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答疑知識點搶先預覽:
【科研答疑專(zhuan) 場】
-如何找科研項目?申請藤校一定要有科研項目嗎?如果隻有實習(xi) 經曆呢?
-怎麽(me) 看收費的科研實習(xi) 項目?
-美本Math+CS專(zhuan) 業(ye) ,孩子偏向喜歡應用,如果讀研究生建議什麽(me) 方向?是否需要準備科研?如需要什麽(me) 時候大幾開始準備?如何在科研和實習(xi) 上安排好,有何建議?在大二暑假期間建議如何規劃?
-美研申請的各項指標作品集>GPA>推薦信>文書(shu) >科研>實習(xi) 的權重排序合理嗎?
請問老師該如何選課如何選擇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包括社團,如何選導師去找項目、做科研,這些事情在讀研期間如何更好的規劃呢?
-請問如果本科有好幾段科研,還需要競賽嗎?競賽在申請碩博的作用怎麽(me) 樣呢?
(提問均來自答疑群家長真實提問,文末可掃碼加入家長答疑群)
答家長提問:
01、如何找科研項目?申請藤校一定要有科研項目嗎?如果隻有實習(xi) 經曆呢?
科研代表學生的研究能力。學術導向的項目會(hui) 更加關(guan) 注這個(ge) 能力。比如申請博士,博士期間主要任務就是做科研,所以對科研能力非常非常關(guan) 注。
所以申請博士時,不管是不是藤校都要求有科研經曆。對於(yu) 很多碩士項目,主要是為(wei) 了就業(ye) 而不是科研。對科研工作者和在公司工作的人的能力要求非常不同,在公司除非你的職業(ye) 偏向研究類,否則大多數職位並不特別需要研究能力,而是更加看重實踐能力,以及軟性的技能,比如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等。這些都主要通過實習(xi) 體(ti) 現。
所以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商科類的交叉學科並不特別強調科研能力,而是更加看重實習(xi) 中體(ti) 現的實踐能力和職場能力。博士,或者理工科碩士,雖然也是為(wei) 了就業(ye) ,但是由於(yu) 學科特點,他的就業(ye) 中也帶有科研屬性。所以對於(yu) 理工科碩士和博士,有科研比較重要。如果隻有實習(xi) 經曆,但是實習(xi) 經曆中有非常強的專(zhuan) 業(ye) 屬性,那這份實習(xi) 經曆也沒問題。
接下來聚焦如何找科研的問題。
第一,在美國讀書(shu) 的同學可以關(guan) 注許多學校中的科研項目,他會(hui) 給本科學生很多科研機會(hui) 。
第二,有些學校會(hui) 把科研項目羅列在官網,美本的學生可以通過申請得到機會(hui) 。
第三,我們(men) 也可以找感興(xing) 趣的教授詢問,因為(wei) 有些機會(hui) 並不對本科生開放,但如果和教授關(guan) 係比較好,有些教授也願意讓學生加入。
第四,現在有很多科研項目有購買(mai) 的機會(hui) ,比如機構也會(hui) 為(wei) 大家提供這樣的服務。這樣不僅(jin) 僅(jin) 方便許多,而且選擇也較多。這些項目往往都是外校,甚至絕大多數是頂尖學校的教授帶的科研項目,含金量也較高。
02、怎麽(me) 看收費的科研實習(xi) 項目?
首先要看自己需要什麽(me) 樣的科研和實習(xi) ,然後盤點一下自己的資源。比如說科研,你是否能夠在學校裏找到實習(xi) 機會(hui) ,是不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說你家庭的資源找到。
如果在你盤點了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之後,你發現你做不到的話,用購買(mai) 的方式來豐(feng) 富自己的經曆,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我認為(wei) 也未嚐不可。不過大家需要去辨識的是你購買(mai) 的科研或實習(xi) ,是否真的能夠讓你學到知識,提升能力?
主要看這個(ge) 公司的理念,如果說一家公司隻是在賣一個(ge) 經曆,公司自己都覺得學生隻是需要簡曆上有這麽(me) 一段經曆,或者隻是需要一封推薦信的話,而非重視學生的體(ti) 驗和成長,這個(ge) 時候你就需要慎重一些。
03、美本Math+CS專(zhuan) 業(ye) ,孩子偏向喜歡應用,如果讀研究生建議什麽(me) 方向?是否需要準備科研?如需要什麽(me) 時候大幾開始準備?如何在科研和實習(xi) 上安排好,有何建議?在大二暑假期間建議如何規劃?
本科Math+CS研究生的選擇是非常多的。孩子喜歡應用,那基本上不考慮讀博了。碩士可以考慮繼續讀CS,可以考慮偏數據分析的專(zhuan) 業(ye) ,比如數據科學、統計;還可以考慮和商科的交叉學科,比如金融工程,商業(ye) 分析等。
研究生準備最好從(cong) 大二就開始,因為(wei) 實際上申請隻看大學前三年的經曆,從(cong) 大二開始,隻有兩(liang) 年的時間,也就是兩(liang) 個(ge) 暑假和平時上學的一些安排。加上美國的本科學習(xi) 課業(ye) 是非常繁重的,真正用於(yu) 研究生準備的時間其實是很有限的。
我的建議是先確定要申請的專(zhuan) 業(ye) ,這個(ge) 工作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不過卻非常重要。因為(wei) 專(zhuan) 業(ye) 是努力的方向,如果不知道方向是什麽(me) ,很有可能你的努力是無用功。我就經常會(hui) 看到很多同學很早做規劃,但是所做的事情很盲目,最後沒有對所申請的專(zhuan) 業(ye) 有幫助。
確定了專(zhuan) 業(ye) 後,接下來的安排一是為(wei) 了加強和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能力,二是明確職業(ye) 目標,在細分領域有所專(zhuan) 長。至於(yu) 科研還是實習(xi) ,都是為(wei) 了服務這兩(liang) 個(ge) 目標。大家記住,不是為(wei) 了做科研而做科研,也不是為(wei) 了實習(xi) 而實習(xi) ,最終我們(men) 是希望在申請的時候,能夠展現給招生官是一個(ge) 具有優(you) 秀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且職業(ye) 目標清晰的申請者。
04、美研申請的各項指標作品集>GPA>推薦信>文書(shu) >科研>實習(xi) 的權重排序合理嗎?
我看有作品集,估計這是針對藝術專(zhuan) 業(ye) 申請的。一定要把申請各項指標排個(ge) 序挺難的,而且這麽(me) 做會(hui) 有一些誤導的作用。排在前麵這個(ge) 好理解,大家都會(hui) 去重視,那排在後麵就可以不重視或者就可以做得稍微差點嗎?其實不是的。
招生官在看一個(ge) 學生的材料時,他是希望能夠從(cong) 這些材料中對學生進行全麵的了解,同時這也是一個(ge) 相對主觀的過程,就像我們(men) 了解一個(ge) 人的時候,即使給了同樣的信息,也很有可能大家會(hui) 有不同的解讀。人是複雜的,立體(ti) 的,不是各個(ge) 指標堆積起來的,況且申請中很多指標並不是獨立的,有時會(hui) 起到互相補充作用,比如你的GPA不高,可以通過高的標化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或者通過一段高質量的科研經曆,一封強力推薦信等等。
我覺得與(yu) 其把指標排序,不如力爭(zheng) 把每一項都做好,在申請時呈現最好的自己
05、請問老師該如何選課如何選擇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包括社團,如何選導師去找項目、做科研,這些事情在讀研期間如何更好的規劃呢?
這樣要看讀研後的規劃,如果讀研後打算工作,那當然找工作是首要任務,尤其是一年的項目,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也是以找工作為(wei) 導向的,對找工作有幫助的;如果讀研後繼續讀博,那就需要選導師做項目、做科研了。
06、請問如果本科有好幾段科研,還需要競賽嗎?競賽在申請碩博的作用怎麽(me) 樣呢?
需要看學生申請的是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還有競賽與(yu) 專(zhuan) 業(ye) 的關(guan) 聯度,比如如果申請的是數據科學、商業(ye) 分析這一類的碩士,Kettle競賽的含金量較高。也需要看下孩子主要申請的是碩士還是博士,如果是博士就非常看重科研,競賽的作用較弱。
所以不能夠一概而論,我們(men) 要明確孩子的申請專(zhuan) 業(ye) 以及目前的背景狀況等,進行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