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同學
GPA 3.98
本科美國前15文理學院
機構 2024 Fall學員
我最擔心的
沒有“passion”,申不到最好的項目
OFFER
哈佛大學|教育政策與(yu) 分析學碩士
Harvard University
Master's in Education-Education
Policy and Analysis
01、沒有“Passion”怎麽(me) 辦
這個(ge) 問題可能是我在申請季中最困擾我的一個(ge) 。雖然我參與(yu) 了一些活動,但我始終沒有感覺到自己參與(yu) 這些活動的動力來自於(yu) 內(nei) 心的熱情,這也直接影響了我的文書(shu) 寫(xie) 作進展。比如,我發起活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wei) 我有很強的領導能力或遠見,而隻是作為(wei) “i人”對加入其他集體(ti) 的抗拒,但這點肯定不適合放在篇幅有限且目的性明確的文書(shu) 裏麵去寫(xie) 。
雖然或許我現在還不能明確地回答這個(ge) 問題,但能夠讓我暫時心安的是意識到“沒有passion也沒關(guan) 係”。網絡世界讓我們(men) 看到了太多“勇敢者先享受世界”的故事,看到那些願意全身心投入到一個(ge) 人、一件事、一個(ge) 地方、一個(ge) 使命的人,充滿著光芒和力量,他們(men) 是“活著的”。Ta們(men) 的勇氣無疑值得我們(men) 尊敬和向往,我們(men) 的世界也需要這樣的人。
但與(yu) 此同時,那些每天隻是忙碌於(yu) 工作或學習(xi) 的人,那些在選課時選擇實用課程而放棄興(xing) 趣課程的人,那些因為(wei) 工作而錯過和同學朋友的聚會(hui) 的人,那些最快樂(le) 時刻是看電影或吃外賣的人,同樣也是“活著的”。我並不是“還在尋找方向”,也不需要等待passion降臨(lin) ;此刻,此時,我就是活著,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這個(ge) 認識反而促使我更積極地進行自我反思。我開始思考,即使沒有passion作為(wei) 驅動,我為(wei) 什麽(me) 還能順利完成一些“實事兒(er) ”?漸漸地,我調整了申請的重點,放棄了那些可能需要較強社會(hui) 責任感的心理學和社會(hui) 學項目,轉而申請了更注重實踐和應用性的政策類項目,並將“能夠在碩士期間學到實用技能”作為(wei) 了最重要的選校標準。這個(ge) 選擇不僅(jin) 幫助我重新構思了文書(shu) 結構和申請形象,最終也為(wei) 我贏得了理想學院的錄取。
當然,即使沒有很明確目標方向的時候,也要盡量把一些申請任何項目都需要的硬性指標(如GPA,標化考試,和教授的關(guan) 係等等)努力做好,也能給予自己更大的選擇空間,在找到真正想要去投身的方向時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主權。
02、為(wei) 什麽(me) 選擇機構
選擇機構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我希望在申請季期間保持自主權。我希望我通過申請,不僅(jin) 能收獲研究生的offer,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經曆和目標,並結識一些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這些收獲對我來說至關(guan) 重要!
另一個(ge) 很大的原因是機構能夠看見、包容和欣賞每個(ge) 申請者的獨特優(you) 勢,而不是模版化地用“補短”思維把申請人都打造成所謂的“完美申請者”。我曾接觸過的其他機構往往會(hui) 一上來就強調我所缺少的方麵(例如沒有GRE分數,沒有實習(xi) ,活動單一),並試圖引導我去彌補。
但是在與(yu) 機構的交流中,我得到的更多是肯定和鼓勵,他們(men) 引導我深入思考背後的原因,並幫助我將這些不尋常的選擇用文字表達出來。在申請季遞到招生官麵前的無數資料中,我相信能夠自信地錨定住個(ge) 人優(you) 勢的文字會(hui) 比努力地補短更加能被人記住。
03、選校、選項目的邏輯
我申請大學本科時,采取了一種較為(wei) 激進的策略,申請了25所以上的學校,但最終隻被3所錄取。事後回顧,我意識到當時因為(wei) 害怕失學,反而使“我想有個(ge) 大學上”的想法蓋過了“我想上這所大學!”這導致我對每個(ge) 學校的關(guan) 注過於(yu) 分散,也難以在申請文書(shu) 中清晰地表達為(wei) 何選擇某所學校。結果是,我的每一份申請都顯得缺乏深度,盡管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因此到了研究生申請,我決(jue) 定仔細地去做school / program research,去思考為(wei) 什麽(me) A校的項目比B校更適合我,並在同一所學校的不同專(zhuan) 業(ye) 中,清楚地了解每個(ge) 項目的異同並選出最適合我職業(ye) 目標的一個(ge) 。比如說,我希望能夠在碩士期間得到實習(xi) 的機會(hui) ,那麽(me) 一些純科研導向的項目可能就並不合適。
我最終將選校名單縮至5所學校,但是對每一個(ge) 學校的目標項目都非常清楚,不僅(jin) 極大地幫助我避免無意義(yi) 地浪費時間和申請費,更能讓我在給每一個(ge) 學校的申請資料裏麵做到高度的契合。
04、申請季最大的成長和收獲
我在申請季中最大的成長是建立了自信。在Workshop中,我看到了不同的同學分享他們(men) 的經曆、理想和困惑,在驚歎於(yu) 別人的成長的同時,我也能慢慢地聚焦自己的獨特之處。通過QCS(Question,Comments,Suggestions),我逐漸意識到了哪些東(dong) 西是我想要調整的,但更重要的,哪些是我想要堅定不移地保留的。
在平時,或者哪怕在可能任何一個(ge) 不是機構的機構經曆申請季,我可能都沒有辦法這麽(me) 高強度、高深度地去和那麽(me) 多不同的人進行交談,但是機構給了我這個(ge) 機會(hui) ,讓我與(yu) 平時可能接觸不到的人們(men) 建立聯係。盡管在機構度過的時間可能隻是大學生涯中的短暫一刻,但我在這段時間裏接觸到的人、觀點、信息以及所獲得的成長,遠遠超出了時間的限製。
如果你也和Cathy一樣:
希望申請準備初期就有經驗豐(feng) 富的人為(wei) 你出謀劃策,探索最適合自己的細分方向,把控時間節奏
如果你也希望:不僅(jin) 拿到頂尖的 offer,而且在申請的過程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擴展見識、建立人脈,更有信心過好留學後的生活
那麽(me) 你一定要跟機構聊一聊,我們(men) 從(cong) 現在開始,做到你的最好,不留遺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