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留學路,前樹蔭後人。 我們(men) 邀請學員分享申請心得,講述個(ge) 人故事,輸出申請幹貨。積沙成塔,為(wei) 千萬(wan) 學子指引方向。
采訪老師:衛老師(Aria)
受訪學員:S同學
本科:美本
專(zhuan) 業(ye) :統計學
GPA:3.77/4.0 GRE:336
四段實習(xi)
Offer:
1. 哥大MA in Mathematics with specialization in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e
2. UCLA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3. JHU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1and Risk Management
4. Duke MQM: Business Analytics
5. Wustl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6. NUS MS in Statistics
PART.01什麽(me) 時候有申研打算?怎麽(me) 找到我們(men) 的?
說起讀研,我大概從(cong) 大二、大三就有這個(ge) 念頭,與(yu) 之同步的是找全職工作。我個(ge) 人傾(qing) 向未來留美,隻是迫於(yu) 就業(ye) 形勢,獲取工作機會(hui) 並非易事,所以做了兩(liang) 手準備——如果找不到全職,就先讀研。研究生進入排名更高學校,能進一步積累優(you) 勢,為(wei) 日後就業(ye) 打基礎。
這期間,一位高中同學的家長給我推了吳老師微信。討論之後,我發現吳老師還是很了解情況的,他根據我的履曆,給出了一些選校方案。上個(ge) 暑假,我來上海找吳老師麵談,基本就敲定找吳老師做。
PART.02最初想要申請什麽(me) 學校?有什麽(me) 申請預期?
我很清楚自己想申什麽(me) 項目,有較為(wei) 清晰的項目類型定位。雖然本科學的統計,但我更傾(qing) 向選偏金融、數據類的項目。和吳老師討論後,定下的申請方案是主申商業(ye) 分析,還申了哥大金融數學。純統計項目申的不多,隻有保底的新國立統計以及哥大統計,其他就沒再申。
當時也算和吳老師提了個(ge) 要求,就是把選校分為(wei) 偏保底、適中、偏衝(chong) 刺、以及很衝(chong) 刺這幾檔。基本原則是要有我大概率能上的項目,並且我也願意去讀。在篩選項目list時,我主要考慮地理位置、學術知名度、項目時長、就業(ye) 等因素,不會(hui) 單純因為(wei) 學校排名高就去申。畢竟有些項目排名不錯,卻並不好找工作。
PART.03複盤申請的話,你認為(wei) 申請中最重要的是什麽(me) ?
對於(yu) 偏金融類項目,我認為(wei) 實習(xi) 很重要,要有這個(ge) 關(guan) 聯度在。比如我想申偏金融、偏數據類的項目,我肯定得具有相關(guan) 領域的實習(xi) 經驗,或者科研經曆,兩(liang) 者要占一樣。另外,我是主動找實習(xi) 的人,方法就是海投。做實習(xi) 一方麵能為(wei) 就業(ye) 做準備,另一方麵能優(you) 化自己的簡曆。將來簡曆拿出去,得有內(nei) 容才行,沒內(nei) 容可寫(xie) 就很難具備競爭(zheng) 力。我的幾段實習(xi) 都和金融相關(guan) ,偏投行類、分析崗,這是我一直想要發展的方向。因為(wei) 對金融行業(ye) 很感興(xing) 趣,所以找實習(xi) 、全職,包括申研,大方向都是圍繞這個(ge) 領域展開。
GPA在我看來,是個(ge) 門檻。如果要申特別好的項目,很難規避成績這種隱形要求。
至於(yu) 推薦信,我其實不知道教授寫(xie) 了什麽(me) 內(nei) 容,所以很難判斷推薦信起到了多大作用。但能獲得強推肯定是好事,我感覺我應該有1-2封強推吧。這兩(liang) 位學術推薦人都是我經常去他們(men) office hour問問題,其中一位老師對我很了解,因為(wei) 我上過他好幾節課,他主筆的那封應該是強推。另外一位老師也算了解我。另外,我找推薦人不是群發郵件,我其實心裏有數,大概知道想找哪幾位老師寫(xie) 。我平時也有意識和教授建立聯係,要推薦信的過程總體(ti) 很順利。
PART.04和申請團隊配合的怎麽(me) 樣?哪些是實質性的幫助?
首先,我個(ge) 人很有主導性。我會(hui) 在群裏問問題,提需求,包括文書(shu) 怎麽(me) 改,我都參與(yu) 了很多。算是充分調動了各方麵現有資源,把我的申請做的更好。然後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也很大,谘詢方麵吳老師會(hui) 解答我的問題,文書(shu) 老師幫我改了PS、SoP、小文書(shu) ,以及提供一些思路。
PART.05經曆過一個(ge) 申請季後,有什麽(me) 心得體(ti) 會(hui) ?
我GPA再高一點會(hui) 更好吧。MIT的BA沒錄,我覺得一部分原因是這個(ge) 項目卡GPA。我前麵有一兩(liang) 門課成績沒那麽(me) 高,總績點被拉低了些。雖然我GRE成績很高,但感覺GRE過線後,再高也不會(hui) 再有優(you) 勢。
還有個(ge) 想法,假如本科階段就知道研究生想申什麽(me) 項目,就可以提前多準備一些和這個(ge) 項目相銜接的課程或技能。無論是跨專(zhuan) 業(ye) ,還是本專(zhuan) 業(ye) ,有針對性地根據這個(ge) 項目要求,去定製課程或技能的話,你的競爭(zheng) 力會(hui) 更高,被錄取的可能性會(hui) 增大。
PART.06等offer的過程是怎樣的?對申請結果滿意嗎?
Duke的BA很不錯,是我拿到的第一個(ge) 機會(hui) 。麵完Duke後我感覺問題不大,因為(wei) 我麵試沒啥問題,這個(ge) offer應該穩的。之後是準備UCLA的麵試,他比較晚給我發麵試,我不是最早被麵的那批。等到UCLA發了offer後,我就開始糾結哥大金數和ULCA的BA,我要去哪個(ge) 。吳老師給的建議一直都是哥大,但UCLA的BA是全美專(zhuan) 排第一,被錄了不去有點可惜,我糾結很久。綜合考慮的話,哥大不管是回國還是留美,title更大。再就是加州那一片就業(ye) 機會(hui) 相比美東(dong) 要少,大部分聚集在舊金山和聖何塞,stanford和berkeley會(hui) 瓜分的更多一點。
因為(wei) 我的選校整體(ti) 偏衝(chong) 刺,所以被哥大金數錄取是很驚喜的,竟然錄了我。UCLA讓我驚訝的點是他給我發了麵試。但凡能進麵,錄取機會(hui) 就大很多。這裏麵比較離譜的比如南加大,他先把我waitlist,然後把我拒了,可能覺得over quality?總之很離譜。
PART.07對申研學子的建議和寄語
首先是推薦信,如果你很晚才去要,其實你不能確定老師能不能給你寫(xie) 出很好的推薦信。如果寫(xie) 不出,那等於(yu) 推薦信沒有用,隻是湊個(ge) 數而已。
其次,GRE早點考肯定是對的。我是去年4月底考出來的,早考早輕鬆,申請季負擔會(hui) 小一點。
還有就是,實習(xi) 很看機遇,現在競爭(zheng) 很激烈,盡量多去network,多去建立聯係。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