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英文為(wei) General Education,也被美本的學生親(qin) 切地簡稱為(wei) GE。“哎,你的GE修幾門了?”是美國大學裏學生們(men) 之間打招呼、寒暄的常用語,普及程度絕不亞(ya) 於(yu) 中國人打招呼時說的“你吃了嗎?”
近年來,海外教育熱潮興(xing) 起,以美國部分精英大學和文理學院為(wei) 代表所推崇的通識教育理念逐漸為(wei) 國人了解。然而,通識教育並非起源於(yu) 美國,而是源於(yu) 古希臘的自由教育,指的是非專(zhuan) 業(ye) 性、非職業(ye) 性的高等教育。
通識教育的核心在於(yu) 培養(yang) 人的整體(ti) 素質,而並非某一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強調整合不同領域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重視培養(yang) 人的思維方法以及洞察力,強調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時也重視學生情誌的培養(yang) 。
自20世紀開始,通識教育才逐漸成為(wei) 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那下麵我們(men) 就通過大家在後台的提問,詳細地為(wei) 大家普及一下,看看美國本科的通識教育到底有何妙處。
Q1、美國大學奉行什麽(me) 樣的通識教育?
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大學的課程隻有專(zhuan) 業(ye) 課和選修課之分。選定一個(ge) 特定的專(zhuan) 業(ye) ,然後學習(xi) 領域內(nei) 的知識,比如持續不斷地學習(xi) 工程類、商科類、計算機類的知識等等。但這樣地操作就有可能導致學生盡管很好地掌握了這些專(zhuan) 業(ye) 知識,但卻因學術分科太過專(zhuan) 門、知識被嚴(yan) 重割裂等問題,致使他們(men) 無法順利地與(yu) 社會(hui) 接軌。
因而,為(wei) 了避免該情況的發生,美國的大學課程設置分成了三類:專(zhuan) 業(ye) 課「major requirement」,選修課「elective course」,通識教育課程「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這就意味著即使你選擇了工程類的專(zhuan) 業(ye) ,但你依然需要同時學習(xi) 文學、英語、社會(hui) 科學等科目,而這類課程即為(wei) 通識課程,目的在於(yu) 打造係統化、全麵發展的人才。
Q2、通識教育體(ti) 係設有什麽(me) 課程?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分類,但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體(ti) 係基本上可以劃分為(wei) 9大類:
1. 寫(xie) 作:主要教授學術類寫(xie) 作的基本綱要,包括如何立論點,引論證,找證據,得結論等。
2. 專(zhuan) 業(ye) 寫(xie) 作:教授更高級的寫(xie) 作技巧,常常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相結合,提升學生在專(zhuan) 業(ye) 領域方麵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從(cong) 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識,但沒有整合和分析寫(xie) 作的能力。
3. 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歐美的文化和曆史,對於(yu) 美國人和留學生來說,不管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總得知道腳下這片土地的由來吧。
4. 少數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亞(ya) 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 人文與(yu) 藝術:這類的課程通常比較靠近藝術方麵,涉及麵很廣,比如音樂(le) 史、作品賞析、文學作品研究等等。
6. 語言:大部分學校會(hui) 開設各個(ge) 語種的課程,常見的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等等。
7. 數理邏輯:偏理科方向,涉及數學、物理、編程、統計學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
8. 社會(hui) 與(yu) 行為(wei) 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類研究、經濟學、社會(hui) 學等學科。
9. 自然科學與(yu) 技術:涉及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內(nei) 容。
Q3、通識課程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通識教育會(hui) 使不同學科、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擁有革命般的友誼,因為(wei) 通識課程給了學生們(men) 一個(ge) 打破年級及專(zhuan) 業(ye) 的限製,一起學習(xi) 的機會(hui) 。
所以,在上這類課程的時候不要奇怪身邊坐著的同學來自於(yu) 哪個(ge) 專(zhuan) 業(ye) 和學科,很有可能你會(hui) 在上課時遇到學習(xi) 犯罪心理學的大四學長。
此外,這樣的設置不會(hui) 過早的強迫學生們(men) 定型。學生們(men) 可以在大一大二的時候能充分接觸到各個(ge) 學科,對於(yu) 各個(ge) 學術領域也都會(hui) 具備基礎知識,從(cong) 而提升學生們(men) 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然後在大三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或未來的就業(ye) 方向來決(jue) 定自己的專(zhuan) 業(ye) 。
Q4、通識教育體(ti) 係的優(you) 勢有哪些?
通識教育主要強調培養(yang) 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學習(xi) 能力,希望學生主動的去學習(xi) 而不是被動的消化知識。也因為(wei) 大部分美國本科學校采取小班教學,因而老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親(qin) 自指導學生,學生也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訓練和研究時間。
此外,通識教育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美國通識教育強調寫(xie) 作的反複訓練,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CEO認為(wei) 經過通識教育的畢業(ye) 生有著更強的寫(xie) 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通識教育注重學生對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學生會(hui) 具備更開闊的全球視野,以及提供處理問題和看待文化的新視角、新思路。
看完上述問答,你get到了多少關(guan) 於(yu) 通識課程的知識呢?以哈佛大學為(wei) 例,每位哈佛本科新生,為(wei) 了最後順利拿到哈佛的本科學位,至少需要完成32門課程的學習(xi) 。而這32門課程中,至少有8門是通識課程相關(guan) 。此外,學生至少要選擇1門寫(xie) 作課程和1門第二外語。這就意味著,每一個(ge) 學生可能需要選修10-12門選修課。
可能看到這裏你會(hui) 想應該隻有哈佛這種頂尖學校才會(hui) 如此要求學生全麵發展;而其實並不然。幾乎美國所有的大學,都是類似的課程設置。
哈佛大學有一位校長曾經這樣說過,一位成功的哈佛畢業(ye) 生不該是一位專(zhuan) 業(ye) 人才,而是一位有能力和任何行業(ye) 的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真誠的聊上一會(hui) 的人。小範覺得這就是對通識教育最好的解讀,通過四年的本科學習(xi) ,學生們(men) 可以學會(hui) 從(cong) 不同的立場和視角來理解當下的社會(hui) ,身邊的人,和這個(ge) 更大的世界,找到自身在這個(ge) 世界裏的角色和位置。
也因為(wei) 這樣的宗旨,美國大學裏專(zhuan) 業(ye) 的選擇就變得非常靈活。在申請裏所涉及的專(zhuan) 業(ye) 的選擇其實也隻是為(wei) 了看到學生對自己喜好的探索的痕跡,而不是要求任何一名學生把自己未來的四年承諾給某一個(ge) 學科。
進入到大學之後,大家依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滿足大學通識教育要求的同時,進一步探索自己的學術興(xing) 趣,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