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前50與(yu) QS50-100到底差在哪裏?回國發展的話差別真的大嗎? 回答這個(ge) 問題,要分不同情況:看是去讀本科,還是去讀碩士。 本科的話,QS前50還是50-100,其實差別並不大。隻不過更好的學校,能提升你的校友圈子,未來發展前景會(hui) 更好,機會(hui) 更多。明麵上的限製很少,比如落戶,考公,或直接就業(ye) 等等。其實都不限製。
如果隻是去讀碩士,那差別真的挺大的,而且還會(hui) 很吃專(zhuan) 業(ye) 。畢竟隻是碩士刷進前100,還是很容易的,很多雙非一樣做到。但前50,現在門檻收縮的厲害,越來越偏向收海本賽道,或本身國內(nei) 211或以上的學生為(wei) 主。分流會(hui) 很厲害。
先來看看【QS前50】
一般頭部企業(ye) 、知名券商和一線城市落戶會(hui) 有卡世界排名前50的情況。 QS前50的要求一般出現在以下場景中:央企、銀行、落戶(這裏說的是場景,並不是所有央企、銀行都會(hui) 卡前50的意思)。比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要求,如果你畢業(ye) 於(yu) 泰晤士排名前30的學校,可以不參加初試,直接參加單位麵試。前30有哪些學校不一一列舉(ju) 了,需要的評論區留言。
再比如,長江三峽集團的“基石計劃”則是卡U.S.News前10。 另外就是上海落戶的要求,如果你畢業(ye) 於(yu) 世界排(QS/U.S.News/THE/ARWU)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會(hui) 保險費繳納基數和時間要求,全職在上海工作後即可直接落戶。 而投行、券商,一般有自己的目標校清單,不會(hui) 按一份榜單來簡單粗暴地劃線。
再來看看【QS前100】
QS前100這條線相對更重要,使用場景更廣泛一些。 比如,深圳的教師編招聘,明確需要QS前100的畢業(ye) 生。 上海部分地區選調生的招錄要求,除了碩士要求QS前100以外,對本科也是有要求的(至少要是雙一流)。 其實有很多要求碩士QS前50的單位,通常也會(hui) 會(hui) 對本科提出要求,一般會(hui) 卡在985左右。總結一下就是: 一般體(ti) 製內(nei) (包括落戶)或國企、央企會(hui) 卡QS50或100,而外企、民企對此限製較少,或者位次會(hui) 放得更寬(比如互聯網大廠可能會(hui) 卡前200)。
那麽(me) 接下來一個(ge) 問題就是: 有必要執著QS前50或100嗎? 整體(ti) 的建議是:必要性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麽(me) 大! 如果你的求職意向是外企或民企,那麽(me) 前50或者前100的劃線對你沒有那麽(me) 重要。 其次,一般院校卡到QS前50的單位,對專(zhuan) 業(ye) 背景不會(hui) 有太多限製(其實卡QS前50是一種沒什麽(me) 道理的方式)。
如果說目標是:考公的三不限崗位,得想清楚,這些崗位的錄取難度是相當高的,並不是你在院校名單裏,就大概率能進。為(wei) 了院校排名而放棄好專(zhuan) 業(ye) 的同學,需要掂量掂量。 最後,QS排名的波動是不小的。
比如23年入讀的學生,在申請時看到的是23年的排名,快要開學了更新了24年的排名,畢業(ye) 時就已經是25甚至26年的排名了。 2-3年時間,足夠讓港科從(cong) 27掉到60名,也足夠讓新南威爾士從(cong) 44上升到第19名了。非要穩定,那也隻有絕對頭部:牛劍、帝國理工和UCL了。
小結
大家與(yu) 其糾結自己申請院校的排名問題,不如把留學看做是在挖掘自己的天賦點,把自己選擇的留學專(zhuan) 業(ye) 學精學透,相信在未來的就業(ye) 中,排名不會(hui) 成為(wei) 阻礙你的絆腳石。 當然排名越高的學校,肯定也意味著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校友資源、教育資源,在前期的準備中是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比如,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績點,豐(feng) 富一下實習(xi) 經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