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大部分準留學家庭都會(hui) 發愁一個(ge) 問題“美本留學到底是選學校還是選專(zhuan) 業(ye) ?”其實這是一個(ge) 普遍問題,缺乏美本申請經驗的家庭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很容易就把中國的高考思路套用到美國的大學申請上,總想著應該是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畢竟中國老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但在這裏,機構希望告訴大家,表示:“高中階段提‘選專(zhuan) 業(ye) ’這個(ge) 說法在美本升學這裏完全不適用”
01、美國大學根本不會(hui) 把高中生申請時的專(zhuan) 業(ye) “當真”
首先我們(men) 來思考一個(ge) 問題,美本申請時的專(zhuan) 業(ye) 選擇真的那麽(me) 重要嗎?選專(zhuan) 業(ye) 到底選的是什麽(me) ?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並不會(hui) 直白地問“你要選哪個(ge) 專(zhuan) 業(ye) ”?而是會(hui) 問“你最感興(xing) 趣哪個(ge) 學院”?其次是你最感興(xing) 趣的學術領域/學術項目是什麽(me) ?除了這個(ge) 領域/項目,你的第二/第三意向是什麽(me) ?
要注意,“最感興(xing) 趣”意味著學校關(guan) 心的並不是你的專(zhuan) 業(ye) 選擇,而是你目前的學術興(xing) 趣,注意這個(ge) 隻是一個(ge) 目前的意向,而且這個(ge) 興(xing) 趣也可以有多個(ge) ,甚至應該有多個(ge) 。
這樣的問法其實是因為(wei) 學校默認學生的興(xing) 趣是會(hui) 改變的,所以現在需要學生填寫(xie) 的隻是一個(ge) 現階段的想法和意向。
另外,選學院在某種程度上是更重要的事情,因為(wei) 每個(ge) 學院在大一大二的基礎課會(hui) 不一樣。比如文理學院和工程學院大一大二要求的課程就會(hui) 有所不同。申請選擇的學院,被錄取後會(hui) 默認在該學院學習(xi) 。
而我們(men) 所經常提到的“選專(zhuan) 業(ye) ”(declare the major),其實大多數美國大學是在大二下學期(一般春假前後)才讓學生敲定的。
大一到大二,是美國大學認為(wei) 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去探索和思考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選擇的時期。
事實也如此。很多美國大學本科生都是通過實際體(ti) 驗一些課程,或對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資源有一定了解後,才在大二左右對專(zhuan) 業(ye) 選擇有了比較清晰的想法;很多人發現自己想學的專(zhuan) 業(ye) ,跟申請大學時填寫(xie) 的專(zhuan) 業(ye) 完全不一樣。
而這樣的經曆,才是美國大學生活的常態。
02、美國大學確定專(zhuan) 業(ye) 的規則和流程
美國各大高校確定專(zhuan) 業(ye) 的規則和流程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美國大學對專(zhuan) 業(ye) 的定義(yi) 跟我們(men) 常常以為(wei) 的並不一樣。美國大學普遍采用“通識教育”,畢業(ye) 的總學分中有近半是通識課。
因此,使得學生轉專(zhuan) 業(ye) 、轉學成為(wei) 可能。從(cong) 時間線來看,絕大部分學校允許學生在前兩(liang) 年自由探索,最晚在大二結束時或大三開學前最終確定專(zhuan) 業(ye) 。當然,我們(men) 並非鼓勵所有學生都用這樣的方式確定最終的畢業(ye) 方向。
具體(ti) 建議應該基於(yu) 學生特點和家庭的教育訴求確定。在學生大二下學期在選專(zhuan) 業(ye) 的時候,大學一般會(hui) 給學生很多組合的可能性,常見的組合有下麵這麽(me) 幾種。
1. 選1個(ge) Major或1個(ge) Concentration(專(zhuan) 業(ye) 細分方向)。比如商學院裏麵就常常沒有專(zhuan) 業(ye) ,隻有細分方向。
2. 選2個(ge)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或者細分方向(可以是雙學位,也可以是1個(ge) 主修和一個(ge) 輔修)。這個(ge) 組合目前更加主流。
3. 選擇Joint-Major(聯合專(zhuan) 業(ye) )。大學中的不同學院會(hui) 聯合教學的一種專(zhuan) 業(ye) ,比如政治經濟學項目等等。
4.參加拿證書(shu) 的項目。比較常見的拿證書(shu) 項目有量化數據分析證書(shu) 項目、商業(ye) 實踐類的證書(shu) 項目等等。這些項目不會(hui) 算成是專(zhuan) 業(ye) ,但是代表學生掌握了某些特定的技能。
03、美國大學最關(guan) 心的不是專(zhuan) 業(ye) 選擇而是學術興(xing) 趣
其實源於(yu) 中國教育的傳(chuan) 統思想,對“專(zhuan) 業(ye) 對口”這個(ge) 概念的看法。
這個(ge) 說法其實是根植於(yu) 中國教育體(ti) 係的一種思維定式,就是會(hui) 覺得學生現在要考慮的專(zhuan) 業(ye) 決(jue) 定了未來讀本科或者碩士的專(zhuan) 業(ye) ,繼而影響著未來就業(ye) 。
這是個(ge) 很現實的選擇。但這種想法在實際操作上會(hui) 導致一些負麵情況出現。比如孩子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從(cong) 事什麽(me) 樣的職業(ye) ,做這些職業(ye) 到底意味著什麽(me) ,所以孩子們(men) 會(hui) 很反感這種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的選專(zhuan) 業(ye) 考量。
如果家長強加專(zhuan) 業(ye) 選擇的意願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導致孩子在本就不感興(xing) 趣的學術領域做再多課外活動,也很難產(chan) 出高含金量的成果。如此一來,申請時跟真正的大牛比起來就立馬弱爆了。
老實說,高中生們(men) 既沒到探索感興(xing) 趣的職業(ye) 方向階段,又不用靠就業(ye) 來解決(jue) 生存的壓力,所以根本無從(cong) 來根據職業(ye) 來選擇專(zhuan) 業(ye) 的可能。
另一方麵,如今的就業(ye) 市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比如,5年前的經濟學專(zhuan) 業(ye) 學生還聽起來好像很厲害,而我們(men) 最近聽到的情況是,即便是一直被傳(chuan) 的熱門專(zhuan) 業(ye) ,比如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學,畢業(ye) 生近幾年也覺得找工作艱難起來了。就業(ye) 市場飽和和內(nei) 卷越來越讓這些按照“專(zhuan) 業(ye) 對口”來規劃的學生們(men) 步履維艱。
我們(men) 重新回頭來思考一下美國大學學科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按照每個(ge) 學生自身最擅長的方向來培養(yang) 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美國大學希望這樣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都是對社會(hui) 有用之人,不管是人類學專(zhuan) 業(ye) 還是商科專(zhuan) 業(ye) ,這些學生都能成為(wei) 各個(ge) 領域的拔尖人才。
那要怎麽(me) 做到這一點呢?就是靠讓學生靈活使用各種學術資源,主動發掘出適合自己的機會(hui) 提升自身能力素養(yang) 。而這種發展法則,在學生未來工作和融入社會(hui) 時同樣適用。
總體(ti) 說來,美國大學認為(wei) 專(zhuan) 業(ye) 探索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甚至是一生都可以持續進行的過程。大學鼓勵學生要積極自我反省,從(cong) 而做出明智的、適合自己的選擇。
相信我,除了少數從(cong) 小就立誌要當科學家作家音樂(le) 家的絕世奇才,隻要你想去美國讀書(shu) 都會(hui) 遭遇到這樣一個(ge) 靈魂拷問:我,究竟,應該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
那麽(me) 究竟又要怎麽(me) 準備才能申請的好呢?還有如果我就要選擇某個(ge) 專(zhuan) 業(ye) 去準備申請,建立自己的申請形象,又應該怎麽(me) 操作呢?
方法論1:無論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申請專(zhuan) 業(ye) 一定要和申請人物形象相符。
一個(ge) 申請者的人物形象就是你的完整個(ge) 人profile構成,包括你的高中選課和成績、標化考試分數、形形色色的活動、各種獎項和夏校、所有文書(shu) 材料以及全部推薦信。
機構曾經有一位同學性格內(nei) 向,喜歡讀書(shu) 和思考哲學問題的學生,因為(wei) 原高中不提供AP課而轉學,參加的競賽和活動也偏哲學,似乎哲學是最優(you) 選擇,但最後他錄取的卻是芝加哥大學的人類學和社會(hui) 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
方法論2:對於(yu) 真心熱愛的專(zhuan) 業(ye) ,如果愛,請深愛!
幾年前,某位剛剛接觸到我們(men) 的同學聽說哲學是冷門專(zhuan) 業(ye) ,很難就業(ye) ,一心向往商學院的她準備實施曲線救國的戰略,毅然報名了哲學奧賽。在競賽的準備過程中她才發現,哲學需要讀大量的書(shu) 籍,進行大量的思考以及大量的寫(xie) 作。這要求一個(ge) 人必須願意坐在書(shu) 桌前,與(yu) 那些先賢進行心靈的對話。對於(yu) 喜歡和人打交道,也富有表現欲的她來說,這種經曆簡直就是酷刑!
後來,她在機構的指導下報名參加了商賽,帶領團隊進行項目的開發,才終於(yu) 找回了曾經的笑容,也終於(yu) 知道了商科才是自己未來之路。
這個(ge) 例子是為(wei) 了說明,如果為(wei) 了進入某所學校,又或是因為(wei) 父母建議而選擇大學專(zhuan) 業(ye) ,又恰巧碰上大學轉專(zhuan) 業(ye) 困難的情況,那麽(me) 很可能你的大學生活一開始就會(hui) 是hard模式。
方法論3:除非全麵發展文理兼修的大佬,不要選不定專(zhuan) 業(ye) (undecided)。
機構曾經有過一個(ge) 的學生,她從(cong) 小就文理兼修成績優(you) 異,體(ti) 育藝術不在話下,簡言之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可在大學選專(zhuan) 業(ye) 上卻犯了難。數學物理競賽成績斐然、經濟商科從(cong) 小熱愛、而曆史則是家學淵源不容小覷。
如果按照不定專(zhuan) 業(ye) 來申請,那麽(me) 專(zhuan) 業(ye) 和專(zhuan) 業(ye) 的跨度讓人準備起來有無從(cong) 下手的感覺。後來我們(men) 通過對活動的梳理和分析,最終確定數學第一專(zhuan) 業(ye) 、曆史第二專(zhuan) 業(ye) 的選擇,也申請到了MIT的數學專(zhuan) 業(ye) 。
美本美碩的申請和升學規劃,一直都是一個(ge) 極其需要個(ge) 性化定製的服務。要想不拿孩子的前途賭博,那就要把專(zhuan) 業(ye) 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