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4年物理碗競賽開考時間越來越近 👇
⏰考試時間⏰
2024年3月20日
17:00-17:45(45 分鍾)
⏰報名截止⏰
2024 年 3 月 11 日 還有兩(liang) 個(ge) 月就要物理碗考試了,跟還不了解這個(ge) 比賽的同學介紹一下:物理碗的特色之一就是會(hui) 考時事題。時事題往往來源於(yu) 前一年的諾貝爾獎或者前一年當中發生的物理大事件。主辦方美國物理協會(hui) 在每一年的年末係統整理在這一年當中發生的物理大事件,然後抽取其中的部分關(guan) 鍵信息在物理碗考試中出現。
比如,在2021-2022年的物理碗考試中出現了這類時事題,也被機構老師在考前成功押中!
接下來,老師也為(wei) 大家盤點2023年的物理大事件!
01、引力波
今年,物理學界首次探測到納赫茲(zi) 引力波存在的證據。這些巨大、超低頻的波動在數年到數十年的周期上拉伸和壓縮著時空。
四個(ge) 獨立的射電天文學項目——北美的NANOGrav、歐洲和印度的EPTA/InPTA、中國的脈衝(chong) 星測時陣列、澳大利亞(ya) PPTA,合作完成並共同報道了這一重大發現。他們(men) 通過記錄來自脈衝(chong) 星的信號到達地球時間的細微變化來探測引力波。
關(guan) 於(yu) 納赫茲(zi) 引力波的由來,一個(ge) 最合理的解釋是:當兩(liang) 個(ge) 星係合並時,它們(men) 各自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形成雙黑洞係統,並在完成合並前相互繞行數千甚至數百萬(wan) 年。
此類超大質量天體(ti) 的運動會(hui) 產(chan) 生納赫茲(zi) 頻率的引力波。當然,也不能排除暗物質或宇宙膨脹相關(guan) 起源。
上圖為(wei) 兩(liang) 個(ge) 大質量黑洞合並時的計算機模擬模型用以解釋引力波的背景信號。
機構物理名師解析
在這裏我們(men) 要劃出的的關(guan) 鍵詞有: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黑洞blackhole,以及四個(ge) 天文項目的名字the North American Nanohertz Observatory for Gravitational Waves (NANOGrav), a joint European–Indian effort (EPTA/InPTA), the Chinese PTA, and the Parkes PTA in Australia 這些要留有印象。
關(guan) 於(yu) 引力波,在2018年的物理碗中考過:
答案選A,因為(wei) gamma ray頻率最高,能量最大,最容易被探測到。這個(ge) 點希望同學們(men) 記住,很有可能會(hui) 再次出現。
02、透過中微子觀察銀河係
今年6月,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發布了首張銀河係的中微子圖像。
圖像由一係列藍色、模糊、相連的斑點構成,與(yu) 另外三種波長(無線電、光學和伽馬射線)下的視圖大致匹配。
冰立方能利用南極絕佳的透明冰川環境研究宇宙中微子,包括一些有史以來最高能的中微子。安裝於(yu) 寒冰深處的光學傳(chuan) 感器檢測中微子與(yu) 冰中原子相互作用的信號。
研究團隊也正是基於(yu) 這類信號繪製出了銀河係圖像。
機構物理名師解析
關(guan) 鍵詞:中微子neutrino
關(guan) 於(yu) 中微子,它是一種基本粒子,屬於(yu) 輕子lepton,它的質量和電荷均為(wei) 0,所以很難探測,往往在電子的釋放和吸收中伴隨產(chan) 生。
同樣也在2018年的物理碗考試中出現:
答案是C,要知道中微子的基本信息是電子伴隨粒子,在選項中隻有β射線是電子。
03、協調量子力學與(yu) 廣義(yi) 相對論
量子力學是最棒的物質理論,通過波動方程描述微觀粒子的離散(量子化)行為(wei) 。廣義(yi) 相對論是最好的引力理論,通過時空曲率描述大質量物體(ti) 的連續(經典)運動。
但這兩(liang) 個(ge) 理論在時空的本質上似乎存在根本分歧:量子波動方程在固定的時空上定義(yi) 的,廣義(yi) 相對論卻說時空是動態的,因物質分布而彎曲。
過去70年來,基礎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協調、統一量子力學與(yu) 廣義(yi) 相對論。這種統一有兩(liang) 種策略:要麽(me) 將引力量子化,要麽(me) 找到一種方法將量子物質引入經典引力框架。
大多數努力都圍繞前一種展開,不過尚無實驗證實量子引力概念。後一種策略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倫(lun) 敦大學學院的喬(qiao) 納森·奧本海姆(Jonathan Oppenheim)提出一種替代方案:將引力保留於(yu) 經典理論,並通過概率機製將其與(yu) 量子理論結合。這種做法過去被認為(wei) 不可能,因為(wei) 它會(hui) 導致不一致。
奧本海姆避開了這一問題,付出的代價(jia) 則是必須將概率引入時空演化。未來的實驗可通過探測量子引力來測試上述方案的可行性。
機構物理名師解析🚀
關(guan) 鍵詞:量子quantum,引力gravity,基本作用力fundamental forces
追溯到2007年,考到了四個(ge) 基本相互作用力:
答案是B,用排除法,要記住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在原子內(nei) 部的,他們(men) 作用範圍非常小,排除引力後隻有電磁力可選。
更多物理事件會(hui) 在後續更新,接下來我們(men) 再看一下2023的諾貝爾獎。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Pierre Agostini, 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 Ferenc Krausz 和法國物理學家 Anne L’Huillier ,表彰他們(men) 在物質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產(chan) 生阿秒光脈衝(chong) 的實驗方法。
阿秒是一個(ge) 時間單位,等於(yu) 10-18秒(小數點後17個(ge) 零)。
這個(ge) 單位有多“小”?形象地說,1秒鍾所包含的阿秒數,相當於(yu) 宇宙年齡(約1018秒)中所包含的秒數。
所謂阿秒激光,指的就是脈衝(chong) 時間能達到阿秒級別的激光。那麽(me) ,人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研究這種激光呢?
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如果要研究運動員的跑步,我們(men) 隻需要肉眼和秒表就可以;而如果我們(men) 要研究快速運動的物體(ti) ,肉眼就看不清楚了。
此時人們(men) 發明了“拍電影”,通過快速的快門開合來形成短時間的光脈衝(chong) ,讓畫麵在一個(ge) 短時間內(nei) 暫時“定格”,這樣就方便我們(men) 觀察了。
也就是說,如果采用更短時間的光脈衝(chong) ,那麽(me) 就可以研究更高速運動的物體(ti) ;目前最快的相機快門產(chan) 生的光脈衝(chong) 時間大概在萬(wan) 分之一秒左右,也就是說每秒鍾快門閃一萬(wan) 次,這麽(me) 快的速度足夠人們(men) 清晰地拍攝出昆蟲振動翅膀的過程。
相對於(yu) 宏觀物體(ti) 來說,微觀世界的物質(原子、分子)運動的速度更快,為(wei) 了研究這種運動,科學家們(men) 發明了飛秒激光,光脈衝(chong) 的持續時間短至10-15秒,我們(men) 終於(yu) 可以看清一個(ge) 原子是怎麽(me) 運動的了。
原子核內(nei) 的電子運動速度更快,氫原子基態電子繞原子核旋轉一周的時間是150阿秒(1阿秒 =10-18秒),這就意味著飛秒激光已經看不清電子的運動了,人們(men) 需要時間寬度在阿秒量級的激光。如何製造脈衝(chong) 時間在10-18秒量級的阿秒激光就成為(wei) 了新挑戰。
要注意的是,盡管這裏時間刻度已經很小了,但是不會(hui) 影響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Anne L’Huillier回答:我們(men) 並沒有違反量子力學,我們(men) 可以把波函數的區域定域化到一個(ge) 小的區域,左邊或者右邊,但是,電子依舊是一個(ge) 波包,不是一個(ge) 點。
🚀複習(xi) 重點小結
1. 關(guan) 鍵詞:阿秒(attosecond)。1阿秒是10的-18次方秒。“阿”(atto)這個(ge) 前綴就是10的-18次方。
2. 這張前綴表要好好去記憶,往年我們(men) 隻要記到12次方,今年要記到18次方。
3.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4. 諾獎得主: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Anne L’Huillier
每一年我們(men) 都會(hui) 給大家更新這些物理事件,當然也為(wei) 大家參與(yu) 物理競賽一路保駕護航,提高最大幫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