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ge) 講究影響力,崇尚高調文化的國家。
16年美國總統大選,口無遮攔、網紅出身的政治素人唐納德·特朗普爆冷走進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中心,打敗了十幾年來最適合當總統的政界精英希拉裏。飽受爭(zheng) 議,但其實從(cong) 影響力角度來分析,特朗普贏得順理成章。
Trump的超級話題影響力
特朗普的一句話一個(ge) 表情一個(ge) 動作,動輒都會(hui) 成為(wei) 一種文化符號被上百萬(wan) 人使用。有人不解,聲名惡劣到一款“讓馬桶再次偉(wei) 大”的馬桶刷賣到脫銷怎麽(me) 會(hui) 是好事,其實傳(chuan) 媒領域也有句倍受爭(zheng) 議的名言用在這裏很合適:“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ad publicity.”(沒有所謂糟糕的傳(chuan) 播)
特朗普競選經費大約有3億(yi) 美元,希拉裏是5億(yi) 左右,而在競選落幕後,紐約時報統計,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免費’得到的各種媒體(ti) 曝光,實際價(jia) 值大約在20億(yi) ,比16年22位競選人的經費總和還要高出接近一倍。這就是一個(ge) 美國網紅的總統之路,說來其實簡單:敢想的人很多,但敢說的隻有特朗普一個(ge) ,政治不正確又怎麽(me) 樣?進了政治這個(ge) 圈子再說。
這隻是美國人崇尚個(ge) 人影響力的一個(ge) 案例,其實在美國民眾(zhong) 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發聲是極受強調的一種行為(wei) 。
差異從(cong) 中美之間的溝通邏輯就已經開始了,一邊可能偏向於(yu) 簡單直接高效,另一邊偏向於(yu) 含蓄優(you) 雅得體(ti) 和可持續性。
曾有一個(ge) 在上海定居八年的美國人十分深入地對比研究了中文和英文對於(yu) 反問句的回答結構,英語中是或者不是基於(yu) 結果,而中文的肯定與(yu) 否卻針對交流的另一方。在美國的辦公室“規則”裏,一個(ge) 說話不直接的人會(hui) 被等同於(yu) 不真誠而且逃避責任的,而在傳(chuan) 統的中國工作環境中幾乎含蓄的完全相反。但他也同時頗為(wei) 炫耀地指出自己所接觸的80%新興(xing) 公司中,越來越多的90s會(hui) 更多的表達自己,個(ge) 人影響力在逐步提升,同時奉行“對事不對人”的工作準則。
中美之間對於(yu) 個(ge) 人影響力的理解差異似乎還需要找另一個(ge) 標準來比較,我們(men) 就注意到了同樣作為(wei) 東(dong) 亞(ya) 人口大國的印度,印度人是怎麽(me) 展現個(ge) 人影響力的呢?
一個(ge) 在現居加拿大多倫(lun) 多的妹子,在北美打拚5年,發現印度人在政治、科技、經濟、金融方麵的表現都高出華人一大截。很多人會(hui) 簡單的理解為(wei) 華人不努力或者隻知道悶頭苦幹,但事情遠沒有那麽(me) 簡單。
印度人如魚得水,並不隻靠語言
印度人在北美職場中的表現足以讓華人汗顏,穩坐百事CEO十年的鐵娘子英德拉姆,穀歌、微軟、Adobe的CEO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可以說印度精英已經占領了矽穀一半的山頭。和印度眾(zhong) 多Manager Director對比,華人的領軍(jun) 人物寥寥無幾,很多華人做到VP就已經走到了職業(ye) 生涯的盡頭,問題出在哪裏?
印度是有上億(yi) 人使用英語的人口大國,但英語絕不是印度人和老板談笑風生的唯一理由,更不是印度人在職業(ye) 道路上高歌猛進的動力。中印在北美職場中的差距幾乎可以歸結於(yu) 文化背景下的個(ge) 人影響力表達方式。
首先印度人在任何環境下永遠不停歇內(nei) 心的躁動,生活大爆炸裏那個(ge) 凡事都大驚小怪的拉傑什就是個(ge) 好例子,大事小情重在參與(yu) ,甚至享受各種活動的組織過程,極度喜歡交流和溝通,無論雞毛蒜皮都要一問到底,還時不時地總在莫名其妙的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實際生活中的印度人就是這樣的!
無論內(nei) 心如何想,印度人表現出來的在意程度永遠比中國人強烈很多。在職場想法其實沒有做法/說法重要,如果可以假裝在意一輩子,那他就真的非常在意。印度人在工作狀態會(hui) 表現出:隻要我還工作一天,我就會(hui) 極度珍惜每一個(ge) 工作機會(hui) ,而且所有人都要知道我有多在意。
一個(ge) 真實的案例:在需要額外時間的創新項目麵前,印度小夥(huo) 伴是唯一積極報名的,而且在項目期間,主動約談公司高層,組織內(nei) 部分享,拉動頂頭上司參與(yu) ,結果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做這個(ge) 項目。通過這個(ge) 項目他得到了差異化標簽,比如積極活絡,善於(yu) 分享;也是通過這個(ge) 項目,他成功結交同事,跳槽進入很多人望眼欲穿的團隊。
影響力在職場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尤其是在一個(ge) 總統每月發布350條Twitter用來治理國家的崇尚高調做事的國家。
影響力是可以引發人類行為(wei) 改變的能力
最近有一本書(shu) 叫做《關(guan) 鍵影響力》非常有意思,它從(cong) 六個(ge) 方麵簡介影響力的來源,比如個(ge) 人動力產(chan) 生影響力:你可以主動選擇,讓人直接體(ti) 驗,生成一個(ge) 動人的故事,學會(hui) 讓苦差變成遊戲。
而有影響力最直接的體(ti) 現就是說話有人聽,提建議能被接受,你的開解比別人更有效,你的發言更能產(chan) 生改變。
影響力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在生活中的領導力和說服力,而這兩(liang) 個(ge) 能力重要性的闡明在前文的幾個(ge) 故事中已經遠遠足夠了。
正在改變的中國青年影響力
我們(men) 是不是也應該開始考慮改變一下青年在社會(hui) 問題影響力上的探索和行動了呢?
青年影響力傳(chuan) 播行動競賽因此而生:
在這裏,青年人鍛煉和展現對他人和生活帶來改變的能力;增強對知識進步和實踐創新的推動;用影響力衡量價(jia) 值,接過改變世界的第一棒,這才是青年學生應該懷揣熱情去做的事情,不是嗎?
更具實際意義(yi) 的是,比賽會(hui) 幫助你能講出自己獨特的富有影響力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能夠包含美國大學著力尋找的寶貴品質:改變世界的領袖氣質,非凡的行動執行力,正麵價(jia) 值的創造參與(yu) 感和長期實踐項目的毅力。
在一份如此的申請資料裏,這些品質遠比簡單的‘自我提升’格調高出許多。
比如:呼籲企業(ye) 雇主給予二胎政策下職場媽媽更多的理解
又或者:向小區裏退休的爺爺奶奶進行人工智能的科普展示,防止他們(men) 上當受騙
把這些活動用你喜歡的載體(ti) 製做成一個(ge) 個(ge) 故事,講給專(zhuan) 家和教授們(men) ,用年輕人的朝氣和豐(feng) 富的創意打動他們(men) ,你能收獲的成果絕對受益終身。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