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學習(xi) 和沉澱,如何選擇自己的就業(ye) 去向一直是海外博士生的熱門討論話題。相比於(yu) 前幾年的海外留職熱,越來越多的博士生傾(qing) 向於(yu) 回國求職。
那麽(me) 是什麽(me) 原因導致海外博士生願意放棄國外的條件回國?麵對熟悉又陌生的環境,以及從(cong) 頭開始建立的工作與(yu) 人際關(guan) 係,選擇歸國求職的博士生又會(hui) 遇到什麽(me) 問題?本文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01、海外博士就業(ye) 現狀
<<海外就業(ye) >>
海外博士畢業(ye) 後的就業(ye) 去向大體(ti) 可以分為(wei) 教職、研究員、企業(ye) 崗位三種。盡管博士畢業(ye) 生占有學曆優(you) 勢,在海外受到的尊重程度高,但是他們(men) 在求職上仍然困難重重。以英國為(wei) 例,找工作難已經是一個(ge) 老生常談的話題。
①簽證難
在畢業(ye) 生工作簽證恢複以前,留學生要在英國求職,就必須參與(yu) 到爭(zheng) 奪 T2 工簽簽證名額的人群中去。要知道 T2 簽證的競爭(zheng) 十分激烈,而且很多雇主並不願意為(wei) 學生繳納申請費用。自 2021 年,英國恢複畢業(ye) 生工作簽證政策 (PSW) 以來,相當多的留學生就希望通過申請 PSW 來找工作,從(cong) 而獲得就業(ye) 機會(hui) 。
盡管短期留英成為(wei) 可能,但 PSW 有效期隻有兩(liang) 年,在這之後學生仍然隻能轉成 T2 簽證留英。在英國,能夠找到一份穩定且長期留英的工作本身就比較困難。另外,有些公司(如 NHS、一些投行等)明確不接受 PSW 轉 T2 的換簽工作申請。總而言之,申請留英國簽證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簽證難的問題依然存在。
圖片來源:網易
②疫情持續
留學博士生的求職壓力因疫情雪上加霜:大量企業(ye) 、高校裁員,大量工作經驗豐(feng) 富且高學曆的本地失業(ye) 者又投入到求職大軍(jun) 之中,這其中不乏企業(ye) 高管、大學教授、特定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等等。他們(men) 的加入讓初入職場的博士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技術與(yu) 學曆優(you) 勢。
③資質認證耗時
在很多時候,留學生為(wei) 了增加自己回國求職的籌碼會(hui) 選擇在國外考取相應行業(ye) 的資格證。然而這些加分項在國外已經變成了硬性條件之一。例如金融行業(ye) 的特許金融分析師證 (CFA) 以及特許公認會(hui) 計師工會(hui) (ACCA) 儼(yan) 然成為(wei) 海外求職的硬通貨;又例如從(cong) 事心理谘詢行業(ye) 的谘詢師證和認證社工證等,都是必要證件。對於(yu) 科研任務繁多、科研壓力大的博士生來說,抽出時間備考無疑是一項困難的工作。
④引薦與(yu) 人脈
當博士畢業(ye) 生想要到企業(ye) 就職時,人脈斷層的問題尤為(wei) 突出:博士生長期處於(yu) 科研環境中,日常的交流多以學術話題和極精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主。以此建立起來的人脈多在學術圈裏。在麵試企業(ye) 崗位中,即便得到眾(zhong) 多其他研究者的推薦,企業(ye) 隻能夠判斷這個(ge) 求職者擁有應有的技術水平。
然而在研究者的引薦中,求職者的人際交流能力或者業(ye) 務能力並不一定會(hui) 得到強調與(yu) 保證。再者,高技術人才或者前沿科學研究這所在部門並不一定與(yu) 外部企業(ye) 存在聯係,這很容易導致研究——就業(ye) 兩(liang) 個(ge) 領域之間的割裂問題。
<<回國就業(ye) >>
①環境、外語優(you) 勢、人才引進的利好
相比於(yu) 海外就業(ye) ,數據顯示包括博士生在內(nei) 的留學人員更願意回到國內(nei) 求職。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2 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洞察報告》 稱,願意回國求職的留學生占受訪留學生總比超 95%。
究其原因,是博士生在出國前,長期在國內(nei) 生活。親(qin) 人和朋友都在國內(nei) ,這使得海外博士生依然對國內(nei) 的總體(ti) 環境和氛圍比較熟悉。另外地區出台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也是吸引博士生的一大亮點。同時,避免了簽證、移民考慮等等社會(hui) 性因素的他們(men) 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求職上。
對於(yu) 博士畢業(ye) 生而言,高新科技企業(ye) 、教研崗位仍然受到青睞。在這些崗位上,海外博士生由於(yu) 廣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外語水平、具有前沿性的學術觀點等等優(you) 勢,總能夠大放異彩。
圖片及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2 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洞察報告》、人民資訊
②國內(nei) 求職難處
然而相比國內(nei) 完成學位的本土博士而言,海歸博士生的短板仍然顯而易見。
與(yu) 國內(nei) 聯係較少
長期處於(yu) 國外環境的海外博士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國內(nei) 人脈的缺失。這種人脈斷層不僅(jin) 包含了與(yu) 國內(nei) 企業(ye) / 學術圈子中領軍(jun) 人物的聯係,也代表著海外博士與(yu) 國內(nei) 在讀學生以及任職導師之間的聯係。回國發展在很多時候就意味著單打獨鬥,重新開始。
風險感知處於(yu) 劣勢
由人脈缺失所帶來的另一個(ge) 缺點就是就業(ye) 信息掌握不夠全麵。盡管網上的消息已經非常多,但是麵對熱門崗位或者高技術崗位的求職時,海歸博士生可能缺少社會(hui) 參照,從(cong) 而難以定位自己的能力,甚至錯誤判斷自己與(yu) 心儀(yi) 工作的匹配程度。因此他們(men) 對國內(nei) 求職的風險感知和能力評估等方麵可能會(hui) 反而處於(yu) 劣勢地位。
02、國內(nei) 人脈重要性
<<事業(ye) >>
正如剛剛所說,一個(ge) 良好的人脈關(guan) 係網能夠在各種層麵上幫助到海歸博士畢業(ye) 的求職。如在讀博士生較為(wei) 關(guan) 注的教研崗位,如果求職者在讀書(shu) 期間還能夠及時了解到國內(nei) 研究進展,學生便可以有意識有規劃地將自己所做研究方向與(yu) 國內(nei) 存在需求的職業(ye) / 領域缺口進行靠近或匹配。
學生也可以擁有更充足的時間了解自己的專(zhuan) 長適配國內(nei) 何種工作,從(cong) 而拓寬自己的求職選擇道路,最終完成個(ge) 人視野與(yu) 職業(ye) 發展方向的規劃和統一。海外就讀的博士生如果能夠提前與(yu) 國內(nei) 相應領域的從(cong) 業(ye) 人員建立良好關(guan) 係,ta 歸國求職的順利程度無疑是大大增加的。
①了解國內(nei) 現狀
與(yu) 國內(nei) 在讀學生以及應屆畢業(ye) 生的關(guan) 係建立,能夠讓海歸博士求職者清晰地了解到當前國內(nei) 人才市場形勢。同齡人 / 同批次畢業(ye) 生人脈的建立還能夠讓自己了解到自己應當如何與(yu) 國內(nei) 求職市場磨合,讓自己的長處得到發揮、短處得到補償(chang) 。
②預估求職難度
一個(ge) 穩固,可信的國內(nei) 人脈關(guan) 係網能夠幫助海歸博士生了解到近來與(yu) 自己相近批次畢業(ye) 的學生的就業(ye) 去向,從(cong) 而讓自己對國內(nei) 求職難度、競爭(zheng) 性、能力要求等潛在風險因素有清晰的認知。
③更多的專(zhuan) 業(ye) 活動
學生在博士就讀期間認識到國內(nei) 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men) 就有機會(hui) 進行學術合作,或者得到更多的參與(yu) 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活動的機會(hui) 。在得到這些機會(hui) 的同時,學生自己也能夠結合國內(nei) 外的教育特點與(yu) 長處,並從(cong) 中挖掘創新點和實用方向,打磨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計劃。
④依靠引薦謀求更好職位
學生建立國內(nei) 的人脈關(guan) 係後,可通過介紹、引薦等方式高效求得適合自己研究領域或發展方向的職位,不至於(yu) 真正回國求職時“從(cong) 小白開始”。通過潛在的引薦者,相關(guan) 行業(ye) 可以達到海外學生有求職準備,國內(nei) 人員有人才儲(chu) 備的雙贏局麵。
<<生活>>
①更短的工作適應期
建立好國內(nei) 人脈關(guan) 係對於(yu) 求職之餘(yu) 的生活也大有裨益。有很多時候,求職者會(hui) 在其他更利於(yu) 自己發展的城市謀求職位。即便入職以後,自己也需要一些時間去重新適應國內(nei) 的生活節奏。如果在當地有相熟的朋友協助安置自己的話,想必自己前期的適應期會(hui) 大大減少,提前很多步入工作正軌。
②更和諧的人際關(guan) 係
歸國後交往圈子與(yu) 工作圈子需要同步建立,在一切都從(cong) 頭開始,壓力巨大的工作環境下,一些歸國前就已經建立好的人際交往關(guan) 係往往會(hui) 有助於(yu) 海歸博士生更快融入各種環境中去。這些提前打好基礎的人脈網以及由此帶來的良性相處關(guan) 係,會(hui) 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海歸博士生適應、熟悉自己的工作。
03、建立國內(nei) 人脈的方法
<<出國前的資源>>
既然歸國前的人際關(guan) 係如此重要,那麽(me) 我們(men) 應當如何建立這種人脈網絡呢?根據大家的生活經驗,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國內(nei) 的朋友,依靠他們(men) 的資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學術“預備圈”。
然而這其實並不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第一,海外留學的同學,尤其是博士在讀生,其中心更偏向於(yu) 日常的研究。再加上可能存在的時差以及生活節奏的差異,他們(men) 有可能已經減少了與(yu) 國內(nei) 同學朋友的聯係。
第二,找到一直堅持相應研究方向,並開始擁有一定資源的朋友非常不易——並不是每一個(ge) 人都以研究或學術作為(wei) 自己最終的目的。
第三,如果朋友之間本就交情不深的話,本來可以存在的互幫互助關(guan) 係會(hui) 很容易被理解成相互利用的利益關(guan) 係,有一定損害大家長久友誼的風險。
<<直接參與(yu) 國內(nei) 研究(求職)活動>>
①概況與(yu) 優(you) 點
海外就讀博士生另一種建立國內(nei) 人脈的方法是參與(yu) 國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活動,例如學術沙龍講座以及專(zhuan) 業(ye) 的求職會(hui) 議等。由於(yu) 距離的關(guan) 係,基本上所有這些活動都會(hui) 通過視頻會(hui) 議以及網絡直播等遠程方式進行。在這些場合中,海外博士生非常容易找到自己的潛在合作夥(huo) 伴以及潛在雇主。
他們(men) 的出現無疑讓會(hui) 場變成了一個(ge) 最適合海外博士生展現自己學術水平與(yu) 人際交往能力的舞台。另外,這些活動也不乏相應領域的其他專(zhuan) 業(ye) 人才,博士生更能夠通過交流以及討論獲得新的研究視角與(yu) 就業(ye) 資訊,這在無形中也縮短了海外博士生的求職準備期。
②缺點
距離過遠
然而想要直接參與(yu) 這樣的活動也存在一些難度與(yu) 局限。海外博士生首先要麵對的就是距離問題:
由於(yu) 國內(nei) 逐漸恢複線下的活動,研究者討論也逐漸從(cong) 線上轉到麵對麵的線下見麵。對於(yu) 遠隔重洋的海外博士生來說,依靠視頻來進行交流難免顯得單薄、參與(yu) 感低。並且線上——線下的混合參與(yu) 形式很可能會(hui) 由於(yu) 交流效率的差異造成信息獲取不充分。同為(wei) 求職的情況下,參與(yu) 線下活動的求職者甚至會(hui) 因此提高了自己的競爭(zheng) 力。
時差問題
由距離帶來的另一個(ge) 問題便是時差問題。
很多時候,熱門留學國與(yu) 中國之間的時差都在 5-8 個(ge) 小時左右,甚至更長。先不考慮由此為(wei) 海外留學生帶來的生活不便,在深夜時分進行麵試或學術交流本就對個(ge) 人的精神狀況帶來不利。又因為(wei) 大型活動時間相對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海外博士生難免需要強行更改自己的作息來配合活動進程。
通常,在國外擁有長期學習(xi) 經曆的同學或多或少會(hui) 收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對於(yu) 工作與(yu) 休息時間的邊界感較為(wei) 強烈,又或者他們(men) 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作息習(xi) 慣。突然更改自己的日常作息難免會(hui) 使得自己“不在狀態”,導致自己的最佳水平沒能得到發揮。
由距離帶來的另一個(ge) 問題便是時差問題。很多時候,熱門留學國與(yu) 中國之間的時差都在 5-8 個(ge) 小時左右,甚至更長。先不考慮由此為(wei) 海外留學生帶來的生活不便,在深夜時分進行麵試或學術交流本就對個(ge) 人的精神狀況帶來不利。又因為(wei) 大型活動時間相對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海外博士生難免需要強行更改自己的作息來配合活動進程。
通常,在國外擁有長期學習(xi) 經曆的同學或多或少會(hui) 收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對於(yu) 工作與(yu) 休息時間的邊界感較為(wei) 強烈,又或者他們(men) 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作息習(xi) 慣。突然更改自己的日常作息難免會(hui) 使得自己“不在狀態”,導致自己的最佳水平沒能得到發揮。
資訊渠道受限
最後一點如上麵所講到的。個(ge) 人想要獲得更多的學術、求職活動的機會(hui) ,或是想要了解更詳細的資訊的話,他們(men) 本來就需要依靠一定的在國內(nei) 積累好的人脈。如果在國內(nei) 沒有很好的聯係人,或是隻依靠自己搜索來取得相應信息的話,海外博士生可能從(cong) 尋找這些活動的最開始,就在走不必要的彎路,造成不必要的時間、精力的浪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