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找工作和在國內(nei) 找工作有什麽(me) 不同?
二者的區別差異較為(wei) 明顯。在國內(nei) 找工作基本是兩(liang) 種方式。一是依靠我們(men) 的社會(hui) 資源。二是在各種招聘網站或者APP,比如智聯招聘,BOSS直聘,或者是一些公司的招聘網站進行投遞。
針對學生而不是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群,美國找工作有兩(liang) 種方式。第一種叫做Networking,就是社交。通過networking爭(zheng) 取到公司的內(nei) 推。內(nei) 推的形式在美國,特別是大公司非常盛行。因為(wei) 對公司來說,這是一個(ge) 高效並且節約成本的招聘手段。所以公司非常鼓勵員工做內(nei) 部推薦,並且推薦成功的推薦人可以獲得獎勵,叫做referral bonus,推薦獎金。所以許多員工有動力去做。學生需要聯係在公司工作的這群人,與(yu) 他們(men) 建立關(guan) 聯,校友是一個(ge) 比較通常的手段。
並且校友文化在美國比較盛行。通常的渠道是使用領英。雖然領英在中國限製了社交的屬性,但是在美國,它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職場社交工具。在美國,Networking本身就是一門學問,需要反複練習(xi) 才能夠提升。通常Networking起效大約要半年的時間,但絕大多數同學最後找到工作都是通過這個(ge) 非常有效的途徑。
在美國找工作,第二個(ge) 非常重要的資源是學校資源。好多同學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學校的資源,比如學校的career office。美國的career office是非常給力的,而且像商學院,工學院等實踐性比較強的學院,他們(men) 都有自己的career office,他們(men) 通常都是用自己學校的career office,而不是全校的。這些career office通常會(hui) 提供一些服務,比如學校大大小小的招聘會(hui) ,主要是春季和秋季,另外還有各種主題的,比如隻針對某一類的學生。這些招聘會(hui) 通常會(hui) 在學校或者學院的官網列出來。
除了招聘會(hui) ,career office的員工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任務是邀請各大公司來學校招人,這叫做information session,類似於(yu) 小酒會(hui) 這樣的活動。這也是公司招聘很重要的一個(ge) 渠道。他們(men) 會(hui) 到學校做campus recruiting。比如我在德勤工作時,就會(hui) 利用下班時間到Austin的商學院去做information session ,並且在結束後會(hui) 和HR說說我見到了什麽(me) 學生,哪位學生不錯,需要重點關(guan) 注。除此之外,career office還會(hui) 做簡曆的培訓,模擬interview,主動幫助學生聯係學校等。
這些豐(feng) 富的資源就擺在那裏,像自助餐式,你用多用少完全取決(jue) 於(yu) 你自己。所以當我知道很多同學直到畢業(ye) 都沒有見過career office長什麽(me) 樣,我認為(wei) 這非常可惜。大家要意識到,我們(men) 上學不僅(jin) 僅(jin) 是上課,完成一個(ge) 學業(ye) ,還要學會(hui) 利用學校裏的各式資源。這對我們(men) 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在美國找工作也可以投遞網申, linkedin.cn等招聘網站。但是這個(ge) 的效果有限,因為(wei) 你常常會(hui) 發現,投遞了幾百份但是回複寥寥無幾,這也是正常現象。當然,我們(men) 也有辦法提高這種成功率,那就是仔細的研究公司,針對性的寫(xie) 好cover letter,修改簡曆。其實最沒效果的就是海投,一個(ge) 簡曆投給眾(zhong) 多公司,聽起來幾率很大,但是實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工作的非常少。
在美國找工作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這個(ge) 過程中對於(yu) 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可以讓他們(men) 逐漸步入職場,了解美國文化,美國職場文化,這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步驟,也是一個(ge) 不可缺少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ge) 過程,直接進入到職場,對他的衝(chong) 擊可能較大。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