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zhong) 所周知,在美本申請時應盡情展現自己,讓招生官看到你的申請表就產(chan) 生想認識你的興(xing) 趣。很多學生想努力表現自己,想把所有經曆都寫(xie) 進申請表裏。這個(ge) 做法其實是錯的,你要懂得抓住重點,要知道大學對什麽(me) 樣的學生感興(xing) 趣?以下 5 件事應該避免出現在你的申請表中!
01不要寫(xie) 太久遠、小時候的活動
學校對你近期或正在做的事情比較感興(xing) 趣。即使你以前有特別優(you) 秀的經曆,像是初中在你的市得到田徑比賽第一、或小學就在國家音樂(le) 廳演奏,這些過時的活動就不要放進申請表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如果你小時候你能得到全市第一,上高中有沒有繼續進全市的排名,甚至全國前幾名?
有近期的成就的話,把這個(ge) 寫(xie) 進去,如果你需要在 “九年級的 A 活動” 跟 “十一年級的 B 活動” 做取舍,除非 A 活動比 B 活動厲害非常多(像是九年級代表國家去參加數學競賽,跟十一年級當數學老師的課堂小幫手),不然不要把 A 活動放入申請表內(nei) 。
02應包括從(cong) 小時候到高中、有成就的活動
大學隻對你 9 年級之後在做的活動感興(xing) 趣,但如果你從(cong) 小就開始做某些活動,到高中還是持續在做,而且越做越好,那這些持續的活動就非常有意義(yi) ,就必須寫(xie) 進去。持續做的活動要有成就才值得寫(xie) ,如果你從(cong) 一年級就開始打籃球,但打到十一年級永遠是板凳球員,那你可能就不該把打籃球寫(xie) 入到你的申請表裏了。
03不要刻意用“SAT”詞匯展現自己的程度
很多學生為(wei) 了讓招生官覺得自己很聰明或英語很好,想要在用詞中添加自己平時不常用的艱深詞,首先如果學生不常用,學生就很容易在錯的地方使用這些詞,反而讓自己英語水平不好這件事被看得更明顯。
即使學生找了很厲害的顧問幫學生把這些艱深詞填入在申請表中,學生忘了申請表上有很多地方,包含 SAT/ACT 分數、在校尤其是英語成績、AP/IB 考試、老師在推薦信裏所寫(xie) 的內(nei) 容等等地方可以看得出學生的水平,申請表裏展現出不同的英語實力會(hui) 讓大學懷疑,你在申請表上動過手腳,請了別人幫你包裝。
04應該用自己英語水平明確展現自己的與(yu) 眾(zhong) 不同
如果你平常交談跟寫(xie) 作很習(xi) 慣用艱深詞去更精確地表達你的想法,那你可以繼續使用這些字在你的申請表裏。如果你的英文不是特別好,你可以用你水平範圍內(nei) 的詞匯去表達。雖然正確使用艱深詞會(hui) 加分,但一份好的申請表不一定要有艱深詞!準確地用 “一般的字” 去描述你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經曆、能力、跟個(ge) 性,相對來說會(hui) 加更多分。
05不要把重點放在數量,為(wei) 了填滿欄位把沒意義(yi) 的小活動都寫(xie) 進去
我們(men) 理解你想要展示自己多才多藝的想法,但不是所有的課外活動都值得被提及。有些學生擔心申請表的活動清單 “太空曠”,或因為(wei) 猜不到大學想要看到的是什麽(me) ,而盡可能地把所有大大小小的資料都填在申請表裏。
如果學生錯誤地把沒意義(yi) 的小活動都塞進去,結果申請表裏有三四項活動是一次性、短暫、玩票性質的活動就是不該放進申請表裏的活動,雖然這些活動本身並不見得會(hui) 扣分,但他們(men) 會(hui) 分散招生官的目光,讓他們(men) 容易錯過你想讓對方看到的其他重要活動,要是對方為(wei) 了讀你過去參加過三次動漫展,而沒注意到你過去一段時間自己上網接到設計的案子、一共賺了 $5000 美金,或你因為(wei) 特別熱愛編織而創辦了一個(ge) 同好交流社團、並推廣、教導其他對編織有興(xing) 趣的人,那就可惜了。
放入不同的活動證明自己有多元的才華不是不可以,但必須確保這些資料都是加分的,而且不影響其他的高分項目。 除此之外,如果你報了一個(ge) 夏令營,但你根本沒從(cong) 中學到或得到什麽(me) ,那這個(ge) 活動對你的申請算是完全沒幫助的。
甚至,如果你是在申請前突然參加了某些活動,而這個(ge) 活動跟你在申請表所呈現的樣子不匹配,那也會(hui) 讓招生人員質疑,你是不是為(wei) 了申請大學刻意做這件事,這樣反而被扣分!
06應該把重點放在品質,有價(jia) 值的課外活動
一個(ge) 好的課外活動應該包含這 4 個(ge) 因素的其中至少一項:(通過持續性展現)熱情、(通過成就展現)才能、主動性、及影響力。對某些課外活動有特殊熱情或亮眼表現的學生,他們(men) 有可能會(hui) 花大部分的高中時間參與(yu) 這項活動,也因此沒空參加其他五花八門的活動。
申請表可能會(hui) 讓你最多填寫(xie) 10 項活動,但你如果為(wei) 了全心投入你的興(xing) 趣而在高中的三年半隻有一共四項活動也沒關(guan) 係,讓學校看到你在你擅長領域的亮眼表現,這張王牌,就可以事半功倍!
07不要包含跟自己沒關(guan) 係的活動介紹
很多學生會(hui) 犯這個(ge) 毛病,在介紹所參加的課外活動的時候花太多時間在介紹活動或社團本身,而沒強調自己在社團中的意義(yi) 及貢獻。舉(ju) 例來說,如果學生參加了學校的 Relay For Life (生命接力賽),學生可能會(hui) 在描述中寫(xie) :”Relay For Life is a community-based fundraising event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Each year, more than 5,000 Relay For Life events take place in over twenty countries. This is our school’s 5th year participating in this meaningful event.” 這樣的介紹很浪費文字空間,因為(wei) 即使招生官不知道 Relay For Life,他們(men) 在看完了這個(ge) 活動介紹之後認識的是這個(ge) 活動,而不是你。這些描述沒有提供給大學你的能力、成就、或個(ge) 性的線索,寫(xie) 進去可能會(hui) 因為(wei) 模糊焦點而產(chan) 生反效果!
08應該包含個(ge) 人在活動中的責任或貢獻
申請表是要讓大學認識你,所以每件事都要跟你有關(guan) 。在介紹一個(ge) 活動給大學的時候,你需要的是讓大學知道你在活動中的責任是什麽(me) ,你做了哪些事,以及你對這個(ge) 活動或機構的貢獻是什麽(me) 。如:讓大學知道你在 Relay For Life 裏麵幫你的社團設計海報、參與(yu) 活動安排、或募到 $500 美金的捐款,這些才是有意義(yi) 的細節。
09不要使用模糊、籠統的形容詞去形容你做的活動
大學招生官會(hui) 假設你在活動中實際做的事情是你敘述的最低標準。意思就是,如果你隻寫(xie) 你 “參加” 了學校的辯論社,而不去更詳細的解釋你在裏麵做了什麽(me) ,大學就會(hui) 假設 “參加” 的意思是偶爾出席每周的辯論社練習(xi) ,而且別人在訓練辯論的時候你在教室後麵跟朋友聊天,因為(wei) 這樣子的學生也可以說他們(men) 有 “參加” 辯論社。
如果你實際做的更多,比如你有積極參與(yu) 每周的練習(xi) ,參加比賽,或甚至幫忙訓練新生,但你卻因為(wei) 你錯誤的描述而被歸類在 “在辯論社混水摸魚” 的學生中,你額外做的就都白費了。相同的,如果你隻寫(xie) “募款”,那大學就會(hui) 假設你們(men) 募到了 $5,因為(wei) $5 也是募款。
10應該用精確的動詞或數字描述你做的活動
如果你有積極參與(yu) 每周的練習(xi) ,參加比賽,或甚至幫忙訓練新生,你需要把這些細節都寫(xie) 在申請表裏,把重要的放在前麵,如果字數滿了就省略相對比較不重要的細節。
如果有明確數字是值得提出的,像是 “募到 $5000 捐款” 或 “教了 20 位學生”,或有更精準的動詞,像是 “帶領” 或 “訓練”,這些明確的數字跟動詞可以更正確的展現你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特點。
11總結
有些學生認為(wei) 申請隻是填申請表,但其實申請大學有很多的細節,如果學生沒辦法或不知道學校評估學生的方式,大學招生官可能無法從(cong) 申請表中看到學生實際有多優(you) 秀。
如果學生在活動清單中能避免上麵這五件事,並且成功的把自己的優(you) 點呈現出來,學生要善用資源,讓你完成一份精彩、吸引名校大學招生官眼光的活動清單!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