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ocke獲得High Commendation經驗分享

Hello,我是一名來自江蘇的12年級普高生,在2024年的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中獲得了History Category的High Commendation,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論文產(chan) 出過程以及指導老師提供的幫助。

參賽原因與(yu) 選題

我剛開始去了解John Locke競賽主要是因為(wei) 自己本身對古典自由主義(yi) 很感興(xing) 趣,也很喜歡Locke的代表作Second Treaties of Government,所以萌生了參加競賽的想法。

今年的選題出來之後我在Question 1(18世紀末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和3(文明的衰退)之間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選擇了Question 1,因為(wei) 18世紀末和19世紀是我最熟悉的曆史時期,並且相對來說我也更喜歡經濟史。

前期準備與(yu) 文獻分析

為(wei) 了更好地為(wei) 競賽做準備,我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先自學了一些相關(guan) 書(shu) 籍。例如,我閱讀了Gregory Clark的A Farewell to Alms,雖然最初是把它當作消遣閱讀,但我認為(wei) 這有助於(yu) 我提前了解相關(guan) 的經濟史知識和研究方法。

同時,我還讀了機構老師和課程督導推薦的往年獲獎論文,從(cong) 中學習(xi) 了論文的結構和思路。錄播的預習(xi) 課程講解了論文寫(xie) 作的規範和資料查找的技巧,這些都對我的備賽過程幫助良多。在觀看了幾位指導老師的課程demo後,我很快確定了Christopher老師並開始了第一節課。

老師首先與(yu) 我溝通了研究的方向,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告訴他我對英國史和中國史有更濃厚的興(xing) 趣,而這恰好也與(yu) 我的選題方向非常契合,因此我們(men) 決(jue) 定進行一個(ge) comparative study,比較英格蘭(lan) 與(yu) 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在18世紀末的經濟發展狀況。

Christopher老師在第一節課中給我補充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點,如“馬爾薩斯陷阱”(Malthusian Trap)和“大分歧”(Great Divergence),並向我推薦了幾篇相關(guan) 論文。

我的第一篇閱讀材料是Ten Years of Debate on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Divergence,這篇論文的內(nei) 容相對複雜,因此我總結了一些疑問,Christopher老師在後續的課中為(wei) 我詳細解答。

課下作業(ye) 要求我獨立搜尋並且閱讀更多相關(guan) 的論文,而每次課上我會(hui) 與(yu) 老師討論我所讀到的內(nei) 容和我做的筆記。這不僅(jin) 提高了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鍛煉了我查找學術文獻的能力。

在準備過程中,我使用了機構提供的多個(ge) 數據庫會(hui) 員,特別是ProQuest和JSTOR,這兩(liang) 個(ge) 是我最近常使用的。雖然我之前也會(hui) 用JSTOR閱讀一些自己感興(xing) 趣的論文作為(wei) 愛好,但通過這些數據庫的會(hui) 員服務,我能夠更高效地查找相關(guan) 資料。Christopher老師還教了我一些有效的檢索和篩查技巧,這讓我在查找文獻經常能時事半功倍。通過不斷查閱文獻,我逐漸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學術成果。

例如,Douglas North關(guan) 於(yu) 經濟製度的研究讓我對英格蘭(lan) patent laws的發展和作用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決(jue) 定將其作為(wei) 我自己論文的一個(ge) 重要方向。此外,我閱讀了How the West Came to Rule一書(shu) 中關(guan) 於(yu) 印度的獨特視角,對七年戰爭(zheng) 以及殖民地市場的影響產(chan) 生了新的興(xing) 趣。

Christopher老師還向我推薦了Zanasi的Economic Thought in Modern China一書(shu) ,雖然這方麵的知識我之前不太熟悉,但很巧合的是我發現自己去年曾讀過Zanasi關(guan) 於(yu) 民國的的另一部作品,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ge) 意外驚喜。

論文寫(xie) 作與(yu) 修改

經過幾節課的準備和輔助學習(xi) ,我終於(yu) 開始撰寫(xie) 論文的第一稿。在最初的構思中,我提出的論點是:18世紀末之前,經濟缺乏持續增長的原因是因為(wei) 馬爾薩斯陷阱的限製,而英格蘭(lan) 通過patent laws等經濟製度的變革以及殖民地市場的擴大突破了這一困境。

然而,在初稿中,老師指出了我的一些問題,例如開篇對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定義(yi) 不夠清晰準確,對儒家思想與(yu) 經濟發展的關(guan) 係推論過於(yu) 絕對等。與(yu) 此同時,我覺得關(guan) 於(yu) 殖民市場的論點顯得過於(yu) cliche,並且在進一步閱讀文獻後,我逐漸對這一觀點產(chan) 生了懷疑。

在與(yu) Christopher老師的討論中,我決(jue) 定修改論文的主線,轉而聚焦在技術創新和變革上,尤其是英格蘭(lan) 的patent laws與(yu) 相對來說的高工資結構如何促進了技術發明的出現;工資結構這個(ge) 點我主要是受到了Robert C. Allen的啟發,並且我發現同時期英格蘭(lan) 和中國差異巨大的經濟結構非常適合做comparative study。

在具體(ti) 的寫(xie) 作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

例如,在討論patent laws時,我深入研究了相關(guan) 的法製史並對此產(chan) 生了極大的興(xing) 趣,然而由於(yu) 篇幅的限製,指導老師建議我刪去一些冗長的曆史敘述和背景介紹,以便更好地平衡敘述與(yu) 論證的篇幅。

此外,我原先準備用瓦特和蒸汽機的例子來說明patent laws的作用,但是在讀過幾篇論文後我遇到了一些與(yu) 之相反的觀點,讓我有點動搖;Christopher老師建議我還是要從(cong) 文獻出發,於(yu) 是我暫時沒有調整自己的論文,而是去讀了更多學者對這個(ge) 問題的研究和不同的看法,經過了對各種證據的比較之後我還是認為(wei) 自己原先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這中間的猶豫也讓我對這個(ge) 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看法,最後我選擇將自己之前的顧慮作為(wei) 一個(ge) counter argument來更好地論證。

除了內(nei) 容上的修改,我還遇到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比如參考文獻格式的選擇。最初,我以為(wei) 隻需要列出參考書(shu) 目,但通過進一步分析範文後,我決(jue) 定增加footnotes讓自己的論文更符合規範。老師還推薦了Zotero軟件,這大大簡化了我的引用工作。

收獲與(yu) 反思

我認為(wei) ,這幾個(ge) 月的寫(xie) 作和學習(xi) 經曆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競賽做準備的過程,更是我個(ge) 人能力提升的一個(ge) 重要契機。論文寫(xie) 作技巧、數據庫使用能力以及跨領域文獻的整合能力,都將是我未來學術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同時,通過大量閱讀學術論文,我接觸到了很多此前未曾關(guan) 注的領域,例如說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為(wei) 了讓自己的論文更加客觀和全麵,我也閱讀了許多與(yu) 我最初觀點相反的作品。

盡管這些作品並未改變我的立場,但這種“跳出信息繭房”的過程,不僅(jin) 拓寬了我的知識視野,也深化了我的思考。

寫(xie) 在最後

以上便是我的備賽與(yu) 參賽經曆所總結出的部分經驗,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預祝各位在新賽季的John Locke比賽中學有所獲!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I人工智能“王炸”專業全球TOP100大學排名發布!誰最能打?

下一篇

香港AP報名再開放 CIE針對中國單獨出卷!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