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工程專業申請及錄取經驗分享

今天與(yu) 大家分享的是2023-24申請季同時斬獲劍橋大學 工程專(zhuan) 業(ye) &帝國理工 航空工程專(zhuan) 業(ye) 雙offer的李同學,他說:“克盡厥職,竭誠盡智,凡所當為(wei) 之事,皆應全力以赴”。

01、兒(er) 時造飛機的夢想 讓我愛上航空工程專(zhuan) 業(ye)

我選擇航空工程的動機其實很單純——我想造飛機這個(ge) 念頭最早出現在小學四年級。當時我爸給我買(mai) 來《航空知識》2015 年 7⽉刊——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shu) 是我⽣命中最重要的⼀本讀物也不為(wei) 過。無形的空氣竟然能托起幾百噸的龐然大物衝(chong) 上雲(yun) 霄,空氣動力學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那之後我便瘋狂購⼊各種⻜機圖鑒和圖書(shu) ,在臥室牆上貼滿⻜機的圖⽚,航空方麵的知識儲(chu) 備也迎來了第一次井噴式增長,那段時間我認識的飛機型號可能比現在還多

決(jue) 定申請劍橋,主要有兩(liang) 點原因,首先是想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畢竟牛津劍橋可是英本申請的天花板。其次,當時牛劍營結束後我去了劍橋的夏校,這可能是這個(ge) 灰色的申請季中少有的虹色時光。我仿佛活在夢裏,在頂尖大學裏學習(xi) 生活。雖然隻有短短的兩(liang) 周,但我確定了要申劍橋,至於(yu) 為(wei) 什麽(me) ?當然是這裏的風景美如畫啊。

而且劍橋工程係的課程設置也很有特點,學生在大一大二需要學習(xi) 所有工程板塊的知識,在大三才會(hui) 分化到具體(ti) 的某個(ge) 領域,比如航空航天工程。考慮到製造一架飛機需要的也是多個(ge) 領域的合作,像空氣動力學設計氣動外形,電子信息設計航電飛控係統等等,我認為(wei) 對工程學各個(ge) 領域的長處與(yu) 局限的全麵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劍橋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 他說:克盡厥職,竭誠盡智,凡所當為(wei) 之事,皆應全力以赴劍橋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 他說:克盡厥職,竭誠盡智,凡所當為(wei) 之事,皆應全力以赴

圖片來源 劍橋大學官網

02、在PS文書(shu) 展現熱情固然重要 需要探索和實踐佐證

我的PS文書(shu) 整個(ge) 過程從(cong) 5月份才開始,算比較晚的了。一開始動筆,我想從(cong) 小學到現在的經曆,應該有不少素材可寫(xie) 。然而當我看到往屆學長老師的文書(shu) ,才意識到自己拚命從(cong) 過往經曆中擠出的那點精華似乎有些太接地氣了。

學術熱情固然重要,但大學想看到的文書(shu) 並不是一個(ge) 青少年的豪言壯誌,夢想和空話大話。熱情需要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拓展佐證,誌向需要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實踐中明確於(yu) 是我一邊寫(xie) 文書(shu) ,一邊閱讀了更多文獻。最後我整篇文書(shu) 有一半的篇幅是關(guan) 於(yu) 我看過的書(shu) 和學過的理論,另一半則是在做過的實驗中繼續穿插理論。因為(wei) 我算是個(ge) 完美主義(yi) 者,在一些措辭中反複糾結。

我先在網上查找了”航空航天入門讀物推薦“,確定了基本目標讀物。考慮到我從(cong) 小就有一定的通識積累,我申請的閱讀工作並沒從(cong) 最入門的科普圖書(shu) 開始。我先閱讀了國內(nei) 本科的《航空航天概論》,這本書(shu) 最大的幫助是讓我對邊界層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

再往下深入學習(xi) 空氣動力學會(hui) 需要更多的數學知識,所以我在高二的寒假學習(xi) 了多重微積分網課。之後便開始攻讀安德森的《空氣動力學基礎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講真,這本書(shu) 到貨的時候我被嚇到了:⼏百塊錢的價(jia) 格,⼀千多⻚的厚度,全英⽂!還記得那天我的朋友圈⽂案是:“此時⼀名'⾼中牲'對他的⽬標專(zhuan) 業(ye) 的絕望到達了頂峰。”但是有什麽(me) 辦法呢?誰叫我想造⻜機呢?

劍橋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 他說:克盡厥職,竭誠盡智,凡所當為(wei) 之事,皆應全力以赴

需要電子版的讀者可以掃碼添加劍藤老師領取

於(yu) 是沒有⽼師帶讀、沒有前輩的經驗指導,隻有我⼀個(ge) ⼈⼀天⼏⾯地啃啊啃啊啃,不知不覺在學期末的時候啃完了 400 多⻚!這是我航空⽅⾯知識的第⼆次井噴式增⻓。如果說第⼀次增⻓是以興(xing) 趣為(wei) 線索的“⼩朋友認⻜機”,那麽(me) 這次就是貨真價(jia) 實的係統學習(xi) 了。我了解了流體(ti) ⼒學的兩(liang) 個(ge) 基本⼒、三個(ge) 基本⽅程、勢流⽅法、CFD 的基本原理、庫塔條件等等等等……雖然每次接觸到新概念我都得來來回回看好⼏遍,甚⾄⼗⼏遍,再去網上找視頻學習(xi) 才能理解,但是每次弄明⽩概念我也發⾃內(nei) ⼼地驚歎它們(men) 的優(you) 美這也讓我更堅定了學航空的信念

去年暑假JT牛劍營結束後,我參加了劍橋唐寧學院組織的夏校,我們(men) 的導師是劍橋研究氣動的博士,他又給我推薦了Interactive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Design 和Race Car Aerodynamics兩(liang) 本書(shu) 。後者雖是關(guan) 於(yu) 賽車方麵的,但是那位博士他說:"At the end of the day, a race car is just a reversed airplane!" 這本書(shu) 中除了基礎的理論,更多的是一些實際的工程項目和設計。通過閱讀我對渦流發生器和邊界層控製技術產(chan) 生的興(xing) 趣,並專(zhuan) 門去搜索了一些相關(guan) 論文。

對於(yu) 想要申請航空工程的學弟學妹,我會(hui) 首推Race Car Aerodynamics,其中的理論沒有想象中晦澀難懂,而且與(yu) 工程應用的聯係非常緊密。如果要讀《空氣動力學基礎》,我建議輔以王洪偉(wei) 《我所理解的流體(ti) 力學》。後者是一本簡短的中文書(shu) ,卻非常巧合地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總結了《空氣動力學基礎》中的一些難懂的點。另外王洪偉(wei) 老師在B站上的流體(ti) 力學入門課也講的十分風趣形象,值得一看。

劍橋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 他說:克盡厥職,竭誠盡智,凡所當為(wei) 之事,皆應全力以赴

我的科研項目相比一部份同學來說其實挺接地氣的——自己在家搭了一個(ge) 風洞。說白了就是把模型放在一個(ge) 塑料管裏,拿風扇抽風,再噴點煙觀察氣流走向。沒有3D打印,沒有編程建模。材料都是畫好圖紙交給電商加工,或者自己裁的泡沫板。

這個(ge) 項目的初衷是觀察一些書(shu) 中提到的氣動現象,但後來逐漸變成了尋找更簡便的方法搭建更耐用的風洞本身。整個(ge) 項目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年多,經曆了三次重大迭代才趨於(yu) 完善。包括進氣段的形狀和搭建方式、氣流的產(chan) 生方式以及氣流可視化的方式。最後我也成功地觀察到了一些現象並將這些視頻發到了網上。

在實驗中通過調整進氣段的形狀,我減緩了進氣口的氣流分離,使得實驗段的氣流可以在更高的速度下保持穩定。整個(ge) 項目做下來,我對工程學從(cong) 發現問題到尋找根源再到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並確定了自己是真的喜歡工程這個(ge) 學科的。同時運用一些書(shu) 中的理論去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過程也非常激動人心。

並且我也意識到高中生能做的實驗其實並不需要多高大上,因為(wei) 大學教授很清楚大家的學術水平。與(yu) 其追求題材的高大上,不如多想想怎麽(me) 在過程中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換句話說,教授希望看到的是我們(men) 的學習(xi) 和運用能力,而不隻是已經取得的學術成就。

最後文書(shu) 應該改了十幾稿。那是一個(ge) 不斷否定再更改的過程,很消磨人的耐心和信心,但是那十幾稿的修改,我確實看著自己的文書(shu) 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像曾經嚇到我的“高大上”文書(shu) 。

03、多刷題多總結 找到自己的薄弱點

好不容易熬過PS文書(shu) ,可筆試的準備還是一如既往的讓我頭疼。由於(yu) 幾次模考成績不理想,於(yu) 是我痛下決(jue) 心花了近兩(liang) 個(ge) 月,把能找到的理科筆試全刷了N遍

在牛劍營我們(men) 基本刷完了PAT,所以開學之後我把重心放到了劍橋筆試上。先刷了兩(liang) 遍TMUA、NSAA練手感,再去刷了ENGAA。我把所有的錯題總結到了一張excel表格中,標明了出處、知識點、模型、以及錯誤原因。這樣能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薄弱點,之後再自己刷題,同時也請老師講課來補上這些漏洞。

今年ENGAA的前20道題計算量明顯增加,我個(ge) 人感覺時間非常倉(cang) 促。好在知識點和模型沒有什麽(me) 例外,剩下的題目還挺常規的。隻是筆試的時候太緊張了,剛開始寫(xie) 都有點拿不穩筆,大概寫(xie) 了5題才緩過來,估計這個(ge) 過程耽誤了不少時間。到最後正式筆試的那一天,我的人已經麻木了,就算筆試結束後也沒有太多的解脫感。

04、多做模擬麵試穩住心態 理論基礎跟實驗都很重要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在正式麵試中教授的提問節奏非常快,遠比郵件中寫(xie) 的時間更緊張(可能是在我之前的場次有所延遲,導致每個(ge) 教授就15分鍾時間)所以你得思維活躍、反應要快、語速也要快一些,臨(lin) 危不亂(luan) ,起碼不能亂(luan) 到讓教授看出來。我的第一場麵試在15分鍾內(nei) 遇到了所有能想到的技術問題,當時心想:完蛋了但是還是強裝鎮定答完了題,結果證明我應該"裝"得還不錯。

至於(yu) 這種心態怎麽(me) 練?我認為(wei) 還是要多做模擬麵試,相當於(yu) 是脫敏,讓你不害怕外國教授。根據老師給的反饋認真落實,並體(ti) 現在下一次的模擬麵試中。跟模擬麵試一樣,在正式麵試中可能每個(ge) 教授的風格都不一樣,所以建議你在複盤的時候取一個(ge) 折中的方式,通過這樣的過程形成自己麵試的風格

雖然工程是一個(ge) 實踐類學科,但是牛劍的工程本科教育還是非常偏理論的。所以不要太去強求什麽(me) 實驗啊、發明啊、小製作什麽(me) 的,更重要的是夯實理論基礎、學更多的知識實驗什麽(me) 的隻是證明你學術水平的一種方式而除了這個(ge) 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畢竟,大學培養(yang) 的是工程師、是設計者,而不是工人。

05、朝著夢想不斷前行 offer是肯定但不終點

我收到offer的曆程說來也是挺意外的。本來想著按照我學院發麵邀的時間,offer或拒信應該會(hui) 在晚上9~10點來。於(yu) 是我決(jue) 定出去跟朋友玩,如果來的是拒信,起碼可以衝(chong) 淡傷(shang) 感。結果下午五點,我在去商場的車上收到了學院的郵件,趕緊叫我媽靠邊停車,深吸一口氣,點開了郵件。"Congratulations!"是我看到的第一個(ge) 單詞,歡呼一聲後我還是把郵件看完了。那封郵件異常簡短,以至於(yu) 我發給老師再三詢問後,才確定它就是offer!不管怎麽(me) 說我可以放心去玩了

回顧牛劍G5申請整個(ge) 過程,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心態。在自我否定這方麵我可謂是爐火純青,很容易就往不好的方麵去想,最嚴(yan) 重的時候可能考試比同桌低一兩(liang) 分就會(hui) emo兩(liang) 三天。這個(ge) 時候就要及時調整心態了,有時出去玩一玩也是不錯的選擇。我的原則是周一到五在學校就拚命學,周末在家就拚命玩。即使在最忙的時候,周六下午到晚上的時間我也是不允許任何人動的,一定要去放鬆一下。畢竟一根弦一直繃著也不是事兒(er) 。所以我的建議是該玩該休息的時候就毫無保留,毫無罪惡感地去玩去休息,“出拳”之前還要先把“拳頭”收回來呢。

從(cong) 喊出那句“我想造飛機!”已然過去了八年。再回首,我也朝著這個(ge) 目標跨出了一大步。想跟那個(ge) 對著圖鑒認飛機的我說:“你的興(xing) 趣沒有被埋沒“;對那個(ge) 在航模社撐了三年的我說:“你的堅持沒有被辜負“;對那個(ge) 因走上國際路線而自責的我說:“你不需要否定自己的選擇和熱情“;對那個(ge) 埋頭自學空氣動力學的我說:“你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回報“。

當然這封offer肯定不是我一個(ge) 人努力的結果。我必須要感謝支持我生活、興(xing) 趣和學業(ye) 的父母,所有教導過我的老師跟我同甘共苦談天談地的朋友們(men) 和同學們(men) 。我想,麵對你們(men) 以及八年前那個(ge) 把牆上貼滿飛機海報的小學生,現在的我已經送上了一份最好的禮物。

關(guan) 於(yu) 未來,我不知道到底能在航空這條路上走多久走多遠。也許是大半輩子,也有可能隻是大學的一個(ge) 學期。我不知道,但是借aero交流群的群友一言:“沒點情懷誰選aero啊。”所以我想定會(hui) 盡我所能走下去。也許不光是我,這也是廣大申請航空工程的高中生的想法。

各位,讓我們(men) 一起繼續努力走下去吧,且走且看,畢竟: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yu) 嘲笑,從(cong) 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hui) 怕有一天會(hui) 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hui) 怕有一天隻你共我。”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含金量高嗎!小升初有必要參加AMC8嗎?

下一篇

英本生物類專業超全申請指南!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