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成績、課外活動、申請文書(shu) 這些平麵的申請材料外,美國大學麵試往往能夠幫助學生呈現出立體(ti) 的個(ge) 人形象,真實展現學生的語言邏輯、學識儲(chu) 備和溝通能力,方便大學更多角度地考慮學生整體(ti) 素質。
隨著2023-2024年ED 1和EA的截止,一些家長前來谘詢機構顧問:“美本麵試是必須要參加的嗎?要做哪些準備?”“沒有收到麵試邀請是不是就意味著被拒?”
所以,今天我們(men) 特別整理了關(guan) 於(yu) 美國大學申請的麵試常識,並分享常見的麵試題型和解答思路,供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參考。
美本麵試的作用
不同於(yu) 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麵試,美國大學的麵試並非強製性的,參與(yu) 麵試的學生人數不是固定的,各個(ge) 大學的麵試政策也並不一致,對錄取結果的影響也因校而異。
舉(ju) 例來說,普林斯頓、哈佛、耶魯、MIT等大學隻能受邀後參與(yu) 麵試,申請生不能自己預約參加;而加州大學、聖母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等根本不提供麵試;更有斯坦福大學、布林茅爾學院等麵試不對中國學生開放。
所以能不能進麵試,並不意味能不能拿到Offer。沒能參加麵試,不算是非常嚴(yan) 重的事情。我們(men) 往屆就有學生ED申請了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沒收到麵邀,但是申請結果出來後依舊被錄取。
當然,若是同學們(men) 收到了大學發來的麵試邀請,機構還是建議:盡量參加,並表現得體(ti) 。
畢竟在麵試這個(ge) 機會(hui) 中,不僅(jin) 大學對學生有一個(ge) 真切的認知,學生對大學也會(hui) 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對那些想要更加立體(ti) 展現自己的申請形象,補充提交更多新素材內(nei) 容的學生來說,麵試是一個(ge) 好機會(hui) ~
美本麵試的類型
依據看待麵試的角度不同,我們(men) 可以將麵試劃分為(wei) 不同類型。
按照是否有按“選拔性”來劃分,美本麵試形式有兩(liang) 種:
選拔性麵試,Selective的麵試,一般意味著招生官已經看過申請材料並且覺得還不錯,邀請進行麵試,說明學生至少已經過了該校第一輪篩選了。
非選拔性麵試,Non-selective的麵試,招生官還沒有看過申請材料,不過是遵循例行程序來給學生發放麵試邀請。
按照麵試形式來說,美國大學麵試可分為(wei) 線上麵試Virtual Interview和線下麵試In-person Interview。
從(cong) 麵試目的來看,可以分為(wei) 評估學生Evaluative Interview和讓學生了解學校Informational Interview。其中,以評估學生為(wei) 中心的麵試可作為(wei) 學生申請材料的一部分,更加有價(jia) 值。
從(cong) 麵試主體(ti) 來劃分,就有招生辦麵試Admission Office Interview、校友麵試Alumni Interview和第三方麵試Third-party Interview三種。
招生辦麵試一般是大學招生辦組織的麵試,是比較傳(chuan) 統的美國大學麵試,比較適合本土學生。
麵試官可能是招生代表員,也可能是受過培訓的學長老師。 對於(yu) 國際生則可能是線上麵試的形式,屆時學生會(hui) 收到官方的麵試邀請,詳細闡明步驟。 招生官麵試是申請材料裏的重要組成部分,麵試結果往往會(hui) 對申請結果產(chan) 生直接的影響。
校友麵試主要由招生辦委托世界各地的校友來對申請生進行麵試,與(yu) 招生辦麵試的內(nei) 容差別不是很大,學生隻需要擇一參加即可。 校友麵試的氛圍要比招生官麵試更為(wei) 輕鬆,除非表現得非常差勁,不然不會(hui) 對申請產(chan) 生不利的影響。
機構建議同學們(men) 用平常心去對待,還是要好好準備的。 第三方麵試考慮到不是所有申請生都能來到校園進行招生辦麵試,也不是所有學生所在地區都有大學校友,第三方麵試應運而生,常見的有InitialView、Vericant和Duolingo。
第三方麵試主要會(hui) 考察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以確保同學們(men) 日後入學能夠跟得上課程學習(xi) 。
美本麵試常問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當申請生收到學校的麵試邀請,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相關(guan) 事宜了。雖然各個(ge) 大學的麵試題目關(guan) 注點各不相同,比如耶魯大學更關(guan) 注申請生求知欲、開放的思想以及對他人的關(guan) 心情況;賓夕法尼亞(ya) 大學麵試喜歡問學生喜歡什麽(me) ,挖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不同看法的接納,以及對賓大的了解……
但總體(ti) 來說,美國大學麵試中招生官常問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Tell me about yourself”自我介紹類型的,包括說一說自己的高中,喜歡的課程/老師,你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規劃,基本上屬於(yu) 必定會(hui) 問到的題目,麵試官往往通過這個(ge) 問題來“熱場”。
機構顧問建議,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控製語速,不要背稿,自信且簡短有力地向招生官拋出自己的重點。 我們(men) 可以圍繞著幾個(ge) 關(guan) 鍵詞展開來介紹,也可以通過周圍其他人的評價(jia) 讓個(ge) 人形象更加立體(ti) ,內(nei) 容盡量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種是“Why school”類的問題,會(hui) 涉及到學生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所學校,未來能夠為(wei) 大學做什麽(me) 等等,主要考驗申請生對學校,專(zhuan) 業(ye) 的認知和了解。
要回答這類問題,申請生隻能事先準備好,多了解夢校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向招生官展現自己獨特且適合學校的一麵。 你可以具體(ti) 到細節,而不是局限於(yu) 地理位置、學校活動這些官網可以找到的內(nei) 容,還可以提及自己對於(yu) 所選專(zhuan) 業(ye) 和學校的奉獻精神。
第三種是“Hobbies and Interests”愛好類問題,包括課外時間你會(hui) 做什麽(me) ,你喜歡讀什麽(me) 書(shu) 之類,麵試官希望看到申請生是一個(ge) 全麵發展的學生而不是一個(ge) 隻會(hui) 學習(xi) 的機器。
因此回答這類問題一定要說得有趣並且舉(ju) 出具體(ti) 的例子,千萬(wan) 不要說自己的業(ye) 餘(yu) 愛好是做學術研究,這隻會(hui) 讓招生官覺得你在故意迎合他。也盡量不要提“追劇,聽演唱會(hui) ,參加派對”這類娛樂(le) 化的活動,會(hui) 讓招生官懷疑你的學術潛質。
機構顧問建議可以將這些愛好適度包裝一下,比如追劇是否喜歡字幕製作,聽演唱會(hui) 是否加入了一些團體(ti) ,為(wei) 團體(ti) 做了什麽(me) ,你的愛好是否能與(yu) 專(zhuan) 業(ye) 掛鉤。除了這些以外,像登山,跑步,繪畫等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上述這些問題以外,一些麵試官還會(hui) 問學生時事類問題,比如最近關(guan) 心的國際大事;也有的會(hui) 反問學生“有什麽(me) 問題想問的嗎?”更多大學會(hui) 設置一些創意性問題,比如相信外星人存在嗎?假如時光倒流要做什麽(me) ?
回答這些問題大家一定不要慌,穩住自己的心態,邏輯清晰地去表達,可以稍微思考一下組織語言後再回答。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