多私立學校都有他們(men) 的道德標準,所以在申請中誠信是一個(ge) 非常基本的東(dong) 西。當你呈現在美國招生官麵前的時候,你不要把自己想象在高考,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ge) 網紅。你想象一下一個(ge) 什麽(me) 樣的網紅他能夠成功,一定是一個(ge) 有特點的,他一定是對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信心並且很有激情的,他一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me) ,然後做他自己就可以了。
美國升學官,希望你是 interesting 的,並不需求你是完美的。我知道的一個(ge) 從(cong) 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ge) 一般般的中學的學生,申請上哈佛,她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為(wei) 什麽(me) 能進哈佛,她在各種硬件成績呢還不錯,但是肯定並不完美。她的文書(shu) 寫(xie) 的是什麽(me) 呢?寫(xie) 的是她第一次觸摸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的時候的一個(ge) 感覺。我當時問她哈佛為(wei) 什麽(me) 要你,她說可能哈佛覺得我比較有意思吧。
我們(men) 不需要羅列極其繁多極其炫酷高大上的課外活動,這些東(dong) 西更多的是一個(ge) 窗口,讓他們(men) 看到你是怎樣的一個(ge) 人。你是否對於(yu) 有一些事情特別有激情,並且你能夠孜孜不倦地去始終追求這樣一件事情,而不是隻為(wei) 了刷存在感,像集郵一樣的去集各種課外活動。
然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申請也是一個(ge) 指揮棒,如果你用這個(ge) 指揮棒去指揮你的成長,你會(hui) 發現你的成長會(hui) 很快樂(le) 很幸福很有收獲。所以你一定要想在這個(ge) 申請的過程中你能學到什麽(me) 。
在申請信中,申請者就是學生本人是唯一的主角。家長可以在這過程中提供一些資源,提供一些個(ge) 人的建議,但是不要讓家長去主導這個(ge) 事情,盡可能少去參與(yu) 這個(ge) 過程。美本申請的這個(ge) 流程不是設計給家長去進行,而是設計給一個(ge) 十七八歲的高中生進行。
然後我來講幾個(ge) 詞:passion, vision, character, excellence. 你需要向招生官展現你的激情所在,你需要向招生官展現你的 vision 你對未來的這個(ge) 願景是怎樣的,你的視野是怎樣的。你需要向招生官員展現你的 character,你是一個(ge) 有怎樣人格的人,同時你也要展現你的 excellence,展現你是一個(ge) 優(you) 秀的人。但是所有的合在一起,你需要向他展現你是一個(ge) 獨一無二的,比較有趣的人。
我會(hui) 用兩(liang) 個(ge) 學校作為(wei) 例子,一個(ge) 是耶魯,一個(ge) 是伯克利,給大家看一下美國招生的邏輯究竟是什麽(me) 。首先耶魯的招生的時候明確的理念是進行通識教育或者博雅教育。耶魯大學是一個(ge) 文理學院的思維。然後耶魯非常強調的一點是耶魯的畢業(ye) 生,他們(men) 會(hui) 到各行各業(ye) 各個(ge) 領域中去做領袖。他強調的leadership 這個(ge) 詞, leadership 是一個(ge) 美國人非常看重的一個(ge) 詞。
但 leadership 不一定你是要學生會(hui) 主席才是 leadership ,你在任何可以引領別人的時候引領了哪怕一個(ge) 人,這也是一種 leadership。耶魯每年的申請有四分之三的人,他們(men) 的硬件條件都是夠的。那麽(me) 最後絕大多數的被錄取的人是什麽(me) 樣的呢?他們(men) 與(yu) 眾(zhong) 不同,是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人。所以申請中最重要的是什麽(me) 呢?
本質上來說,一切都很重要,每一個(ge) 小的方麵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東(dong) 西都是一點一滴。火眼金睛的耶魯招生官,他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你是誰,所以不要再在一些小地方上糾結了。所以他們(men) 的建議是什麽(me) 呢?你去追逐你愛的東(dong) 西,然後告訴他們(men) 你愛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做你自己,然後放鬆就行了。這個(ge) 東(dong) 西不是雞湯,就是考卷,凡是不按這個(ge) 答題的都走題了。
招生官說當然我們(men) 要看你的這些成績,但是注意看他們(men) 不僅(jin) 要看你的成績是不是好,看你是否在成績上挑戰了自己,但是注意一下,他們(men) 並沒有一個(ge) 固定的成績標準,所以他們(men) 是給你往屆的被耶魯錄取的人,他們(men) 的分數大概在一個(ge) 什麽(me) 分數段。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可能都在這個(ge) 分數段,所以這沒有什麽(me) 用的。耶魯的招生官非常篤定地告訴你,不要那麽(me) 糾結於(yu) 分數,分數隻是參考。
然後用你自己的聲音去寫(xie) 你的文書(shu) 。不要讓任何人去代替你寫(xie) 你的申請文書(shu) ,讓別人寫(xie) 你的申請文書(shu) ,就好比你相親(qin) 的時候花錢雇一個(ge) 人讓別人去跟對方約會(hui) ,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注意火眼金睛的招生官,他們(men) 看的太多了,不要指望能夠騙過他們(men) ,他們(men) 希望通過這個(ge) 過程看到一個(ge) 真實的你,可觸摸的你,打動人的有趣的與(yu) 眾(zhong) 不同的你,他們(men) 不要看到一個(ge) 流水線出來的包裝。
雖然學術方麵的東(dong) 西都很重要,但是他們(men) 真的不隻看學習(xi) 成績。他們(men) 希望你去超越自我,他們(men) 都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很不一樣的東(dong) 西,而且這些不一樣的東(dong) 西你是沒有辦法去提前揣測的。所以說我們(men) 一定要跳脫出內(nei) 卷文化。有人問申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哪一部分呢?每個(ge) 人脫穎而出的點都不一樣,每個(ge) 人成功都無法複製。
發現你自己的聲音,並且用你的聲音去寫(xie) 你的文書(shu)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men) 這邊培養(yang) 學生的寫(xie) 作的時候,尤其是創意寫(xie) 作的時候,講的最重要的一個(ge) 點就是找到你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們(men) 一直在幫學生找到自己的聲音。所以申請的時候首先一定要做到找到你自己的聲音,麵試官要聽到你的聲音,這是最重要的。
你需要 sound like yourself ,聽起來像你自己的同時discuss something you care about ,畢竟你談論起一個(ge) 事情的時候,你會(hui) 讓別人感覺這是你很在乎的事情。你是否在意這件事情,別人一聽就聽出來,包括麵試官,看看別人眼裏有沒有光,這是一看就看出來的。文書(shu) 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是一個(ge) 百分百在你的掌控中的事情。
說一下課外活動的幾個(ge) 關(guan) 鍵詞。一個(ge) 是community,你是否能夠在你的 community 裏麵扮演一個(ge) 角色?你是否能夠展現出你的 leadership。領導力並不是做領導的意思,而是做一個(ge) 能夠影響他人的人。你一定要展現出你對某些東(dong) 西真正的激情,有興(xing) 趣並且願意去投入,而不隻是所謂集郵式的課外活動。
關(guan) 於(yu) 麵試,麵試是你跟這個(ge) 學校直接建立起關(guan) 係的一個(ge) 點,他們(men) 需要看到你的思維,你的好奇心,你的人格,你的價(jia) 值觀,這些都是我們(men) 傳(chuan) 統教育,完全沒有辦法達成的。每個(ge) 學校可能會(hui) 有一些不同的文書(shu) 的問題。比如說第一個(ge) 問題問的是你對什麽(me) 東(dong) 西感興(xing) 趣,為(wei) 什麽(me) 對這些東(dong) 西感興(xing) 趣?這些東(dong) 西無法偽(wei) 裝,你必須真誠。第二個(ge) 問題,耶魯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麽(me) ?就是我們(men) 說的經典的why問題,你必須對這個(ge) 學校有一種真誠鏈接。
用這樣的指揮棒去指揮你的這些年的學習(xi) ,你才知道隻有你做自己,隻有你發掘出自己的激情,隻有你找到自己的聲音,你才可能走上這條路。並不是說你一定要上藤校,而是說這是一個(ge) 非常完美的指揮棒,你去用這個(ge) 指揮棒反過來指揮教育,你會(hui) 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成長。不要生活在簡體(ti) 中文的世界中,不然的話你會(hui) 被簡體(ti) 中文的那套帶著濃濃的科舉(ju) 意味、雞血意味和高考意味的思路帶偏掉。
伯克利是一個(ge) 公立學校,伯克利招生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伯克利是全世界最好的公立大學。他們(men) 希望你去了之後,我們(men) 再次說一下關(guan) 鍵詞,community,希望你是他們(men) 這樣的一個(ge) 特別棒的特別讚的共同體(ti) 的一部分。
升美國大學不是去刷分數,而是想你能夠給他們(men) 這個(ge) community 帶來什麽(me) 東(dong) 西,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他們(men) 會(hui) 希望有各種不同的膚色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那麽(me) 他當然不希望所有人都長得一模一樣的,都是刷多少ap,刷多少集郵式的雞血假活動的,被同樣的機構包裝的一模一樣。你一定要給他們(men) 的diversity多元性提供不同的東(dong) 西。
美國大學特別注意的一點叫做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going ,比如說伯克利的學生有 17% 是這樣的,你的爸媽是沒有上過大學,你是你們(men) 家第一個(ge) 大學生。這個(ge) 在招生官看的故事裏會(hui) 覺得這是一個(ge) 非常動人的故事。
你是你們(men) 家祖祖輩輩的第一個(ge) 大學生,這個(ge) 在申請中是非常不一樣的一點,你可能來自於(yu) 美國一個(ge) 很小的州或者在全世界的很小的國家。但是我們(men) 知道中國的申請者很多,所以你不僅(jin) 要在所有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你還要在中國人中脫穎而出。他們(men) 不希望看到的是又一個(ge) 很無聊的中國學生。比如你家是來自雲(yun) 南山區,是講少數民族語言的白族。這個(ge) 就是非常符合 diversity 的東(dong) 西,但是你也不能把這個(ge) 故事講得非常的庸俗,因為(wei) 投機取巧是沒有用的。
他們(men) 評選伯格利學生的標準是什麽(me) 呢?他們(men) 評選的標準是去找最可能給伯克利這樣的一個(ge) 學術和文化的共同體(ti) 做出貢獻的人,並且最終能為(wei) 美國甚至為(wei) 世界做出貢獻的人。你覺得你來到這個(ge) 學校,你能夠給學校帶來什麽(me) 東(dong) 西,要是一個(ge) 托福滿分,GPA滿分,AP全滿分的人,你能夠給學校帶來什麽(me) 東(dong) 西,什麽(me) 都帶來不了。
這樣子的人是學校最不缺的,越是好學校越不缺這樣的人。那你對這個(ge) 學校到底有什麽(me) 價(jia) 值,一定要從(cong) 這個(ge) 角度去思考。他們(men) 就是想聽到一個(ge) 很特別的故事,大家去看一下美國的電影是不是就特別喜歡那種一開始境遇非常差,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就這樣的角色。
尤其伯克利這個(ge) 學校,伯克利非常讓我感動的一點,他們(men) 每年都會(hui) 招殘疾學生,走進一個(ge) 大教室,你會(hui) 發現老師旁邊有一個(ge) 手語翻譯在同聲傳(chuan) 譯老師的講課,隻要這個(ge) 教室裏麵有一個(ge) 聾啞人,他就會(hui) 去雇這樣的一個(ge) 手語翻譯,這就是值得我們(men) 去花時間金錢去花精力去追逐的這樣一種教育,它絕不會(hui) 因為(wei) 你的殘疾而拒你門外,反而是你到這裏來了,我會(hui) 給你最好的。
甚至你在伯克利的教室裏麵還可以看到流浪漢,這樣的一種教育它是有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的。在這樣的這種人格力量麵前,任何投機取巧的,虛偽(wei) 的申請是讓自己蒙羞的一種事情。
無論你是站在哈佛的校園裏,看著他的校徽,還是站在伯克利的校園裏,你看著這個(ge) 廣場上曾經有無數學生在這裏為(wei) 世界上的無數事件發出她們(men) 的聲音。他們(men) 不是一幫隻有 SAT和托福的人,他們(men) 是一幫認認真真地去關(guan) 注整個(ge) 世界的人,你也可以看到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動在發生,而這些絕大多數活動都不是為(wei) 了他們(men) 自己,都是為(wei) 了這個(ge) 世界上的某一群人。
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麽(me) 叫做真正的學府,你才知道為(wei) 什麽(me) 這些東(dong) 西值得我們(men) 為(wei) 之努力而奮鬥。並且我們(men) 真的是要用這樣子的一種思維,這讓自己的整個(ge) 的中學經曆,讓自己的這個(ge) 教育經曆有意義(yi) ,找到自己的聲音。這樣的優(you) 秀絕不是刷成績,絕不是雞血,而是發現自己成為(wei) 自己,為(wei) 你的community帶來一絲(si) 不一樣的色彩。
我再說一下common application。第一個(ge) 關(guan) 於(yu) 你的背景、關(guan) 於(yu) 你的身份、關(guan) 於(yu) 你的興(xing) 趣、關(guan) 於(yu) 你的特長,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聽到是關(guan) 於(yu) 這樣的一個(ge) 故事。第二個(ge) 你是否曾經經曆過一些挑戰和艱難?第三個(ge) 你是否挑戰過或者質疑過一種信念信仰?第四個(ge) 是否有一個(ge) 人曾經非常積極的影響過你?
第五個(ge) 你是否在某一個(ge) 事情中獲得了一種成長或者獲得了一種自我的認識和領悟?第六個(ge) 你是否有對抽象的想法概念或者話題感興(xing) 趣。它本質上來說可以說沒有話題,但是又給你引出了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思路,唯一一件事情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你自己的聲音,把你的故事講出來。
文書(shu) 是整個(ge) 申請的一個(ge) 核心,其他東(dong) 西是圍繞文書(shu) 展開,但並不是文書(shu) 就是唯一重要的,文書(shu) 是你整個(ge) 申請思路的一個(ge) 提綱。當別人看到你的文書(shu) 之後,他們(men) 能知道所有的這些東(dong) 西的意義(yi) 是什麽(me) ,而不是你給別人一堆數據,這不是美國大學要的。你需要講一個(ge) 好故事,一個(ge) 真實的故事,一個(ge) 關(guan) 於(yu) 你的特別的有趣的吸引人的不一樣的故事。
通過這個(ge) 故事,招生官能夠知道你可以讓他們(men) 的這個(ge) 共同體(ti) 變得更加精彩,以後成為(wei) 了他們(men) 校友的之後,可以讓他們(men) 的這個(ge) 校友群體(ti) 變得更加不一樣。那麽(me) 為(wei) 了做到這一點,我們(men) 需要提前就活出這樣的一個(ge) 精彩的故事。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留學,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不選擇在國內(nei) 上大學,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wei) 國內(nei) 這種唯分數論,所以我們(men) 選擇留學,尤其是去美國留學給了一個(ge) 對成長更加客觀的一個(ge) 指揮棒。
什麽(me) 樣的孩子是優(you) 秀的學生,我們(men) 要把孩子培養(yang) 成什麽(me) 樣的學生呢?我們(men) 怎麽(me) 來定義(yi) 優(you) 秀?其實我覺得對於(yu) 優(you) 秀的定義(yi) 其實是一個(ge) 普世的東(dong) 西,一是學術優(you) 秀,因為(wei) 這是一個(ge) 學校作為(wei) 一個(ge) 學術機構的要求。
二是個(ge) 性凸顯,有社會(hui) 責任感,可以給社群社區帶來正麵的影響,推動社區建設發展。那這就是我們(men) 對優(you) 秀的定義(yi) ,而這些定義(yi) 恰恰也是美國最優(you) 秀的大學,或者所有的大學想要培養(yang) 這樣的人,他們(men) 也想要尋找這樣的人。所以這是海外大學,尤其是美國大學的一個(ge) 標準。
真正的教育者要看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才是第一重要的,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其次的。之所以我們(men) 去美國留學,是因為(wei) 我們(men) 能夠看到的所有的指揮棒中,美本的指揮棒是最能推動一個(ge) 全麵健康積極的人的成長的。美國的招生官非常的火眼金睛,所以一定要紮紮實實的回到題目本身,回到他們(men) 本身的邏輯上來。升學的過程在裏麵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如果你意識到運氣這個(ge) 成分的重要性,就不會(hui) 那麽(me) 糾結,就不會(hui) 把一個(ge) 事情就想得那麽(me) 嚴(yan) 重了。
所以大家不要那麽(me) 焦慮,因為(wei) 有些事情是你不能決(jue) 定的。說到底我們(men) 想要把孩子培養(yang) 成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這才最關(guan) 鍵的。我們(men) 希望孩子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孩子,他有責任心,他喜歡幫助別人,他能夠很努力,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他都很執著,他堅持這些美好的品質,這都是我們(men) 很重視的東(dong) 西。
3、提問環節
接下來是提問環節:
Q: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自我?
A:家長不需要引導孩子認識自我,你隻要給他一個(ge) 探索自我的空間其實就可以了。尤其在互聯網社會(hui) ,我覺得認識自我或者說尋找自我其實會(hui) 更難。因為(wei) 互聯網是一個(ge) 高度同質化的一個(ge) 社會(hui) ,你會(hui) 發現大家都會(hui) 向某些地方去靠攏,所以你最好能夠給孩子一些空間。
Q:目前的大環境下,把孩子帶成能適應美本教育的孩子是很難的。
A: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中學了,就不要有一種我帶孩子這樣的觀念。在美國,快上大學的學生還跟家長黏在一起是奇恥大辱。
Q:學校會(hui) 起反作用嗎?
A:你可以選擇一個(ge) 相對來說不那麽(me) 起反作用的地方。美本最追逐的是什麽(me) 東(dong) 西呢?它最追逐的是你在一個(ge) 學校,長期反作用的環境中,你能夠不受它的影響並且做出了一些成就。這個(ge) 就是美國學校想看到的東(dong) 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本身就可以成為(wei) 你的一篇文書(shu) 的題目。就好比美國的招生官可能會(hui) 選擇一個(ge) 在芝加哥的市中心的一個(ge) 非常爛的一個(ge) 學區,周圍的人都是吸毒輟學的情況下能夠活出自己的故事的一個(ge) 學生。那同樣如果你在一個(ge) 國內(nei) 的非常壓抑的學校裏麵,能夠去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這恰恰就是他們(men) 想看到的一個(ge) 很精彩的故事。
Q:什麽(me) 樣的學生不適合文理學院?
A:文理學院學校比較小,所以大家是一個(ge) 緊密的一種關(guan) 係,你跟老師的關(guan) 係也比較緊密。如果一個(ge) 學生不喜歡生活在一個(ge) 每個(ge) 人都認識的,比較小的環境,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對來說比較偏僻,那就不要去這樣子的地方。而美國的大 U。比如說一個(ge) 很大的公立學校,一個(ge) 學校有幾萬(wan) 學生,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但是你可以尋找一些誌同道合的人。
然後你可以去選裏麵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文理學院也可以,但是大U這樣子機會(hui) 可能會(hui) 更多,你可能會(hui) 認識更多非常不一樣的人,有巨大的校園,有巨大的體(ti) 育場,有非常不一樣的校園文化。好比有的人喜歡住在一個(ge) 小城市裏,有人喜歡住在一個(ge) 巨型的城市。所以這個(ge) 其實跟學生自己的個(ge) 性或者她們(men) 現在的大學生活也有關(guan) 。比如很多美高學生不喜歡去文理學院,會(hui) 覺得跟自己在美國讀私立高中的體(ti) 驗過像了,這個(ge) 也是一個(ge) 考量的點。
Q:如果要去提升學術水平,好像不可避免就要去刷題內(nei) 卷。
A:托福也好,SAT也好,不是刷題內(nei) 卷就能卷出來的。如果你真正的去懂這些考試的原理的話,就會(hui) 知道不是這樣的思路。你真正的去想要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和學術水平,恰恰不要走上刷題的老路,不然的話還是會(hui) 走歪。
Q:是不是申請排名前五十以外的學校依舊要看學校的 GPA 成績?
A:所有的學校申請都會(hui) 看你的 GPA 成績。成績不是可以無限製的差。但是第一個(ge) 他們(men) 是一個(ge) 綜合考慮的過程。第二個(ge) 就像我剛剛說的,申請耶魯的人,每年 75% 的人的GPA 都差不多都符合標準了。從(cong) 75% 的人中怎麽(me) 選擇百分之幾的人,那就是看你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至於(yu) 你說前五十以外的學校,因為(wei) 這些學校相對來說申請沒有那麽(me) 難,所以你可以理解為(wei) 各個(ge) 方麵都相對來說會(hui) 放鬆一點。所有的這些都是一個(ge) 綜合的東(dong) 西,是不可以一概而論的,美本申請沒有一個(ge) 標準公式。
Q:孩子心智弱表現的不成熟怎麽(me) 辦?在高中多待一年可以嗎?
A:孩子是否成熟,首先是否家長替他們(men) 做決(jue) 定,還是他自己做決(jue) 定。所以在高中多待或者少待一年的決(jue) 定,也一定是他們(men) 自己做的。但是一般來說,我們(men) 不會(hui) 推薦在中學多待一年,就算 gap一年也比在學校多讀一年好。這不一定是時間能解決(jue) 的問題,更多的是說有沒有這樣子的機會(hui) 讓他成熟。
Q:孩子不是學術水平低,是感覺比較懶,不想努力怎麽(me) 辦?
A:一個(ge) 人總有他感興(xing) 趣的點。他不想努力,你可以理解為(wei) 他不想在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努力,或者他覺得學習(xi) 這件事情是家長的事情,不是他們(men) 自己的事情。所以這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學術上的事情。當一件事情是家長的事情的時候,他當然不想努力。
Q:美國的安全情況和華人歧視能介紹一下嗎?
A:美國的安全情況,差別非常的大,我之前居住過的很多美國人家,他們(men) 都沒有鎖門的這個(ge) 概念,那是他們(men) 住在比較好的區,美國也有不大好的區。比如說我當時在美國南方遇到的一個(ge) 黑人出租車司機,他就從(cong) 芝加哥搬到了美國南方,覺得那邊太不安全了,替自己的孩子擔心。
所以美國的安全狀況是非常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你租房的時候要去挑相對安全的地方。其次,美國的大學是會(hui) 對學生的安全提供幫助的。舉(ju) 個(ge) 例子,比如說伯克利,如果你去實驗室待晚了,你可以打電話,學校會(hui) 開車送你回家。為(wei) 什麽(me) 我對美國大學充滿了敬意?你看這些細節。然後至於(yu) 說華人歧視,華人在美國是做了部長的。
Q:孩子對動物學感興(xing) 趣,想大學讀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國內(nei) 補課渠道很多,但感覺沒有很好的渠道去發展這些興(xing) 趣。
A:孩子對動物感興(xing) 趣,為(wei) 什麽(me) 要去補課呢?這是典型的亞(ya) 洲家長的思維,這個(ge) 東(dong) 西在美國招生官看來是很搞笑的一件事情。孩子對動物感興(xing) 趣,那孩子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會(hui) 跟動物有關(guan) ,他的文書(shu) 寫(xie) 的可能也是動物。所以這個(ge) 招生官一看這個(ge) 孩子,哇 the animal guy。比如孩子特別喜歡蜥蜴,蜥蜴小夥(huo) ,馬上這個(ge) 印象就出來了,而我們(men) 的家長還在想著什麽(me) 補課。
孩子如果對動物學感興(xing) 趣,他自然知道在哪邊可以找到跟動物有關(guan) 的東(dong) 西。那麽(me) 你要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行了,不要整天想著補課。留學申請不是說你臨(lin) 時到了高二高三找顧問的時候才開始的,我們(men) 現在就開始了我們(men) 要講好自己的故事。那麽(me) 這個(ge) 故事不要是一個(ge) 亞(ya) 裔刻板印象的故事,充斥的補課刷題內(nei) 卷的故事。
Q:孩子的愛好變來變去都不深入,是不是不符合美本喜歡的傾(qing) 向?
A:孩子的愛好需要父母去幹涉這才是最不符合美本喜歡的學生傾(qing) 向。
Q:請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怎麽(me) 平衡?兒(er) 子對喜歡的知識很執著,但是人文文學這方麵興(xing) 趣不大。
A:首先你看到孩子對自己喜歡的知識很執著,這是美國大學非常看重的一點,所以不要在這方麵覺得是一件壞事,這是一件好事。他們(men) 可能會(hui) 覺得這是孩子的一個(ge) 很大的特點。孩子對文學方麵興(xing) 趣不大,我覺得這有多種可能。第一個(ge) 是不是他沒有碰到合適的老師去帶領他去接觸這些東(dong) 西?第二個(ge) 是不是他沒有碰到合適的書(shu) ?耶魯的招生官明確說明,你沒有辦法去揣測哪個(ge) 是更重要的,因為(wei) 每個(ge) 人突出的點都是不同的。千萬(wan) 不要試圖用統一的標準去套,越用統一的標準套,最後結果越是令人失望的。
Q:能介紹一些文科強的院校嗎?
A:MIT的文科都很強。耶魯,甚至前麵有人提到的俄亥俄州立大學文科也很強。再比如說紐約城市大學雖然排名不高,但是如果你去紐約城市大學,可以在電影、戲劇、文學方麵有非常好資源,當然很多文理學院文科也非常的強,但是文理學院並不適合所有的人,需要自己去判斷。美國的大學,至少有 100 所大學,你見到它的時候都要一種非常強烈的敬畏心。
比如俄亥俄州立,有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兒(er) 童文學研究,這些大學不是一個(ge) 簡單的排名。俄亥俄州地大學是一個(ge) 非常讓人敬仰大學,對人類的文明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如果一個(ge) 中國的學者能夠去俄亥俄州立大學做研究,都是能夠有大量的收獲的。所以對這些學校都是要有敬畏心的。
Q:總聽到申請美國的夏校對大學申請有幫助,是這樣嗎?
A:當你聽到別人說夏校有幫助,你就讓學孩子上夏校,這個(ge) 邏輯跟美國大學的招生思路可以說南轅北轍。如果去了美國夏校,孩子會(hui) 對美國的教育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他們(men) 可能的視野會(hui) 更好,更清楚自己是誰,在學術上會(hui) 有一些更多的預備。而不是說把大學當作一個(ge) checklist。
Q:什麽(me) 特點的孩子不適合文理學院,有沒有判斷依據?
A:文理學院傳(chuan) 統上會(hui) 偏文和通識教育多一點,當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文理學院理科也在重視起來。通識教育的意思是說沒有這麽(me) 早分專(zhuan) 業(ye) ,或者說希望孩子能夠對更多的領域有興(xing) 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ge) 孩子已經很堅定的學習(xi) 計算機或者機械,尤其是理工科的這種偏向的話,那顯然更適合到一個(ge) 更大的學校有更多的選擇。
其次去不去文理學院,這件事情如果需要父母來去決(jue) 定的話,這樣的孩子可能本身就不適合去美國留學,我覺得最好由他來決(jue) 定。關(guan) 於(yu) 文理學院,我描述了文理學院的生活大致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孩子可以判斷一下這是不是他喜歡的那種生活,還是他喜歡在一個(ge) 很大的學校裏麵,這一定是個(ge) 特別主觀的東(dong) 西,尤其是不要讓家長代替孩子做這樣的判斷。
所以你可以把這樣的資源給孩子,讓他自己去更多的了解,這樣子他可能會(hui) 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麽(me) 樣子的,不然的話父母給孩子強加一個(ge) 選擇,孩子很容易抑鬱。
Q:去美國讀商科,是不是大城市會(hui) 好些?
A:首先我覺得本科不一定要讀商科,因為(wei) 傳(chuan) 統上這不是美國大學的一個(ge) 思路。其次,你即使讀商課的專(zhuan) 業(ye) ,也未必會(hui) 比其他的專(zhuan) 業(ye) 更好的找到工作。但是大城市實習(xi) 確實會(hui) 方便一些。你要是在一個(ge) 比較偏遠的地方,確實可能會(hui) 麻煩一點,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就像耶魯,也是為(wei) 了幫助學生的實習(xi) 能夠提供一些很多的便利的機會(hui) ,所以這是一個(ge) 綜合的東(dong) 西。但是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來說,當你選學校的時候,你一定要想到這是一個(ge) 你會(hui) 生活四年的地方。
如果比如說你很不喜歡下雨,就最好不要去西雅圖。我舉(ju) 個(ge) 非常重要的一個(ge) 例子,我有個(ge) 學生,他的人生夢想之一是他希望最後回顧自己的人生的時候說我是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畢業(ye) 的。後來他盡一切可能往這個(ge) 目標去努力。他本科的時候有機會(hui) 去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去做交換生,交換了一年。然後申請研究生的時候,他隻申請了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並且被錄取了。
後來在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繼續往後學習(xi) 。對他來說這意味著很多的時候,他就既有目標感,也會(hui) 有動力。這個(ge) 東(dong) 西一定不是別人強加給他的。很多人很可能看了一個(ge) 電視劇,或者有一個(ge) 自己喜歡的人,或者因為(wei) 一些機緣巧合,很多的這種夢想都是基於(yu) 這樣一些非常主觀的原因。而這些主觀的原因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而不是一些排名這種很客觀的東(dong) 西。對你來說每個(ge) 學校一定要是一個(ge) 有個(ge) 性的有血有肉的存在。同時你在招生官麵前也一定要是一個(ge) 有個(ge) 性的有血有肉的有故事存在。
Q:了解大學需要去實地探校嗎?
A:如果有機會(hui) 你去實地感受一下的話,肯定是有更好的感性認識的。但是我覺得但是如果你把這個(ge) 東(dong) 西當做非常功利的話,也是不符合他們(men) 的精神的。如果你有機會(hui) 去看一看,當然最好,如果你去不了的話,網上看看視頻也行。
Q:如果孩子不善於(yu) 表達自我,是不是會(hui) 比較吃虧(kui) ?
A:第一個(ge) ,如果孩子更善於(yu) 表達自我,他一定是會(hui) 更加有利的。第二個(ge) ,如果他一開始的時候不善於(yu) 表達自我,但是他能夠克服這樣,取得一些突破,這恰恰是一個(ge) 非常好的故事。美國招生官恰恰非常喜歡的這樣的故事。所以,你一定要從(cong) 考卷的思路去看這個(ge) 問題。
Q:如果專(zhuan) 業(ye) 不確定,那孩子以什麽(me) 為(wei) 學習(xi) 目標呢?
A:當沒有特別功利的目標的時候,大家甚至都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學習(xi) 了。我覺得需要找個(ge) 時間,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跟孩子一起去尋找,他究竟特別想幹的事情是什麽(me) ,他未來想成為(wei)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把這些東(dong) 西理清楚了之後,是能夠給孩子的學習(xi) 更多的動力。不然的話,美國招生官看到孩子,他也不知道他自己想幹嘛,他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麽(me) 感興(xing) 趣,這是最糟糕的一個(ge) 故事。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孩子喜歡的究竟是什麽(me) ,或者喜歡的東(dong) 西一直在變也可以。但是如果父母安排好了的一切,每天渾渾噩噩的,這樣的中國孩子非常多,這在申請中是很吃虧(kui) 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