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博士申請經驗分享

申請季結束以後,終於(yu) 有時間可以回顧一下所有的準備內(nei) 容,今年九月,我將前往美國攻讀物理博士學位。在此,我想就博士申請的一些環節,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親(qin) 身經曆和體(ti) 驗。

個(ge) 人經驗總歸難免片麵,且有不少無法複製的部分,於(yu) 此僅(jin) 作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談及具體(ti) 經曆之前,我希望同學們(men) 能仔細思考並確認是否要讀博

博士項目通常在五年以上,而且對於(yu) 自然科學的博士來講,基本不存在part time 一說,因此對於(yu) 大部分人而言,選擇讀博相當於(yu) 支付了很大的機會(hui) 成本,而收益則因人而異。

對於(yu) 我而言,是興(xing) 趣促使我最終選擇了讀博這條道路,而這份興(xing) 趣最早可以追溯到初中時期。對於(yu) 尚未決(jue) 定未來是否想要讀博的同學,請務必慎重考慮。

學校在篩選潛在的學生時,也會(hui) 考察申請人是否有做好心裏準備,是否認真對待這個(ge) 選擇。

如果你確認自己想讀博,那麽(me) 接下來,我將聊聊以下幾個(ge) 話題:

前期的準備:如何確定申請方向

申請前:如何選擇學校和教授

申請中:如何準備各種材料和套磁

前期的準備:如何確定申請研究方向

確定申請的研究方向是此後一切準備的必要條件。

在前文中也提到,興(xing) 趣是促使我讀博的最大動力,考慮到讀博的時間要比本科的時間都長,選擇一個(ge) 不喜歡的方向無疑是非常痛苦的。

對於(yu) 很多國內(nei) 的同學而言,讀博則更是一個(ge) 難得的能夠轉專(zhuan) 業(ye) 的機會(hui) ,因此這個(ge) 選擇就非常的關(guan) 鍵。

以我的親(qin) 身經曆為(wei) 例,雖然在早期我就已經對於(yu) 物理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但是在大一的時候,我對於(yu) 物理前沿究竟有哪些比較熱門的分支其實一無所知。

如何選擇自己之後投身的方向就需要去了解大量的信息。比較幸運的是,我本科就讀的大學為(wei) 一年級生開設了一門seminar性質的小課,其中大量介紹了物理係畢業(ye) 的就業(ye) 情況以及讀博時可選的熱門方向,我從(cong) 中受益匪淺

另一方麵,經常去office hours找教授以及助教聊天都是非常有用的,因為(wei) 教授們(men) 大多樂(le) 於(yu) 分享經驗,尤其是討論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都會(hui) 滔滔不絕。

從(cong) 這些渠道初步了解了信息之後,就可以適當去深入了解某一個(ge) 感興(xing) 趣的方向。我曾在大一第二個(ge) 學期跑到一個(ge) AMO(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s physics)物理實驗室做了半年左右的科研,然而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編寫(xie) 一些與(yu) 物理並無關(guan) 聯的程序,這也導致我最後選擇了理論物理,並且在大三的下半學期和一個(ge) 研究holography的教授開始了第二段的科研。

總而言之,對於(yu) 大一大二,甚至大三上半年的同學而言,找科研經曆,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首要任務。

對於(yu) 同樣對理論物理感興(xing) 趣的同學,我則建議多上一些課,大部分理論的教授都希望本科生能去上一些基礎的研究生課再來找他們(men) 做項目

申請前:如何選擇學校和教授

這個(ge) 階段基本是在大三的暑假完成的。不少確定了方向的同學到這個(ge) 階段已經大概知道哪些學校在這個(ge) 方向非常突出,如果有過科研經曆的同學可能會(hui) 在組會(hui) 的時候聽老板反複提到一些學校或者教授的名字。

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現在網上搜索一下這些教授並且稍微的看一看他們(men) 最近的成果,以此來決(jue) 定是否感興(xing) 趣。了解不多的同學可以直接去找領域相關(guan) 的本校教授詢問,他們(men) 對於(yu) 自己領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給出的意見往往頗具參考價(jia) 值,與(yu) 這些教授的博士生交流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wei) 每一所學校錄取的博士生往往有限,就物理而言,大一點的program一年錄取的博士生也就五十人左右,所以有必要選擇多所學校申請,一般建議十所以上

有一些學校整體(ti) 實力不強,但是有一兩(liang) 個(ge) 大佬坐鎮,這種學校有時候也是不錯的選擇,然而如果最終選擇去這種學校讀博也必須要考慮萬(wan) 一大佬不選擇你的情況。

申請中:如何準備各種材料和套磁

申請材料包括申請平台上要求的文書(shu) (每個(ge) 學校都有細微的差異),標考的成績以及推薦信。

套磁在某種意義(yi) 上也可以說是一種“申請材料”, 因此我放在一起討論。標準化考試已經是老生常談,基本上隻有刷題一條途徑。

機構有對於(yu) 文書(shu) 有相當詳盡的介紹,因此也不多做贅述。我主要想要分享一下如何得到質量好的推薦信,以及如何套磁

推薦信可以說是最有說服力的材料,因為(wei) 本質上學術圈就是一個(ge) 小型的師徒製社會(hui) ,推薦信也就是所謂的“關(guan) 係”。對於(yu) 有科研經曆的同學而言,曾經或者現在的老板肯定是要推薦信的最佳選擇,因為(wei) 這些人非常了解你,寫(xie) 推薦信的時候也有話可說,因此隻要不是和老板之間有矛盾都推薦首選他們(men) 。這些人中自然也包括暑研時去其他學校做項目時的PI。然而推薦信要三封,且大多數人沒有三段和不同教授的科研經曆,因此其他的兩(liang) 封會(hui) 由任課老師出

選擇任課教授的時候優(you) 先選擇在領域內(nei) 有一定名氣的,或者教過不止一節課的教授(不建議選lecturer)。對於(yu) 做理論的同學來講,科研經曆可能會(hui) 比較少,在難以選擇教授的情況下,有一個(ge) 取巧的辦法:可以找幾個(ge) 在領域內(nei) 有威望的教授,然後想辦法和其中的一兩(liang) 個(ge) 做一些reading項目(即讀讀書(shu) 或者文章,並不實際做科研)

因為(wei) 他們(men) 不需要考慮出成果,對他們(men) 來說reading 所需要的commitment相對小很多,但如果每周都會(hui) 見麵答疑,他們(men) 對你的了解也不會(hui) 少,這也是展示自身能力的好機會(hui) 。我的三封推薦信中有兩(liang) 封就是出自於(yu) 這種情況。因此對於(yu) 還在大三的同學,可以抓住剩下的時間和教授發展關(guan) 係

套磁的重要性根據申請方向的不同變化很大,通常來講一個(ge) 學校最好隻給一個(ge) 教授套磁,在被明確拒絕後才會(hui) 去套第二個(ge) 。如果自己本科的科研方向和某個(ge) 教授最近的方向非常契合,套磁的成功率會(hui) 大大提升,當然前提是這個(ge) 教授今年還招收學生。

因此不確定性非常大,除非目標教授和自己老板有過合作,不然成功率很難保證。我套磁了八位教授都不能算成功(大部分回複都是他們(men) 不在admission committee中,無法做出保證),因此我也不確定這些套磁的行為(wei) 是否對於(yu) 錄取有影響。

以上就是我的物理博士申請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Money雜誌2023全美最佳大學排名

下一篇

2023年阿裏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分析與方程第一題解答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