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選課指南之係列二:選課策略與如何避雷

康奈爾大學在讀,在多個(ge) 校內(nei) 社團擔任領導力職務,GPA優(you) 秀,對如何做好Networking頗有心得

1、畢業(ye) 要求

以康奈爾大學為(wei) 例,畢業(ye) 要求一般是120個(ge) 學分。一共8個(ge) 學期的話,那即使沒有ap成績能夠兌(dui) 換,那一個(ge) 學期上大約15個(ge) 學分也是足夠的。

不過,120個(ge) 學分算是一個(ge) 最低要求,很多學生都會(hui) 學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再加上兩(liang) 到三個(ge) 輔修專(zhuan) 業(ye) ,這樣整體(ti) 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再加上新生寫(xie) 作課、通識教育要求、語言課程、體(ti) 育課程的要求,即使是用ap成績或高中時dual enrollment的學分兌(dui) 換,可能每個(ge) 學期也要上18-20個(ge) 學分。有的學校允許學生提前一年畢業(ye) ,這樣如果ap考得多(不過實際上很多ap課程,尤其是社科類課程,是不能兌(dui) 換學分的),那三年畢業(ye) 、甚至三年雙專(zhuan) 業(ye) 畢業(ye) 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也有很多學校不推薦學生三年畢業(ye) ,哪怕120個(ge) 學分可以提前達到、畢業(ye) 要求完成也不允許提前一年畢業(ye) ,那也有部分學生選擇三年半結束學業(ye) ,在最後一年秋季結束後畢業(ye) ,春季學期則可能用來環球旅行、做誌願者或義(yi) 工、創業(ye) 、或再做一份實習(xi) 。

當然這也有一個(ge) 問題,就是說秋季畢業(ye) 正值年中,這和常規畢業(ye) 、找工作的窗口期是不完全重合的,那對我們(men) 國際學生、尤其是需要及時找到一家公司來保持身份、抽H1B的同學來說,不一定是個(ge) 最合適的選擇。

2、選課的平衡與(yu) 時間分配

學校對每個(ge) 學期的最低要求是12個(ge) 學分(相當於(yu) 3-4門課,不算體(ti) 育類的課程),但要想拿到榮譽(Dean’s List)一般要求有15個(ge) 計入GPA(Pass/Fail不算)的學分,可能相當於(yu) 4-5門課。大多數的學生一般來說一個(ge) 學期會(hui) 選五門課左右,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可以達到六門課,一般根據不同學院的要求,學分的上限是20到22個(ge) 之間,超過上限需要向學院的部門請求(Petition),其實成功的概率不算很大,一般來說隻有快要畢業(ye) 、不多修就難以按時畢業(ye) 的同學的請求才會(hui) 被批準。

其實5-6門課的課業(ye) 壓力就比較大了,尤其是高階的專(zhuan) 業(ye) 課居多的話,還要考慮尋找實習(xi) 、networking、參加其他課外活動的時間。

而在這5-6門課中,選擇2-3門專(zhuan) 業(ye) 課程,一門輔修專(zhuan) 業(ye) 課,一門完成通識教育要求的課程,再加上一門新生寫(xie) 作或第二外語課(到了高年級,如果已經完成了這些要求,也可以改成自己感興(xing) 趣的其他課程,難的話可以考慮使用Pass/Fail這個(ge) 選項),這樣的搭配是比較平均合理的,也不會(hui) 太枯燥。如果想要修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甚至三個(ge) 、或者一心想走學術路線的同學,可以忽略這個(ge) 推薦,選擇更多的專(zhuan) 業(ye) 課,但也要注意在畢業(ye) 前完成通識教育要求。

3、如何選擇教授以及避雷?

在美國大學,尤其是在學生較多、課程選擇也很豐(feng) 富的綜合性大學中,選教授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比課程本身的內(nei) 容還要更加重要,畢竟遇到好的教授,你可以經常去他/她的office hour交流學術問題,結課後也能一直保持聯係,可以未來申請研究生的時候請他們(men) 寫(xie) 推薦信,有的時候他們(men) 甚至會(hui) 邀請你加入他們(men) 自己的實驗室、獲得實習(xi) 與(yu) 科研的機會(hui) 、也有可能推薦你到別的實驗室工作。

而遇到不好的教授,可能上課學不到很多幹貨,有的甚至會(hui) 讓你買(mai) 他們(men) 自己寫(xie) 的水平存疑的教科書(shu) ,也有可能給全班一個(ge) 比較糟糕的分數,拉低大家的GPA。所以說,選教授還是要參考他們(men) 以往的教學風格,他們(men) 評分的標準與(yu) 難易度,他們(men) 考試的難度以及會(hui) 不會(hui) curve,會(hui) 不會(hui) 給到extra credits,以及願不願意與(yu) 學生溝通、給予足夠的支持(尤其是對國際學生和少數族裔的態度),也可以參考他們(men) 之前的publications、主持的研究項目等等。

我們(men) 可以在reddit上搜索一下這門課程或教授,看一下過來人對課程的評論或吐槽,可以去rate my professor上看一下對教授整體(ti) 的評價(jia) (有的教授可能風評很好,但難度極高,也有的教授可能給分比較鬆,但課上學不到什麽(me) 東(dong) 西,rate my professor上麵的評論有的可能有點偏激,但整體(ti) 的評價(jia) 是客觀的),也可以去問下學長學姐們(men) 。

4、如果不幸踩雷了怎麽(me) 補救?

一般來說,學期開始的前兩(liang) 周屬於(yu) add/drop period,可以去掉自己不喜歡的課,增選一些還沒報滿的課程;不過,因為(wei) 課程的進度都比較快,兩(liang) 三周過後就不能再增選了,當然如果真的很想的話也可以自己去和教授溝通一下,但是這一段時間裏你還是能夠去掉自己不喜歡的課,隻要保證去掉之後你的總學分依然超過最低要求即可。

如果是必修課,遇到了不太好的教授,可以去掉之後,換一個(ge) 教授上,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的話,也可以等到寒暑假或下個(ge) 學期再上。如果這些都不行,那隻能靠自己多努力了,可以多上課發言,尤其是討論課期間,下課後多和教授助教交流,office hour也多去,混個(ge) 臉熟,畢竟很多課程光是participation的分數就有20%以上。

也要注意和助教保持良好的關(guan) 係,因為(wei) 很多助教是phd學生,還是有很多科研和相關(guan) 的經驗,你去教授的實驗室主要麵對的也是phd的學生,然後平時的很多分數也是他們(men) 在打的。

還有一點就是,並不是一定要上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課程”才能拿到學分,其實如果平時做助教、在學校的實驗室裏做研究、甚至在學期中參與(yu) 部分實習(xi) ,隻要通過了學院部門的批準後,其實都可以拿到學分。

5、轉學(study abroad)

對於(yu) 轉學的同學或去國外study abroad交換的同學,可以注意一下,並不是所有之前學校或國外學校的學分都能順利轉來的。也有的時候,學校的部門會(hui) 把你之前專(zhuan) 業(ye) 的學分算成專(zhuan) 業(ye) 、甚至是學院以外的學分,這樣就比較吃虧(kui) ,也會(hui) 影響你及時完成畢業(ye) 要求。

有的時候,如果你的專(zhuan) 業(ye) 和轉入的專(zhuan) 業(ye) 不完全一致的話,哪怕學的內(nei) 容相近(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同學從(cong) 外校的環球發展學專(zhuan) 業(ye) 轉入人類發展學專(zhuan) 業(ye) ,就沒有認可她之前在外校完成的專(zhuan) 業(ye) 課程),也不會(hui) 給你直接認可。

如果這樣的話,還是需要你自己去和他們(men) 發email,約談,證明自己之前的課程和新學校的課程其實學習(xi) 的內(nei) 容是相似的,據理力爭(zheng) 才有可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