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全獎offer?如何選對?

我的申請目標一開始就很清晰:要麽(me) 衝(chong) 頂,要麽(me) 不去!

為(wei) 了劍橋、牛津,我甚至沒給自己留第三選擇,就是一種——“反正人生就一次,不妄想全麵撒網,就拿出全部去搏。”

有人問我,你不覺得申牛劍有點自不量力嗎?我的回答簡單粗暴:你做過就知道,為(wei) 什麽(me) 不行!

那時我是中山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均分92,不算驚人吧?

但凡是有過申請經驗的都知道,牛劍看中的可不是百分製均分、GPA這類分數表麵功夫,關(guan) 鍵在於(yu) :能不能用實力抓住他們(men) 的眼球。

當然,決(jue) 心隻申牛劍,也不是一時腦子發熱。其實大一、大二時,我跟很多同學一樣糾結猶豫,什麽(me) 世界排名、申請壓力、獎學金幾率,哪個(ge) 不讓人頭大?

但我心裏明白,不想在未來看見自己後悔,不想再來“下次有機會(hui) 我再……”的拖延,所以,在大三那年,我給自己定下了這個(ge) 瘋狂的目標。

01、先來點實在的,很多人一聽牛津劍橋的語言學,就覺得:這不就是學外語的?

No!牛劍的語言學不隻是英語專(zhuan) 業(ye) 能申請,它更是一場硬核的學術比拚。

首先,牛津和劍橋這兩(liang) 個(ge) 項目設在教育係,但你千萬(wan) 別以為(wei) 他們(men) 在“教你怎麽(me) 教語言”這麽(me) 簡單。相反,這裏注重的是學術研究能力,特別是對語言背後的文化和認知的深入理解。

簡言之,牛劍的語言學是學術界的“野生派”,和我們(men) 平時接觸的應用型差距大了去了。

為(wei) 了這場比拚,我必須完全準備好自己的“硬件”。牛津劍橋對申請人的學術背景要求極高,均分85%是基本門檻,但這是對985和211背景的學生來說的;如果你是雙非院校的,分數要求還要更高。

就拿我自己來說,本科階段均分92,放到申請牛劍的隊伍裏,也就勉勉強強算過了及格線。

再來看看語言要求——有的人可能認為(wei) 既然是語言學,那雅思就該低一點。大錯特錯!

牛津和劍橋的任何項目,基本上都要求雅思總分7.5分,小分不得低於(yu) 7,這門檻比很多名校還高得多。牛劍的招生辦可不會(hui) 因為(wei) 你小分低了那麽(me) 一分兩(liang) 分而放寬標準。

你不一次拿到符合要求的分數,重考就是了;他們(men) 要的就是這份“硬核堅持”。

還記得我考雅思時,整整考了三次,終於(yu) 在最後一回“殺”到了總分8分,那感覺簡直堪比中標。

不過話說回來,牛津劍橋的高要求也不是沒有理由。

你得明白,牛劍最看重的就是學術潛力,而不隻是對語言的熟練應用。所以他們(men) 的項目通常會(hui) 更偏“學術流”,對學術能力的要求相當嚴(yan) 苛。

而這種“學術流”,具體(ti) 體(ti) 現在牛劍的申請流程上——每一步都在考驗你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對比一下:牛津的申請流程有些特別,它需要你提交兩(liang) 封推薦信和一份CV,還要求你提交兩(liang) 篇學術小論文,每篇不超過2000字。

這可不是隨便寫(xie) 點日記湊字數,而是必須提交和申請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具備學術水準的論文。如果你之前沒做過正式的學術研究,那這個(ge) 申請流程本身就是一道大考。

我當時也和我的推薦老師做了無數溝通,確保能在文書(shu) 中體(ti) 現出我的學術潛力和思考能力。

相比之下,劍橋的申請流程則更複雜一點,劍橋要求的材料中,有一項500字的critique,就是讓你對一篇學術論文進行評論。

這聽起來可能不算什麽(me) ,但相信我,這500字的文書(shu) 可能比2000字的學術論文還難寫(xie) !

劍橋提供的這篇論文通常是一篇公開發表的期刊文章,質量本身很高,而你的任務就是要“雞蛋裏挑骨頭”般提出建設性的分析和評價(jia) 。這就是劍橋“看人下菜碟”的方式,他們(men) 通過critique來檢驗你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還有一點,申請牛津劍橋都需要提交一份research proposal,這等於(yu) 說,你不僅(jin) 要證明自己具備學術能力,還要讓他們(men) 看到你未來一年在學術上有清晰的規劃。

對我來說,research proposal完全就是“濃縮版的自傳(chuan) ”:得讓教授們(men) 一眼看到我的興(xing) 趣、計劃和研究方向。

這份文書(shu) 講究的是簡明、精準,廢話少而亮點多,才能最大程度引起教授的興(xing) 趣。

其實,申請牛劍和其他大學最大的不同,在於(yu) 他們(men) 看重你的學術發展潛力,而不是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

所以,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你必須清楚地展示出“我為(wei) 什麽(me) 對語言學有無限熱情,未來想通過這個(ge) 領域實現什麽(me) 樣的突破”。

這一點我在準備研究計劃時尤為(wei) 看重,讓老師們(men) 明白我不僅(jin) 來這學一年,還想在未來的研究領域紮根。

講真,申牛劍的過程沒有一刻讓人鬆懈,這種全方位的“卷”更像是提前進入了高壓的學術環境。

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牛津、劍橋,請千萬(wan) 準備好挑戰學術能力極限的勇氣和決(jue) 心!

02、別小看牛津和劍橋的申請,它們(men) 在細節上的“事兒(er) ”特別多。

要是你有一點掉以輕心,遞交的材料很可能會(hui) 因為(wei) 小問題被“默秒全”處理。簡單來說,牛津劍橋看中的不僅(jin) 是你的能力,還非常考驗你的申請的“精細度”。

比如說,牛津在推薦信方麵的要求就比大多數學校要更嚴(yan) 格。

通常學校是“2封推薦信+個(ge) 人簡曆+PS”這套標準流程,而牛津需要3封推薦信。最要命的是,這3封推薦信必須得是你提交完網申後,推薦人再單獨上傳(chuan) ,缺一不可。

就因為(wei) 這,我當時折騰了不少功夫,提前和推薦人溝通好了好幾遍,提醒他們(men) 一定在網申提交後盡早把信件上傳(chuan) 。可以說,這一步,誰要是拖延了,整個(ge) 申請都可能被耽擱。

再來看劍橋,劍橋對申請材料的拆解細到什麽(me) 程度呢?

他們(men) 直接把PS拆成了幾個(ge) 小項——research interests、reasons for applying、personal skills 等等,每個(ge) 部分都有字數限製,分配得細致入微。

別的學校PS直接上傳(chuan) 一篇即可,而劍橋的係統裏,你得逐項輸入,稍微超字數也不行。劍橋更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們(men) 的“character count”功能,係統是按字符數(包括空格)來限製的,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字斟句酌地表達,哪怕刪掉一個(ge) 空格都得想清楚。

更別提劍橋的critique和research proposal了。

很多學校對申請人提交的文書(shu) 通常就是一篇PS,而劍橋會(hui) 給你一篇學術論文讓你寫(xie) 評論。

坦白說,這是劍橋篩選學生學術素養(yang) 的一道門檻:因為(wei) 隻有在你具備足夠的學術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時,才有可能寫(xie) 出一篇高質量的critique。

而牛津在申請流程上,則采用了一種更“分批麵試製”的操作方式。

牛津每年分三次批次放出麵試名額,第一批通常是12月中下旬,第二批在次年1月,第三批則是3月。這種“分批製”的設置既讓學生感到希望,但也增加了等待的焦慮感。

我就屬於(yu) 第一批提交的那波,收到麵試邀請的時間剛好是在12月中旬。麵試之前,為(wei) 了保證網絡穩定,我甚至提前訂了酒店,確保不因宿舍的網絡問題“卡掉線”。不過,也許是因為(wei) 我太緊張,麵試過程中幾次被老師打斷提問,甚至中途重連了四五次網絡,自己當時覺得真是手心都冒汗。

可以說,牛津劍橋的這些申請要求從(cong) 頭到尾都是一次心理戰,尤其是需要長時間等待麵試和結果的時候。

最後,當我在次年1月收到劍橋的offer郵件時,那種激動,真是隻有自己經曆過才能體(ti) 會(hui) 。

03、說實話,拿下牛津劍橋的offer隻是個(ge) 起點,真正的“硬仗”是獎學金申請。

雖然不少人都說“英國的獎學金少得可憐”,但每年抱著一絲(si) 希望的申請者卻依舊不在少數。

而想拿下這筆豐(feng) 厚的獎學金,不僅(jin) 需要出色的申請材料,還得給自己增添各種“buff”加成。其實光是獎學金申請的過程,能勸退一大波人。

牛津和劍橋的獎學金申請,可以說比提交學位申請還複雜。

首先得明確一點,申請獎學金並不是你拿到offer之後才能開始,而是從(cong) 一開始提交申請就要同時準備了。

在網申係統中,每一所學校都會(hui) 列出可申請的獎學金選項,比如說牛津的克拉倫(lun) 登獎學金、劍橋的蓋茨劍橋獎學金等等,但這些獎學金名額少、要求高,競爭(zheng) 無比激烈。除了學術成績、研究能力,申請人還得寫(xie) 一份單獨的獎學金PS來詳細說明自己申請的原因、未來的學術計劃和職業(ye) 目標。

拿我自己申請劍橋的經曆來說,獎學金申請裏有個(ge) “要命”細節:

必須在獎學金PS裏清楚地標明“你是為(wei) 哪些獎學金而申請的”。

當時,我在提交申請時列了幾種獎學金,幾乎是把適合我的獎學金項目都寫(xie) 了進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ge) 機會(hui) 。劍橋獎學金評審委員會(hui) 確實是個(ge) “火眼金睛”,對獎學金PS中的“未來貢獻”格外看重。

他們(men) 非常喜歡看到你如何“回饋社會(hui) ”,尤其是你未來如何將所學應用到本國、如何推動學科發展。這些內(nei) 容看似陳詞濫調,卻是評審老師最愛看的內(nei) 容之一。

那時候我幾乎動用了所有的寫(xie) 作技巧,把“學成歸來報效社會(hui) ”的主題提煉得讓自己都有點“感動”,隻為(wei) 說服評委。

不過獎學金不僅(jin) 是PS寫(xie) 得感人就行,拿蓋茨劍橋獎學金為(wei) 例,它不僅(jin) 要求申請人具備極高的學術成就,還要有明確的“服務國家”意向,並承諾完成學業(ye) 後會(hui) 回國服務。

這意味著申請者不僅(jin) 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還要讓他們(men) 相信:你是真的會(hui) 回來、是真的會(hui) 用所學造福國家。寫(xie) 這種內(nei) 容其實挺難,既要真誠,又不能流於(yu) 形式,最後我拿到全獎,可能正是這個(ge) “誠意”打動了評委。

另外,我還會(hui) 建議大家別怕麻煩。

幾乎每個(ge) 獎學金申請的截止時間都不同,有時一不小心錯過了,就很難再挽回。所以當時我把所有獎學金的申請時間點列成了一個(ge) 詳細的表格,提醒自己不要錯過任何一個(ge) 細節。

尤其是獎學金麵試,雖然不是每個(ge) 獎學金都需要,但對那些“重量級”獎學金來說,麵試常常是“最後一關(guan) ”。

當時,我甚至為(wei) 了麵試背景更好看,選擇在酒店會(hui) 議室連線,還特意換上帶劍橋logo的虛擬背景,讓評委覺得我早就做好準備,心裏時刻裝著這所學校。

回頭看整個(ge) 過程,可以說獎學金的申請和麵試是一場“心力交瘁”的博弈。但當我最後拿到劍橋全獎的那一刻,內(nei) 心無比踏實——那不僅(jin) 是對我學術能力的認可,也是我努力和付出的最佳證明。

04、整個(ge) 申請過程中,除了刷分和寫(xie) 文書(shu) ,真正幫我少走彎路的,還是那些經驗豐(feng) 富的“神隊友”。

我的隊友不僅(jin) 包括幫我指點迷津的學長老師、慷慨給我寫(xie) 推薦信的導師,還有“WordSunny留學”這樣靠譜的專(zhuan) 業(ye) 平台。

很多人可能覺得留學中介就是為(wei) 了省事、代填表,但我在WordSunny這裏收獲的遠不止這些。

最初,我對申請幾乎一竅不通,隻知道牛津和劍橋有頂級項目,卻不知道具體(ti) 要求和申請流程。

所以,我決(jue) 定先向前輩取經,向在牛劍就讀的學長老師們(men) 請教,這也是WordSunny教給我的第一課:利用身邊的資源,多問經驗豐(feng) 富的人。

通過WordSunny的資源庫和社群交流功能,我很快找到了幾個(ge) 熱心的學長老師。

他們(men) 不僅(jin) 耐心回答我關(guan) 於(yu) 牛劍麵試的提問,還詳細介紹了各自的申請流程,讓我知道了不同文書(shu) 寫(xie) 法的側(ce) 重點:比如牛津更注重未來研究規劃,而劍橋喜歡看到紮實的科研成果和“實操”能力。

此外,推薦信方麵也得到了WordSunny的專(zhuan) 業(ye) 建議。

雖然很多人知道推薦信重要,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常常手足無措。我在WordSunny的指導下,提前幾個(ge) 月就聯係上了學院的院長——我的理想推薦人。

WordSunny的顧問建議我提前準備好簡曆和一份推薦信草稿,讓院長可以更好地了解我的申請意圖,確保推薦信更加精準有效。這一建議幫了大忙,因為(wei) 院長平時事務繁忙,但有了我的文書(shu) 草稿,他能更快地幫我完成推薦信。

這次經驗也提醒我,推薦信一定要早準備,尤其是涉及大牛導師時,越早越好,不然時間太緊會(hui) 讓自己陷入焦慮。

除了學長和導師的幫助,WordSunny本身也提供了不少資源。

我起初以為(wei) 中介就是幫忙填表格、寫(xie) 寫(xie) 文書(shu) 的,但WordSunny上其實有很多免費的“選校庫”和“專(zhuan) 業(ye) 庫”,能根據申請方向精準篩選課程。

更重要的是,WordSunny有“獎學金信息庫”,這幫我迅速找到了牛津、劍橋的獎學金資源,了解每個(ge) 獎項的詳細要求。

我省去了查閱官網的繁瑣,直接獲得了需要的信息。更棒的是,WordSunny的服務中包含申請指導,顧問會(hui) 手把手指導你填寫(xie) 申請表,甚至提供語言考試建議和選課輔導。

與(yu) 其盲目地去找信息,WordSunny為(wei) 我提供了係統的申請資料,極大提高了效率。

可以說,我的申請路上,WordSunny這個(ge) “神隊友”不僅(jin) 讓我在規劃上遊刃有餘(yu) ,還讓我在信息準備、申請時程安排上更加合理。正是因為(wei) 有了這群可靠的助力,我在牛津和劍橋申請中的每一個(ge) 階段都更加順利。

05、牛津麵試,絕對是場超高壓的戰鬥!

如果說申請文書(shu) 是在展示“我是多牛的人”,那麵試就是在試探“你真的能撐住嗎”。

準備的時候,我也是信心滿滿,滿腦子想著到時候大方自信地一頓輸出,驚豔麵試官。結果,真實的麵試現場——一場完全不受控的災難現場。

先說第一個(ge) 大坑:宿舍麵試,網絡差到想哭!

本來想著在宿舍麵試,環境熟悉,人更放鬆,簡直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但我低估了宿舍的“蹩腳網速”——麵試開了不到十分鍾,視頻卡到麵試官表情都模糊,話筒延遲得像播放慢動作電影。

最尷尬的來了,麵試官讓我“別急,我們(men) 先停一下”,然後直接讓我關(guan) 掉攝像頭,隻開音頻。

這是什麽(me) 概念?

牛津麵試本來就對表達和細節超挑剔,結果因為(wei) 網速問題,麵試官完全看不到我的表情變化!瞬間心態崩了一半。

說真的,如果重來一次,我一定提前租個(ge) 高檔寫(xie) 字樓的會(hui) 議室、測試好設備,不給這小細節掉鏈子的機會(hui) 。

第二個(ge) 大坑:牛津麵試官的問題,刁鑽到刷新三觀

我本來以為(wei) ,他們(men) 會(hui) 問些申請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內(nei) 容,結果從(cong) 語言學一轉,直接開始發問時事熱點,還有一些社會(hui) 學層麵的大問題!

“你怎麽(me) 看二語習(xi) 得對非母語兒(er) 童的文化影響?”

啊?文化影響?什麽(me) 影響?當時腦袋裏一片空白,感覺自己對著個(ge) 問題硬擠思路,半天說不出一句流暢的話來。牛津麵試官是不會(hui) 手下留情的,問題拋出後是接連追問,像是挖掘考生腦袋裏所有知識和邏輯。

所以,有個(ge) WordSunny的麵試導師陪練,實在是太值了。他們(men) 會(hui) 設計出這種一層套一層的問題,提前磨合我的思維速度和應答邏輯。

第三個(ge) 大坑:穩住氣場才能扭轉局麵!

在這場“審判”般的麵試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如果讓我再來一次,我會(hui) 在麵試前徹底放鬆,把每個(ge) 問題當成一次討論,而不是焦慮地想著完美回答。尤其是遇到不太懂的問題,大可坦誠麵對,再分享一些自己相關(guan) 的見解,不用勉強。再加上模擬麵試真的能穩住心態,WordSunny導師給我最棒的建議就是“先冷靜,再表達”,這一點在麵試中真的救了我好幾次。

所以,牛津麵試的真諦就是——提前演練、穩定心態、見招拆招。如果你也要麵試,切記切記,別拿麵試開玩笑,細節、環境、心態全都得備齊,別讓“牛津”輕易看透你的緊張。

06、拿到劍橋的全獎offer那一刻,簡直像在夢裏。

當時郵件一跳出來,我看了三遍都不敢信,心髒撲通撲通地跳,完全不敢往下讀。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壓力、熬夜、焦慮,瞬間都被衝(chong) 散了,覺得自己終於(yu) 被這座象牙塔接納。

回顧這一路,說不辛苦是假的。申請牛劍真的像是一場不斷升級打怪的遊戲,剛開始準備時信心滿滿,越到後來越發現挑戰越來越多,寫(xie) 文書(shu) 、找推薦人、準備麵試,每一步都充滿了變數。尤其是提交申請之後的等待,簡直折磨人到極點。

白天還要強裝冷靜,和朋友們(men) 聊天像沒事人一樣,但一到晚上躺在床上,腦子裏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ge) 問題:“錄取的幾率大嗎?”“如果失敗該怎麽(me) 辦?”這種煎熬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

不過,一路上有WordSunny的導師團隊陪著,真的省了很多事。每當我有小情緒、有壓力,導師們(men) 總是耐心地幫我梳理,每一個(ge) 小小的鼓勵,都會(hui) 讓我感覺這條路不再孤單。

現在回想起來,留學申請雖然殘酷,卻也特別燃。因為(wei) 每當我克服一個(ge) 障礙,就離夢想更近一步;每經曆一次挑戰,內(nei) 心就更堅定一分。正是這段艱辛的旅程,讓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yi) ,也更加明白自己的追求。

所以,如果你也有夢,就別怕磨難。

劍橋、牛津,它們(men) 不隻是高牆裏的名字,它們(men) 是每一個(ge) 拚盡全力的夜晚、每一次堅持到底的選擇。現在,我要帶著這些力量,去劍橋書(shu) 寫(xie) 新的篇章。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雅思寫作 11-12月機考預測 大作文:fare hikes 紙考通用

下一篇

短期留學美國3個月獲得的學分也可以轉學分嗎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