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yu) 大家分享的2023-24申請季剛剛斬獲牛津大學 材料科學專(zhuan) 業(ye) offer的宋同學,她說:“最終結果是對過往辛勤付出的一種回饋”。
01、材料科學像一座橋梁 將科技前沿成果與(yu) 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我應該算是比較早就確定了自己想要申請材料專(zhuan) 業(ye) 。首先在平時的學習(xi) 中,物理和化學一直是我感興(xing) 趣且擅長的學科,而材料科學作為(wei) 一門交叉學科,不僅(jin) 將物理和化學很好的結合了起來,還涉及工程、生物、醫學等學科領域。
圖片來源 牛津大學官網
以牛津大學為(wei) 例,材料科學專(zhuan) 業(ye) 的課程涉及物理、化學、數學、生物、醫學、機械、電磁學、工程應用及工業(ye) 製造等方麵的內(nei) 容。除此之外,還有機會(hui) 學習(xi) 相關(guan) 的企業(ye) 知識與(yu) 就業(ye) 技能,比如寫(xie) 商業(ye) 計劃、籌集資金及開辦企業(ye) ,還有機會(hui) 學習(xi) 一門語言。
圖片來源 牛津大學官網
其次,在深入閱讀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材料科學的發展在推動科技進步的進程中扮演著舉(ju) 足輕重的角色。它更像是一座橋梁,將科技的前沿成果與(yu) 與(yu) 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比如:為(wei) 了實現更長的續航裏程、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可靠的安全性能,材料科學家們(men) 正致力於(yu) 研發具有新型電池材料,以滿足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的迫切需求;而在清潔可再生能源領域,人們(men) 也在積極探索和研發能夠大幅提升太陽能板光電轉換效率的新材料。
這也意味著未來畢業(ye) 後,就業(ye) 範圍不會(hui) 局限在與(yu) 材料科學、工程相關(guan) 的領域,還可以選擇去相關(guan) 的製造業(ye) 或者去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工業(ye) 等行業(ye) 從(cong) 事研發相關(guan) 的工作。
02、寫(xie) 作素材質量大於(yu) 數量 耐心打磨自己的PS文書(shu)
由於(yu) 很早就確定了申請的專(zhuan) 業(ye) 方向,這讓我擁有了相對寬裕的時間去拓展物理和化學知識、參加相關(guan) 的學術活動、閱讀材料學方麵的書(shu) 籍,在進一步堅定自己想法的同時,也為(wei) PS文書(shu) 寫(xie) 作、牛津筆麵試打好基礎。
圖片來源 牛津大學官網
我在高一的時候,先去牛津材料係官網下載了推薦書(shu) 單,從(cong) 中選讀了幾本比較感興(xing) 趣的書(shu) 。其中我非常推薦的是經典的Stuff Matters (by Mark Miodownik),這本書(shu) 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了我們(men) 生活中常見卻又往往被忽視的各種材料,從(cong) 陶瓷、塑料、玻璃到金屬,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語言,揭示了這些材料背後的科學原理。讀起來絲(si) 毫不會(hui) 覺得乏味,它對我的PS文書(shu) 寫(xie) 作起到了很大幫助。
我在課餘(yu) 時間也喜歡在各大平台上刷有關(guan) 材料學的視頻和講座,看到有趣的會(hui) 拿本子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ge) 素材庫,讓我在構思PS文書(shu) 時非常方便。
此外,我還在去年上半年參加了有關(guan) 半導體(ti) 的學術項目,在動手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前掌握了一些關(guan) 於(yu) 材料的知識,例如crystal structure。其中學到的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章節,以及幾次實驗經曆,也給我提供了不少文書(shu) 寫(xie) 作素材。
在PS寫(xie) 作期間我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規定的4000個(ge) 字符限製內(nei) 充分展現學科熱情與(yu) 獨特的見解。對此,我的第一點建議是文書(shu) 素材質量遠比數量重要的多。
所以大家在構思PS文書(shu) 的時候盡量優(you) 先選擇那些自己真正喜歡的、自己充分理解並且能向其他人闡述清楚的主題或經曆。
其次,寫(xie) PS文書(shu) ,千萬(wan) 不要怕麻煩。反複修改和潤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準確簡潔的用詞表達和嚴(yan) 密連貫的邏輯不僅(jin) 能給招生官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體(ti) 現出自己的認真嚴(yan) 謹的學術態度與(yu) 真誠的學術熱情。建議大家可以多跟文書(shu) 老師商量,千萬(wan) 不要自己埋頭苦改,若是方向錯了,走得越遠就錯得越深改完PS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men) ,從(cong) 不同的視角審視能夠給我們(men) 更多的靈感。
03、PAT 95分老師的筆試準備心得
關(guan) 於(yu) PAT筆試的準備,我認為(wei) 大量刷題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建議大家盡量早點開始著手準備。我從(cong) 7月開始到正式筆試期間,先是刷完了2012-2022近十一年的past papers。大家剛開始做PAT練習(xi) 時可以先不計時,等自己摸清了出題套路後,再給自己限定在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完成。在做近幾年的題目時,盡量擺脫對計算器的依賴或是使用PAT筆試係統的online calculator。
其次,刷完past papers後,大家也可以嚐試刷一些BPhO等物理思維挑戰活動的題目,近幾年PAT物理部分難度有所增加,感覺更趨近於(yu) BPhO的風格了。
當然,比起單純刷題,我認為(wei) 更重要的可能是及時整理錯題。每做完一套題,我都會(hui) 先去分析做錯的原因,然後整理相關(guan) 的知識點、總結技巧規律,並整理到錯題本上。
在正式筆試前,再仔細查看PAT syllabus,有些考察內(nei) 容,我們(men) 可能平時在校內(nei) 學習(xi) 中接觸的不多,例如Solar System和Eclipse,一定要提前補充了解,不要抱有僥(jiao) 幸心理~筆試前一周可以翻看筆記和錯題本,把重要的題目和知識點標識出來,前一晚再鞏固一遍。
我感覺2023年的PAT題目難度比往年要簡單一些,做起來很順手。由於(yu) 我做題速度一直很快,正是筆試中做完竟還有半個(ge) 多小時的可以檢查,這裏簡單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大家在正式筆試中如果遇到不確定的、不會(hui) 的或是計算麻煩的題可以先跳過(如果是參加線上筆試的話,可以點一下”flag”進行標記),等其他題都做完,進入心流模式了之後再回來看,一般能夠更快地解決(jue) 問題。
◆還有一個(ge) 小技巧是可以在筆試前幾周的練習(xi) 過程中盡量少用計算器,鍛煉自己的運算能力。正式筆試中簡單的運算就不要去按計算器了,一來節省時間,二來如果今年國內(nei) 也開始采用線上筆試係統的話,自帶的online calculator真的很難用。另外,如果草稿紙不夠用可以向監考老師要。
◆檢查卷子時,也要優(you) 先確保自己會(hui) 題目都做對,比如PAT大部分的數學題都不難,就不要在這方麵失分。很難的題留到最後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再去思考。
04、先不要著急否定自己的表現
穩住心態 麵試正常發揮
我的牛津麵試一共有兩(liang) 場,自我感覺第一場很不理想,特別是最後一題是個(ge) 估算題,教授的phrasing比較抽象,把我問得一頭霧水。雖然當時沒有太多的思路,但本著不能冷場的原則,就講自己知道的一些關(guan) 於(yu) 材料學的知識都說了出來,教授也根據我的想法給了一些提示。雖然感覺過程不太順利,但最後還是回答出了關(guan) 鍵數值和思考過程。
相比之下,我二院的麵試就好了很多,很快地把題目都答了出來。所以麵試結束後,無論表現如何,不要著急先去否定自己,穩住/調整好心態,說不定就否極泰來了呢~
關(guan) 於(yu) 麵試該如何準備,我想對同樣申請材料專(zhuan) 業(ye) 的學弟學妹們(men) 說的是:一定一定要熟悉自己的PS文書(shu) 啊!我在第一場麵試時,教授們(men) 針對我的PS文書(shu) 內(nei) 容提問了十幾分鍾,幾乎是每一段內(nei) 容都會(hui) 被問到(汗流浹背~)。大部分關(guan) 於(yu) 文書(shu) 的問題也是更為(wei) 深入的延伸,這就要求我們(men) 對寫(xie) 進PS裏的內(nei) 容是真的感興(xing) 趣並且對相關(guan) 知識點十分了解。
此外,想要申請材料科學的學弟學妹們(men) 在準備麵試時也不能忽視化學,我在麵試中就被問到了與(yu) chemical bonding有關(guan) 的問題。尤其是在ALevel中沒有材料學這門課,更需要我們(men) 靈活運用已知的物理化學知識,並且要準備好快速接受新知識。我在第二場麵試時,教授給我共享了屏幕,現場通過PPT向我介紹了許多new concepts,並立即要求我推導公式、畫圖、解釋含義(yi) 。當然,教授會(hui) 給提示,所以大家遇到沒聽說過的知識時也不用慌張。我們(men) 在平時模擬麵試時,也要多主動去和對方互動,鍛煉交流能力,確保可以穩穩地接住hints~
最後,再次向學弟學妹們(men) 安利Stuff Matters這本書(shu) ,其中包含了許多常見材料,我在麵試前又把這本書(shu) 翻了幾遍,正式麵試中也被問到了steel和ceramic兩(liang) 種書(shu) 中提到的材料。
05、最終結果是對過往辛勤付出的一種回饋
麵試結束後,我便選擇不去想有關(guan) 牛津的事情。直到放榜的前一天才感到有點焦慮,把某乎上關(guan) 於(yu) “被牛津大學拒絕是怎樣的體(ti) 驗”的回答都看完後,提前感到難過並安慰了自己一番後,內(nei) 心趨於(yu) 平靜。放榜當天我的offer來得很晚,以至於(yu) 收到UCAS郵件提示時還以為(wei) 是拒信到了看到紫色的offer時,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尖叫而是疑惑的 “啊?”,然後才後知後覺地感到激動。
回顧整個(ge) 申請季,我認為(wei) 自己最大的優(you) 勢可能就是心態比較好,相信最終結果是對過往辛勤付出的一種回饋。幾年的高中留學生活,已經教會(hui) 了我:運氣等許多不可控因素,即便努力,也可能會(hui) 失望。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我也收獲了許多。之後再回想起這段難忘的經曆,也無愧於(yu) 自己。可能正因為(wei) 這樣“佛係”的心態,使我在PAT筆試與(yu) 牛津麵試中超常發揮,最後成功拿到了offer~
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和老師一路陪伴與(yu) 幫助,一直鼓勵支持我,負責的老師們(men) 也總是迅速地回答我的各種問題;也非常感謝我的好朋友們(men) ,在申請和A Level大考的雙重壓力下互相加油打氣,讓我穩住心態,不算太艱難地度過了那段日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