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在前天正式宣布了2023新學年的學費調整方案。
共有53所直資學校獲得批準進行學費調整,平均漲幅為(wei) 4.76%,這也是自2020/21學年以來的新高。
此次調整涉及的學校數量和學費漲幅都引起了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截至上月31日,教育局共收到13間直資小學和40間直資中學的學費調整申請,占整體(ti) 直資學校數量的約76%。
所有提交申請的直資學校均獲得批準,平均加幅4.76%。
學費大幅上調的學校
不少直資學校在此次學費調整中加幅較大,部分學校更是十多年未曾調整學費。以下是一些學費漲幅較大的學校:
1. 拔萃女書(shu) 院
這所傳(chuan) 統名校的本學年學費將增至4萬(wan) 元,加幅為(wei) 5.3%。
這是自19年前學校加入直資計劃以來的首次學費調整。
早在今年上半年,該校便透露已提交學費調整申請,並強調這是一個(ge) 合適的調價(jia) 時機。
2. 聖保羅書(shu) 院小學
今年度上調學費6.7%,其學費水平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
3. 保良局陸慶濤小學
後者的學費上調5.4%,上一次更新學費還是在2013年。
3. 聖保羅男女中學和其附屬小學
中一和小一學費分別上調10.1%和10%。
這是兩(liang) 校連續第三年學費上調,也是連續第二年學費漲幅至少一成。
4. 福建中學和其附屬學校
福建中學的中一學費今年上調7.9%至23200元。
學校在今年5月曾計劃將學費上調11.6%至24000元,但最終調整幅度略有降低。
其附屬學校今年學費上調8.2%,同樣為(wei) 連續第二年學費上調。
學費調整的原因
直資學校議會(hui) 主席陳狄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學費調整主要是由於(yu) 疫情過後學校活動和聘請服務的支出增加,公務員加薪也帶動了學校教師薪酬的調整。
此外,通貨膨脹也為(wei) 學校帶來了加費的壓力。
他指出,許多學校相隔多年才再次調整學費,這顯示出學校隻有在確實有需要時才會(hui) 調整學費。
對於(yu) 近期適齡學童人口下降以及移民潮是否影響學費調整的問題,陳狄安明確表示不認同。
他指出,近年通過人才計劃來港的學生和回流學生數量已經補充了生源,目前直資學校的學生人數與(yu) 疫情前相近。
他強調,短期內(nei) 學費調整與(yu) 學生人數減少無關(guan) 。
私立和國際學校的學費調整
除了直資學校外,私立和國際學校方麵也有不少申請加學費的。
其中,有73間私立學校和65間國際學校申請學費調整,平均加幅分別為(wei) 5.36%和4.53%。
隻有一間國際學校的申請被拒絕。
教育局還透露,有一間私立小學的加費幅度超過一成。
總的來說,香港教育局批準的學費調整反映了學校在疫情後運營和支出增加的現實情況。
家長們(men) 需要通過官方渠道了解詳細的學費調整和經濟援助計劃,以應對學費上調的壓力。
在關(guan) 注學費調整的同時,也需認識到其背後的經濟和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性。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