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次碰見學生問,PS 動機怎麽(me) 寫(xie) ,用父母、家庭環境做開頭,是好主意嗎?
比如,申請社會(hui) 、公共政策,寫(xie) ,我的父母都是體(ti) 製內(nei) 的工作人員,我從(cong) 小對政府工作耳濡目染,並對如何提高人民福祉、更好地服務人民充滿激情——
再比如,申請教育學,寫(xie) ,我成長於(yu) 一個(ge) 教師家庭,一直以來對長輩的工作充滿敬佩,也對教書(shu) 育人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很多同學喜歡這樣的語句,認為(wei) 這種寫(xie) 法綿延流長,充滿著真情實感。那麽(me) ,今天我跟大家簡單聊聊這個(ge) 問題。
首先,沒有人規定個(ge) 人陳述一定要怎麽(me) 寫(xie) ,所以沒有能不能的問題,我們(men) 追求的永遠是更好,或者更適合自己的寫(xie) 法。
學校在評判 PS 動機的時候,最常用的一個(ge) 詞叫做,Strong。什麽(me) 是 Strong,其實就是理由充分,說服力強。
那麽(me) 以上兩(liang) 個(ge) 例子,說服力強嗎?乍看上去,似乎情感充沛,理由不弱,但稍加推敲,就會(hui) 發現有以下兩(liang) 種情況:
一,申請人是一名高中生,正在申請本科,這種情況下,父母、家庭的影響,的確至關(guan) 重要,也的確可能是不錯的動機。
二,申請人是一名本科生,正在申請研究生。而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未免會(hui) 疑惑,你的大學四年,難道是一片空白嗎?
如果是本專(zhuan) 業(ye) 申請繼續深造,那麽(me) ,應該回答的問題不是 Why this programme,而是 Why this programme at the graudate level?
如果是轉專(zhuan) 業(ye) 申請,那麽(me) ,應該回答的問題應該是,什麽(me) 原因(Academic/Professional)導致了你對該專(zhuan) 業(ye) 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你又為(wei) 此做了哪些具體(ti) 的事情?
畢竟,如果什麽(me) 都沒有做過,你的動機,在別人眼裏,就 Strong 不了。
回頭來看,我們(men) 不難發現,以父母、家庭因素為(wei) PS 動機,可能說服力並不強。因為(wei) 它描述的是別人的事情和自身口頭的感受,並沒有給學校傳(chuan) 遞什麽(me) 有效的信息。
那麽(me) ,什麽(me) 是有效的信息呢?
屬於(yu) 你自己的具體(ti) 理解和做過的具體(ti) 的工作,Show to us that you understand the subject and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比如,提幾個(ge) 你想弄明白的,研究生水平的問題再比如,提幾個(ge) 你想掌握的,研究生水平的 Skills, 以及一個(ge) 具體(ti) 的職業(ye) 規劃。
這樣寫(xie) ,相對於(yu) 我們(men) 喜歡的“真情流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又或者,這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真情流露。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